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敢:我与夏志清、马泰来等先生(我与欧美学人之三、《我与师友》之十五)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四、我与夏志清先生


1989年2月6日收到夏志清先生信函,云:

1989年2月6日夏志清信函

 最近收到贵会寄来的挂号信,悉知国际中国小说专家参加首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十分踊跃,极为高兴。本人早已通知徐朔方教授不拟参加大会,因之竟未把回执寄还,年迈事忙,出于粗心,十分抱歉。

 大会有九国专家参加,必受国际重视无疑,特先预祝。此致

 《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诸君子!

夏志清敬启

 

夏志清先生虽然没有出席会议,但向大会发来贺信,并由刚刚成立的中国《金瓶梅》学会副秘书长及巨涛在开幕式宣读。

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后,我将会议主要文件寄奉给未能到会的海内外人员,用为他们对会议关心的回应。收到夏志清先生1989年9月23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89年8月23日夏志清信函

吴敢先生:

谢谢您把首届国际金瓶梅会议资料择要寄我,最近收到。所寄各篇论文及论文提要再加上徐州教育学院学报金瓶专号、会议代表通讯录对本人极有用。论文当一一拜读,等于自己已飞往徐州参与了此次盛会也。第二届大会如身体许可,当参加与各国来的专家相会也。再谢 把材料寄我,并祝

秋安

夏志清谨上

 一九八九、九、23日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1992年6月在山东省枣庄市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夏志清先生也没有出席。

金学同仁皆知,夏志清先生对《金瓶梅》的评价不是太高。他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9月一版)中说:

《中国古典小说导论》

 大多数读者一定会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这五部作品也归入中国小说的古典名作之列,这几部作品不见得都是中国小说中写得最好的,……

就题材而言,《金瓶梅》无疑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开始摆脱历史和传奇的影响,去独立处理一个属于自己的创造世界,……实在是一种革命性的改进,而在以后中国小说的发展中也后无来者。

 不过,它虽给小说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其表现方法却又是另一码事。比之《水浒》,《金瓶梅》这部作品是远为有意识地为迎合习惯于各种口头娱乐的听众而设计的。……

 因此从文体和结构的角度来看,它当被看作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讨论的小说中最令人失望的一部。……一部文学作品在结构上显得如此凌乱,我们也就不可能指望它会具有思想上或哲学上的连贯性了。……《金瓶梅》已被现代批评家贴上了自然主义的标签。

夏志清教授

虽然他也说:“无容置疑,这六部(加上《红楼梦》)作品是这种文学类型在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每部作品都在各自的时代开拓了新的境界,我中国小说发展扩展了新的重要领域,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小说后来的发展路径。”  

夏先生之所以没有参加金学会议,可能也与其对《金瓶梅》的评价有关。


五、我与马泰来先生


同样因为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收到1989年3月10日马泰来先生信函,云:

1989年3月10日马泰来信函

吴敢先生:

 由于费用过昂,我不能参加《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本来我是可以向学校申请旅费,顺便替图书馆办点公事,但今年六月初,芝大和密芝根大学准备在密大召开一日本研究资源会议;六月二十三至二十七日,美国图书馆学会在德州举行年会。中间我如赴华,也只能专程到徐州,匆匆往返。机票美金千元,住宿六天234元(还是双人房!——这个价钱在美国的一般城市,可以住一流旅店。在大城市,也可住一般旅店。)加上伙费、路上交通,等等,大概要化美金二千元。此并非一般学术界人士所能负担。

 本来国外人士参加国内会议,单是付飞机票费用已不少。国内主办单位如能负担住宿伙费,最佳;不然,则可与国内参加者一般招待,同样收费。

 刚刚收到“北京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的邀请书,他们负责七天食宿,但收注册费美金二百五十元。名目不同,收费则一。(仍比徐州便宜)

 我是希望能和国内外同行相会的,但费用过昂,只能放弃机会。他日有机缘,或仍能向您请教。专此  顺颂

研安

马泰来

1989、3、10

 

马泰来教授

马泰来先生很为实在,这一笔账算得很有意义。当时徐州作为地市级城市还没有举办过国际会议,而国内申请举办国际会议很为复杂(参见下文)。政府有外宾接待规定,国家有外汇管理条例,邀请函上的收费标准,系外事办公室根据惯例提出的(差旅费、住宿费自理,伙食费、文件费与市内交通费由举办方承担)。

收到马先生信函后,我立即向筹委会报告,筹委会自然以会议召开为前提,希望能够吸纳马先生的建议,并很快向市政府建言,但终未落实。

关于该次国际会议的申批,1988年2月8日,会议承办单位徐州市文化局、徐州市外办、徐州市社联、徐州市文联、徐州教育学院、徐州日报社遂以徐文[88]第7号文,向江苏省文化厅上报“关于筹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请示”。

1988年2月10日,上述六家又以徐文[88]第8号文,向徐州市委、市政府上报“关于筹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需拨专款的请示”。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茅家瑾3月1目鉴署意见:“请王希龙副市长阅示”,王希龙3月12日批示:“经费在89年安排”。

六家于是动议成立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并于1988年4月1日发出邀请,吁请部分国内《金瓶梅》研究者,到徐州召开筹委会第一次会议。江苏省文化厅则认为会议规格较高,影响较大,应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向省政府报批。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

徐州市政府遂于1989年4月29日以徐政报[1988]30号文,向江苏省人民政府上报“关于承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请示”。省政府办公厅5月3日随即批交省文化厅、省外办提出意见。5月9日省文化厅以苏文外(88)第40号文,向省政府办公厅呈报了“关于在徐州市举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意见”。5月11日省外办以苏外接(88)251号文,向省政府呈报了“关于在徐州举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意见”。

6月1日省政府副秘书长许京安作出批示,6月20江苏省副省长杨詠沂作出批示,均同意由省文化厅报国家文化部批示。6月3日许、杨批示的办文单分发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外办、徐州市政府。6月8日,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希龙、秘书长邵元亮、办公室副主任许太学、外办主任韩文斗、文化局长吴敢阅知。

