观点

其他

百年张裕,内外交困

1892年,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怀揣着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梦想,在山东烟台创立了张裕酿酒公司。这一刻,拉开百年张裕葡萄酒的序幕。作为中国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商之一,张裕见证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成长与变迁。然而,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言“常识往往是不可靠的,理所当然的想法往往是错误的。”“葡萄酒一哥”张裕穿越百年的商业经验,或许还不够。图片来源:网络近日,张裕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显著下滑。据报告,张裕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22亿元,同比下降22.6%;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39.17%,净利润暴跌近四成!这已经是公司净利润连续多个季度下滑,并创下了自2007年以来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单季净利润仅为6223万元,甚至低于17年前的盈利水平。张裕的主营业务包括葡萄酒和白兰地。其中,葡萄酒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9.42%,而白兰地营收则同比下降了33.36%。营收的下降主要归因于产品销量的下滑以及市场需求的萎缩。1龙头也顶不住市场萎缩业内公认,由于高端商务、聚会宴请等消费场景在一季度较为集中,所以上半年理应是葡萄酒销售旺季之一。尽管张裕常年占据中国葡萄酒行业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但上半年,张裕在各个产品板块、国内外地区均出现营收双位数“跳水”。图片来源:张裕葡萄酒官网张裕在半年报中提到,国内葡萄酒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企业盈利能力变差,市场投入和开拓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此外,葡萄酒行业还面临着来自其他优势酒种的竞争压力,如白酒和啤酒,这些酒种在市场中不断扩大投入,围绕高端化、年轻化持续发力,进一步挤压了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中国葡萄酒市场空间确实正在压缩。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16年至2020年,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从464.54亿元下降到100.21亿元。到2021年,葡萄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已不足百亿,仅占酿酒行业总规模的1%。图片来源:网络但张裕一直积极求变,首先通过加大营销力度,其次则是聚焦高端,提升盈利水平。2020年至2023年,该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7.88亿元、9.99亿元、10.29亿元、12.40亿元,各期销售费用率从23.22%增至28.28%,逐年增长。张裕提出“聚焦中高端、聚焦高品质、聚焦大打拼”策略。其中,“解百纳”将开展以宴席为主的营销推广;白兰地将加大“大可雅”和“醴泉”产品的推广,培育新增长点。然而,高端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张裕未能公布中高端产品的具体销售情况,也未能通过大单品带动业绩增长。营销费用加大的同一时期,张裕的业绩整体反而呈现下行趋势。图片来源:网络另一方面,进口葡萄酒尤其是高端进口酒的强势回归,对张裕构成了严峻的竞争压力。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措施终止,以奔富为代表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强势回归。而在此前,法国、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产区的高端葡萄酒同样抢占了部分客群,蛋糕越来越小,但是动刀子的越来越多,张裕的话语权也因此越来越小。
9月3日 下午 11:34
其他

全运会,将给广州带来什么?

一个赛事,改变一座城市。1下一站,大湾区巴黎奥运的余温还在传递。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勇夺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取得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浪漫之都”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中国红。潘展乐的奇迹、全红婵的惊艳、郑钦文的突围,花样游泳队的绝美……奥运会结束了,但这份激情最近蔓延到了大湾区。8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为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会,现场约5300张门票在1小时内就销售一空。这是一份“特殊的约定”。自2000年以来,每届奥运会结束,内地奥运健儿都会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邀请访港,这已是第七次。根据媒体报道,本次代表团包括65名运动员和8名教练,几乎囊括所有港澳市民所熟悉的国家队人气运动员。在活动期间,运动员们也留下了很多有趣场面:马龙和樊振东用锅盖托盘打球、覃海洋用打麻将的动作分解蛙泳技巧、张雨霏狂“飙”粤语点赞香港美食……同样的热闹场景出现在广州。8月26日,巴黎奥运会男子跳水冠军谢思埸、女子跳水冠军陈艺文和女子自由式摔跤季军冯紫琪来到天河体育中心,到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打卡”交流,为正紧锣密鼓筹备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加油鼓劲。更早些时候,8月23日,广东实验中学荔湾校区的体育场馆内,奥运冠军全红婵参与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实际上,早在2022年7月1日,全红婵就通过人才引进正式落户广州。这份余温背后,另一场赛事正在升温。时间回到2021年9月27日,粤港澳三地正式接过全运会会旗,标志着全运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间”。2024年4月1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组织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赛会筹备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根据组委会公布的信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本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开幕式及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行。400多天之后,这些体育健儿们,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传奇。2城市,“因体育而兴”大型体育赛事,究竟能给一座城市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甚至还有专门的学术论文做了细致的研究。我们以刚过去的巴黎奥运会为例,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首先看经济层面。根据法国央行此前发布的月度经济调查,受益于奥运会相关活动带来的提振,法国经济第三季度有望增长至少0.35%。通过对8500家公司和机构的调查,法国央行表示,由于奥运会门票销售和电视转播权合同带来的收入,法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增长0.35%至0.45%。更长期一点看,法国体育法律与经济学中心(CDES)认为,从巴黎奥运会开始筹备的2018年到赛事结束10年后的2034年,“奥运效应”给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带来的经济收益预计在约67亿至111亿欧元之间。其次是产业层面。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需要场馆建设,更需要交通、水利、供电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配套,这无疑将利好基建产业。此外,据国际奥委会估计,巴黎奥运会有望创造181万个工作机会。从远期看,奥运会还将带动法国的文创、旅游、餐饮和娱乐等多个产业,毕竟与奥运会直接或相关的产业有50多项。还有品牌文化层面。奥运会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绝佳窗口,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示。例如,本届巴黎奥运会是“求婚最多”的一届奥运会,这也在世界人民心中强化了“浪漫之都”的印象。长期来看,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吸引的不仅是体育爱好者的目光,也将带来更多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机会。实际上,纵观过往,因体育赛事而兴的城市并不少。例如巴塞罗那,借助奥运筹办,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城市和“欧洲经济发动机”,推动西班牙经济复苏。还有谢菲尔德,从钢铁重镇成功转型为“体育之都”,实现了蜕变。典型的还有伦敦,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让伦敦稳坐“世界体育城市”的宝座。正如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所言“绿茵场上滚动的不是足球,而是黄金”。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3广州的新机遇目光转向国内,体育赛事同样是城市转型的重要契机。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奥森板块还只是北四环与五环之间一个不起眼的片区,甚至还有待拆迁的村庄。借着奥运会,周边村庄被拆迁平整,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拔地而起。再如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湾举行后,这片待开发的土地瞬间成为世界聚焦点。看看如今的深圳湾,已经是深圳名片。更典型的城市是广州。一场六运会,让广州天河从大农村摇身一变,当初的烂泥塘已是国际超级CBD;一场九运会,广州再次加速,天河城商贸圈走向成熟;一场亚运会,小蛮腰拔地而起,广州已经跻身世界一线城市。回看广州近20年的高速发展,几乎就是以这几次重大赛事为起点。明年,广州将第三次迎来全运会的盛宴,历史的高光又一次给到了这座城市。“全运会”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这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提供的竞争平台,也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加速发展的引擎。许海峰、李宁、邓亚萍、姚明、郭晶晶……一批优秀运动员以全运会为起点,走向世界。作为赛事之都,广州自上世纪初至今已成功举行过多次国际、全国、省级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很多体育场馆都是现成的,稍加修缮就能使用。这同样是一次机会。在城市界面上,2010年的时候,广州就借助亚运会成功打造了花城广场。这次全运会,将带来什么改变?值得期待。从经济和产业来看,演艺、旅游、餐饮、基建等的增长自是无需多言。一些新质生产力,也有望借着全运会的东风迎来发展。例如人工智能产业,可以为赛事、运动员和观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还有人形机器人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慧城市产业、低空经济产业等,都可以在全运会上大放异彩。从文化层面看,粤港澳三地本就同根同源,共同举办全运会可以加强三地人民对文化的认同感。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也有了现实的推动力。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历史的荣光,即将重新照耀这片土地!
9月3日 下午 11:34
其他

金融圈“打工女皇”崛起!年薪超6500万,生孩子还在给客户打电话?

Banker评为全球最佳私人银行领导者的新加坡人;2018年,被《福布斯》杂志提名为“25位新兴亚洲女性商业领袖”,并被Digital
9月2日 下午 10:32
其他

半年亏了5.3亿!寒武纪业绩惨淡,投资者却嗨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宗馥莉正式登顶,孙子兵法玩得出神入化
9月2日 下午 10:32
其他

叫停!这些大基建,建不成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江淮汽车利润有点“诡异”
9月2日 下午 10:32
其他

招行半年挣了747亿,金葵花数据保密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贴牌大王”南极人,觉醒了?
9月1日 下午 4:54
其他

稳!洋河半年报出炉,变革中重塑新动能

8月29日晚,洋河股份披露了2024年中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8.76亿元,同比增长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9.47亿元,同比增长1.08%;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9.41亿元,同比增长2.96%。目前,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在市场持续向核心产区、核心品牌和核心产品集中的背景下,洋河作为行业龙头,积极应对行业变化,率先做出调整,以稳求进,以进固稳,展现了行业龙头的抗压能力与发展韧性。1战略调整持续深化今年以来,洋河以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渠道结构、产品体系、品牌价值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保证了稳健发展态势并未发生改变。
8月31日 下午 9:10
其他

炸雷!厦门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开始吓人了

亿元,不良贷款率0.76%,较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96.22%,较年初下降16.67%。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末,厦门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
8月31日 下午 9:10
其他

房子没人买,贝壳这个中间商却发财了

8月12日,贝壳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及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在2024年第二季度,贝壳实现净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19.9%。同时,其净利润已经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46.24%。
8月31日 下午 9:10
其他

降价80%,“广州郊区”快跌没了?

