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站江苏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启动

刘增辉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2022-09-21
   


7月15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走进江苏,这标志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活动正式启动。与会代表认为,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际,《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举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活动,系统展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分享交流各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对于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加快推进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文/《在线学习》主笔 刘增辉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走进江苏活动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江苏省教育厅提供支持,江苏省电化教育馆承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杨树兵,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冯立国,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馆长魏锡源出席上午座谈会。9000余个终端线上参与。座谈会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李桂云主持。新华网、中国网、《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中国江苏网、江苏教育频道、江苏教育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央媒和江苏省内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走进江苏活动现场


与会代表认为,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际,《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举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活动,系统展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成果,分享交流各地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经验,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对于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加快推进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杨树兵


杨树兵向《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长期以来对江苏教育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江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高位布局、系统谋划。省委、省政府切实强化教育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专门听取教育数字化工作汇报,并作出批示,提出工作要求。省教育厅认真落实国家及省教育数字化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是积极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实践经验得到怀进鹏部长的充分肯定。二是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制订《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教育系统数字政府建设目标任务,切实推动教育数字治理系统变革和整体重塑。三是聚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需要,牵头研制《数字经济人才引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培育体系。

作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聚焦五个方面:夯实数字底座,着力构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丰富资源供给,着力构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开展试点示范,着力构建智慧教育融合应用体系;提升数字素养,着力构建数字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筑牢安全防线,着力构建教育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冯立国


冯立国表示,江苏省主动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按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三横三纵”的总体布局,率先向国家平台提供一批优质课程资源,率先明确国家、省级平台贯通协同思路,率先遴选一批平台推广应用试点学校,扩大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溢出效应和倍增效应,起到了当先锋、做表率的作用。因此,《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2022年启动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活动,首站即走进江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充分挖掘和展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江苏经验,为更多省市、学校提供借鉴。


经验分享环节,南京市教育局作为教育局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市科利华中学作为院校代表做分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书生做专家点评。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介绍了南京市的经验。南京市通过20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智慧教育信息化指数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智慧校园的达成率98.1%,为全省第一。南京正在谋划和启动2022年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夯实数字基座,包括推进IPv6升级、智慧校园建设的迭代、推进国家云平台等五级平台融合创新。第二,拓展应用场景。以新技术赋能新课程标准的落地,赋能五育并举,赋能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三,提升数字素养,尤其提高教师数字技能,设计思维和创生资源的能力。第四,强化安全防护,做好实施数字化战略的保障。


教育部第二届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邓志良


教育部第二届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邓志良,从时代要求、机遇挑战、创新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以数字化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他认为,当前,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思想认识不足,定位不精准、认识不到位、行动有偏差;信息化创新能力不足,管理者的领导力、专业队伍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急需提高;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不深,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不够,资源的实用性、易用性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学习适应能力不足;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眭碧霞


近年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为支撑,构建专业群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智慧职教创新发展。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眭碧霞表示,学校教育数字化呈现三个特色;建设数字化资源,打造双创培养模式;融合数字化应用,探索智慧教育模式;依托数字化平台,推动智慧管理创新。其中,在融合数字化应用方面,开创了“融合创新、数据赋能”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与育人融合、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融合、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融合、师生数据与教学过程融合,拓展了校园的时空界限、办学维度,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校长高建君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校长高建君介绍了如何以信息化应用赋能“双减”的经验。学校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育人方式变革、推进管理智能高效为工作目标,采取以增促减的举措,即让教师增能、课堂增效、作业增质、管理增智,使教师教育思维由“掌控”转向“促进”,教育评价由“感性”转向“数据研判”,线上课程由“主课”转向“全课程”,技术应用由“灌输”转向“多维互动”。信息化应用促进了育人方式多样化的变革,构筑了线上线下融合育人的学校新生态。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书生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沈书生在专家点评中表示:江苏之所以能成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省份,得益于江苏持之以恒所形成的良好积累,同时体现了江苏在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主动作为与自觉担当。参与分享的专家、学校,能够聚焦数字化变革背景下的“真问题”,以“真情怀”,进行了“真实践”,形成了“真思考”,给大家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江苏实践图景,从中可以透视出江苏教育领域在数字化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性,彰显出了“持续”性特征,既注重坚持,也注重发展。

他认为,江苏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层次:基于不同媒体形式的教学方法改进、基于计算机的资源类型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形态变化、基于数据的智慧学习变化。当前,江苏的教育数字化正在进入“基于数据的智慧学习变化”这一发展层次,主要遵循的是“支持学生主体决策的学习范式”,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责任,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李桂云主持座谈会


座谈会后,《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和江苏省媒体团赴南京市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实地参访,亲身体验和感受江苏省数字化转型成果。


 

实地参访


未来科技城小学开办之初,就提出了“为未来,爱智慧”的办学理念。2020年,学校成功创建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2022年,又积极申报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学校信息处秦芬主任介绍了示范校建设中的特色项目:全员学习编程,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强化机器人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走进科技。2021年,在南京市机器人普及赛中,学生斩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学习数字音乐、电脑制作,让学生感受艺术和科技的融合之美。2021年,学校数字演奏乐队在南京市数字艺术作品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立足金陵微校,构建智慧课堂,为师生成长赋能。学校被评为“南京市金陵微校示范校”及“江宁区首家未来教室试点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黄山路分校是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南京市“科技校园示范校”。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学校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态势。阎冬副校长介绍了以智慧校园推进智慧教育的探索。学校坚持服务育人、实践应用、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建设三原则,完善智能环境建设,提供更“适切”的服务;优化网络平台应用,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推进智慧课堂实践,提供更“精准”的教学;研发创新教育课程,提供更有“特色”的学习。阎冬认为,智慧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应用本身,更体现在运用之后给学校的教师、学生、管理、教学等各领域带来的积极变化。智慧校园建设始终是一个过程,永远不是终点。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展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思路、路径和成果,以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启动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行”活动,聚焦教育数字化的多个领域和不同维度,走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省份、城市、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的示范引领和成果品牌化。

精品悦读

学术精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