同日,省文化厅以苏文外(88)第43号文,向文化部上报“关于在徐州市举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请示”。8月11日,文化部在与外交部会签了江苏省文化厅的请示之后,以文外字(88)第711号文,向江苏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同意在徐州市举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批复”。

1989年5月25日,筹委会向徐州市委、市政府上报“关于首届国际金瓶学术讨论会筹备情况的汇报”。1989年6月9日,吴敢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国际金瓶梅会议筹备情况。6月10日,吴敢在向市委常委会汇报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同时,也就国际《金瓶梅》会议筹备情况作了说明。6月13日,经市政府同意,市文化局、市外办制定“关于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的接待计划”。

马泰来先生虽然没有出席会议,但向大会发来贺信,并由刚刚成立的中国《金瓶梅》学会副秘书长及巨涛在开幕式宣读。

收到1989年9月25日马泰来先生信函,云:

1989年9月25日马泰来信函

吴敢先生:

 承寄赠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会议材料,十分感谢。

 希望能保持联络,甚或见面。

 专此  谨祝

 研安

马泰来

八九、九、二十五

 

马泰来先生1980年就有金学论文发表,其《谢肇淛的<金瓶梅>跋》(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四期)、《麻城刘家和<金瓶梅>》(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一期)、《诸城邱家与<金瓶梅>》(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三期),均为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著名金学论文之一。

《采铜于山:马泰来文史论集》

其“考证九策”(不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第一;应有基本知识,不犯常识性错误第二;不可轻视词汇,望文生义第三;不宜堆砌资料第四;熟习典章制度第五;不可忽视基本逻辑第六;寻找研究命题第七;果断第八;采铜于山第九。),见其论文集《采铜于山—马泰来文史论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3月一版),亦足资参鉴。


六、我与马可梦先生


同样因为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收到1989年2月6日马可梦先生信函,云:

1989年2月6日马可梦信函

会议秘书处先生:

 我非常高兴接到贵会议的邀请书。我从事中国文学研究二十年。近年,每年去中国,怀着欣喜看中国的发展。有时在贵国报上看到不合理经济管理报道,使我也想坦率地、以一个热爱中国、怀有诚意的学者的角度表示个人意见。

 我是抱以对中国研究的热忱参加会议,不是为讲排场而去。实话说,您们提供的条件和费用超过美国一般旅馆的用金,也超过我平日的在中国旅游的平均费用,更还有您这种“统一安排”不仅对我,我想就是对其他国家的学者也是极大的不便,有些荒谬,令人难以接受。

 我建议您可以考虑节省开支,以朴素为尚,这对任何一个学者都将是乐意。另外对参加者提供方便,有亲戚朋友的或其他住宿条件的,应给予方便,自行安排。我个人也想提出请求,能否帮我找普通的招待所或学生宿舍,减少开销。我熟悉中国情况,不会有任何不便。请回音。

 致

马可梦(麦克马洪)

89/2/6

 

(马可孟即是马可梦即是麦克马洪,都是一个人)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这封信比马泰来先生的信更具尖锐性,也更能看出写信人的性情。我给市政府一位负责人看马可梦的信,他说:“能如此随意当然好,省掉你们很多麻烦,但不统一安排,万一出了事故,谁负这个责任?”我无言以对。

马可梦先生其实并不太熟悉中国情况,他熟悉的充其量只是首都与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一般城市与那些城市大不一样。记得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南郊宾馆门口看到一幕活报剧。一群儿童和几个大人尾追一位外宾,像看耍猴的一样,极为不尊。而那位外宾也很有意思,用双手作驱逐鸡鸭状,一路行去,一路大笑。如此情态,地方政府能不对外宾格外重视?

马可梦此一名三称弄得会议筹委会将其既安排在6月15日下午大会发言(马可梦)、6月19日下午与吴敢一起主持大会发言(马可梦),又安排与张远芬一起主持6月19日大会发言(麦克马洪),闹出笑话。

收到1989年3月31日马可梦先生信函,是其履历表。

1989年马可梦提交首届国际金会小传

可以看出,马可梦先生的学历很为正规,尤其是在台湾和复旦大学的学习,使他打下汉语与中国文学的厚实的基本功。

1989年6月3日收到马可梦先生信函,是会议回执。在“能否准时参加会议”一栏,填写着:15日早上到。

1989年马克梦提交首届国际金会小传

收到马可梦先生1989年6月17日信函,云:

1989年6月17日马可梦信函

尊敬的吴敢、及巨涛先生们!

我已来华十五天,很盼望参加《金瓶梅》讨论会。非常遗憾由于北京发生动乱,我与浦安迪教授都不能去徐州。他已回国。

知道你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为此会作筹备攻(工)作,真使我感到极其惋惜,尤其遗憾错过你们安排看戏的活动。

希望你们能了解并且谅解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对你们对中国有什么看不起或偏见,我感到个人与中国的损失都很大,我中国很担忧,希望局事(势)能尽快好转。

我到七月中旬都在北京,想写一点东西,找一些学者讨论学术问题,看看朋友,买书,等。我的论文基本写好,仍得加以润色。你们如想要我寄一份,我很乐意。

谢谢你们对我提出有关住宿的要求的考虑。

来信请仍往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冯方方(马可梦)寄。您六月四日的信我于六月十六收到了,不过现在通信已复常。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东方语文系助教授

马可梦  89/6/17

电话(友谊宾馆朋友)890621—3166

 

马可梦教授与其母亲合影

马可梦对中国很友好,尤其是对北京大学,他很希欢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那里看书,他在那里认识 并最后结为夫妇。不能知道当时交通困难到何种成度?他们为什么不坚持自京来徐?我与马可梦先生失去了见面的机会,也与浦安迪先生失之交臂。