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和小县城抢房子生意了。01从1万降到2千“鹤岗化”的城市越来越多,没想到广东也有。在广州北,一套2200元/平米的房子瞬间轰动了整个房产圈!具体是前两天有一则新闻引报道位于广清交界处的楼盘,69平米的房子,最终成交价仅为15.5万,算一下单价仅2200元/平米,房价直逼鹤岗。要不说,现在广州打工人买不起房,可以不用北上远去黑龙江了,在周边就有广东人自己的鹤岗!当然这个说法也有点模糊,所谓的“广清交界”实际上在清远,但是离广州非常近,属于那种踩一脚油门就冲进广州市辖区——距离广州花都区仅约5公里,距离广州中心城区约60公里。类比一下,相当于北京和燕郊的关系。成交的这个房源,于2012年交房是一套69.12m²的两室一厅。据中介透露,这位业主原本是从广州来的炒家,曾在几年前以6000元/平米的高价买入,总价超过40万。今年6月份,他将房子挂出,最初是按照小区的市场均价定价,但迟迟没有买家。焦虑之下,他几度降价,最终只能无奈地以15.5万抛售。而在同一时期,另一套房子的成交价为17.8万,挂牌到成交足足用了257天,降价也未能引来买家。要知道这里在疫情前最高价曾到11000元/平,于今年7月12日成交,相当于几年的时间跌去80%以上,这个跌幅在珠三角内已然是“骇人听闻”了。当然,下跌的也不止这一个楼盘。像是从化位于14号线地铁旁一套108平的房源,2021年时,挂牌价165万,如今卖家已经降到了76万!比腰斩还狠!同样遭遇的还有增城有些楼盘,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在精准调控之下,从23413元一平米跌到如今二手房挂牌价,都只有10000元一平米出头,稍微砍砍价,砍到9500元一平米问题不大,相较于2021年的高点,跌了差不多60%鲁迅曾经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句话,应该是最近广州郊区业主最真实的心境写照。02房价如葱的时代要来了?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现在普通的小县城跟这些楼盘比,抢生意抢不过了。一线城市郊区的二手房,姿态已经低到尘埃里了。广东打工的外地人,不少是湖南、江西、贵州、湖北过来的,中部县城的房价基本在4000以上,少数能到6000一平。而在距离广州几十公里的地方,就有价格远低于老家的房子。那些想回老家县城买房子的人就得掂量掂量了。房价下跌对于准备买房的人只会是好消息。但对于持房业主,那就无比难受了。郊区成交的二手房,卖家从挂牌、调价到成交的心路历程,简直是王小波《黄金时代》中那句名言的真实写照: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奢望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前文所说的“广清交界”的楼盘,算是典型了。2008年底,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广佛同城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那几年,广佛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融合,GDP进展很快。尝到了城市圈的甜头,2012年3月份,广清两市联合签订《广州·清远市合作框架协议》,“广清一体化”概念正式提出。其后,两市不断深挖广清两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优势,深化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广清一体化的概念多次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此举也引发了炒房客的关注。那时,房地产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行业,不少人看上了清远的发展潜力。于是,凭借广清合作区的优势,以及广佛两地限购、长隆轻轨的助力下,清远吸引了大量炒房客的涌入,房价一度从几千一平涨到了上万一平。像美林湖,2017年买的时候单价约在8500元/m²,2018年涨到了11000元/m²,谁看了不心动?这波楼市的火爆,一直持续到疫情前。但谁也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楼市板块也会“鹤岗化”。2021年那波行情后,房地产市场开始挤水分,“广清交界”的房价一路下跌。别说降价卖房了,现在不少房子是“有价无市”。价格挂在中介那,就是卖不出去。如同一个烫手山芋,不知道最终要亏多少钱才能出手。其实这两年大城市的郊区,还有卫星城的概念是跌得最惨的。惠州惠东,不到15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套海景房,并且当地二手房“打折卖”已经是普遍现象,而打折归打折,业主想要真正把房子卖出去,五折已经是标配,房价直接腰斩。很多在阳台上直接拉条幅,表明业主急售。一套97平的二线海景房,业主最低售价仅为47万元。而该业主在2015年购买该房子的时候,总价可是达到102万元,八年的时间,房子不仅没有涨,总房价还亏损了55万元。如果这样的房子当初是贷款买的,亏损就难以想象了。加上八年的月供利息,累计亏损至少在80%以上。之前有个富有的男子说过:房价如葱的时代,真的要来临了吗?03资产价格重估,已经来了如此剧烈的房价跌幅,这些楼盘留给世人的只有深刻的“历史教训”。远郊就是远郊,不会因为你靠近一线城市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供求关系,这个永远是房地产的第一性原理。参考2023年的广州交通总结,广清每日往来仅15万人/天,相比于广佛的176万人/天,每日通勤的人口并不多,所以房价下跌是必然。更何况是位置不那么好的地段,更容易在大的下行趋势中被打回原形,甚至一文不值。现在全国楼市是个什么情况?房价基本跌到8-10年前的水平。最新公布的7月份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指数,一线城市二手房基本跌到了2016年的价格区间。2024年7月份,深圳最新的二手成交均价为5.9万,四年跌了37.3%;广州整体已经从最高峰下跌26.8%;上海四年跌了27.0%;北京跌了27.4%。这还是相当保值的中国最发达城市的楼市情况,二三线只差不好。几乎是把2016年后棚改后的那一轮上涨吐了出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已经不能单纯用“房价涨不动了”、“房价开始跌了”这种简单的表述。而应该是多数中国人没见过,或者说已经忘了的“资产价格重估”。只是以前的规模没有这么大,局部地区的跌幅也没有这么深。从历史经纬来观察,90年代中国就有过两次价格重估。第一次是93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牵扯的普通老百姓不多,结果就是银行坏账多的离谱,烂尾楼满地都是,海南不是借着后来地产黄金年代整体市场回暖,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缓过来,房子压根没人要。第二次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房价高地——上海,长宁的房价都冲到了10000多一平,9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没过多久就跌到2000多一平了,后来如果不是房改政策出台,慢慢进入全民炒房时代,能不能回暖都是个问题。然而,之前更多的是小气候,后来被大环境的回暖,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给消化了。这一次,我们可能会面临一次范围更大,时间更持久的资产价格重估,这个话题涉及的方面太多,几句话说不清,简单举一个例子,以上海为例看看房价最糟糕的情况下会跌到什么程度。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84000元,折算成月收入大概为7000元,这个数值可以理解为扣完税和五险一金后的到手收入。如果一户家庭的夫妻二人都参与工作,家庭每月的可支配收入x2=14000元,假设这户家庭每月租房、吃穿、交通出行、通信网络、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必要开销为6000元。也就是说,这户家庭的净现金流约为8000元,假设这户家庭愿意为了买房不遗余力,把全部现金流都砸到房贷上,也就是说,这户家庭能承受的峰值现金月供为8000元。这还只是人均情况,上海有不少人、不少家庭根本达不到这个数字,我们再假设每户家庭每月还有1000元其他开支,那么这户家庭能承受的峰值现金月供就为7000元。粗略算下来,上海一户普通人家能够供得起的房子,应该是一套月供7000元左右的房,还得生活非常省、不能有大病大灾、娱乐活动也不能太多、还需要夫妻双方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差不多就是上海房价最糟糕情况下的底价:7000元的月供,差不多160万总价的房子。当然,这仅仅只是举个例子,列举了最糟糕的情况,但也为我们看待这波楼市下行的趋势提供了参考,全社会目前能够支撑起楼市的现金流不多了。资产出清、价格重估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应该积极做好风险资产价值重估的准备,而非继续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8月30日 下午 6:20
其他

炸裂!存量房贷有望降息,地产股涨疯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只靠胖东来,“救不活”永辉超市
8月30日 下午 6:20
其他

从五粮液半年报,看消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白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样本。1连续九年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8月28日,五粮液(证券代码:000858)的2024年半年报如期而至。这份财报颇有含金量,笔者梳理了几个要点。其一,业绩增速稳健。财报显示,2024年1-6月,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506.48亿元,同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190.57亿元,同比增长11.86%。往回看,自2016年起,五粮液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连续九年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二,现金流充沛。数据显示,五粮液上半年经营活动净现流134.28亿元,同比增长18.52%,为上市以来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最高。其中,第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29.12亿元,为上市以来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最高。现金流的稳健增长,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外,截至2024年6月30日,五粮液货币资金1287.15亿元,同比增长39.07%,环比增长11.13%,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三,合同负债增长稳健。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五粮液合同负债同比增长123.55%,环比增长61.62%。在白酒行业,合同负债的变化反映的是经销商的打款意愿。在当下市场环境下,五粮液合同负债的增加,体现了商家对五粮液的坚定信心。在业内人士看来,稳健的合同负债水平,一方面说明企业依然有着极强的渠道议价能力,市场对于五粮液未来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五粮液在积极地进行渠道优化工作,深化厂商关系,减轻市场压力,提振渠道信心。2024年以来,白酒行业持续面临深度调整的挑战,上市白酒企业业绩加速分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五粮液依然保持着稳健增长,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高质量发展“答卷”。够给力!2产品、品牌、渠道“齐发力”人们不禁感到好奇,五粮液的韧性和活力从何而来?答案同样可以从财报中寻找。先从收入结构来看,报告期内,五粮液产品营收392.05亿元,增长11.45%;其他酒产品营收79.06亿元,增长17.77%;酒类产品稳健增长。从品牌建设看,五粮液销售费用为53.66亿元,市场投入进一步加大,助力产品市场进一步良性发展。这半年,五粮液与央视春晚、秋晚以及湖南卫视《歌手2024》合作,开展“幸福中国年”主题营销活动,深度融入博鳌亚洲论坛、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峰会等高端国际平台活动,启动2024“和美全球行”主题活动,携手四川博物院举办川酒文化历史探索之旅主题文化活动,举办第三届五粮液和美文化节,五粮液玫瑰婚典520等活动……在市场推广上重投资源,这体现了五粮液的战略定力,以及持续投入市场、做强品牌的决心。再看渠道,在国内外市场上,五粮液通过拜访开发大企业、开展回厂游、老酒运营等多种市场活动,成功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海外渠道的建设已实现中免集团主要门店全覆盖。财报显示,上半年五粮液专卖店总数达1749家,半年新增87家。当前环境下,五粮液专卖店数量进一步增加,体现了市场对五粮液品牌力和渠道力的肯定。同时,五粮液近年来也在加大渠道优化升级,围绕渠道生态做好市场建设,坚定扶商、优商、强商;高水平推进“三店一家”工程建设,目前来看效果逐步显现。不难看出,正是产品、品牌和渠道的共同发力,铸就了五粮液的稳健业绩。3高质量发展从更大的视野看,五粮液的稳健有迹可循。近期,随着中央首次提出“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为以白酒行业为代表的消费行业带来政策利好。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下半年社会面的改善,酿酒行业整体筑底企稳,以及白酒消费进入旺销季,五粮液等头部名酒依然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具有确定性。酒业专家肖竹青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五粮液市场成交价企稳,代表着渠道经销商和终端烟酒行心态企稳,未来伴随中秋节和春节白酒消费旺季到来,五粮液等名酒将迎来一波好行情。”媒体统计显示,截至8月28日,年内共有74份券商分析报告关注五粮液的发展,给予五粮液客观积极的评价。例如,国信证券表示,五粮液上半年市场节奏良好、产品规划清晰、厂商关系向好,看好浓香龙头地位稳固和长期稳健发展。从投资角度看,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关注。上市以来,五粮液不断提升分红率,截至目前,五粮液已累计现金分红941亿元,占上市以来五粮液累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的46.75%,是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总额38亿元的25倍。具体来看,其现金分红已连续4年每年超过100亿元,其中2023年度分红181亿元,占四川175家上市公司分红总额的31.14%,位列第一;分红总额深市第三,连续9年深市白酒上市公司第一;2023年度分红率60%,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年度增幅为高端白酒最高。若按照2024年业绩两位数增长,即使分红率保持不变,目前五粮液股息率已然超4.3%,PE(TTM)14倍,投资性价比凸显。向内看,一直以来,五粮液都注重积蓄品牌的长期价值,深耕市场和消费者,累积品牌复利,打造出更为长线的增长引擎。今年春糖期间,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也分享了五粮液发展的“三重利好”和品牌优势,即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产业政策扶持加码、产业发展持续集中的有利条件,以及五粮液特有的产区、古窖池群、品质、品牌、消费群体五大优势。并强调接下来将不断提高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服务市场、狠抓落实的“四项本领”。在他看来,五粮液正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可以预见,五粮液正以稳健步伐引领白酒行业穿越市场周期,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8月30日 下午 6:20
其他

董宇辉“翻车”,网友喊话:抓紧管管公司吧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哪吒三年巨亏184亿,没改名后悔吗?
8月29日 下午 3:4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千亿级需求逐步释放,医疗器械将迎来又一轮爆发期

