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的重要表现——从人的本质与发展看“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杨洪源“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许亮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消费盲从、生活附魅与精神虚空——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三重“异化”
1月8日 下午 4:53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2023年总目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总目录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名家论坛阐释:文学史叙述的一种基本动力作者:乔国强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解读①促进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的战略价值与路径研究作者:姚树洁,房景②聚焦优质均衡与城乡一体化——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建构研究作者:秦玉友③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多维测算与分解作者:李涛,黄少澜教育学论坛①英国基础STEM教育的现状与启示——以苏格兰地区为例作者:高益民,张馨尹②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与实践进路作者:于冬青历史学研究①《永乐大典》残卷所见杜谔《春秋会义》原文校说作者:黄觉弘②从“亚洲联邦”到“人类一体”:李大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先期探索作者:杜品③娱乐与救国:全面抗战期间(1937-1941)香港慈善义演研究作者:丁彬,赵佳佳文学艺术①论当代微观造型艺术的审美接受作者:郭书,李书春②日本神话中水蛭子形象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作者:米睿哲学研究论《礼记》因性成教的政治哲学特质作者:刘志敏,荆雨新兴权利与法治中国①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权利属性及实现路径作者:李婕②代孕禁止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建构作者:吴梓源经济学研究①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贸易:网络格局、关系特征与影响因素作者:康建东,武金爽②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增长质量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董姝娜,余宇芬,付永存社会学研究①网络思政视角下的高校网络虚拟社区问题研究——以微信“表白墙”为例作者:吴珩,付丽②资源竞争还是制度规范——慈善基金会在组织网络中的信息公开行为作者:桑壮,程文浩③集体记忆重塑:乡村旅游市场培育的现实路径——以查干湖旅游市场为例作者:朱兴涛,张传运编辑出版学术期刊如何实现数字出版的内涵式发展——基于数字出版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作者:徐铭瞳书评在西学脉络中探寻中国“有我之思”的方法——论《西方哲学中国化史论》的方法特点与启示价值作者:李忠阳摘要阐释:文学史叙述的一种基本动力面对同一时期的文学历史会有多种不同的文学史著,其主要原因是文学史作者在撰写中所要处理的与文学史相关的问题有多种。这些问题的处理受到文献资料、知识体系、叙事线索以及互文性等的制约。本文运用叙述学的一些基本理念,从阐释性叙述和阐释性结构的角度,探讨文学史的本质和语境,以及文学历史能被不同时代的人不断叙述、再叙述的原因,并提出撰写文学史的主要动力就是在一定认知取向统摄下阐释这些问题的观点。促进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的战略价值与路径研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内需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巩固国内大市场主体地位,对外则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牵引,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而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对于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提出全新挑战。在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及构建两大市场的重要性。本文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基础,梳理我国居民消费市场变迁,对比我国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最终消费市场规模;分析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瓶颈,讨论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现实挑战,多指标分析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动能;提出国内大市场是推进国际大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解释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相得益彰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促进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聚焦优质均衡与城乡一体化——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建构研究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主导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需要科学判断义务教育质量状况,义务教育质量指标是判断义务教育质量状况
2023年1月5日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2022年总目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录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再论汉语词类问题 ——从沈家煊先生的“名动包含”观说起

(3)增加0.01克金。按此功能,可将“金”归入名词。再如“叶”,在日常用语中只说“叶子”不说“叶”,“叶”应分析为不成词语素。可是在生物学里,“叶”是成词语素,可单独成词做主语,受定语修饰。例如:
2022年7月8日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伟,张敬威,苏慧丽.“创造的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实践旨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28-134.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李广平[内容摘要]
其他

朱舜水“东夷”褒贬的初衷与苦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朱舜水“东夷”褒贬的初衷与苦衷韩东育[作者简介]韩东育,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
2022年1月27日
其他