马可梦虽然没能参加会议,但会议为其安排的活动有:1989年6月15日下午大会发言(主持人黃霖、清水茂,发言人还有陈毓罴、梅节、黃霖、陆大伟、宁宗一、陈辽、马可梦、及巨涛),并主持6月19日下午大会发言,参加第三组的讨论(召集人大塚秀高、彭飞,同组人员还有日·清水茂、荒木猛、铃木阳一、池本义男,美·马幼垣、史梅蕊、杨沂、马汀生、黄琼璠、欧阳桢,法·陈庆浩、李治华,俄·李福清,西德·廖天琪,台·朱传誉,中国大陆王利器、冯其庸、吴奔星、王进珊、杜维沫、袁世硕、郭豫适、程毅中等)。

《梦,在路上: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系前主任马克梦口述》

《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刊有其论文《<金瓶梅>与明清小说对一夫多妻制之异议》,是其提交该次会议的论文提要(该文亦发表于《金瓶梅研究》第二辑)。


七、我与杨沂先生


同样因为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收到杨沂先生1988年10月26日信函,云:

1988年10月26日杨沂信函

执事先生:

 奉邀入选金瓶梅会议,无任感激。因阮囊羞涩,不刻(克)自费赴华参加,因此正各方设法筹措之中。想好事多磨,不致终成画饼之讥也。

 专此奉

公绥

杨沂拜启

八八、十、二十六  旅居洛城

 

即复:

杨沂先生:

十月二十六日大札奉悉。首届国际《金瓶梅》会筹备有期,举办匪易,惟愿海内外同行集聚彭城,共襄盛举。“嘤嘤鸟鸣,求其友声”,仍希先生筹措成行不宣

 专此  即颂

 道绥

吴敢

5/1—1989徐州

 

杨沂先生最终没能出席该次会议。会议安排其在第三组参加讨论(召集人大塚秀高、彭飞,同组人员参见《我与马可梦》)。

杨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博士(1982年),加州大学(桑塔·科鲁兹)中国文学教授,著有《宋惠莲及其在<金瓶梅>中的象征作用之研究》《月亮和皮囊:<金瓶梅>和<肉蒲团>中的戏谑文字》等论文。


八、我与郑培凯先生


同样因为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收到1989年2月15日郑培凯先生信函,云:

1989年2月15日郑培凯信函

《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执事先生大鉴:

 寄来通知已经收到,十分感谢邀请参加盛会,但因为有安排,不克届时前往,深为遗憾,还请谅宥。专此敬颂

年禧

郑培凯上

1989.2.15.

 

培凯,山东日照人,1949年随父母赴台。自幼家教很严,从小就爱看古书,因此打下深厚的中文基础。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在台湾就读外文系时,由于受到白先勇等学长的影响,一度热衷于实验剧场与现代诗。于1970年负笈美国,攻读历史,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在美国留学期间,当时主要钻研明以后的历史,比较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并曾围绕这些主题写了很多学术论著。

郑培凯教授

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协办中国文化中心(Chinese Civilization Centre),并担任中心主任及教授。其金学论文《酒色财气与<金瓶梅词话>开头—兼评<金瓶梅>研究中的“索隐派”》,载于《中华文史论丛》19893年第四期,是金学早期有一定影响的文章之一。


九、我与柯丽徳(凯瑟琳·卡列茨)先生


1989年收到柯丽徳先生寄来之简历。

1989年柯丽徳提交首届国际金会小传

柯丽徳先生虽然没能出席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但她寄来了用为“<金瓶梅>版本及研究著作、资料展览”的著述:

《<金瓶梅>的修辞》,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柯丽徳论著目录,

论文《从第27回看<金瓶梅>中的双关语和不解之谜》,1981年《东坡》杂志,

论文《<金瓶梅>的隐语》,1986年《中国文学:小品、论文和评论》。

1989年柯丽徳提交首届国际金会专著

该次会议为柯丽徳先生安排的项目有:1989年6月19日下午大会发言(主持人吴敢、马可梦,发言人还有吴敢、张远芬、卜键),并参加第二组的讨论(召集人陆大伟、阎志强,发言人还有日·日下翠、须藤洋一、川岛郁夫,美·夏志清、陆大伟、唐翼明,西德·华格纳,港·孙述宇,中国大陆吴组缃、徐朔方、宁宗一、魏同贤、卢兴基、沈天佑、周中明、孙逊等)。

《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刊有其论文《<金瓶梅词话>中歌曲的三大隐喻》,是其提交该次会议的论文提要(该文亦发表于《金瓶梅研究》第一辑,题目是《<金瓶梅词话>中歌曲的索引》。


十、我与史梅蕊(玛丽·伊丽莎白·司各特)先生


同样因为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收到史梅蕊先生1989年5月30日,云:

1989年5月30日史梅蕊信函

亲爱的同行们,

我非常感谢您们的盛情邀请,参加第一届国际金瓶梅会议,我非常期待有机会向如此众多的杰出学者学习。

 不幸的是,我无法参加会议。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目前不确定的状况,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为没有大学隶属关系的学者,我无法负担往返中国的机票和食宿费用。

 祝您们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能参加将来的会议。

您忠诚的,史梅蕊

 

史梅蕊,1953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华盛顿州普凯德·桑大学亚洲研究所中文教授。著有《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的花园意象》等论文。


十一、我与米列娜先生


1988年2月20日吴晓铃先生来信说:“女儿吴华得山西省公费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习比较文学博士位,其师米列娜系弟于五十年代在文学所指导之女弟子,近年专攻张竹坡文艺理论体系,可能秋季来华,要弟与之同去徐州,如无变化,当图良晤也。”可惜他们师徒未能成行,失去与米列娜先生相见的机会。

1989年米列娜提交首届国际金会小传

1989年收到米列娜先生寄来之小传。缘悭一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米列娜最终没能参加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但会议为其安排的项目有:1989年6月15日下午大会发言(主持人黃霖、清水茂,发言人还有陈毓罴、梅节、黃霖、陆大伟、宁宗一、陈辽、马可梦、及巨涛),并参加第一组的讨论(召集人梅节、林辰,同组人员参见《我与浦安迪先生》)。