最近,医疗器械行业低落情绪蔓延。在资本市场,医疗器械股集体走低,多只个股遭到重挫。面对这种情形,一些声音开始出现:医疗器械行业,是不是疲软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仔细研究了行业数据以及政策动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医疗器械行业依旧稳健,而且正在酝酿一场大爆发。1耗材成为“新引擎”先来了解下基本概念。医疗器械包括设备和耗材,根据使用目的和产品性能,具体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低值耗材、体外诊断等大类。医疗设备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康复设备等诊疗或辅助诊疗类产品。耗材则是用于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的消耗性器件材料。先来看设备的市场表现。根据IQVIA的数据,其他医疗设备市场2024年Q1同比下降24%,其中影像类设备受到的影响最大,下降幅度达到27%。一个背景是2023年的贴息贷款政策,使得医疗设备市场需求提前释放。但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逐步落地,预计下半年将促进市场增长。再看耗材,数据表现要好很多。例如血管介入器械市场,2024上半年同比上升超10%;还有外科领域市场,2024上半年同比增长4.6%,其中超声刀和缝线市场增长尤为迅速。不难发现,在医疗器械行业已经出现这样一种趋势:耗材的增长比设备更加稳定、迅猛。这个趋势,行业龙头已经看到了。例如今年初,迈瑞医疗(300760.SZ)实现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688617.SH)控制权的收购,快速布局心血管领域细分赛道。公开资料显示,惠泰医疗专注心血管赛道多年,在外资品牌垄断的国内心血管市场中,取得了心脏电生理、冠脉通路、外周血管介入等细分领域的稳固地位,掌握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产品的全线研发生产能力,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细分龙头企业。这背后,全球心血管领域市场规模已达56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4000亿元。其在全球和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中均排名第二,仅次于体外诊断领域。可以看到,耗材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成长空间,不少企业已经在悄悄发力。2“以旧换新”利好释放医疗器械行业的另一个趋势,来自政策。时间回到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根据2023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推算,本轮设备更新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而医疗正是《行动方案》设备更新重点聚焦的7大领域之一。以旧换新政策属于公共事务范畴,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中央以及地方的政府补贴。中央层面,早在2022年9月,国务院就宣布将发放1.7万亿贴息贷款支持设备更新改造,同时央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再到今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7月底,发改委等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3000亿的分配,重点提到医疗领域。地方层面,以贴息、统筹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支持为主。目前来看,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具体行动方案,对主体、设备品种、资金总额、资金来源等作出进一步明确。例如,江苏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和信息化设施更新,到2027年力争更新24万台(套)。▲图源:向阳论医谈药根据天风证券的统计,截至2024年8月中旬,各省公布的设备更新项目涉及投资额已经超过250亿元。涵盖设备种类多样化,包括医学影像、内窥镜、康复护理类、监护类、检验类、急救类等医疗设备。此外,2024上半年,财政卫生健康支出10580亿元。2024年的财政卫生健康支出预算约为22836亿元,预计2024下半年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速预计达18.34%。根据国信证券的研究,从招投标以及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节奏看,预计首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的招投标需求有望在2024年三季度起落地,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厚有望从2024年四季度起开始,并延续到2025年整年。3“高质量发展”背后的蓝海以旧换新背后,有一条鲜明的主线。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旧换新,本质上是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为企业开辟更多增量市场。在医疗领域,这个需求尤为迫切。时至今日,中国人均ICU床位数是德国的1/5、ICU床位数占医院的比重是美国的1/9,人均医疗器械规模只有美国的1/7。此外,根据东方证券的研报数据,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三级医院占比仅为0.3%。而正是这0.3%的医院,提供了全国34.2%的床位与26.3%的诊疗人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新基建应运而生,以旧换新正是其中的一环。医疗设备的平均报废年限通常在5至10年之间,其更新换代的周期则相对更短。在这其中,有两个关键增量:市场下沉和高端升级。一方面,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占比高达95%。庞大的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群体的设备到了更新换代阶段。另一方面,现代医疗设备更新换代很快,新产品和老产品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例如此前迈瑞与腾讯合作推出的阅片机,成为国内体外诊断行业首个进入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AI类产品。数据显示,原来阅一个片需要25分钟到30分钟(1800秒),使用AI阅片机后缩短到半分钟(30秒)以内,速度是原来的60倍!庞大的需求背后,是海量的市场空间。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按照到2027年医疗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的政策目标倒推,2023-2027年,医疗设备以旧换新政策预计对医用医疗设备年复合驱动或将超过6%。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7.1万个。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在此次医疗设备更新推动下,我国5000亿元级医疗设备更新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以医用影像设备为例,2022年中国医用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市场规模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7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在这波浪潮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国内的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国联证券的测算,随着医疗新基建的落地,作为行业龙头的迈瑞医疗能在2025年前获得不少于270亿元的订单。从更大的视野看,《财富》商业观察数据显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以5.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5年超过5800亿美元,2029年增至7190亿美元左右。目前,全球TOP1的医疗器械巨头年营收超过300亿美元,而中国的龙头迈瑞医疗年营收刚突破30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业绩还是市值,增长空间都堪称巨大。可以想象,一个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8月29日 下午 3:48
其他

半年大赚34亿,恒瑞杀回来了?

恒瑞医药走出至暗时刻?01恒瑞交出史上最好半年报谈到医药股,葛兰和恒瑞是绕不开的话题。葛兰与恒瑞,这俩有着不解之缘。2017年的H1到2018年的H1,恒瑞成为中欧医疗A中持仓第一的股票,后来,恒瑞也频繁出现在了葛兰重仓的股票中前五的位置。2017年H1到2018年H1,正是恒瑞在股价上疯狂爬坡的一年,从2017年6月的每股20元出头,一路飙升到了2018年6月的42元,市值从1400亿元翻了一倍直接到2800亿元。然而没有永远上涨的市场,也没有永远上涨的股票、基金。近几年因为医药板块的大跌,葛兰从女神变成了“葛大妈”。恒瑞也从“药茅”变成了“药茅”,以前是茅台的“茅”,如今是茅厕的“茅”。就当市场都以为医药一哥短期内难有出头之日的时候,恒瑞医药甩出个重磅炸弹。8月21日晚间,恒瑞医药披露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136.01亿元,同比增加21.78%;实现归母净利润34.32亿元,同比大增48.67%;实现扣非净利润34.90亿元,同比大增55.58%。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6.02亿元,同比增长33.89%,环比增加26.74%;归母净利润19.63亿元,同比大增83.63%,环比增加43.39%。营收、净利润环比、同比都是大涨,这个业绩可以用炸裂来形容,尤其是净利润大超预期。不出意外,全年净利润极有可能超过2020年的历史峰值,再创新高。这也是恒瑞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一份半年报。过去几年,恒瑞的日子并不好过。2021年,可谓是他们的“噩梦之年”。当年恒瑞医药的营收暴跌至259亿元,同比下降6.59%;净利润更是从60亿元的高峰跌至45亿元,同比下降28.41%。这是恒瑞上市20多年来,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下降的局面。随后恒瑞医药的股价也经历了惨烈的调整,从最高的96元一路跌到26.48元,股价下跌幅度超过70%。处境犹如陷入泥沼,越是挣扎,越是深陷。02差点死在“集采”的一哥医药一哥之所以经历了几年的寒冬,问题主要在政策端的变化精准打击了他们。所谓,成也医保,败也医保。恒瑞医药的前身是成立于
8月28日 下午 10:35
其他

亿万富翁赢了官司,死了全家(几乎)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招商财富,又又又踩雷了
8月28日 下午 10:35
其他

富四代“豪门姐弟”接班,半年狂赚30亿,背后的家族藏不住了!

90后“豪门姐弟”风云:掌舵千亿帝国,坐拥百亿资产
8月28日 下午 10:35
其他

IBM千人大裁员,手段够牛逼够狠辣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辣条内卷,“一哥”卫龙也焦虑
8月27日 下午 10:57
其他

卷走5千亿逃到泰国出家,“华裔巨骗”得知引渡回中国暴瘦40斤

8月收到回复,说泰国法院二审决定把张誉发送回中国。余家福强调,今年10月7日,他会代表这400位受害者,在吉隆坡法院接着打这个官司,誓要把大家的血汗钱追回来。这几千亿的钱还有希望要回来吗?2./
8月27日 下午 10:57
其他

买房就返钱,在他们之间悄悄流行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售后重启,高合汽车有救了?
8月26日 下午 10:57
其他

空姐和金融女,到底谁更惨?

Jetlines宣布停运,澳大利亚的区域快线航空Rex也宣布进入破产程序,还有去年,加拿大就陆续有Lynx
8月26日 下午 10:57
其他

贝壳赚麻了?中介和卖家却哭了……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中间商?1“每天赚2111万元”夏天都过去了,地产的寒风还在呼啸。2024年7月,100城二手房价数据显示,平均环比下跌0.74%,同比跌幅6.58%——这样的趋势,已经持续27个月。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均价全都在跌。上半年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的销售价格指数里,同比上涨的一个也没有。房企也还在挣扎。按照中国房地产报的统计,已发布2024上半年业绩预告的72家A股上市房企中,归母净利润亏损的房企达47家,占比超过60%。就拿目前的“一哥”保利发展来说,2024上半年,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金额1733.36亿元,同比减少26.81%。同期,其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了39.3%。在政策端,厦门、南京、武汉、佛山、苏州等城市,争相推出“买房送户口”政策,但无论是新房销售还是二手房成交,依然没有太大起色。在这一片灰色中,却有一抹彩色。前段时间,贝壳(02423.HK)公布的2024半年度业绩显示,今年二季度,贝壳实现营业收入233.7亿元,同比提升19.9%;实现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46.2%;经调整利润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13.9%。按这个净利润算下来,整个二季度,贝壳每天净赚2111万元!这不禁令人好奇,作为中国最大的房产中介平台,贝壳何以走出别样的行情?2新老业务“齐发力”答案同样可以从财报中寻找。一方面,贝壳的多元业务探索得还不错。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贝壳非房产交易服务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85.3%,占比达到34.7%。具体来看,家装家居业务的合同额达到42.1亿元,贡献利润率达到31.3%。此外,贝壳的房屋租赁服务收入也达到了31.8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6倍。我查了一下,贝壳的“省心租”目前已有30万套房源,集中式长租公寓有1.4万套,同比分别增加了18万套、0.7万套。这些“新兴业务”的增长只是点缀,核心还得看主营业务。财报显示,2024年二季度,贝壳存量房(二手房)业务净收入73亿元,增长14.3%。同期,贝壳交易总额为8390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存量房交易总额为5707亿元,同比增长25%,接近总交易额的70%。贝壳存量房交易数据的增长背后,除却楼市政策带来的市场复苏,很重要的原因是贝壳经纪人及门店数量的扩张。2024上半年,贝壳的门店数量达到4.6万家,同比增长6.9%,活跃门店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8.1%至4.44万家。经纪人数量则同比增长5.2%至45.87万名,活跃经纪人数量约41.15万名。看样子,贝壳逆势闷声赚钱的背后,是老业务和新业务的共同发力。但往深处看,有人欢喜有人愁,真相可能很扎心。3争议从未停止门店在扩张,经纪人在增长,那佣金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贝壳的外部分佣从去年同期的114亿元跌至89亿元,降幅达22.1%;内部佣金及薪酬从94亿元跌至81亿元,降幅13.8%。再往前看,2022年,贝壳存量房业务中,分佣及薪酬占净收入比例为约60%,到了2023年下降至52.8%;新房业务中,2022年分佣及薪酬占净收入比例为76.4%,2023年降为73.4%。有意思的是,贝壳的毛利从2022年的138亿元增至2023年的217亿元,而增长原因之一,正是“存量房业务的净收入增加,及链家经纪人的固定薪酬成本减少”。有人调侃这是:挣得更多了,分给经纪人的却更少了?此外,前段时间,根据南都·湾财社的报道,在广州市南沙区,贝壳找房广州站旗下多名店东反映,自今年6月起,贝壳平台在新房交易佣金中,对这些南沙店东抽取的比例再提高2%至23%,比广州其他区域总体高出5%。贝壳“薅”的,不只是中介。此前,有自称贝壳前中介爆料称,为了赚取最高1%的推广服务费,贝壳内部号召中介推广“好房好赞”服务,甚至不惜通过“套路”达成目的。随着楼市进入“买方时代”,那些急着卖房的人,很容易进入这样的“套路”。贝壳倒也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争议。时间回到2019年9月,金华上百家房地产中介机构代表签署了《反壳联盟条约》,口号喊得震天响:反对垄断,抵制不良竞争。不止是中介同行,上游的开发商也感受到贝壳的力量。在天津,开发商们曾看到过一个近乎魔幻的数据:贝壳在天津的206个项目,渠道费为3%以上的项目竟然有122个,有18个项目的渠道费超过了5%。一栋200万的房子,渠道商要拿走十几万。而根据壹地产的数据,天津的开发商,净利润率平均只有2%。开发商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沦落到为渠道打工。对购房者而言,彼时贝壳在不断涨中介费,但它的服务质量却没有明显提升。2017年的某个论坛上,一位清华大学教授更是对链家网CEO彭永东当面指责:“你们的模式就是两头骗,骗完房东骗购房者。”4尾声几年前,贝壳就已经是中国住房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在中介服务的二手房和新房交易市场中,贝壳均排名第一。与此同时,中介同行、上游的开发商和下游的消费者,都感受到了贝壳的力量,甚至多少还有点恐惧。这不禁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更需要一个垄断巨头,还是一个创新的开拓者?成为行业龙头之后,贝壳带来了更多的价值创造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更低了吗?经纪人的收入有显著提高吗?上下游的产业有因为贝壳的帮助变得更好吗?如果还是凭借着垄断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对上下游进行“收租”,那这种商业模式的长期价值,可能需要打一个问号。毕竟我们缺的,从来都不是巨头。|
8月26日 下午 10:57
其他

