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师论坛】中国与英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对比解析及政策建议

单卓然 安月辉 等 规划师杂志 2023-08-28


【作者简介】

单卓然,博士,注册城乡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并任职于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

安月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袁满,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职于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

潘浩澜,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

城市体检评估作为规划评估的重要环节,能够揭示城市空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治理能力。文章首先梳理了英国规划监测评估的历史演化与发展特征,简述了中国城市体检评估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其次,以英国的《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与中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为例,从重点关注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响应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解析;最后,对标英国规划评估工作,提出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体检;规划评估;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国土空间规划

[文章编号] 1006-0022(2022)03-0053-08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引文格式] 单卓然,安月辉,袁满,等.中国与英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对比解析及政策建议[J].规划师,2022(3):53-60.

0 引言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转型期,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规划评估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保障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驱动下,规划评估有了新的要求,城市体检应运而生。城市体检可以对规划实施进行有效监测,确保规划实施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是政府决策管理的重要工具。城市体检聚焦“城市病”、评估城市发展状态、明晰城市发展趋势,揭示规划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完善空间治理体系。目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评估规程》)是中国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的制度,是确保城市体检评估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文件,能够体现国家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引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然而,中国规划评估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评估指标工作选取、评估内容框架、评估标准确立和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国外规划实施评估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英国的规划研究和实践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规划评估的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监督框架相对完善,对规划评估关键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规划动态监测机制,摸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评估制度。其中,《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以下简称《监测报告》)是迄今影响最为深远、实践最为客观的规划评估范例,也是英国目前评估《伦敦规划》最具代表性的文件。

综上所述,中国应借鉴西方城市规划评估的经验,进一步优化规划动态监测机制体系,开展有效的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本文试图聚焦中英两国的规划评估工作,探究英国规划监测评估的历史演化与发展特征,梳理中国城市体检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实践探索,以《监测报告》和《评估规程》为例,从内容领域、指标体系及响应机制3个方面进行对比解析,并结合中国现实情况,对规划评估中应遵循的工作原则、技术方法及评估机制等进行总结,对中国的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提出政策建议。


1 英国规划监测评估工作的历史演化与发展特征


1.1 历史演化

在国际上,规划评估实践成果已被广泛应用,评估的动态反馈机制也日趋完善。规划评估经历了从“规划前”评估到“规划中”评估的转变,形成了良好的监测动态循环,并不断向价值多元的规划理论范式演进。英国率先建立了“三阶段、多层级”的规划评估机制,包括贯穿编制、实施过程和实施后3个阶段,分别对应“可持续性评价”、“动态监测报告”及规划检讨文件成果;建构了国家—区域—地方多层级的评估体系,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规划保障制度。

随着英国规划评估热潮的出现,形成了一系列规划实施文件。1999年《大伦敦政府法案》(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Act)颁布,2004年《规划与强制收购法》(Planning and Compulsory Purchase Act)出台,明确英国的年度监测报告(Annual Monitoring Report)为评估政策有效性的法定性文件。其中,《监测报告》是当前有效评估、监管《伦敦规划》实施的核心文件,自2005年起每年都向社会公布。本文研究的《监测报告》是大伦敦管理局于2021年3月最新发布的第16版年度监测报告,此次报告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了2018年度的规划实施情况。


1.2 发展特征

1.2.1 指标体系

《监测报告》中的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衔接规划内容要求,承接《伦敦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总目标,形成从目标到指标的层级对应关系,对规划文件涉及的内容进行评价。《监测报告》着眼于城市的发展阶段,聚焦《伦敦规划》的“建设强大和包容的社区、充分利用土地、打造健康城市、提供伦敦市民所需住房、发展良好的经济、提高效率和韧性”六大战略目标,将战略规划中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细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以量化的指标,形成24项关键绩效指标。要素丰富、类型齐全的关键绩效指标构成监测评估的核心内容,这些指标不仅关注城市空间布局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还着眼于绿色生态、经济活力、市民健康和就业办公等方面的内容。