《国际金瓶梅研究集刊》第一集刊有其论文《张竹坡的理论体系》,是其提交该次会议的论文提要。


十二、我与胡令毅先生


2005年9月16—19日,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开封市河南大学召开。《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开设《金瓶梅》研究专栏,胡令毅先生曾任教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故学报聘请其主编。拙文《张竹坡研究综述》忝列其栏,并因此与令毅相识。

第七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会场

2007年5月11—13日,第七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市召开。其间,围绕徐渭、胡宗宪与《金瓶梅》,令毅颇多当今人事顾忌(似并不必要),又复因《金瓶梅》作者研究与国内学人陡添口舌之争(亦属学术辩论),可能是如此因由,令毅没有到会。

会后我将会议总结发给令毅备览,5月19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

 谢谢惠寄大会总结报告.慈师之为当今金学届之脊梁,以此报告之统领群学高瞻远瞩而观之,实可谓乃人心所向,群星所拱,当之而无愧矣!弟昨日收到惠玲转寄学报一册,内有大作一篇,当即拜读,获益匪浅.另见现俊兄一文,谓大作研究史乃"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之作云云,弟颇有同感.试想若无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我们对于中晚明之社会情形,岂能不雾里看花?研究史之为二十世纪金学研究之野获编,大概不为过誉.

令毅拜

2007/5/19

附言:听说贵刊曾惠寄稿酬,心甚感之.弟不缺钱,惟想得贵刊先睹为快。惠玲因种种原因,以后恐不会代为转寄.不知编辑部能否直接邮寄到以下地址?

 lenny hu

14840 - 75 avenue,

surrey, british columbia

v3s ov1

Canada

 

2010年8月23日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后与铃木阳一、胡令毅先生合影于济南大明湖

5月21日发令毅电邮:

令毅兄:

  谢谢,弟不过为师友作点服务而已。枣庄会议的主题是求同存异,正视内困,回应外扰。会议达到了预期目标,相信金学将更为兴旺!弟近年于戏曲亦小有所获,拙稿一篇,附请哂正!

吴敢2007.5.21  10:40

 

拙稿为《说戏曲别集》,5月23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

 大作已拜读两遍,其别开生面,见人之所未见论,补苴罅漏,厥功至伟.弟特别留意其中有关徐渭之部分,谓四声猿作于万历七年左右,所论极是,与弟想法可互为印证,甚佩!弟过去研究吕天成,想读其传奇十种之二婬记而未能如愿,殊为憾事.此剧本据称已轶,未知慈师曾否经眼?

令毅拜

2007.5.23

 

《徐州戏剧史》,吴敢、孙厚兴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既然令毅对戏曲亦颇留意,我便将近期拙作《说南杂剧》《说戏曲散出选本》等陆续发至其电子信箱。5月24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慈鉴,

弟于戏曲素无研究,慈师厚我,屡寄佳作相示,何以克当?曩得前辈卢冀野论曲学书观览,叹服其于曲律之精熟.今奉读大作,几拍案而惊呼曰:此非卢子之重生耶? 郁蓝生据王伯良称,于绣榻外,另作闲情别传,今似亦不传.然弟向来很怀疑其真实性. 二婬记已不可得,以海濒乐观之,文字风格不类绣榻,判若两人之不同手笔.弟不学无才,所阅有限,慈师幸有以而教正焉!

令毅拜

2007.5.24

 

6月2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

 谢谢惠寄大作.大作极具指南价值,弟僻居异地,请益诸多不便,有此一文在手,游弋曲海而可免于失途之困.南音三籁五六年有过影印本出版,弟不知,早年在多大稽考凌十九,遍觅此书不得,遂以为绝版而作罢,殊可惜耳.文长隆庆间因杀妻系狱,其所编古今南北剧,梓行于江陵柄政后,盖不致大误?文长于戏曲,澂道人谓"与实父汉卿辈争雄长," 师座未知尊见如何?祈盼有便惠示一二.

令毅拜2007/6/2

 

刘辉、吴敢辑校本《会评会校金瓶梅》

6月5日发令毅电邮:

令毅兄如晤:

 吾人研究古人,学问而已,难动感情。唯徐文长等少数,不觉间情随意转,有竟至不能自己者,盖同声相应,人以群分也乎?忆曩日游绍兴,在青藤书屋流连忘返,亦有所谓矣。后以致有研究徐氏者,弟便视为吾友。呜乎,古今一体,此人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耶?

吴敢

2007.6.5  12:45

 

6月9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慈座左右,

 奉览尊书,忻慰无似!年甫知命,儿时至交,音讯两隔,客居异乡,人事无常,每念及此,怆焉兴悲。幸慈师不弃,时垂教诲。 吾与师也,交仅年余,然以文相契,相知以心,其之乐,有骨肉所不能及者焉。古人有云,得一知己,死无憾矣,盖此之所谓欤?夫文长,旷世奇才也。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音机)也哉!吾辈生也晚,能研味其趣,意随其情而转者,寥若晨星。慈师见人之所未见,至为钦佩!倘以此卓识,撰述成文以享世人,实乃功德无量也.弟不敏,但愿追随左右,以效犬马之力。

令毅拜

2007/6/9

"论温秀才"(上)是否已付梓?念念.

 

胡令毅致魏绍昌

2009年9月12日收到令毅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论文,即发其电邮:

令毅兄:

大作拜读,欣喜异常,虽然后半段间有索引之嫌,但前半段根基牢固,立论步步为营,行文丝丝入扣,可谓《西游记》作者与成书研究振聋发聩之作!未知大作在何处发表?

秋祺

弟 吴敢

2009.9.12  16:15

 

旋收令毅电邮:

吴师均鉴,

 弟不才,如此赞誉愧不敢当.然阅尊函后心下实激动久久难抑.向蒙师台垂青,屡屡扶助有加,此次又获谬赏如此,感激之心,难以胜述. 容日后酬答. 拙文太长,师台不知可有合适处发表? 望垂示,并祝 秋祺!

