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昂荻 张 江 易 昕 | 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与产品质量升级: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的准自然实验

卢昂荻 张江等 社会科学杂志 2024-02-05


摘 要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降低地区间信息壁垒、促进企业多元化出口提供了现实机遇。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企业产品质量内生决策和循序搜寻目的地市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并基于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匹配数据库以及2009年工信部3G牌照发放的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移动互联网普及对多元化海外市场开拓活动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通过帮助企业开拓更多发展中国家市场,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在质量梯度差异更大的产品、技能劳动密集度和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国内市场竞争更强的行业以及区域的中心城市中更加显著。

作者简介

卢昂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讲师;张 江,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易 昕,新加坡管理大学研究员


本文载于《社会科学》2022年第8期


目次

一、理论模型

二、政策背景与研究设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四、异质性分析


引言


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贸易总量从2001年的2.3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8万亿元 ,2019年出口额占GDP比重为28.5%。稳定对外贸易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与国际形势复杂化,仅靠成本优势与少数发达国家市场推动中国产品出口增长难以为继。“十四五”规划指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优化出口商品质量和结构”“引导企业深耕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要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我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探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需求市场开拓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新路径,对构建高质量新发展格局尤为重要。


提高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布局正当其时。本世纪头十年,中国凭借要素禀赋和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形成了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要外贸商品、以发达国家为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格局。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虽然面临外需疲软和不确定性因素制约,自贸区、跨境电商仍成为中国外贸增长新动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为中国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带来新机遇。2020年,东盟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兴市场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外贸对象。相比于面向发达经济体市场的成本优势,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更注重产品质量优势和市场进入策略的制定,企业对目的地市场信息的掌握极为重要。信息搜寻成本对理解企业出口市场选择和产品质量升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移动端互联网自2009年工信部3G牌照发放后,移动端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大幅降低了获取海外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提供了准自然实验框架。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移动互联网普及对中国企业多元化出口市场拓展和产品质量决策的影响和机制。


贸易成本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诸多学者就关税等显性贸易成本展开了研究。已有文献从外部环境、企业相关政策等方面研究了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重点关注了关税、贸易政策等对企业出口多元化的影响,但是信息搜寻成本作为同时影响企业多元化市场开拓和质量决策的重要因素却鲜少被关注。信息搜寻成本阻碍出口企业获取目的地市场的需求偏好以及竞争信息,降低企业与目的地市场的匹配效率,进而影响企业出口市场结构和产品质量决策。而现有关注信息摩擦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出口模式、市场价格波动、贸易额等方面的变化。沈国兵和袁征宇发现互联网加强创新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促进作用。 Akerman等利用城市层面的贸易数据,发现宽带网络的使用增加了企业贸易地理距离弹性。特别地,既有文献在评估互联网普及的社会经济效应时,多聚焦于固定宽带,缺乏对移动端互联网的关注。3G技术商用和即时通信极大降低了获取外地信息的成本,且移动互联网是发展中国家更具“性价比”的信息技术产业,对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质量决策产生深刻影响,有必要系统考察移动互联网普及对外贸和经济的影响。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①已有的研究信息搜寻成本与企业出口行为关系的文献主要聚焦于贸易流和价格两方面,忽略了对产品质量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本文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②本文首次将企业产品质量选择内生化,构建关于国际贸易和信息壁垒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关注搜寻成本降低的多元化出口市场开拓效应和质量促进效应。③使用3G牌照发放这一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移动互联网普及对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因果效应。对现有评估移动互联网普及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文献进行了补充。④本文将移动互联网普及与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联系起来,有力揭示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事实。


一、理论模型


为探究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对企业出口多元化和产品质量决策的影响方向及作用机制,本文在Allen建立的包含垄断竞争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基础上,内生化产品质量和企业出口目的地选择。模型假定,异质性企业通过循序搜寻了解其他地区市场信息,选择利润最大化的出口目的地市场集并决策最优的产品质量。