伦敦发展数据库(LDD)为指标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数据统计由大伦敦管理局主导统筹,区政府部门及相关建设单位落实,按照不同时间频率对数据进行汇总,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与即时性,数据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拓展,其精度、广度与效度保证了《监测报告》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经过多年的规划评估实践,《监测报告》形成了相对明确的评判依据。如表1所示,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置判断不局限于从数据推理得出的结果,而是同时与实际趋势相结合。《监测报告》将关键绩效指标分为控制型指标与发展型指标:控制型指标,如对生态保护或城市问题的控制,可表述为“地方指定保护的开放空间不因城市发展而减少”或“重要自然保护区不减少”;发展型指标,即在确保发展趋势朝较好方向发展时,设置指标的理想值,如对废物回收率、河道修复等指标要求。这种指标体系实现了全要素下的规划监测,为地方政府的行动计划提供了支持。此外,大伦敦管理局依据监测结果,对规划实施、政府决策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既确保了重大战略的实施,也能为下阶段与下层级的规划评估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


表1  《监测报告》关键绩效指标一览

注:B1用地在《伦敦规划》中定义为商业办公、轻工业发展等用地。

资料来源:《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


1.2.2 制度保障

英国年度监测报告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在法律约束与运行机制上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在法律保障上,英国年度监测报告依托完善的法规体系,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与严肃性。1999年《大伦敦政府法案》明确了大伦敦管理局在空间规划编制中的主体地位,并要求其对规划进行监测。2004年《规划与强制收购法》确定了英国的多层级法定规划体系,并要求规划编制主体应当发布年度监测报告,以衡量规划实施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此背景下,《监测报告》于2005年应运而生。

在运行机制上,英国年度监测报告的参与方主要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机构、社区及当地部门三大部分,三者相辅相成。政府部门作为规划编制及评估的主体,由市长直接任命、咨询并指导相关机构开展工作,环境小组、伦敦交通、英国遗产等部门负责相应领域的具体事务,政府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对规划中相应的部分进行修改与调整,从而形成强有力的保障,确保反馈机制的形成;社会组织机构受政府部门委托,承担提供技术服务、参与方案讨论、建言献策等职责;社区及当地部门作为基层管理机构,为“自上而下”的政府权力与“自下而上”的市民诉求提供沟通平台。地方政府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为规划评估制度提供了保障。


2 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进展及实践探索


2.1 工作进展

中国的城市体检评估近年来发展迅速,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体检评估工作高度重视。为强化规划监督检查,保障规划远景的实现,中国许多城市已陆续开展城市体检评估相关工作。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应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之后,北京于2018~2021年开展了三次年度评估与一次五年评估,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进入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已拓展至全国,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2020年5月,自然资源部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明确了“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要求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并先后在2020年10月、2021年5月与2021年6月发布了《评估规程》的试行稿、报批稿与正式稿(图1)。

图1  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发展进程


2.2 实践探索

自2017年北京率先进行城市规划体检工作起,中国各城市陆续开展了城市体检试点工作。2019年,沈阳、南京、广州、厦门和成都等11个城市被选为试点城市。2020年,样本城市数量扩大到36个,2021年进一步扩大至59个。在近五年的城市体检试点工作中,中国在技术方法、评价流程、评估制度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2.2.1 指标体系

在城市体检评估中,指标体系能够直接反映城市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并指导下一步的规划工作。因此,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体检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中国现有试点城市的研究探索中,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强调了“因地制宜”,即优先考虑适合城市发展、体现城市特色的指标,以有效适应中国地域广袤、城市类型各异的现状特征。

进入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后,自然资源部发布的《评估规程》落实中央要求,构建了“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一级类别、23个二级类别、122项指标,其中有33个基础指标和89个推荐指标。在各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具体开展中,基础指标是必选项,推荐指标为选择项,此外还可自行增设体现城市特色的指标。例如,2017年北京在城市体检年度评估中设置了“每十万人图书馆数”“外国游客数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以对应《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所确立的“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7个方面的内容。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紧紧围绕世界瓷都文化中心城市和新型人文城市两大目标,除了34项基础指标与28项推荐指标外,还新增了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对外交往等13项特色指标,构建了与文化相关的特色景德镇体检评估指标体系(表2)。


