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启观察99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警惕“掐尖”乱象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全文共1943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国家发展和个体发展,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把好事办好也不容易。最令人担心的是,各方一哄而上,但又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一些区域、大学和中小学打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旗号,继续搞唯分数、唯升学、掐尖招生那一套,把一些落后甚至倒退的做法合理化了。“拔尖创新人才”中的“拔尖”,是创新人才的修饰词,是个形容词,有卓越的、优异的、出类拔萃的等含义。但是,有些区域和学校却将“拔尖”看作一个动词,理解为“选拔”,理解为根据考分“掐尖”,将拔尖等同为“选拔+掐尖”。这种对拔尖的理解在有些地区大行其道,产生了诸如“唯分数”现象加剧、层层掐尖、重选拔轻培养等问题。健康的、正常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解决“唯分数”现象加剧的问题。由于掐尖的依据是考试分数,导致“唯分数”现象较之以往更为严重,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学习更为内卷。例如:“强基计划”在招生录取时,高考成绩占比85%,其他考试和评价加在一起占15%,还是以高考成绩为主,与国外鉴别有潜力学生的方式相比,对于创新能力、动机水平的测评严重不足。这种做法一方面导致高校在招生时自主权不足,不能把有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的学生选出来;另一方面,高考成绩是各科成绩加总的做法,也不利于选拔出有突出特长但总分不高的偏才与怪才,不利于不拘一格选人才。


“强基计划”对于高考分数的倚重,产生了强大的前向关联效应,把重视考分的观念和做法从高考招生向前传导到高中、初中甚至小学阶段。目前很多地方虽然没有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但是小学阶段区域性的统测依然存在,“唯分数”的顽瘴痼疾并没有彻底治愈。尽管“双减”新政实施之后,学生负担在全国范围内有所减轻,但在某些地区学生负担不减反增。一些地方的示范性高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自诩为“最佳”,实为当地最卷的“卷王”,就读此类校的学生也是当地最苦最累的。


第二,解决层层掐尖破坏教育生态的问题。一些地方把根据分数“拔尖”这种做法做得很彻底,落实到各级各类教育,导致大学面向高中掐尖,高中面向初中掐尖,初中面向小学掐尖,重点校、重点班打着“拔尖”的名义理直气壮地卷土重来,学校之间陷入激烈的生源大战,教育秩序尤其是基础教育秩序受到干扰,甚至义务教育的生态都受到一定破坏。


一些大学的少年班(重点班)以及“强基计划”的招生,演变为抢夺优秀生源的大战,使得少年班或“强基计划”成为重点大学掐尖的“尚方宝剑”。例如:某一所重点大学的招生机构或名教授,以大学或项目的名义与很多示范性高中甚至初中签署合作协议,以此提前锁定优质生源。重点高中即示范性高中也不甘寂寞、纷纷出击,某一所重点高中尤其是某区域最好的高中往往都与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成为生源提供校。最后形成的局面是,几乎每所重点大学都与多所重点高中签署了合作协议,每所重点高中也与多所重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貌似热闹甚至繁荣,实为无序甚至混乱。由于五大学科竞赛成绩也列入“强基计划”招生的评价范围,许多高中因此不惜人力财力请教练、打比赛,导致当地高中之间的激烈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


以上种种都导致了教育生态的恶化,似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只是部分重点大学、重点高中的事情,其他高中尤其是薄弱高中以及当前亟待振兴的县中,是没有资格进入这个圈子的,也没有资源搞学科竞赛。可以说在“强基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重点大学与重点高中碾压一众非重点大学和非重点高中,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须知,有潜力的学生并不只是在重点高中就读。当前某些重点大学与某些重点高中的所谓“强强联手”,实为小圈子内部的利益共谋与利益垄断,破坏了公平均衡的教育生态与高考生态。


第三,解决重选拔轻培养的问题。当前的一些做法强调了选拔而忽视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一些地方的所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完全背离了其本质要求。拔尖创新人才是在工作和科研活动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的,中小学毕业生只是十来岁的未成年人,还不是现实意义上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论是拔尖创新人才还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中心和重点在“创新”二字,中小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型人格。现在很多地方和学校的做法,恰恰是只根据分数来选拔,而没有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做法,更谈不上实质性的突破。


总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收到实效,必须正本清源、从长计议,要做好顶层设计、有序推进,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打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名义,实为提高升学率尤其是“清北率”。要重视培养环节,解决“唯分数”问题,把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要治理高校高中合作以及高校招生中的乱象,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尤其要维护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秩序。



(本文作者系本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相关文章推荐↓

《中小学管理》2023年总目录

褚宏启丨基础教育健康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褚宏启丨中小学有没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责任?





3期文章回顾  



余文森丨把教学工作引上教科研的轨道

朱   越丨上海七宝中学:以主题式“大思政课”赋能拔尖创新学生培养

鲍传友丨走向“有组织科研”:提升中小学科研质量的重要路径

葛   军,等 || 南师附中:构建高品位立体化学校教科研系统

于   伟丨东北师大附小: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价值追问与实践路向

张耀本,等丨务本求实 · 精耕细作:学校教科研管理的行动与思考

成尚荣丨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思想旨趣与理论意蕴

王   烽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需探寻新路径

李保强,等丨苏霍姆林斯基难管教儿童教育思想探究

蔡小雄丨名校名在培养“专家型学习者”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3期 · 宏启观察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