(一)模型基本设定


1. 消费


本文假设经济体由 个地理上分割的地区组成。其中,地区J [0, 1] 的代表性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其中,Ω是地区 消费者的可消费产品集;Φ (φq是关于质量 、企业 φ 的需求解释变量;xij(φ是地区 代表性消费者购买地区 企业 φ 的产品数量;σ 是不同产品的替代弹性。求解效用函数最优化问题后,可得地区 对地区 的企业 φ 的产品需求函数为:



其中,pij (φ, q是地区 出口到地区 的、由企业 φ 生产的质量为 的产品价格;E为地区 的总支出。Φ(φ, qE为外生给定。P为地区 的价格指数:



式(3)表明,地区对产品质量 要求越低、价格水平更高,则价格指数Pj 越高。结合(2)式说明,价格指数P越大,企业出口到地区 的需求越多,竞争更少,利润空间更大。


2.生产


参考Melitz的研究,本文设定企业 φ 的生产率为 φ ,服从具有特定区域特征的帕累托分布,其分布参数为

同时假设企业生产一单位质量为的产品需使用 =1/φ 单位的劳动力和 αq 单位的固定成本,且单位劳动力的工资为外生给定的参数 w,则边际成本为:



企业生产的产品可销售到任意已知价格指数的地区 ,但产品从地区 运输到地区 的冰山成本 τij  =i 时,τ=1 τij  随地区 与地区 的距离单调递增。当无套利条件成立时,地区 出口到地区 的产品价格 pij 为:



其中,p(φ为地区 的企业 φ 在本地销售时的价格。此外产品质量升级为 还需花费βq2单位的固定成本。因此在不考虑信息搜寻成本时,地区的企业φ 的利润为:



(二)企业最优质量决策


由于地区间存在信息壁垒,地区(的企业只拥有所在地区市场的完全信息,即价格指数 Pi 。只有企业知晓其他地区的价格指数 P 时,才能出口到对应地区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循序搜寻获取其他地区市场信息。但每次搜寻均需花费固定搜寻成本

才可获得一个随机地区( 的价格指数。特别地,位于地区的企业在每次搜寻中获得地区 的市场信息的概率均为 sij  。且企业每一次搜寻后,均需决定是否出口到地区 。企业将重复顺序搜寻过程,直到销售完所有产品。图1为企业循序搜寻事件的时间顺序。



如果地区的企业 φ 出口到地区 ,企业 φ 在此次贸易中可获得的利润为:



其中

是用地区(假设=中国)到地区 的运输费用对地区 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后的运输加权价格指数(以下简称运输价格指数)。可以发现

成正比,说明如果搜寻到的地区 价格指数越大,即竞争更不充分,或距离更近,则企业出口到地区 的利润更大。


综上,企业搜寻行为取决于搜寻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市场与之搜寻成本

之间的权衡。如企业能准确预知出口到新市场的利润,则只有出口到地区 的利润大于再次搜寻的预期收益时,企业才会出口。因此可得企业每次搜寻的值函数为:



(8)式说明

更大时,即

足够大时,企业才会出口到地区 。这里可以用门槛策略解释企业的出口行为:

是企业的保留运输价格指数,

出口的利润不小于再次搜寻的预期利润,企业选择出口;反之

企业将不出口并再次搜寻。给定模型参数下,企业 φ 的保留运输价格指数满足:



(9)式对搜寻成本

和企业效率 φ 求偏导可得:



(10)式说明,其他条件不变时,搜寻成本降低,企业的保留运输价格指数上升,即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到价格指数更高或距离更近的地区。根据前文分析,价格指数更高则本地竞争更不充分、盈利空间更大;距离更近则冰山成本更低,企业出口价格更具竞争力,利润水平更高。直观上,搜寻成本为零时,企业将持续搜索,并出口到当地竞争最不充分、价格指数最高的地区。但当搜寻成本较高时,企业面临可能搜寻到更优市场和搜寻成本之间的权衡。再次搜寻虽然可能找到竞争更不充分、盈利空间更大的市场,但需负担高昂的成本,因此只要出口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将不执着于再次搜寻。但随着搜寻成本下降,企业将更愿意再一次搜寻,以寻找竞争更不充分的市场。同样地,企业生产率更高,可负担的搜寻成本更高,因此保留运输价格指数更高。据此,本文提出了命题1。