中国最会洗衣服的男人,半年亏掉6.6亿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卖楼自救,美特斯邦威为什么不火了?
8月24日 下午 10:19
其他

酸奶新贵跌落神坛,简爱品质问题频发

上世纪末,消费者开始对“有机”食品产生回归心理,一些品牌开始尝试推出不含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的酸奶产品。而近几年,消费者渴望更加追求有机、自然的生活象征,无添加酸奶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简爱酸奶凭借“生牛乳、乳清蛋白粉、乳酸菌”的单一配料,也在此时崭露头角,成为酸奶界的“新贵”。不想最近,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反映食用简爱酸奶后出现了“辣嗓子”、“难以下咽”、“一股消毒水味”等情况,食用后胃部出现灼烧感、腐蚀感,甚至出现呕吐现象。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8月21日简爱酸奶所属公司朴诚乳业随即发布声明,宣布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并向消费者致歉。但其实,“配方纯净”的简爱,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信任危机。1“极简主义”的兴起2014年,“0添加”简爱酸奶在中国市场横空出世。当时,在伊利、蒙牛、光明等头部乳企品类发展的战略下,酸奶这一品类逐渐占据大众视野的一角。蛋糕慢慢做大,各类网红酸奶也油然而生,但都没有一个出现“有差异化、品控高”的代表性品牌。蒙牛老人夏海通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健康酸奶的需求,一手打造了“简爱酸奶”,最优质的原料、最简洁的配方、为消费者提供最纯净、最健康的酸奶成为“卖点”。简爱酸奶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高端低温酸奶市场。品牌始终坚持“极简主义”,所有产品均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香精等成分。这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尝试。就如同东方树叶一样,在“消费者口味突变”后崛起,简爱酸奶迅速在网红潮中脱颖而出,短短几年间,便成为了高端酸奶市场的佼佼者。简爱也因此陆续获得经纬中国领投,黑蚁资本、麦星投资、中信农业基金等机构超十几亿的融资。到如今,简爱酸奶官方公众号显示,今年618期间,简爱酸奶天猫旗舰店GMV同比增长63%,已连续2年蝉联天猫、天猫超市低温酸奶类目排名第一。2食品安全质疑声不断搜索社交媒体平台发现,近期出现大量针对简爱酸奶的避雷帖文,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同样出现“辣嗓子”“身体不适”等相关投诉。目前朴诚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其已关注到消费者反映简爱相关产品口感尖酸、嗓子不适的情况,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工厂、供应商进行排查,按照国标要求,检测未见异常。对客诉产品进行分析,初步判定此异味产品为脱冷后过度发酵导致的口感尖酸。同时对涉及“0%蔗糖杯装135g”中A20240805DG03、A20240809DG29、A20240810DG25、A20240805DH33、A20240806DH16、A20240809DH13批次产品(注:每个批次号仅对应一款产品)六个批次产品进行了召回和下架处理,并向消费者承诺,如果购买的产品口感不佳,可以通过官方客服渠道进行退货。读特新闻等媒体记者多次尝试拨打简爱酸奶官网消费者热线电话进行了解,均无法接通。值得关注的是,截至8月23日简爱仍未公布检测报告。其实早在2020年,就有俞女士向监管部门和媒体投诉,称其在购买的“简爱”高蛋白酸奶中发现黄色卵状物,且“虫卵”已成活蠕动。对此,简爱酸奶品牌方朴诚乳业独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该异物并非虫卵,而是粘连的蛋白,监管部门调查显示产品无质量问题,目前已与消费者达成和解。但直至今日,黑猫消费者平台上仍有不少关于简爱酸奶出现“虫子”“异物”的投诉。天眼查“关联企业”信息查询显示,简爱酸奶生产方为朴诚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底,简爱产品已覆盖全国330多个城市、40000多家门店。然而简爱品牌生产酸奶属于深度合作代工模式,对食品安全进行高度溯源仍有一定范围内的“力不从心”。显然,在消费维权意识觉醒的这个年代,“消毒水味”酸奶食品安全“声浪”比以往来得都更加猛烈。简爱酸奶也是时候再次反思: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任何品牌都不能掉以轻心。参考资料:《“喝完当天就吐了”?简爱酸奶道歉:召回6批次产品》广州广播电视台《辣嗓子、胃灼烧、有消毒水味……网红酸奶被投诉食品安全问题》读特新闻《酸奶现“虫卵”?简爱独家回应称系粘连蛋白,非质量问题》新京报《“蒙牛元老”夏海通创立的简爱酸奶宣布紧急下架,被指有消毒水味》五谷财经|
8月24日 下午 10:19
其他

房屋持有成本又增加了!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雷军卖车,一辆亏6万......
8月24日 下午 10:19
被微信屏蔽
经济

钱色交易,一个金融女孩和盘托出

近日,一位自称“就职于东证期货”的女员工王某昱手持身份证,在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实名自曝曾与永赢基金、施罗德基金、中银基金等数家金融机构的7名男性发生不正当关系。当事人中,既有普通员工,亦有男高管。
8月1日 下午 11:05
被微信屏蔽
经济

云南首富套现53亿后,道歉了

对此,恩捷股份倒是没有遮掩,也没有规避现实,立马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已深刻认识到错误,并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有和自筹资金购回违规减持的股票,且将违规减持产生的收益上缴公司。
7月30日 下午 10:31
被微信屏蔽
经济

炸锅!开保时捷的实习生,一天泄露3个IPO,细节流出

其中,望X科技和国X信控,均为中信建投作为保荐人的IPO公司,正处在上市关键阶段。
7月27日 下午 8:51
被微信屏蔽
经济

平安信托深陷“爆雷”旋涡:终于尝到“偏爱”房地产的苦果

这些项目合作对象涉及到时代中国(01233.HK)、佳兆业(01638.HK)、世茂集团(00813.HK)、富力地产(02777.HK)、合景泰富(01813.HK)等。而这些企业都已“爆雷”。
4月18日 下午 9:17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杉杉股份的“​豪门内斗”

根据杉杉股份公告,由于郑永刚的离世,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由11人减少至10人。为了保证公司董事会平稳、持续、高效运作和公司整体的稳健经营,董事会积极推进相关董事补选及重新选举董事长的工作。
3月29日 下午 11:26
被用户删除
经济

中国式QE真的来了!

综合去年底已发行的1万亿特别国债(其中5000亿元结转到2024年使用),再安排2024年新发行的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和3.9万亿专项债,2024年可动用的两本账广义赤字约9.46万亿。
3月6日 下午 10:06
被用户删除
经济

汉中对兰州的超级富豪动手了

2012年,国内预调鸡尾酒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紧接着,锐澳通过密集的营销操作成功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在2014年,锐澳重金植入了当时的爆款节目《奔跑吧兄弟》,以及热门电视剧《何以笙箫默》。
3月4日 下午 11:17
被用户删除
经济

中国在悄悄的实施QE?

年从美国发源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主要西方央行,纷纷将短期政策利率下降到零,但经济依然处于冰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及其他主要的西方央行,纷纷打开“QE”这个工具箱。
3月3日 下午 9:43
被用户删除
经济

大拆迁,要全面启动了!

2015年那一波是全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都有,而且几乎全部都是以货币化安置为主,目前这一轮明面上的说法还是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主,虽然也有其他城市出台了城市更新政策,但还是以小部分为主。
3月2日 下午 10:10
被用户删除
科技

“去中国化”,成了拼多多全球化的护身符?

至于为何能实现如此低价,商品又是如何变得便宜,拼多多Temu的发言人在接受时代周刊的一次采访中解释说,该公司的定价是由“加盟店、物流合作伙伴的深度网络以及拼多多长年构筑的生态系统所实现的”。
1月17日 下午 11:11
其他

人民币,逼近300万亿!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海银财富暴雷,发不出兑付方案,也发不出工资
1月15日 下午 11:45
其他

《繁花》大结局的神秘大佬,曾是新中国第一大庄家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工业明珠越来越少了
1月10日 下午 9:28
其他

茅台,急了!

当务之急,是“不能急”。1消耗品牌价值年终岁末,又到了做总结的时候。几天前,在2024年度市场工作会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透露,2023年茅台集团预计实现营收1639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总额将首超千亿元,同比增长超19%。更早些时候,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初步核算,2023年度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约5.72万吨,系列酒基酒约4.29万吨;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对茅台来说,这份“提前”出炉的成绩单,的确值得兴奋。但回顾这一年,大家对茅台最深的印象,不是业绩,而是“跨界”——7月,茅台与中街1946联合推出的5款茅台冰淇淋新品“小巧支”首发亮相;9月,茅台与瑞幸咖啡联名新品“酱香拿铁”上市;9月,茅台和德芙官宣,推出茅小凌酒心巧克力;11月,茅台生态农业公司与莫其托合作共创鸡尾酒;12月,茅台保健酒公司以共创基金形式与库迪咖啡进行合作……这一整年,互联网上在忙着解锁茅台的新吃法、新喝法、新玩法。频频的跨界背后,有人说这是茅台在不断拓宽产品边界,意图攻陷年轻人市场。但实际上,像茅台这种高端白酒,使用场景仍然局限在商务应酬场景之中。有多少年轻人会花几千块钱,只为和朋友小酌一杯呢?无论是烧烤摊、小餐馆还是酒吧、夜店,似乎都不适合灌茅台吧?所以,无论是冰淇淋、咖啡还是巧克力、鸡尾酒,年轻人在跟风尝鲜之后,依然会回归到原有的消费习惯。而对茅台来说,短暂的热度过后,可能是品牌的加剧消耗。想象一下,当罗曼尼康帝出现在你楼下触手可及,当LV的门店开的和便利店一样密,当劳斯莱斯造出2万块一辆的老头乐……神秘和奢侈的品牌溢价一旦失去,你让那些花大价钱买这些产品的有钱人作何感想?甘蔗没有两头甜,茅台必须取舍。2伤了经销商的心在年终会议上,茅台还提到了自己的数字化成就。过去两年时间里,茅台打造了“i茅台”和“巽风数字世界”两大数字化IP平台。资料显示,目前“i茅台”和“巽风数字世界”的注册用户已累计突破6000万。其中,“i茅台”自上线以来已实现超400亿元销售额。另一个数据是,2023年上半年,以“i茅台”为代表的直营化销量占比达到了45%。茅台的销售模式主要分为直销和批发代理两种模式,其中直销渠道主要指自营和“i茅台”数字营销平台,而批发代理渠道是指社会经销商、商超、电商等渠道。直营比例上升,意味着代理渠道的下降。事实上,这些年来,茅台一直在“削弱”经销商的影响。早在2014年,茅台就斥资1亿元成立电商公司。2017年,更是启动茅台云商平台,要求茅台的专卖店、特约经销商、自营公司等,必须将30%以上未执行合同量通过云商平台销售。到了丁雄军时代,茅台的动作尤为迅猛。2022年2月,丁雄军曾在集团会议上表示要实施数字营销法,加快补齐新零售短板,构建和完善数字化营销平台。此后,“i茅台”也被强势推出。从经销商数量看,茅台2021年报显示,其国内经销商数量为2046家,相比2018年的2987家,三年时间,茅台减少约900家经销商。▲图源:国信证券茅台如今砍经销商干脆利落,但茅台的成就,经销商功不可没。时间回到1998年,酒业风云变幻。上面取消对茅台酒定产定销,逼迫企业自谋生路。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呼啸来袭,朔州毒酒案影响巨大。到当年7月底,茅台的销量仅为700吨,只达到年度销售计划的30%。在这样的情况下,袁仁国组建了茅台史上第一支包括他在内的18人营销“敢死队”,并立下军令状:两个月内必须完成剩下70%销售目标。举办白酒研讨会和名家诗会、80年的陈酿茅台送给经销商、亲自下厨招待糖酒公司负责人……袁仁国成功了,到1998年底,茅台如期完成2000吨销售任务,同比增长13%,创下历史最好业绩。还有2014年前后,出于对茅台的信心,不少经销商拿出所有的钱甚至贷款来增加进货量,维持茅台价格。当时白酒第一阵营中,只有茅台酒没有调低出厂价,高端品牌的调性自此深入人心。茅台从一款普通的白酒变成酒界的奢侈品,同样离不开经销商的努力。记得几年前,网络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囤茅台酒好,还是囤茅台股票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但茅台的经销商不存在这个烦恼,他们都要。在贵州,一个叫星力百货的茅台经销商,竟然将近80吨飞天茅台酒拿去质押变现。许多人第一次知道,茅台不仅成为了“藏品”,还是“金融品”。早年间,雪球等论坛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最大的囤酒客就是经销商,他们不但囤茅台的酒,还囤茅台的股票,实现了“双赢”(赢两次)。可以说,正是这批忠实经销商几十年的追随,茅台才能有如今的地位。反观茅台近年来的渠道动作,明显是在抛弃这些昔日“战友”。3丁雄军太急了回看这几年,作为茅台的掌舵人,丁雄军似乎总是很急。他对业绩很急。2022年上任之初,丁雄军就在大会上直言:不能再“踩小步”,必须“大踏步”。他对价格很急。2022一开年,茅台就全面推新涨价,什么珍品升级版、虎年生肖酒、茅台1935,都在炒作提价。就在不久前,茅台更是时隔六年再次提价。他对渠道改革很急。无论是“i茅台”的推出、数字体系的搭建还是各种联名出圈,都是如此。▲图源:茅台官网不过,翻看茅台的高管名录,丁雄军的急切似乎也能理解。丁雄军上台前,茅台三年间三次换帅——这个“换帅”的频率,超过了98%的A股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茅台的内部管理一度让外界诟病。茅台集团是贵州省国有企业,茅台的高管既是贵州的官员,又是茅台集团的打工人,是没有股份的。所以,哪怕茅台再赚钱,市值再高,他们注定很难实现高薪。但另一方面,茅台高管手上,又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一瓶茅台,出厂价只有969元,批发价却超过3000元,批发价是出厂价的三倍。巨大的利益之下,权力寻租开始蔓延。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被通报的茅台集团腐败案件中,涉事高管100%涉嫌受贿罪。此外,根据券商中国此前的统计,在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甚至茅台学院,包括袁仁国共有16位高管被查处。算上高卫东,那就是17个了,以至于坊间有人调侃——韩国总统、茅台高管,都是高危职业。当茅台被捧上神坛,当权力与巨大的利益挂钩,这种事件,注定很难避免。这样的背景下,丁雄军急于做出成绩,难免走向短期思维。毋庸置疑,茅台依旧是甚至长期将是中国最优秀的酒企之一,它的财务数据、品牌价值和产品力,都堪称出色。但很多事情,注定急不来。尤其对茅台这样的超级航母来说,更不能急。有一句话,值得丁雄军反复琢磨——虽然理想一定要有,但还要结合一个东西,叫做“现实”。|
1月3日 下午 10:46
被用户删除
社会