令毅顿首.2009/ 9/12

 

该文后来分期发表于《昆明学院学报》《淮海工学院学报》等,胡令毅的《金瓶梅》研究与嘉靖小说研究、戏曲研究是一个整体,引起我很大兴趣。

2010年8月24日吴敢、铃木阳一、胡令毅合影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2010年6月7日为小女即将出生的儿子(女儿)起名如下:

1胡三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胡以成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论语·八佾》)

3胡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4胡乐山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一胡尽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二胡为美

“里仁为美” 《论语·里仁》

三胡而敏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四胡以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作者在2018开封金瓶梅会议上

因为拙婿与令毅同姓,6月9日 该电邮发小女同时亦发给令毅,6月9日顷收其电邮:

吴师钧鉴:

辱承下询垂示,不胜惶恐。名也者,万物之始也,可不慎乎!故严子有“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之叹。夫天地之大道,由太极而生两仪,遂阴阳互判,男女有别。然异中有同,所谓普遍之人性者也。孔子以仁为本,老子以柔为贵,相辅而相成。三省等名均从圣训衍出,极佳极美。学生不揣简陋,再补一名,曰胡雨若,取老子上善若水,从善如流之意而略加掩饰之,可男亦可女,聊备采择。冒昧胡言,有渎尊听,乞恕罪为幸!专此谨复,并祝

夏祺!

师母及令嫒同候不另

 令毅拜上

6/8/2010

 

2010年6月8日发令毅电邮以示感谢并邀请他出席8月21、22日在清河召开的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6月17日收令毅电邮:

吴师有道左右:

学生近日抱疴在身,诸事俱废。累辱赐函,怀愧无以自容。然思绪荒落,久而不能执笔成文。自揣缠绵日久,难以速愈。若徒手赴会,恐有玷师台之盛邀。思而至此,不免汗流浃背,寝难安席。恳乞慈鉴,察愚之困顿,曲加涵宥为荷!匆匆谨复,不胜感切惶恐之至。


令毅顿首拜

6/18/2010

附言:令嫒产期,乞便中告知,以备薄礼致贺也。

 

胡令毅先生后来还是参加了该次会议,2010年8月20日17:00,清河县负责人冀东书(县委书记)、张万双(县长)、任山景(政协主席)等到宾馆看望重要来宾,令毅在座。18;30,清河县委、县政府举行欢迎宴会,县委常委、副县长牛洪奎主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宋洪起致欢迎词,冀、张、任等出席。主桌为冀、张、郑一民、邓绍基、黄霖、余、铃木阳一、崔溶澈、胡令毅(全会宴请除主请人外基本同此)。

2010年8月21日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

8月21日 8:30-9:30,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清河宾馆二楼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参见上图,后排左起第一人即胡令毅),主席台人员有邓绍基、冀东书、郑一民、黄霖、张万双、铃木阳一、崔溶澈、吴敢(第一排),宁宗一、胡衍南、卢兴基、王汝梅、胡令毅、王平、任山景(第二排)。

合影后第一次大会发言,王平、崔溶澈主持,赵杰、乔福锦、胡令毅、徐永明、铃木阳一、王汝梅、韩·宋真荣、宁宗一发言。22 日下午分三个组讨论,由许建平、铃木阳一,张进德、宋真荣,霍现俊、胡令毅分别主持。

2010年8月22日(清河)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

8月22日16:30-18:00,会议举行闭幕式,赵杰主持,分组讨论召集人(许建平、张进德、霍现俊)报告讨论情况,余致闭幕词,张传生代表五莲县致邀请词。

吴敢、黃霖、胡令毅、许建平2010年8月21日于清河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这是胡令毅先生第一次参加国内金学活动,也是我与令毅的第一次会晤(参见附件17)。

会后我邀请令毅和铃木阳一到徐州参访(参见下图,并参见《我与日本学人》下编之《我与铃木阳一》)。

吴敢、铃木阳一、胡令毅2010年8月24日于徐州汉文化景区

9月10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如晤,

刚回到加拿大,看到寄来的相片,非常谢谢!这次回国,一路从北京到清河到徐州,处处感受到您的友情,而您为我和铃木先生作的精心安排和盛情款待,是永难忘怀的,是语言不能酬谢的。我现在温哥华,暂不回去多大,故请先告知令媛的住址,我可立即将衣物寄过去。匆匆先报告行踪如上,改日再续。

问师母好!

令毅拜上9/10

 

9月12日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

这一次确实是难忘的经历。我原一直有所顾忌,来了之后是彻底没有了。这一切要归功于师台,没有您的垂顾,是根本不可能的。黄霖先生接触后发现相当平易近人,他最后一天的态度,我也能感受到有明显的改变。这当然肯定也是师台做了工作的缘故。

    这次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成了忘年交,我心里的感受大概没有比古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来形容更为恰当了。再次感谢为徐州之行所作的精心安排。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在加拿大也如此盛情地款待您和师母。别提捎带衣物,如果这都不能做,还算是什么!我会尽快查考北美金学资料,然后整理出来寄给您。

匆匆先写这些,再叙。

令毅上

9/12  7:55

 

芮效卫译本《金瓶梅》

发胡令毅电邮:

令毅兄:

谢谢你为小女捎带衣物!国际长途旅行,最拖累人的就是行李,拙荆坚持要捎带,我真感到不好意思。

兄台这次出席清河会议,得与众多师友晤面,实会外一大乐事。而会上会下台端均留给与会者极好的印象,尤其是阁下的大会发言,足证学术功力,以及表达意指与把握时局的能力。凭心而论,黄霖先生对我兄会前稍有误解(黄霖做事仅针对学术不涉及人身),通过这次会议,虽然我与黄霖兄没有直接交流,但察言观色,也能感觉到早已消解和沟通。希望你能经常参加此类会议!