命题1:存在信息壁垒时,移动互联网普及引致的信息搜寻成本降低或企业生产率提高将会促进企业寻找更多元化、出口早期未考虑的、本地竞争更不充分、利润水平更高的市场,具有多元化市场开拓效应。



考虑到信息搜寻的成本很高,企业不会进入所有市场。特别地,企业在进行m -1 次信息搜寻后没有获得一个大于保留价格的运输成本价格指数的概率为

并且在 m  次信息搜寻后企业选择进入市场 的概率为

则企业的总利润为:



其中

概括了地区的企业 φ 的需求 和成本条件 (φwi ) 。

是地区的企业 φ 在存在信息摩擦下的市场潜力。


给定利润表达式,由一阶条件可得企业最优出口产品质量 q* 为:



其中 ,                               

(13)式对搜寻成本和生产率求比较静态后可得:



(14)式说明,搜寻成本

更低,企业将选择更高的产品质量。直观来看,搜寻成本越低,企业可负担的搜寻次数越多,更容易发现并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盈利空间更大的地区,利润提升后企业更能负担产品质量升级的成本,实现产品质量升级。特别地,同等条件下,生产率更高的企业也能负担更多次搜寻成本,从而更容易出口到盈利空间更大的地区,获取更高利润。这也是搜寻成本降低,企业将加大高质量产品研发投入、最终促进产品质量升级的原因。据此本文提出命题2。


命题2:存在信息壁垒的情况下,搜寻成本越低,或企业生产率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升级。


至此,本文基本完成了信息搜寻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市场和最优质量选择的理论分析。理论模型的结论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以跨境电商为例,刚开始发展跨境电商时,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发达,国内企业无法承担多次搜寻成本,只能优先出口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企业能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国家的市场信息。中国同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往来增多,大批中国厂商开始转往东盟等竞争更不充分、利润空间更大的新兴市场。随着RCEP的签订,这一现象也将愈发重要。本文发现,参与高利润的东盟对外贸易,能够同时帮助企业更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政策背景与研究设计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降低信息搜寻成本提供了现实机遇,本文使用中国工信部2009年3G牌照发放这一外生政策冲击,对理论命题进行检验。


(一)政策背景


在1G和2G时代,手机主要用于短信和电话联络。到3G时代,移动高速上网成为现实,电信业与互联网业开始融合。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社交开始兴起,改变甚至是颠覆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和频率,大幅减少了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为工信部)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开启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截至2009年11月20日,工信部共核发497张3G终端进网许可证,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渐丰富,手机上网在全国迅速普及。从2G到3G的信息技术变迁,一方面改变了国内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幅降低了国际贸易中的搜寻成本;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推动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为企业搜寻国外市场信息提供了平台,提高了企业与海外市场的匹配效率。可以认为,2009年3G牌照发放大幅降低了信息搜寻成本。


(二)计量模型设定


2009年工信部发放3G牌照开启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典型的外生政策冲击。大部分城市都在2009年完成了从2G到3G通信技术的升级,但因基站铺设密度不同,各地市实际移动上网速率存在差异,即3G牌照发放对不同城市的冲击是异质的。这为实证检验移动互联网建设对企业出口多元化和产品质量决策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准自然实验框架。本文使用连续变量的双重差分法,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分别代表企业、HS4 分位的产品、出口目的地、城市和年份。qualityfpdct  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Treatc, 08  用以衡量城市 的移动互联网建设水平。Post09为中国移动网络建设的虚拟变量,2009年及之后年份取值为1。Treatc, 08  Post09 的估计系数 β1 ,刻画了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Xft Xct 是企业层面和城市层面控制变量,Dc Dpdt 分别是城市固定效应和产品-目的地-年份固定效应,εfpdct为随机误差项,本文所有回归都聚类在城市层面。