表2  景德镇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中与文化相关的指标


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主要遵循“自体检—第三方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的方法路径。在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时,多源数据的应用已成为常态,主客观数据的互促互进为诊断与解释体检问题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例如,在福州城市体检中,通过主客观数据结合分析,发现了隐藏在“完美指标”背后的问题:在福州体检评估结果中,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已达100%,但居民满意度仍不高,体检方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了养老设施场地零散、服务主体缺失两大问题。在北京城市体检工作中,体检方通过统计年鉴数据获取指标数量特征,运用地理空间数据反映指标空间分布特征,但这两种数据统计方式均无法反映问题的时空特征分布情况,如停车空间缺失问题。因此,体检方根据政务便民热线数据,对机动车停放问题进行了空间与时间的可视化,并研究了其与社会空间结构、人口结构、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耦合关系,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

2.2.2 制度保障

城市体检评估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问题的综合判断、责任的反馈落实、成果的应用落地。中国正在逐步构建体检评估机制,在目前开展的试点城市体检评估中,对于体检工作反映出的问题的综合诊断较为成熟。例如,在2017版北京城市体检评估中,通过分析常住人口及就业规模特征变化,发现北京中心城区存在“常住人口降、就业人口升”的矛盾,结合 “人均、地均、房均产出提升”的态势,北京市政府最终得到北京经济增长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大战略判断。广州在对体检评估指标进行标准判断时,不盲从单一标准,而是对标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标杆城市、群众理想值等,提出了“六维指标分析法”。

得益于各地宝贵的探索经验,中国城市体检评估成果应用机制已初步建立。其主要应用方向:一是反馈提交给市专职部门,作为市级领导决策的依据;二是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前期研究基础,三是定期向民众公布,收集群众反馈,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四是针对城市突出短板,策划一系列城市专项工作及重点工作。此外,还可以将成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或作为人大、政协等相关专门委员会议案、提案的依据。

然而,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机制实时性不强、责任落实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监测时间尺度方面,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明确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因此现有监测的时间尺度大多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但城市体检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有着非常态性的动态特征,如环境质量指标有“月”和“日”尺度,交通指标有“时”和“分”尺度,只有通过构建实时监测机制,才能准确了解城市运行状况。例如,上海通过构建“城市体征动态监测”,了解城市问题,总结城市规律,辅助城市决策。在责任落实方面,受限于中国法律体系中规划实施监督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在具体的责任落实上,更多地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根据评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厘清责任,并因地制宜进行管理。例如,北京形成了体检评估成果纳入绩效考核的成果应用机制,加强了对全市各部门、各区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和考核,体检评估成果为市委市政府优化决策提供了参考。


3《监测报告》与《评估规程》对比解析


3.1 重点关注领域

纵观《监测报告》和《评估规程》评估重点关注领域,两者均对接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及发展理念,英国的《监测报告》对接《伦敦规划》的六大战略,中国的《评估规程》对接“创新、绿色、共享、开放、协调”五大发展理念。但两者的规划评估内容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英国规划评估更关注市民需求,而中国则更关注政策需求。英国作为发达国家,较早完成工业化,经过多年有效的城市治理,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较高。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疏解城市就业压力、提高城市活力及倡导市民健康,尤其关注社会公平,为弱势群体与少数族裔提供更多的权益与保障。因此,英国城市体检评估构建的指标多涉及住房保障、贫困问题等内容。中国提倡城市高质量发展,贯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亟待解决,在城市体检内容框架的制定中,侧重于城市的战略定位、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对要素底线管控的约束性较强,在支撑体系的落实及规划的实施保障方面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城市体检评估指标更加突出“底线思维”,往往采用人均值进行计算。


3.2 评价指标体系

《监测报告》与《评估规程》的指标体系均涵盖了社会经济、集约资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在公共服务布局、绿色交通出行、文化历史遗产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两者均以时间序列对数据进行统计,并以评价判断表的形式将多元指标呈现,能够真实反映指标变化规律,与导控需求紧密联系,同时便于后期分析总结,为预警反馈提供判定依据。此外,两者都遵循了一定的数据要求,如数据应真实描述指标特征规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数据应易于收集与更新,具有一定的易获取性;数据应便于分析处理与量化计算,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