押注2024年5月

对于中国来讲,也是如此。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体量,想要从外部直接打败中国,几乎难以实现。想当年中国如此虚弱之时,也没有一个国家真正意义上全面打败中国。
2023年12月5日
被用户删除
科技

雷军,还有没有兄弟?

但如今来看,这些元老走的走,退的退。周光平、黄江吉、黎万强先后卸任小米高管职务并离开小米,刘德在2018年后基本告别业务一线,林斌在2019年后鲜少露面,洪锋和王川相继退出业务一线。换句话说——
2023年12月1日
被微信屏蔽
科技

华为真的打破芯片封锁了吗?

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
2023年9月7日
被微信屏蔽
金融新闻

招商银行,太猖狂了

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06.36亿元,同比下降1.47%;净利息收入554.09亿元,同比增长1.74%;非利息净收入352.27亿元,同比下降6.13%。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千亿恒瑞闪崩!一个大风暴来了

风暴已经来了。1闪崩一场闪崩突袭了“药茅”。就在7月31日,恒瑞医药突然暴跌,收盘大跌9.11%,一度逼近跌停。这场大跌让恒瑞医药市值一日缩水285亿,按此前披露的股民数据(58.55万户)来算,相当于人均蒸发4.87万元。这还没完,紧接着,8月1日,恒瑞医药开盘一度大跌5%,收盘跌约3%。到了8月2日,下跌的势头还在延续,恒瑞医药股价再度下跌2.54%。这场连跌给不少股民整懵了。遥想当年,恒瑞医药也是个传奇。2000年10月刚上市的时候,恒瑞医药的首发价格是11.98元。到了2021年初,它的股价一度窜到了116.87元/股。在2020年的时候,长江商报的记者曾做过一个测算,上市20年来,如果按照后复权价计算,恒瑞医药的股价——较其发行价上涨约434倍。正因为这个梦幻涨幅,恒瑞医药一度被投资者称为“药中茅台”。但时至今日,“药中茅台”已经黯然失色。截至目前,恒瑞医药的总市值仅剩2697亿,和当初的高点相比,已经跌去55%左右。▲图源:亿牛网令人好奇的是,总市值已经腰斩之后,恒瑞医药为何会在此时遭遇闪崩?与此同时,市场上开始传出一些小道消息。根据钛媒体的梳理,就在8月2日,某公众号发表文章称,H公司办事处被一窝端,各种文件被带走,公司的肿瘤线也被调查。尽管该公众号已经删除了文章,但依然有人把目光投向恒瑞医药。眼看着舆论汹涌,恒瑞医药也迅速出来回应——经核实,公司及下属分子公司、及所有派驻机构目前没有该情形。事情的悬念陡然增多。大家急切地想知道,恒瑞医药,到底怎么了?2阴影恒瑞医药的闪崩背后,一场风暴已经到来。7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在内的9大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剑锋直指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很快,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风声到来,A股多只医药股已经连续下跌,恒瑞医药只是其中之一。医疗反腐其实往年也有,但今年力度尤其大。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55个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两倍!其中,广东、四川是反腐强度最大的地区。▲图源:MedTrend医趋势此外,就在最近,已经有2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留置”。在外界看来,这场风暴已经传导至企业端。医药行业的腐败由来已久,秘密就藏在药企畸高的销售费用中。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恒瑞医药身上,其销售费用率经常在30%以上。这些“销售费用”去了哪里?财报中能找到答案。以2018年为例,年报显示,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为64.65亿元。其中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为54.24亿元,差旅费为9亿元。同年,恒瑞医药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为26.70亿元,不到销售费用的一半。2019年财报中,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也居高不下,学术推广等市场费用增长至75亿元,差旅费依旧为9亿元。用网友的话来说——仅2019年,恒瑞医药至少举办了24万场活动,平均每天办650场。超高的销售费用背后,是医疗行业的秘密。在医药销售行业,涉及金额巨大且无法开具发票的回扣,通常就隐藏在“差旅费”和“学术推广”这两类销售费用当中。而这两部分正是恒瑞医药销售费用的主要构成,占比一度超过98.66%。过去数年,被查出的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原麻醉科主任雷李培,5年时间里,他一个人就受贿331万。而主要行贿方,正是恒瑞医药的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恒瑞医药行贿的案子广泛分布在江苏、福建、广西、陕西等省市,时间长达数十年,有多家媒体报道“坐实”了恒瑞多年来的行贿行为。不难想象,风暴之下,还会有更多的秘密浮出水面。3无奈层出不穷的医疗行贿背后,是一代药企的悲哀。过去数年,国内仿制药企太多,产品重复率太高。对医生来说,面对众多药效相同的药物,选择哪个就成了一项“技术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药企就会通过带金销售模式来公关医生,刺激医生开处方使用自家产品,从而带来巨大的销售量。但从根源上来说,还是因为药品的竞争力不足。集采的到来更是加速把药企的尴尬摆上了台面。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开展8批集采。根据医药时间的统计,恒瑞医药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35个品种,中选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74.5%。价格暴跌对业绩的影响显而易见。例如,2020年11月开始的第三批集采中,涉及恒瑞医药6个产品在2020年收入为19亿元,在2021年受集采影响收入下滑55%。此后的几批集采,类似的情况一再上演。看清了趋势后,作为曾经的仿制药巨头,恒瑞医药开始发力创新药。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2年,恒瑞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26.7亿元、38.96亿元、49.89亿元、62.03亿元、63.4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14.97%、16.73%、17.99%、23.95%、29.83%。在研发上砸了大钱,恒瑞医药也搞出了一批创新药。但整体上看,目前恒瑞医药多以跟随策略和临床前期为主,能做到“me
2023年8月2日
其他

前央视美女大搞“太太外交”,拿百亿“分手费”套路前夫?霸总的女人够狠!

包不同点击查看硬核财经猛料:和6000个EMBA老板聊完之后,我的录音放在了这里!最近,东方财富“老板娘”陆丽丽,救急王健林的事火了。这位土豪“老板娘”
2023年7月30日
其他

满电梯上门按摩,有没有特殊服务

东郊到家小红书宣传视频/图源:小红书@东郊到家-杭州东郊到家平台上是清一色的年轻女技师,除了统一的公式照之外,APP上还能看到她们的生活照,均用修图软件修饰过,导致面部有种不真实的质感。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格力,跌懵了