还有照片数帧,请见附件,亦用为留念。

时祺

吴敢

 2010.9.13 17:32

 

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

非常谢谢精致的卡片。今天是加国的中秋节,看到贺卡,心中感受到的温暖,非言语所能形容。原也想回赠一张,可惜弄来弄去发不出去,只能作罢。现仍在温哥华,不知道是否会去别地。孟子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其实即使是小任,又何尝容易!学生有时喜欢直言表露己见,故不受欢迎,是早已在预料之中的。今天温哥华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是非常美丽的一天,若能和师台相聚一起,共赏佳月,人生还有何遗憾!随兴胡诌五绝一首,以志心迹:万里遥相忆,明月牵两地。但愿人长久,相聚同随喜。

                      令毅于2010年中秋

 

《金瓶梅西方论文集》

2011年底我向令毅贺岁时告诉他明年春季有可能赴加探亲并邀请他出席明年的第八届(台湾)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2011年12月30日收令毅电邮:

吴师尊鉴,

顷奉回贺,极为高兴。师台明春访加探亲,未知能否小停温哥华?四五月正值冰销雪溶,春暖花开,为旅游佳季。师从远方来,倘能随侍左右,欢乐无似!人事无常,光阴似箭。承师垂顾,相知以心,学生时且驰念,无以报答。恳乞届时告知行程,以为准备,幸甚!

益源教授日前有函邀请参加明秋台湾金学研讨会。却之不恭,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现已转业中学教育,恐无时间及研究条件撰写论文。故虽复函参会云云,能否成行,仍是未知数。心甚不安,师其慈宥,为祷!余不一一。

令毅拜

2011/12/30

 

2012年4月24日13:00(温哥华时间),我偕拙荆飞抵温哥华作大温5日游,令毅来接,即接风于百福酒家,旋宿其府上。

4月25日全日游维多利亚。晨令毅送至素里图书馆,旋美亚假期旅游公司来车接乘邮轮,一个半小时抵达,即餐于好世界。饭后观赏唐人街、议会大厦、布查特花园(宝萃花园)。晚胡令毅夫妇设家宴接风,交谈甚欢。令毅酒量不大,却频频劝饮,洋酒与白酒混饮,终致近醉。

2010年合影于温哥华北温

4月26日上午遂在胡府休整,午孙浩夫妇宴请于龙皇鲍翅酒家。下午令毅陪游北温,晚餐于东方自助餐。归与令毅畅谈《嘉靖小说史》与《会校会评会注金瓶梅》事,一时跃跃欲试,莫可自己。

4月27日全日随令毅游威斯勒雪山,孙浩兄同游,雪山半封,未见全貌,而瀑布二三,甚为壮观。午餐于小瑞士某西餐馆。晚聚饮于南海酒家。异国他乡,偕一、二友边游边叙,天南海北,学问人事,纵横捭阖,无所顾忌,何快如之。

2012年4月27日偕拙荆与胡令毅合影于温哥华威斯勒雪山

不日令毅寄来台湾金会论文《批评本初刻本出版时间考》,5月14日复令毅电邮曰:

令毅兄:

大作抓住《万历野获编》之《金瓶梅》条文重新解读,剥茧抽丝,水到渠成,令人不得不读,复不得不信,若干年来学术界(非仅金学)久未见如此怡心娱兴之作,真乃先睹为快!台端当年如读理工,现已为两院院士矣!

亦小有建言,如:

一、题目似可另称为:

《金瓶梅》批评本初刻本考辩

二、文中引用前期结论较多,而这些结论尚未达成共识,如袁中郎为廿公、胡宗宪为西门庆、刘承禧的家世、徐渭为欣欣子、袁小修为东吴弄珠客与付梓词话本、《三言二拍》的作者等有必要加附注说明出处,并简要叙述基本观点。

三、文中涉及时间颇多,或有差错,请再仔细复核一过。

用供参酌!

夏绥

吴敢

2012.5.14 11:55

 

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

即收回复,云:

吴老师尊鉴,

谢谢鼓励之语。所提诸项建议,钧为拙文亟待改进之处,师台心细眼明,至为佩服。庆浩教授昨日来信谓拙文与梅老先生大作有相似之处,惜未能幸睹其文,不知所见略同,叹叹!已着手撰写续篇,言犹未尽之处,可作进一步伸展,相信有疑问者,到时便可涣然冰释。专此,并祝

客中起居安好!

令毅拜

2012.5.14   22:56(温哥华时间)

 

台湾金会令毅因为受聘于美一大学任教,未能到会。其所提交论文由陈益源兄代为宣读,一时引起颇大反响与争议。誉之者谓真神人也!贬之者谓其病人乎?

2014年2月初,令毅发来其新作《高山仰止:英译本<金瓶梅词话>卮言》。2月17日发令毅电邮:

令毅兄:

  回徐后参加市里组织的一个活动,刚拜读大作,不及细谈,感觉是高屋建瓴、顺藤摸瓜,既给其高度赞誉,又抓个正着。大陆关于芮效卫译本近年多有评介,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与兄作别有霄壤。弟近月正在修订《金瓶梅研究史》,关于美国的金学,正好参考大作。如有可能,兄台拟一《美国(或欧美)<金瓶梅>研究概况述略》如何?此系命题作文,非亲近如此,不敢作此不情之请也。

时绥

吴敢

2014.2.17 10:15

 

《金瓶梅版本史》

即收回复:

吴老师,

非常感谢。获知音欣赏,乃人生得意事。这小文算没有白写。

师台高看学生,有“不情之请”,恐难以克当。理由如下。

1, 我现已不在学校,而撰写此类文章,需查看各类书籍及杂志报刊,才有发言权,故不具备如此条件。手头资源之有限,甚至不明国内已有多种介绍芮译文章,师台据此亦可窥见一斑。早知如此,何必多此一举?