考虑数据可得性和避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潜在影响,本文选用2001—2013年作为实证研究的时间窗口。考虑到产品质量升级一般存在前期研发时间,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和考察政策动态效应:



其中,年份减2009等于时取值为1。本文使用3G牌照发放前1年(2008年)作为参照组。若估计系数 γl  (=8, 7, 6, 5, 4, 3, 2) 不显著,说明满足平行趋势。估计系数 γl (=0, 2, 3, 4) 反映了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动态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匹配


本文主要依据三类数据库构建2001—2013年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四维面板数据:其一,地级市的移动电话渗透率和城市控制变量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其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相关控制变量指标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其三,企业专利数据来自专利数据库。


(四)关键指标测算


1.企业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


企业的互联网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搜寻信息的能力。3G移动互联网建设最主要的变革是实现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和手机高速上网,上网速率与地级市基站密度相关。虽然地级市的基站数据不可得,但基站铺设是由各大运营商自主决策,移动电话渗透率更高的地区,基站铺设密度更高。本文以2008年各市移动电话渗透率作为3G基站密度的代理变量,反映政策后城市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



2.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由于产品质量无法直接观察,本文使用需求函数估计法测算出口产品质量。设定需求函数为:



其中qpfjt  代表企业 在年份 出口到 国的产品 的质量,xpfjt  代表企业 在年份 对 国的出口产品 的数量,σp  为产品替代弹性,Ppjt  为出口目的地国的价格指数,Ypjt  为市场规模,对(18)式取对数得:



其中

产品质量为:



因为OLS方法估计替代弹性存在严重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参照Piveteau and Smagghue,使用出口企业的进口信息构建企业真实汇率冲击作为工具变量,对内生性进行处理。求得出口产品质量的准确估计后,我们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



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还采用了单位价值量法和更换替代弹性两种方法估计产品质量,结果依旧稳健。


3.其他控制变量


本文还控制了其他与出口产品质量相关的变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企业规模(SIZE)、企业人均资产(ASSET)、企业存续年限(AGE)、城市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口规模(POP)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ROAD)。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分析


根据(16)式,本文使用2001—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命题2进行回归检验。表1列示了移动互联网普及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回归结果。(1) — (4)列为依次加入固定效应和控制变量的结果,第(5)列的估计系数为0.016,并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支撑了命题2的假说:移动互联网升级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还使用安慰剂检验、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PSM-DID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


(二)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的动态效应


使用双重差分模型需要满足平行趋势;且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决策涉及从研发、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整个流水线的变动,因此移动互联网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可能是一个长期过程。本文将其对企业质量升级的作用分解到各个年份,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图2显示,2009年前的估计系数γ整体上不显著,说明在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前,不同城市间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不存在显著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设。2009年之后,估计系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移动互联网普及对企业的质量促进效应逐年增加。


(三)多元化出口市场开拓效应识别


表1的实证结果证明了命题2,即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对中国企业高质量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验证移动互联网普及是否通过促进企业出口多元化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本文使用企业-年份维度的面板数据,设定模型(22)进行检验:



其中,本文采用两种方法计算企业出口市场数目:①计算企业出口到特定国家类别的国家数量,本文称之为贸易对象数量;②产品和出口目的地一起计数,不仅考虑企业出口目的地数量的变化,还考虑出口到目的地市场的产品种类变化,本文称之为贸易关系数量。识别多元化出口市场开拓效应时,yfct  年 城市的  企业的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贸易对象数量和贸易关系数量;识别多元出口市场的质量促进效应时,yfct  年 城市的 企业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的质量均值或中位数。




据命题1,信息搜寻成本降低,企业更易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利润空间更大的市场。本文以企业出口到新兴市场、东盟、G20的欠发达经济体的情况来衡量多元化出口市场开拓效应。