一场没有意外的下跌。1格力暴跌假期后第一天,格力电器的60多万股东就经历了一场“噩梦”。5月4日早盘开始,一向稳健的大白马格力电器出现异动,开盘就暴跌8.49%。在这之后,格力电器继续下行,一度逼近跌停。截至5月4日收盘,格力电器跌去9.96%,股价停在35.42元。这极为罕见。作为明星级的白马蓝筹,格力电器的上一次跌停还是在3年多以前,那时候恰逢A股市场整体大幅下跌。难道这又是一次行业的集体震荡?但我看了一下同为家电龙头的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表现都非常平稳,几乎没有波动。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拉长一点,相比于此前的高点,格力的股价已经下跌了43%。时至今日,格力的总市值只剩下1995亿,按照亿牛网的数据,其一度达到4203亿的高点,也就是说已经蒸发——2200多亿。几年时间,把一个浦发银行(最新市值2254亿)给跌没了。浓眉大眼的格力,到底经历了什么?2业绩和分红,都不够给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格力的财报中寻找。4月28日,格力的2022年财报和2023年一季报姗姗来迟。财报显示,2022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889.88亿元,同比增长0.6%;净利润245.07亿元,同比增长6.26%。营收几乎“原地踏步”,净利润乍一看似乎还行。但细看之下,2022年第四季度,格力电器实现营收418.07亿,同比大幅下滑了16.58%;实现净利润为62.02亿,同比大幅下滑了16.4%。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如此大幅度的“双降”,着实不太乐观。从2023年一季报数据看,营收和净利润都是微增,格力电器的疲态已经显露。▲图源:侃见财经如果说业绩的放缓令人无奈,分红的减少则加剧了股东们的失望。格力电器披露的2022年度分配方案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元(含税),合计派现56.14亿元(含税)。回看过往,2018年-2021年,格力电器的年度分配方案分别为10派15元(含税)、10派12元(含税)、10派30元(含税)、10派20元(含税)。也就是说,2022年度的10派10元(含税)是过去5年里分红力度最小的。再从全年整体分红情况来看,2022年格力电器“中期+年度”合计分红仅为10派20元(含税),而2020年和2021年全年分红分别为10派40元(含税)和10派30元(含税),2022年的整体分红力度同样低于前两年。这个分红力度,比市场预期的足足少了一半。要知道不少投资者选择格力,就是看中它的高分红。董明珠自己也曾说过,“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分红就成为他们(投资者)唯一的回报,所以我希望用持续稳定的分红来回报给真正的投资者。”股价不给力,投资者们就指望着赚点分红,如今这个预期也被打破了。更蹊跷的是,就在5月5日,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消息,格力电器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董明珠的持股数量为4448.85万股,持股比例为0.79%,但其中——有1150万股处于冻结状态。如果以格力电器5月4日的收盘价进行计算,董明珠遭冻结的股份市值约为4.07亿元。有意思的是,在2022年报中,董明珠持有的股份未遭到任何质押或冻结,一季报中也并未披露股份被冻结的原因。这让格力多了一分扑朔迷离。如果我们再把视野放大一点,如今的格力已经开始掉队。对比家电行业三巨头,同样是2022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3457亿元,海尔智家营收2435.14亿元,而格力营收是1889.88亿元。也就是说,在三巨头中格力营收规模垫底。拉长时间看,2012年,美的、格力营收分别为1030亿、993亿,格力是美的的96.4%,两者不相上下。但时至今日,格力的营收只有美的55%左右。▲图源妙投APP不怕兄弟过得苦,就怕兄弟开路虎。曾经排排坐的同行,已经远远地跑到自己前面去了,不知格力心里苦不苦?3多元化,不温不火格力苦不苦咱不知道,但有一个现实它必须得面对。财报显示,2022年格力的第一大营收依旧来自空调业务,占比高达71.36%。换句话说,时至今日,格力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依然没有出现。而被格力高度依赖的空调业务,已经出现隐隐的危机。资料显示,格力的空调业务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15年的43.58%下降至2020年的36.9%。空调产品的毛利率也从38.5%下降至30%左右。更扎心的是,行业大环境也不太妙。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家用空调市场规模为1.6亿台,同比下滑了3.1%;中国市场规模为8022万台,同比下滑1.6%。别看格力至今没有能堪大任的支线业务,但它布局多元化已有多年。早在2014年,格力就开启了多元化。这些年来,格力造过手机,董明珠还亲自代言,可惜销量十分惨淡。格力还进军新能源。2016年8月,格力宣布130亿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在股东大会没通过的情况下,董明珠私人投资银隆却惨遭踩雷。更有意思的是,格力还斥资5000万,跨界“预制菜”生意。▲资料来源天眼查遗憾的是,多年的折腾之后,格力的多元化业务依旧难当大任。被寄予厚望的绿色能源、生活电器和智能装备业务,2022年营收占比加起来只有5%左右。为了找到突破点,董明珠还押宝直播带货。2020年,董明珠13场直播带货的总销售额达到476亿元,占了格力全年营收的四分之一。2021年的时候,董明珠还选了个叫孟羽童的年轻秘书,号称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豪言背后,接班人是假,带货主播才是真。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短暂的热度散去后,所谓的“接班人”孟羽童似乎正在淡出董明珠的直播间。4尾声客观来说,格力配得上大白马的称号。业务稳健,商业模式好,现金流充沛,确实算得上优秀。但不可回避的是,格力也确实面临主业疲软、多元化未见成效的处境。我很早就分析过,空调行业也是有周期的。稍微做个对比,你就会发现,空调的行业周期与房地产的行业周期,出奇一致。2005年、2009年、2016年这几个大的地产火爆期到来的时候,空调的销量也跟着上涨;而在2008年、2014年这些地产低谷,空调销量也随之暗淡。格力业绩扩张最快的时候,也正是中国地产最热的时候。这其实很好理解,房地产行情好的时候,买房子的人多,装修房子买空调的人自然也多,反之亦然。把空调业务作为基本盘的格力,同样无法躲过历史的周期。如果反应再慢一点,格力可能会深刻体会到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当时代的列车撞倒你的时候,是不会和你说一声对不起的。>大神带你读研报<
2023年5月5日
其他

佛山,这么能打?

全世界25%的电饭煲、33%的抽油烟机、43%的热水器、48%的微波炉都产自一座中国城市——佛山。这里号称“有家就有佛山制造”,这里有一半的经济来自于制造业,这里正在建成大湾区最前沿的产业集群之一。从佛山制造到佛山智造,产业升级凭什么?一支神秘的调研队伍走访佛山各地,为我们展示一套高质量发展中的“佛山功夫”。01一座低调的经济强市对于佛山,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猜是无影脚。这里的确出过许多武术名家,最知名的是咏春拳宗师叶问。传奇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祖籍,也是在佛山下辖的顺德。佛山人出门在外行走江湖,十有八九被外省朋友问过:“你们佛山人是不是都会无影脚啊?那咏春拳呢?”再有就是美食。2016年央视推出了纪录片《寻味顺德》,短短三集,迅速让顺德成为了所有食客心驰神往的地方。尽管世人知道佛山,往往都是从黄飞鸿、叶问和李小龙开始,但它的头衔可远不止那么简单。在这“中国武术之乡”,佛山人未必个个能打,但佛山,是真的“能打”。2019年跻身GDP“万亿俱乐部”,2020年被评为“新一线城市”。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6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明区突破千亿元,佛山成为全省唯一的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的城市。佛山真正过硬的是经济实力!全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0家,总市值超2万亿,位居全国第七,打败了除杭州以外所有二线城市。从上市公司总市值来看,佛山相当于两个武汉、五个郑州、六个沈阳......达到这一成就的不是苏州、宁波、青岛等经济重镇,而是低调到近乎小透明的佛山。如此多的上市公司,让佛山藏富于民的能力,超过很多强省会、副省级城市。如果说上海有钱人是西装革履住洋房,东北有钱人是貂皮金链开大奔,佛山有钱人则是背心短裤穿拖鞋。来到这座城市,你就很少听说当地人为挤公交烦恼,因为大家都有车。佛山的私人汽车保有量约有248万辆。平均下来,每10个人里就有3辆私家车,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车。要知道,公认车多的北京,平均10个人才有2.3辆私家车。所以,佛山就像佛山人一样,你轻易看不出他们有钱。02工业立市的奇迹近千万佛山人靠什么才有了如今的成绩?是制造业!制造业立市,这才是佛山的灵魂。佛山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68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五、地级市中排第二:上海(4.08万亿)、深圳(4.06万亿)、苏州(3.97万亿)、重庆(2.53万亿)、佛山(2.44万亿)、北京(2.34万亿)、广州(2.26万亿)、宁波(2.26万亿)、东莞(2.25万亿)、天津(2.13万亿)。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省会城市的工业产值能高过佛山。而且佛山更可怕的是,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当然,这座城也继承了实体经济做事低调、务实的风格:永远没有那种无比大气的建筑奇观。在过去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大广州身边一个不起眼的穷小子。但实际上,佛山的活力不仅在高楼大厦,更是在一个个工厂、一个个产业园里。有美的、格兰仕、科龙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业群;有国星光电这样的LED巨头;有庞大家具产业链,比如维尚家具;有最强的卫浴陶瓷产业链,号称“有家的地方就有佛山造”;还有以一方制药为代表的的生物医药企业;也有库卡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制造业......可见,纵然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佛山的高端产业发展同样可圈可点——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让新兴产业化作佛山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引擎。这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佛山把握住港澳产业转移、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机遇。由此释放发展活力,催生成千上万个个体经济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区域经济因而勃兴。所以,在全国其他地方还在喊着“振兴县域经济”口号的时候,佛山的动作已然下沉到“镇域经济”,全国4大千亿镇佛山独占2席。一个个“专业镇”,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林立了各式各样的武林门派,都有一套自己开山立派的根本,丐帮有降龙十八掌,少林有易筋经和七十二绝技,武当有太极拳剑......不过这些产业也并非各自为战,而是在产业的协作、分工与互动的基础上,逐渐向跨镇(街)的区域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北滘家电、乐从家具、南庄陶瓷、盐步内衣、张槎针织、水都饮料……这种区域性的产业集群有什么好处?说白了,就是相关企业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或者空间,抱团在一起,共同成就一个产业,进而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每个集群发展产业的重点都不一样,避免了无谓的内卷和竞争。就像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找准自己擅长而且合适的事情,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和未来。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地制宜。各种资源集聚的“聚宝盘”。资金、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合,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因为专一,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体现价值。学会聚焦,才能精准发力。借助家具制造体系,乐从镇打造智慧家居产业园;凭借地域优势,陈村镇建设粤港澳湾区科技园;集合家电产业,北滘镇以美的电器为龙头,带动集聚了100多家知名家电整机生产企业,700多家家电生产配套企业,建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个个工厂把佛山的经济盘活了,一个个产业园构成佛山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每天无数的货车进出这个城市联通全国市场......03佛山,后劲更足其实,佛山能到今天的地位,完全就是个“奇迹”。因为从很多方面看,这是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级市。第一,佛山的政策资源并不突出。首轮16个沿海开放的城市名单里没有佛山,四大特区与佛山无缘,不是省会,也不是副省级城市。第二,区位优势较好,但并非最好,自然资源完全是块短板。不处于任何交通要道,不可能形成交通枢纽。虽属沿海城市,但不滨海。与香港之间隔着广州、东莞、深圳;去到澳门还得穿过中山、珠海。第三,历史人文有底蕴,但不丰厚,尤其教育资源,是最大短板。不像广州坐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佛山高校、科研院所很少,更无名牌大学,人才主要靠引进。一没自然资源,二没贸易条件,三没金融基础,全靠每一间厂房、每一台机器,一毛一分地挣出来的。过程听起来有些“苦逼”,但这种发展路子往往是最扎实的,后劲最足的。经历过从繁荣到衰落的城市不少,比如美国的底特律、匹兹堡,有产业链、也有世界级巨头,但为什么还会衰落?大败局背后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单一结构、单一产业导致优势边际递减;第二是资源枯竭导致环境恶化;第三是未能更进一步扩大优势,产业升级。而这些原因,恰恰是佛山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首先,佛山制造业的发展路子很全面,完全规避了单一结构、单一产业的单点突破发展模式,全球四十几个工业大类,佛山有34个,品类齐全,产业链也很长。其次,佛山的发展并不是资源导向型,而是生产和技术导向型。要知道,佛山的制造业特点是,中低端产业庞大,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不足。对于以全球工厂闻名的佛山来说,是巨大的缺憾。然而这座以制造业为支柱的城市,正在重新赋能它的传统产业,以带动出更大的价值创造力。近几年佛山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场围绕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正在悄然进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新增市级示范工厂26家、示范车间82个;美的厨热顺德工厂入选世界级“灯塔工厂”;38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占比达40.7%;佛莞泛家居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海氢能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如今的佛山,既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也有一批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等硬件的制造业企业,它们共同构成了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生态资源池”,一个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生态圈正加速形成。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进度在今年更是进一步加快。1月那会儿,全国各地都在提高质量发展,都在开大会、定目标的时候,佛山五区就已经公布2023年产业招商引资计划,规模巨大,总共3900亿元(南海1100+顺德1000+三水800+高明600+禅城400亿元)。省里说要再造一个新广东,看佛山的项目,估计是要造一个新佛山!不过以上说的这些,还没有挖掘出佛山潜力的极限,其未来真正的增长点在于“广佛同城”。2022年8月1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布《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提出了从“同城化”到“全域同城化”的双城互动关系。其中重点提到:广佛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一旦实现所谓的全域同城,那么将诞生一个拥有3000万人口、5万亿GDP,真正意义上的大湾区核心,而且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将超越上海,直追东京都市圈!广佛两地的发展也将发生质变!要知道,过去佛山和广州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的。比如佛山的家具园林景观很多是通过广州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因为广州有非常多的地产公司。而搭上广佛同城的快车后,两城的联动没有最紧密,只有更紧密。最为关键的是,佛山还能利用广州充足的高校资源,弥补自身的科研短板。广佛之间城市边界正在消失,地铁正在相互跨越、公共服务向一体化迈进,无论是城市生产还是消费,都呈现出明显的同城化趋势。都市圈是以1小时交通圈为标志,将周边城市连为一体,两城的消费动能也将被彻底激发。在这方面,佛山的优势明显。融合发展的佛山岭南文化与现代商业,其历史底蕴是佛山现代服务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比如,近几年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打造制造业服务中心的禅城区,以百万人口创造了近2300亿的GDP。单单一个祖庙街道2023就要冲800亿,纳税超百亿,单位GDP产值直逼广深一线。相信在广佛同城的大背景下,融合传统和现代、古典与流行的祖庙商圈将会做大做强,成为佛山版的“天河商圈”!其实,广州已经先动起来了,这两年提出大规模的旧改方案发展中心城区;在荔湾大规模投资白鹅潭,打造世界级地标商圈,就是在扫除两城“中间地带”的老旧问题,就是在为未来的广佛全域同城做准备!广佛越来越像一座城,作为湾区重要发展节点和关键枢纽的佛山,未来无可限量!04尾声珠江潮涌,时代向前。佛山经济的明天在哪里?我想,它在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商业精神,在有成千上万的现代产业集群,在企业跑出去又跑回来的优秀营商环境.......这是一种来自缓缓上升的力量,就像广阔的草原一样,你往上看看不到几棵高高的树干。但你往下看,成千上万的小厂如同小草一样,虽然到了一定高度上不去,但永远新陈代谢,此起彼伏,无穷无尽。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回到农村的一点想法