2, 人伦月旦,非学生之所长。埋头学问,向不善人际交往,出言怕伤人情,避之惟恐不及。况如今海内外一体,故国又何处寻觅避风港?介绍芮译,原有图往国内发展之意,知之不可而为之,乃至四面楚歌。谁人不喜听谀词?此乃人情之常,又岂能责怪芮先生?一已为甚,岂可再乎?故师台之请,学生为之惶恐不安。不克遵命,毅有罪,乞谅之!

令毅拜

 

2015年8月15—17日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召开,令毅未能参会,我将会议材料电子文本发给他,8月20日收令毅电邮:

《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

吴老师如晤,

忻闻金学大会圆满闭幕,谨致祝贺!作为主办人,多日操劳,想必身心俱疲,望善自珍摄,多休息保养为重!感谢惠寄会议论文集电子本及黄先生开幕词和台尊大会总结报告。顷已认真拜读了开幕词和总结报告,非常好,并又浏览了若干篇感兴趣之文章,俱内容扎实言之有物,展现了金学中兴繁荣的新气象。师台意欲馈赠论文集纸面本及尊著金瓶梅研究史,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奈何!学生仍居温哥华,地址如下:

14840 - 75 Avenue,

Surrey, British Columbia

V3S OV1

Canada

鉴于国际邮递运资不菲,如此厚重之书,必然大为破费,实于心不安,所敢衹受者,唯尊著金瓶梅研究史一种。师台一片盛情厚义,学生心领,容日后酬报!

师台于总结报告中言及敝作,等而未至,阅后惭愧而无地自容。原曾拟作一小文提交大会,以为缺席之补,因状况欠佳,又怕引起不必要之麻烦,遂作罢。现大会已过,追悔莫及了。

匆匆言不尽意。祝

时祺!

令毅拜

2015.8.20

 

9月16日 收令毅电邮:

吴老师如晤,

邮包已收到,谢谢赠书及邮寄。至感!尊著尚未一一细读,但关于敝作部分,已捧读三过,鼓励有余,实愧不敢当也。当以自励,不负师台之所望。

慧玲促我写一文以回应张铉君之大作,似有必要,正在拟构。

余不一一。祝秋祺!

令毅拜。

 

其后颇多电邮往返,亦时有新作发来,不赘。

2019年10月26日第十五届(石家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主席台

2019年10月26、27日第十五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召开,令毅与会。26日8:30—9:30,举行开幕式(参见上图,右一即胡令毅),霍现俊主持,黃霖致开幕词,郑振峰(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致欢迎词,宁宗一、卜键、曾智安(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致词。

2019年10月26日第十五届(石家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合影(参见上图,前排右起第六人即胡令毅)后大会发言(参见下图,左一即胡令毅),陈益源主持,陈东有评议,发言人还有黃霖、易徳波、宁宗一、李志宏、梅东伟、张义宏。

2019年10月26日第十五届(石家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大会发言

下午分组讨论,胡令毅在第一组,召集人黄强,主持人李志宏、胡衍南,评议人许振东、王进驹,同组人员有张进徳、陈益源、高淮生、赵杰、贺根民、黃霖、易徳波、张青松、方保营、卜键、徐永斌等,讨论颇为热烈,多因令毅论文所由。

我在第十五届(石家庄)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怀天下,求真知,堂堂正正走在金学大路上》对胡令毅先生提交该次会议的论文有如下一段话:

可以说本次会议的论文有“四新”,即新资料(如孙越的论文)、新观点(如胡令毅的论文)、新视野(如谭楚子的论文)、新结论(如黃霖的论文)。

关于胡令毅先生的观点,还想多说几句。他的论文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他颠覆了明代小说(戏曲)研究甚至明清小说(戏曲)研究百年几乎所有的经典结论。当然,在十分钟的发言中,在几千字的论文里,他是不可能将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而让人信服的。

他的结论需要一系列论证的支撑,但他的发言与论文正是缺乏这些论证。如此,则自然令人将其结论理解为海市蜃楼。

2012年我在温哥华曾经与胡令毅兄有一面之缘,当时把酒话说部,开怀谈人生,他的观点曾经使我充满幻想。当时我正拟仿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撰写《万历戏曲史》,便建议令毅兄撰写《嘉靖小说史》,一时两人竟跃跃欲试。

而今,我的《万历戏曲史》仅成15万字而被其他写作任务打断;令毅的《嘉靖小说史》亦仅开具规模、谋划篇章而行程更远。仍然期望胡令毅先生能够完成《嘉靖小说史》的建构,他的观点至少需要一部书分量的论证。我相信,他的《嘉靖小说史》在写作过程中还会有新的观点与结论,也必然会有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过程。

《金瓶梅研究史》

在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下编学案关于胡令毅先生一节如下:

胡令毅,男,1957年10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91年入加籍。1980年9月-1984年7月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学士;1987年1月-1988年5 月伊利诺州立大学英语系,硕士;1988年9月-1992年4月 UBC大学亚洲研究系,硕士;1994年9月-1999年1 月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 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伊利诺州立大学、UBC大学亚洲研究系、莱斯桥大学现代语言系、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河北大学英语系、河南大学中文系、斯基德摩学院外语系、诺威治大学外语系和历史系。 兴趣在明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小说史。出版论著有:《再见,哥伦布》(英译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绣榻野史》(中译英),温哥华阿瑟蒲尔出版社2001年;《<二拍>选译及研究》(与Guisso合作),温哥华阿瑟蒲尔出版社2003年;《明代女性性小说》(与Guisso合作),纽约郎彼得出版社2010年。 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尤对《金瓶梅》《西游记》颇有研究。从其演讲可见一斑:1998年康乃尔大学亚洲研究系:“明代性小说比较研究之若干问题”;1999年新西兰坎特布雷大学亚洲研究系:“《二拍》的社会背景”;2000年俄勒冈州立大学亚洲研究年会:“《二拍》情色类故事的诡吊”;2002年温哥华列治文图书馆:“翻译《绣榻野史》”;2007年纽约州立大学亚洲研究年会:“《金瓶梅》的作者问题”;2009年康乃尔大学亚洲研究年会:“《西游记》的作者问题”;2010年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明代小说和《金瓶梅》的作者问题”;2012年诺威治大学:“《金瓶梅》及其翻译”;2013年诺威治大学:“《西游记》及其作者”。