表2报告了识别结果,第(1) — (3)列考察了搜寻成本降低对企业的低竞争水平贸易对象数量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移动互联网普及引致的搜寻成本降低,明显促进了企业发现并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盈利空间更大的经济体。第(4) — (6)列显示了搜寻成本降低前后,企业出口到低竞争水平国家的贸易关系数量变化,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搜寻成本降低,不仅促进了企业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而且企业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的产品种类更丰富。与理论模型的结论一致,本国通信技术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多元化,改善了企业的贸易条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出口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一般认为,同一企业出口到传统发达市场的产品质量更高,但这可能并非企业整体的质量升级,而是由于市场竞争倒逼导致。如果企业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的产品也实现了质量升级,则说明企业主动提高了产品质量。表3考察了企业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的产品质量中位数和质量均值变化。结果证明了理论模型的命题:移动互联网牌照的发放使得企业更易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盈利空间更大的市场,进而提高了企业的最优产品质量。



(四)产品质量升级的其他影响渠道


移动互联网普及不仅能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成本,还会加快行业间以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例如增加劳动力获取知识的渠道,促进知识扩散;以及提高企业的新知识整合能力,促进技术创新水平。此外,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即时通信降低了企业内部运营成本,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成本利润率。为识别以上可能的影响渠道,本文使用企业专利数据反映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企业的管理费用反映内部运营成本,地级市的科学技术从业人数和教育从业人数反映城市人力资本水平,重新估计式(22)。



表4显示,移动互联网建设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地级市的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能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普及降低了交流成本,放大了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提升。而人力资本积累主要依赖于教育水平和“干中学”,移动互联网建设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使用,提高了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劳动力主动接受技能培训或教育的时长。第(5)列的结果说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降低了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这也是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渠道。



四、异质性分析


不同的城市、企业、行业以及产品特征导致移动互联网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不同,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模型和分样本回归考察移动互联网普及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


(一)地区异质性


1.贸易便利程度异质性


企业所在城市的经济地理特征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相比内陆城市,位于沿海城市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优势。本文根据企业所在城市是否是沿海进行划分,沿海城市(coast)取值为1。表5第(1)列中TreatPost ×coast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移动互联网建设对位于沿海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沿海地区具有更便利的贸易环境,在搜寻成本降低后,企业更愿意和更容易获取出口市场信息和寻找新的贸易伙伴,而内陆城市因为潜在的区域间贸易壁垒,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内在动机较弱。



2.区域发展的中心外围异质性


中心城市往往拥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优良的营商环境,位于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企业资源要素的可获得性不同。本文将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划分为中心城市(central),取值为1。表5第(2)列估计结果显著为正,说明移动互联网建设对位于区域中心城市的企业的质量促进效应更大。可能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后,企业出于产品质量升级的目的,具有调整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配置的需求。中心城市人力资本水平更高,更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中心城市的质量促进效应更明显,但是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建设加剧了地区间产品分工,可能导致更大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二)企业异质性


1.企业所有制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模式、经营目的等方面均有不同。本文令国有企业(soe)取值为1。TreatPost ×soe估计系数不显著,即移动互联网建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说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能有效促进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出口企业提质增效。


2.企业的技能劳动情况


技能劳动力占比越大的企业,往往研发潜力也更高,在移动互联网普及后更有可能快速、大幅地进行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包含2004年各企业的不同学历就业人数数据,本文以本科学历人数占比来衡量企业技能劳动力水平(skill)。表5第(4)列中TreatPost ×skill 的系数为正,说明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人力资本水平强化信息摩擦降低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效果。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不同技能水平的行业受到移动互联网建设的影响是否相同,结果表明技能劳动力占比更高的行业,产品质量提升更多。


3.企业生产效率


生产率更高的企业能负担更多次的信息搜寻成本,更易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因此最优产品质量更高。本文按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值分组,以efficiency 表示,生产效率高于均值的企业取值为1。表5第(5)列中TreatPost ×efficiency 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的生产率越高,搜寻成本降低的质量促进效应越大。