过年回家,看到许多兄弟姐妹和亲戚,农村家里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十几年过去大家的人生轨迹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至今仍然在某个岗位上做着基层的岗位,拿着微薄的工资。而有的人已经打开了自己的人生新大门,触摸到了下一个阶层跃迁的密码钥匙。回首往事简单复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第一是职业的选择。有一些岗位属于操作性的岗位,也就是不需要建立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我这里特指的是行业内垂直的人际关系,并非指的是日常工作中建立的关系。什么样的关系可以给人生的下一步带来极大可能,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工作所处的对象是否集中的和钱或者权力高度挂钩。一个小弟原来是非常内向的,以前跟着我去摆地摊卖卖新生用品,去做过一些非常简单的买卖。后来就转入到化工领域扎根做了业务和销售,从一个非常内向的人转入到了业务的门槛。有业务能力也就是创业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能,因此同样的六七年沉淀而今他已经是一个小公司的合伙人。在有选择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很多其他的小伙伴从一个基层跳到另一个基层一直徘徊。因此职业的选择中做业务是非常有希望的,另一种就是专注到一个领域学一门手艺,虽然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是生活也能幸福小康。我觉得也非常好,人生胜在知足常乐。第二就是不管现阶段你从事的是什么岗位,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学习求进步的心境非常重要。一个正直善良努力求进的人更大概率能够在大环境下遇见自己人生的贵人。而人生的贵人也就是你人生的新转折点。对上者来说挣几十万的事情比比皆是,而对于初入者而言十万二十万的年薪简直如登天还难。因此勤奋学习,用心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可以给自己的人生植入更多的可能。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前面半段很多人都知道,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后半段的人知道的寥寥无几。人生可以改变自己的时间有几个核心的关键节点。第一个是大学毕业的前三年。这三年是建立价值观和性格铺垫的核心年度,这三年树立了远大抱负,后面的人生之路走起来就会顺利很多。如果这三年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行业,没有遇到一个可以带自己入行的贵人那么前面的第一个5年很有可能就会多走弯路。第二个节点是三十岁左右,这时候基本已经由于各种原因会在一个领域扎根下来,可能是行业也可能是职务,那么这时候能否做出人生的关键选择就非常重要也就是选择做一个职场人还是选择自己出来干。第三个节点就是婚姻,婚姻是很多家长念念叨叨的事情,但是婚姻也会消磨很多人的人财物资源,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他是无法进行新的阶层跃迁的这是命中设定的门槛,没有办法。一个没有任何家庭扶持连自己生活和职业都还没稳定的人建立一个家庭,实在是太难了,如果生了小孩就要为三餐的温饱忙忙碌碌,穷忙一书写得很透彻,低质量的重复只会让一个人在穷困中寥寥草草,没有背景只有背影也就只能干到死了……寥寥几笔,无法解释太多,人生的象限无边界,人生的可能无穷尽,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只要是一个健康善良的人,只要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可以创造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很多时候知足常乐,不必勉强也是一种选择。以上这些话是对弟弟妹妹们说的。以下这些话是对我们这些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人说的。回到老家很惊讶的是,这么穷的地方很多人一年也就拿个十来万的收入,居然也要盖一个百八十万的房子。这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你的爹和你的妈,年年不悔时时刻刻的提醒和说教了。说实话钱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在你还不是特别富有的情况下你把仅有的资金砸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除了路过村里那三五千户大概看一眼它的外在形状和颜色,我估计你自己一年到头也住不到一两个星期。可惜的是很多人冠以风水,冠以寄托之类的话语就可以把你十年的积累搬到一个不会创造任何价值的地方,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在绝大部分人的资源中,百八十万可以让你在城市的房子买的更大一些,又或者能够用这些钱去做生意又或者是给自己的人生新增一些新可能。很可惜的是父母对你的具体情况不了解,一下子就让你头脑发热把钱砸进去,这是一件看似快乐其实悲哀的事情。如果只是你一两年的收入其实还好,如果要你把十年八年的积累都放到这样一个地方,想想都是痛心。前面简单提到婚姻的问题,现在再拿出来单独说一下。人类高质量的婚姻必须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门当户对,不对等的婚姻其中一方需要付出太多,你如果不是越王勾践又或者是牛逼plus到天上去,不要简简单单的说你可以克服,说实话凑在一起过日子抗风险的时代已经过去,现时代的90后00后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想找个保姆或者找个靠山啥的,这种想法就洗洗睡吧!现代的竞争格局人家家庭能够积累个千把万不是大风吹过来的,没有一点智商谋略还轮到你来指点江山?这种故事有很多开头,但是并非都有好的结尾,就是太难了,如果门户相差太远并非一定不可能,就是需要慎重再慎重的考虑婚姻这个问题。第二阶段是三观一致阶段,也就是大家的学习工作履历有一定的圈层关联度,这样的结合相对来说也比较靠谱,一个在互联网大厂上班的996女选手大概率的和一个厂里保安发生生命中的邂逅和偶然,这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概率会存在于网络的小说中,基本上好比是你一觉醒来,就发现你周围有一堆宫里的太监和娘娘围着你,然后等着你叱咤风云征服宇宙。大家的三观比较一致也才会有共同的一些场景和语言能够一起聊聊天,大家的收入差不太多,吃个饭看个电影也能找个共同的场景,话题比较趋同这样才有可能走得长远一点。因此三观不太合的婚姻也很难走得近更难走得远。第三个阶段最是艰难,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的结婚五年离婚的的人数已经超过概率上理解的百分之五十。绝大部分理智的婚姻第一第二个阶段都已经考虑的很深入了,而婚姻婚姻一般来说女人如果不是因为头昏了是很难走到婚姻这个阶段的。如果你们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铺垫,那么第三阶段一定要注意那就是成长速度。婚姻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你如果不时时刻刻像上学每学期备考一样去用心经营,大概率你只是找了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活跃在你下班后的几十平方屋子里。婚姻需要平衡的不仅是两个人甚至是两个家庭的关系,更需要时刻关注彼此成长的速度不能相差太大,夫妻双方如果财富或者心智上差距太大是很难很难持续经营下去的。试想一下你如果年薪八万你老婆短短几年年薪百万,你们的共同语言和婚姻需要的操作系统基本就很难兼容了。成长速度是高质量婚姻存续时间的最大敌人,人类高质量的婚姻需要仪式感,更需要时时刻刻的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创造价值,而不是觉得你领个证,感觉自己就多个奴隶了,心态不摆正,关系不用心经营,不要说是你老婆,哪怕是你爹都很大概率要给你刻骨铭心一下。在设计中有一个理念就是高度重视你时间投入最多的空间,一定要让这个空间足够的宽敞和舒适,一定要让这个空间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幸福和乐趣。同理在婚姻中,一旦你选择了另一半,你投入的时间和生命中未来需要陪伴的人最最长的就是你的伴侣。你们需要克服许多才能修得长久,因此婚姻中涉及的家庭绝大部分问题一定要优先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就是不要太在乎你爹你妈怎么想,要多花点时间从你老婆角度想一想,两者高度冲突的时候一定要把伴侣放到第一位。试想想一个和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养育后代,要牺牲自己的职场未来去平衡家庭,试问问你自己易身而处你是否可以做到。绝大部分的婚姻家庭和自己的父母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但是没有很好的处理好分寸因此也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清官难断家常事,因此人类高质量的关系一定是做任何事时时刻刻为对方创造价值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和快乐。简单几句纯属个人想法,你听到的只是观点而不是事实,你看到的只是角度而不是全部。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大神带你读研报<
2023年1月23日
其他