法律想象论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律想象论纲姚建宗[作者简介]姚建宗,男,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摘要]法律的存在及其实践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是离不开想象的,人的法律生活不能没有法律想象。法律想象在性质上可以分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在内容上则包括法律的实体想象和法律的理论想象。法律想象必须坚持生活立场,正视基本人性,保守人文情怀,兼融公理文化,克制理性狂妄,尊重历史传统。法律想象既推动了法治想象又成为法治想象的基础,而法治想象既是法律想象的必然结果又是法律想象的升华。[关键词]法律想象;法治想象;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作为人所特有的思维形式,想象不仅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而且与人的生活如影相随。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的状况既决定了人们真实生活的状况又决定着人们对未来生活愿景的规划,既决定人们思想的广度又决定着人们思想的深度,既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厚度同时也决定着人类文明的生命活力。毫无疑问,缺乏想象力或者想象力的枯竭必将导致思想的贫乏。无论是在法律的理论领域还是在法律的实践领域,无论是从事物的本来逻辑还是从人类法律生活事实来看,法律想象都不能缺席,也从不曾缺席。而在我们的法律生活中,真正缺失的,恰恰是我们对法律想象的自觉意识和热切关注①。一、想象及其意义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萨特认为:“想象并不是意识的一种偶然性的和附带具有的能力,它是意识的整体,因为它使意识的自由得到了实现;意识在世界中的每一种具体的和现实的境况则是孕育着想象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也就总是表现为要从现实的东西中得到超脱。由此不难得出,对现实的东西的所有知觉都必须在想象中颠倒过来;但是,由于意识总是自由的因而便总是‘在一种境况之中’的,所以,它在每时每刻也总是具有造就出非现实的东西的具体的可能性。”而且,“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想象,也正是因为他是超验性自由的”,“反过来说,曾经成为一种心理和经验的功能的那种想象,却又是世界当中的经验的人的自由的必要条件”[1]。我国有学者指出:“心理学研究认为,想象是人的头脑在改造记忆中旧的表象,创造新的形象,或者创造将来有可能实现的事物形象的创造性形象思维活动。可见想象充分显示了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2]还有学者认为:“想象是人的意义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人存在于世必须时时刻刻在运用的一种能力,想象是把人的心灵中不在场的意义于心灵中在场化的能力。想象有先验的与经验的两个基本类型:先验的想象在人的形式直观中,给予对象的最低形式完整性;经验的想象则在过去印象滞留形成的经验基础上,对面对的各种问题给出原本不在场的理解。想象主要分为日常的与创造的两个基本功能。日常的想象保证人能筹划解决将要采取的行动,或保证与他人的社会交流;而创造的想象,在艺术与科学中,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3]由此我们可以大体上获知:想象,乃是人们对自己头脑中所存储的各种事物的表象进行个性化的意识改造和加工以再现事物的形象或者创造出事物的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过程。想象是属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特能力,只有在想象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完全的独立、自主和自由。欧洲思想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对想象做过探讨。比如,普洛克鲁斯(Proclus,412-485)把感觉、想象、意见和理智视为人的认识方式或者说想象是人的一种认识方式;笛卡尔把想象、理智、感觉、记忆都看作是人的精神认识真理的才能[4];维柯认为,“人类本性和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都有赖于想象,想象就是创造,就是本体”[5];康德把想象力划分为“再生的想象力”(reproduktive
其他

中国退休制度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本微信公众号如无特殊说明,推送文章均来自《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已经刊发文章,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END—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马风书,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2004—2006年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进修。
其他

试论人的基于本能的认知

事实上,单纯从思辨的角度思考,是很难把"如何有认识”这个问题论述清楚的。这样的研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人本身”人手展开思考,没有关注"人如何有认识”这样的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本质的问题。
其他

语言学研究: 问题的“ 问题化”

这些事例说明:语言学是在研究社会语言问题中兴起的,是在解决社会语言问题中得到重大发展的;各个时代、各个国度的语言学常常有一些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都是在解决本时代、本地区语言生活中的问题时逐渐形成的。
其他

汉字的变与不变和正统的争与不争

东亚各国常讲的“汉文”,应该相当于中国的“古文”,是指由繁体汉字书就的文体。汉文和汉字能成为问题,据说是由黄遵宪在接触泰西语言走势和东邻日本语后发现的: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高校英语教育40年反思:失败与教训

蔡基刚(1955-),男,上海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其他

聂树斌案件的延展反思

质言,聂树斌案件的延展反思在于:刑事审判既是司法担当更应表达司法公正、司法正义,不但司法正义不再缺席,更为重要的是司法正义不再迟到。
其他

现代艺术理论中的“中国艺术精神”(下)

教育部200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其他

道德能力的新理论:超越自身的自我

传统西方观念认为人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源自于人的自由意志,而《超越自身的自我》却以纳粹大屠杀的例子为证驳斥了这样的观点,指出是情景而非人的自由意志决定道德。
其他

中国金融改革顺序的认识与分歧

徐奇渊(1979-),男,浙江衢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博士;潘佳佳(1993-),女,河南商丘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双学位。
其他

东北师大学报 2017年第2期(总第286期)目次

本微信公众号如无特殊说明,推送文章均来自《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已经刊发文章,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