4.企业出口多元化


依据理论模型分析,搜寻成本降低,企业可获取信息增多,企业更偏好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进而影响产品质量策略。一般来说,东盟国家市场竞争更不充分、距离更近,本文以企业贸易对象中的东盟国家数量作为企业多元化出口的代理变量,以diver 表示。表5第(6)列中TreatPost ×diver  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贸易对象中,竞争更不充分的国家越多,产品质量升级幅度越大。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一致。


(三)行业特征异质性


除地区和企业异质性,行业特征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决策。本文结果显示,信息摩擦降低对竞争强度更大的行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四)产品异质性


1.同质品和异质品


异质性产品和同质性产品的质量升级空间不同,移动互联网建设对两者的影响可能也不同。表6第(1)(2)列显示,移动互联网建设对异质品的估计结果显著为正,对同质品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企业产品的差异化越大,越能从移动互联网建设中受益。


2.产品的进入和退出


移动互联网普及引致的搜寻成本降低将改变企业出口选择集,这可能会改变企业的产品资源配置策略。本文分别检验了移动互联网建设对新增出口产品、在位产品以及退出产品的质量促进效应,表6第(3) — (5)列的估计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显著促进了在位产品的质量提升,但是对新进入产品和退出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3.行业质量梯度


产品的质量梯度越大,说明同产品类别中,产品质量的极差更大,质量升级空间更大。本文计算了HS4分位产品行业质量梯度,并划分为高梯度产品和低梯度产品两类样本。表6第(6)、(7)列显示,搜寻成本降低对不同梯度类别的行业均表现为质量促进效应,但对梯度更大的产品影响更显著。移动互联网普及使得企业能发现并出口到竞争更不充分的目的地,因此企业更能负担产品升级成本,但质量梯度更小的行业,产品差异更小,质量升级难度更大,因此产品质量升级的利润激励小于质量梯度更大的行业。



结论及政策启示


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对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搜寻成本是影响企业出口市场选择和最优质量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这一背景,构建了内生决策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建设促进企业多元化出口市场开拓和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实证上使用2009年工信部3G牌照发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模型的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研究发现:①移动互联网建设通过促进企业多元化出口提高企业最优产品质量水平。②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建设的质量促进效应在质量梯度差异更大的产品、技能劳动密集度和生产率更高的企业、市场竞争更强的行业以及区域中心城市中更加显著。③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可能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等方面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5G基站网络、数字中心等,特别是推进5G商用、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企业的深度和广度。第二,鼓励企业创新需注重打造差异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培育一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劳动力,巩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微观企业层面提质增速的红利效应。第三,继续推进和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协定,开展贸易多元化布局。多元化出口结构是推动企业产品质量升级的重要渠道,通过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展开积极的贸易合作,加快完善外贸格局,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第四,应注重区域间发展的效率与均衡。本文发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深化了城市间分工。地方政府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协调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转型扶持政策,促使地区间经济更均衡发展。


往期推荐

《社会科学》往期目录及摘要

《社会科学》往期目录

《社会科学》往期摘要

高 帆 | 中国城市化的逻辑转换:含义及意义

王常伟 刘 望 顾海英 | 创新盘活城郊闲置宅基地:农民意愿与影响因素

孙德超 李 扬| 新型举国体制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进路与实现路径

周孟亮 李向伟 | 融入社区治理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新思路

胡晓鹏 | 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逻辑关系与理论建构

胡吉亚 胡海峰 | 信贷配置、融资能力与制造业高端化

应品广 | 共同市场支配地位的理论解构与制度调适

李俊久 | 全球金融治理:演进动力、 内在缺陷与变革逻辑

肖康康  强皓凡 | “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演进与经济发展

孟 祺 |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就业:理论与实证

邝劲松 彭文斌 | 区块链技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理论逻辑与战略取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卢昂荻 张 江 易 昕 | 制造业出口市场多元化与产品质量升级:移动互联网牌照发放的准自然实验

卢昂荻 张江等 社会科学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