朱一玄编《金瓶梅资料汇编》

其《金瓶梅》研究可谓别开生面,曾在中文期刊及金学会议论文集中发表《金瓶梅》论文十三篇,如 《论西门庆的原型》(《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金瓶梅>里的应俗之文》(《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论徐渭和<金瓶梅>》(《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论温秀才 -—兼论常时节》(《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论温秀才 —— 兼论李瓶儿》(《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论温秀才 -—兼论<歌代啸>》(《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也论<别头巾文> -—兼及屠隆说》(《<金瓶梅>研究》第9辑)、《沈明臣和应伯爵》(《金瓶梅文化研究》第9辑)、《黄太尉还是六黄太尉 ——兼答集体陋儒说》(待刊稿)、《论孟玉楼 —— 兼与盛鸿郎先生商榷》(《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明代小说研究和<金瓶梅>的作者问题》(《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批评本金瓶梅>初刻时间考》(《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会场》2012年8月24日)、《高山仰止:英译本<金瓶梅词话>卮言》(待刊稿)等。除最末三篇外,前十篇均为《金瓶梅》人物原型之考证,旨在解决作者问题。因西门庆是关键,故首撰《论西门庆的原型》,考证小说主人公西门庆为真实历史人物嘉靖朝兵部尚书胡宗宪;而《<金瓶梅>里的应俗之文》则补充其为大官僚之证据。考西门庆乃为《金瓶梅》作者徐渭说作铺垫,故考证西门庆之后,即考徐氏与胡氏及《金瓶梅》之关系。《论徐渭和<金瓶梅>》即主要分析徐于胡之门客关系,并同时说明《金瓶梅》之撰写,始于徐客幕时期。徐在小说中有自我描述,假托于温秀才,常时节和水秀才为其分身。遂又再考温秀才,《温秀才上、中、下》三篇均为其考证之文,上篇考分身常时节,中篇主要论述李瓶儿之原型 —— 即胡氏正妻章氏,以确定温(徐)之入幕年月,下篇考《金瓶梅》之于《歌代啸》及有关人事之共同点,为徐温之相似提供进一步佐证。因作者之谜众论纷纭,而屠隆一说,尤具影响,难以回避,遂由作者原型徐渭而论及屠隆,专析《别头巾文》,从内容及年月推论,证其为徐之作品,非屠所撰。后再拓展,考及应伯爵,证明其原型为嘉靖朝另一相似之名士且同为幕僚之沈明臣,以此而屏其于作者可能之候选人外。

《金瓶梅资料汇编》

集体说亦曾一度颇受青睐,信徒不少,《黄太尉还是六黄太尉?》即为此说之驳论,举“黄”与“六黄”为例,以证其表面上所谓的矛盾错误,实际并非陋儒之粗制滥造或集体创作所致,而是作者为遮盖真相故意而设。有感于盛鸿郎《萧鸣凤与<金瓶梅>》一书索隐之牵强,作《论孟玉楼》,否定孟为萧氏心仪之姑娘,亦非商人妇,而是巡抚大官李天宠之姬。以上诸篇之撰述,固受惠于沈德符原型说之启迪,亦离不开对徐渭作品的研究。结论是《金瓶梅》为Roman a clef (真人真事之影射小说)。作者以史论文,不步时贤之后尘,倚重于外部资料,而细读研考文本,由内及外,再返之于内,一切以内证为旨归。后胡氏因病半途辍笔,未能完成全帙,故其论至今未获共鸣。期愿胡氏今后一一写出其余之原型人物,十六世纪中叶之抗倭史与小说史史,或可改写之。其余三篇,《明代小说和<金瓶梅>的作者问题》强调《金瓶梅》之史传性质;《<批评本金瓶梅>初刻时间考》论证绣像本的初刻本出版于1613年,早于万历丁巳(1618)的《词话本》;《高山仰止:英译本<金瓶梅词话>卮言》,以评介芮效卫英译本《金瓶梅词话》为主,兼及作者人物论,对于译界同行和《金瓶梅》版本研究者,或不无参考价值。 2010年笔者携眷去渥太华小女家探亲,途径温哥华,曾逗留数日,借榻胡府,朝夕切磋金学,曾计划用两三年时间共同完成《会评会校会注金瓶梅》,后因故未果,颇觉遗憾。当时根据其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取向,由笔者《万历戏曲史》说起,曾建议其撰写《嘉靖小说史》,亦不知果然动笔否?

【相关阅读】

吴敢:道德文章 ——魏子云先生二三事

吴敢:徐朔方先生金学二三事

吴敢:徐朔方先生戏曲研究杂说

吴敢:我与吴晓铃先生

吴敢:我与冯其庸先生(《我与师友》之一)

吴敢:我与徐朔方先生(《我与师友》之三)

吴敢:我与王利器先生(《我与师友》之四)

吴敢:我与吴奔星先生(《我与师友》之五)

吴敢:我与魏子云先生(《我与师友》之六)

吴敢:我与刘辉先生(《我与师友》之七)

吴敢:我与朱一玄先生(《我与师友》之八)

吴敢:我与邓绍基先生(《我与师友》之九)

吴敢:我与宋词先生(《我与师友》之十)

吴敢:我与陈辽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一)

吴敢:我与林辰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二)吴敢:我与胡忌、沈天佑、洛地、宋谋玚、祝肇年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三)

吴敢:我与日本学人(《我与师友》之十四)上

吴敢:我与日本学人(《我与师友》之十四)下

吴敢:我与浦安迪、芮效卫先生(我与欧美学人之一、《我与师友》之十五)

吴敢:我与陆大伟先生(我与欧美学人之二、《我与师友》之十五)

吴敢:我与孙述宇先生(《我与师友》之十八)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