广州的“人设”,颠覆了

对一座城市而言,科技与产业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力量。01城市,未来科技的容器2007年1月9日,乔布斯从容地走上台,告诉世界,iPhone来了。用了很多年直板键盘和翻盖手机的人们,不由得惊呼:“手机还能做成这样?”由此,开启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的时代。乔布斯走了以后,马斯克迅速崛起,貌似要成为第二个引领时代的“先驱”:可回收火箭、星链计划、移民火星,还有特斯拉。但是,他在币圈的操作又过于玄幻,通过自身影响力一茬茬割韭菜,科技圈教父、硅谷钢铁侠的形象逐渐崩塌。人们再回过头来看,现在无论是产业经济还是科技创新,似乎都陷入了增长停滞。比如,现在做手机的、做家电的、做传统汽车的、做电池的、做地产的、做互联网的、做大健康的......各界大佬,都扎堆要做新能源汽车。能够支撑起新增长点的创新领域越来越小,使得市面上但凡涌现出那么一两个黄金赛道,大家都扎堆去做。企业没有新东西可做,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赛也透露出了相同的信号。比如2018年,川普正式开启“301调查”,再到今年拜登通过《芯片法案》,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和高端制造业回流。产业与科技,在2022年真的陷入内卷了吗?其实,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直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件事一直在发生,只是大家从来没有细细思考过。以前我们总是以企业创新、国与国之间的博弈的视角去审视科技的进步,但如今这个视角可能需要改一改了。以数据为基础的智能革命会重组未来的产业,智能化是未来的机遇,它是通过进一步城市化孕育市场,并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引领市场。第四次产业革命,城市是未来的容器。02从“批发中心”到“科技之城”改革开放之初,一句“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的呼唤,吸引了数百万人南下广东淘金,这些南下淘金者首站就是广州火车站。批发专业市场诞生于广州,从天时地利人和,均是合情合理。上世纪90年代正是东方风来满眼春,商贸基因在骨子里流淌千年的广州,背靠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吸引港澳台资本加速涌入,各制造工业依靠“前店后厂”、”三来一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所以直到今天,广州这个专门搞“批发”的城市的固有印象还是停留在大多数人脑海里挥之不去。其实经历早年的原始积累,现在的广州进入了“厚积薄发”的阶段,供应链与产业链双轮驱动、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在科技属性方面,引领着“老城”广州走向新的未来。先来看一个数据:2019年广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77.74亿元,2016—2019年均增长15.6%;全社会研发投入(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1%提高到2.87%,增幅居国内主要城市首位。2020年,广州市研发投入再创新高,R&D投入经费达到774.8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3.10%,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连续10年快速增长。这一年,也是广州研发强度首破3%!(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到了2021年,广州市研发投入突破2020年的前高,R&D经费达到881.72亿元,比上年增加106.87亿元,增长13.8%。R&D经费投入与GDP之比稳步增长,达到3.12%!R&D经费——是一个听上去有点陌生的名词,它的公众知名度远远不如GDP、财政收入、港口吞吐量、机场吞吐量、资金总量,但在未来,这个指标可能会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简单来说,R&D经费就是一个地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也可以理解为当地的研发经费。当经济的成本优势已经不再,国家、城市、产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只能靠创新。而创新靠什么呢?自然不能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除了靠智慧和情怀,更重要的是舍得砸钱,这就体现为R&D经费。如此看来,R&D是科技活动中最核心、最具创造力的部分,R&D投入越多、投入强度越大,说明区域科技实力、发展潜力与核心竞争力越强。广州研发拥有雄厚实力和难得机遇,科技创新发展态势不断向好。在创新资源的投入端,与R&D投入相关联的其他指标近年来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攀升。一是,“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该指标反映了区域的创新人力资源投入强度。疫情前的2019年广州该指标数据为133.76人年/万人,较2018年的121.75人年/万人有较大幅度提升。到了今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比重达150人年/万人,创下历年新高。二是衡量产业一线研发水平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这一数字则从2019年的20.8万人增长到23万人。这得益于广州近年来对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的重视,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到成立广州人才集团,从制定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到加快创建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稳打稳扎,步步推进。而高水平人力资源密度越高,也意味着区域创新潜力越大。广州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为科技创新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是,“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反映了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视程度。广州这项指标数据从疫情前的6.53%上升到8.51%。财政资金的流向往往具有市场投资“风向标”的作用,广州此举对于引导地区资本进入科创领域意义重大。虽然受限于财政制度,可支配财力与其他国内主要城市差距较大。但广州总能在有限的财政“总盘子”里,做出极致的发挥。四是“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技术市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它可直观呈现创新链条中间环节——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的水平,不仅是评判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绩效的重要指标,还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2021年,广州全市登记技术合同25418项,同比增长11.24%;成交额2413.11亿元,同比增长6.94%;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55%。这一数字,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当人们还在以“批发之都”的眼光审视广州之时,科技已经悄然成为新时代的广州力量。03广州的产业与科技升级网上很多人评价城市的时候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甚至情绪化怪圈。比如以大学、军工、机场客运流量、地铁人流量、电影票房、汽车保有量、医院等评价一个城市的地位,这就是典型以偏概全。它们只是评价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一部分,甚至有些还是非重要因素。比如机场客运流量这种,比较机场客运流量,昆明长水机场就没有输过(19年全国第6名),为什么昆明机场客流量这么高呢?主要还是位置较偏,在没有高铁时候,火车到上海可能两天两夜,这样的条件,要去云南当然首选飞机啊,即便是乘高铁,时间还是长,费用可能和飞机不相上下,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坐飞机呢?成都的机场也有这样的原因,由于四川人口更多、成都还是西南中心城市,所以每年机场客流量高于昆明一些。再比如以某些个案来评价城市,出租车/滴滴司机的口中的某某城市,或者路边采访中路人的评价......无一例外都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情绪化,而非足够理性的客观视角。甚至还有以“房价”来评论城市的前途如何:某某城市房价低就宜居有潜力,某某城市房价高就是经济繁荣动力足。要是以这个标准,那又如何评价叙利亚和日本呢?一线城市中的北京、上海,一个是国内的政治中心,一个是国内的经济中心;体量让其他城市望尘莫及,实力是独一档的存在。而深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又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财政和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短时间内赶超也并不现实。反观已经被深圳超越的广州,似乎是一线中实力相对较弱的城市,重庆已经望其项背,其他新一线城市看了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遗憾的是,年年被唱衰的广州,却始终没有被打趴下过。GDP、客流量、货运量、人口增量、房价等等指标,都是落后指标,不是先进指标,它们都是结果,而非原因。那么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两个要素:科技和产业。二者互为表里,互相支持。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而科技的进步需要产业的反哺。广州的地铁项目,一号线刚开始建设那会儿从盾构机到列车,几乎全都是进口设备,当时的广州盾建公司拥有2台全市仅有的盾构机,还是国外二手货。三号线施工的时候曾经出现过盾构机停机事故,需要等外国专家来检修,现场停工了一个多月干等着。但也就是从三号线开始,国产设备开始逐渐增多。2007年,广州本地的华隧公司新成立,23台盾构机,全是国产机。到如今,广州地铁建设几乎完成了全链条的国产化。设备出问题需要等外国专家来检修的画面一去不复返。这背后的支撑力量是什么?是广州的科技与产业力量的腾飞。“2022年广州拟上市高企百强榜单”发布。(高企:高新技术企业)榜单显示,首批100家百强榜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营收总量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26.12%,高于全国境内上市公司19.81%的增长率。如今,广州上市高企平均营业收入达45.33亿元,同比增长超21%,平均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超30%。以占全市企业总量不足1%的体量,贡献了超过六分之一的企业所得税。广州今年上半年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0%,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33.4%,两年平均增长16.4%。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9%和26.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和9.3%。电子产品产量都是成倍的增长,移动手机(21.3倍)、服务器(2.4倍)、电子计算机(1.2倍)、工业仪表(1.1倍)、智能电视(1倍)。高端智能设备中的工业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机械产量也同比分别增长37.1%和21.0%。新能源汽车和多功能乘用车,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8.2%、62.8%。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潜力释放,光电子器件、显示器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0.8%、44.6%和40.3%。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使得广州整个产业链上制造业环节有价值的部分尽快地留在本地的同时,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主城都市区向成熟型都市圈迈进,并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甚至在这几年,一轮又一轮的疫情中,广州作为“南大门”为什么都能平稳度过?就是因为众多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正投入大批“硬核”科技武器,为广州疫情防控提供强而有力的科技支撑。全球新冠核酸检测日单产冠军金域医学投入“防疫”,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比体制内更好的工作,在寺庙

我愿一生荤素搭配,只求佛门收留。1令人心动的招聘这几天,有两个招聘信息引起了我的关注。一个来自茅台。7月4日,贵州茅台在官网发布线上专场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0名管理、生产人员以及793名工人——人均薪酬待遇税前约13万元/年(岗位绩效工资+七险二金)。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七险二金”这个词,上次看到这么好的待遇,还是在烟草公司的招聘公告上。要想拿上这份工资,除了学历外,茅台还有一项特殊要求,通过体能测试——男子1000米跑、女子800米跑,成绩4分30秒及以内合格。也是,不管制酒还是踩曲,都涉及体力活,体能得过关。相比于茅台,另一份招聘更让我动心。茅台发布公告的同一天,浙江北部的湖州法华寺也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里边的三个岗位待遇非常给力——文史资料整理专员,薪资10000/月,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厨师,薪资8000元/月,包吃住,做六休一;园林绿化维护员,薪资7000元/月,寺院提供食宿,周末双休。算下来,三个岗位对应的年薪分别是12万、9.6万、8.4万,这还只是工资,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福利。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对比一下此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统计,这个工资水平已经赶超北京、上海、广东的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在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的当下,法华寺开出的薪资令人仰望。面对如此丰厚的待遇,网友们沸腾了。这条招聘信息在法华寺的官微上发出后,迅速冲上了10万+的阅读量,据媒体消息已经有上百人报名。翻阅寺庙的官方微信平台“浙北佛国湖州法华寺”,这篇招聘文章已经被删除了。这并不是法华寺第一次发布招聘消息,在它们的官方微信号上,我检索到了多篇招聘信息。点击看大图例如2020年7月3日,法华寺就曾面向全社会招聘抖音短视频编导一名,一经录用薪资是——10000元/月。看着自己苦哈哈的工作,再看看自己那可怜的工资,无数打工人发出了同一个呐喊——这不就是梦中情工吗。2佛门招聘,渐成风潮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寺庙应该是一个庄重、清净、弘扬佛法的地方。出家人看破红尘,削发为僧,过着晨钟暮鼓、远离世俗的生活,一派与世无争。但实际上,现实中的寺庙里,远不只有修行的僧人。会计、厨师、园艺师、新闻编辑、视频运营……现代俗世中的职业,寺庙里几乎都有。褪去这层神秘的面纱,寺庙的招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尤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寺庙和佛学院开始在网上进行公开招聘。门槛还不低,很多都要求本科学历及以上,甚至有一些需要硕士或博士学历。以至于网友调侃——佛不渡本科以下。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寺庙依然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场所,每当这些招聘消息一发出,几乎都能引起热议和报名狂潮。比如2020年,灵隐寺通过微信平台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招聘新媒体编辑,阅读量同样迅速到了10万+,话题冲上了热搜。还有此前的广州光孝寺,网传其招聘会计给出的薪资是——15000元/月。这个工资水平,放在一线城市也是秒杀四方,更重要的是,朝九晚五不加班,还没有KPI考核。再如2015年,广东韶关翁源县的东华禅寺,本来是文化部门要招聘10多名工作人员,却收到了4000多份简历,报录比为——400:1。400个人争一个名额,比公务员考试还激烈。除了寺庙,不少佛学院也开始公开招聘。前两年,杭州佛学院曾发布年度招生简章,这是一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杭州市佛教协会承办的一所综合性佛教院校,设有教理院、艺术院、外语院。让它出圈的是学院的师资力量——更令人羡慕的是南海佛学院,人家招聘讲师,不仅提供人才引进政策渠道——还给事业编制。对学生来说,在佛学院毕业之后,有些院校还会给毕业生安排工作。高薪、编制、清净——佛门之内,胜过体制内。3寺庙背后的商业江湖写到这里,很多人脑海中估计蹦出一个疑问——福利待遇这么好,寺庙的钱从哪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寺庙对金钱的看法。佛教诞生之初,释迦牟尼有关于财富的戒律——不计生计,不蓄私财。但这更多是一种心性上的修行,事实上,佛家并不主张贫穷。僧人也是人,也要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僧人渐渐参与到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也逐渐有了一定财富的积累。例如,2015年的《中国宗教调查报告》就曾写道——佛教是五大教中在公益慈善方面贡献最多的宗教,平均每间佛寺每年的慈善支持为4.1万元,远高于平均数1.8万元。我梳理了一下,对绝大多数寺庙来说,财富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香油钱,门票收入,周边产品,法事活动。这些常规的财富积累途径之外,有些寺庙生财有道,无形中开辟出一个隐秘的商业江湖。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和四川峨眉山。其中,安徽九华山和四川峨眉山两大景区已经在A股上市多年。从财报中可知,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客运索道和宾馆酒店。此外,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的32600座寺庙中,有20%以上的寺庙被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川等省市。在这其中,少林寺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少林寺的掌舵人释永信,与其说是方丈,倒更像是一个商人。他是第一个攻读MBA的僧人,他成立了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他还把少林的商家实现了最大化。早在1998年,少林寺就成立了公司,经营起少林禅茶和少林素饼生意。时至今日,少林寺的产业链已经堪比迪士尼,涉猎领域涵盖武术学校、佛教用品、旅游、文创、餐饮、服饰、药品、电商,甚至还有地产。早在此前,资料显示,嵩山少林寺申请的商标已达到666个。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止在中国做生意,还走向了国际化。据不完全统计——少林寺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少林文化中心”,拥有洋弟子300多万人。一个经典案例是2015年,少林寺斥资人民币近18亿在澳大利亚建分寺,不仅有寺庙、武术学校,还有商业区、中医理疗中心、四星级酒店、18洞的高尔夫球场,以及占地56.65公顷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释永信更是一度对18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他本人也被外界称为少林寺CEO。少林寺之外,还有寺庙做起了“风投”。资料显示,上海玉佛寺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的“觉群大学创业基金”,截止2020年,已累计资助创业项目219个,成功率达到80%以上。饿了么当初的启动资金,就是来自这里。随着财富的累积,对这些“网红寺庙”来说,如何在宗教本质与商业化中找到平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4尾声说起来,寺庙的社会招聘早已存在。而且,除了少部分“网红寺庙”,绝大多数寺庙依然清贫。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曾发布一份中国宗教调查报告,全国五大教只有2.5%的宗教活动场所收取门票,佛教只有6%的场所收取门票,低于道教的7%。由于很多佛教场所是不收费的,所以佛教界教职人员月收入只有——397元。如今这些寺庙高薪招聘信息的爆火,抛开新闻炒作效应,更关键的原因在于,暗合了当下的就业焦虑和内卷现状。这两年,叠加疫情的影响,形势迷雾重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算下来,平均每7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灵活就业者。有几个现象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数字——教培行业受到重锤后,1000万+从业人员,正在经历一场职业大迁徙;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预计有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北京朝阳区某街道的城市管理执法岗(城管),录用了一名北京大学的女博士……你很难想象,为了一个城管岗位,无数高材生争得头破血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寺庙的招聘信息就像一股清流,高工资、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没有KPI、一切随缘——哪一个不让人心动?在寺庙的招聘启事里,这届年轻人找到了一个逃离内卷的心灵栖息地。尽管不一定真去,但光想想就已经很开心了。佛祖可能也没料到,他的继承者们,会以这种方式再次普渡众生。>清华大神带你读研报<
2022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