由于中英两国国情不同,两者对于规划目标执行状态的反馈要求不同,在指标评价判断的导向及准则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表3)。在指标评价判断的导向上,《监测报告》强调趋势判断,侧重于对绩效发展状态的表达,评价判断一般表达为“按照预设趋势发展”“向预设相反趋势发展”等不同状态;《评估规程》强调结果监测,侧重于更为明确的进度情况,强调每项指标规划实施的进度完成情况, 评价判断一般表达为“符合目标方向,完成较好”“进度缓慢,需要重点推进”。在评价判断的准则上,《监测报告》根据较为弹性的目标进行指引,重点关注预设发展趋势,是对绩效总体发展目标的把握;《评估规程》则根据较为硬性的标准进行考察,将评价年上报值与基期年现状值、目标年规划值与上一年度上报值相比较,重点关注于与目标年规划值的差距。 


表3  《监测报告》与《评估规程》评价对比


3.3 评估响应机制

《监测报告》与《评估规程》的评估响应机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成果应用维度、规划体系性质和监督实施力度方面(图2,图3)。

图2  《监测报告》保障及响应机制


图3  城市体检评估报告保障及响应机制


(1)成果应用维度。《监测报告》成果主要用于评估《伦敦规划》及其政策的有效性,包含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规划政策的实施进度,其评估内容还需与各区地方规划以及市长、议会的政策指引等内容保持一致;《评估规程》成果主要应用于规划审批、规划编制、规划实施及规划管理等综合事务,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供绩效考核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政府工作报告的编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

(2)规划体系性质。《监测报告》属于指导性规划体系,在英国规划实施体系中属于区域性规划监测范畴,年度监测报告可作为地方性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向下进行规划传导,为地方规划、社区规划提供发展指引;《评估规程》属于控制性规划体系,在城市体检评估中应严格控制底线管控要素,重点关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一张图”,以及各区发展“一张图”中的基础地理要素和分析评价要素,通过年度体检、五年评估的方式,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乃至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反馈。

(3)监督实施力度。《监测报告》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督较强,《大伦敦政府法案》明确了市长监督伦敦规划实施的责任,通过顶层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监测报告》有效监测、评估和审查《伦敦规划》的实施情况,同时保障了不同层级、不同类型规划的衔接,成为衡量区域规划和未来政策走向的核心依据,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和强制性;《评估规程》对于规划实施的监督力度较弱,在开展城市体检评估的试点城市中,参与的指导机构、部署部门、牵头组织及落实单位的职能分工不协调,还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合作,明晰各方在城市体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

  

4 对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优化建议


近年来,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在各试点城市得到了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行政体制、规划体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两国在城市体检评估的目标、内容、方法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对《监测报告》的深度剖析,以及其与《评估规程》的对比解析,能为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带来相关建议与经验启示。


4.1 遵循多层级的评估导向

《监测报告》的评估工作原则可概括为“定目标—做判断—找原因”,中国体检评估工作应顺应国家、城市的治理需求,遵循“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多层级的工作原则。

(1)因城而异的目标导向。《监测报告》聚焦于《伦敦规划》所提出的六大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若干个关键绩效指标,构成监测评估的核心内容。中国应当找准战略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规划为基础,通过专家研讨、前期评估、专题研究和公众调查等方式,明确城市发展特色,找准城市存在的重大问题,明确体检评估的方向。最后,构建城市体检评估的主体框架,并针对城市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

(2)清晰可辨的问题导向。《监测报告》中将指标判断分为控制型指标与发展型指标,既确保了底线,也预留了空间。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应当统筹安全与发展,将“三区三线”中的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等约束型核心指标定义为控制型指标,体现出刚性管控与底线思维;将城镇空间中的城市建设预期性指标定义为发展型指标,既能保障战略引领与高质量发展,也为下一轮规划编制与评估监测预留弹性。

(3)行之有效的结果导向。大伦敦管理局通过《监测报告》衡量规划实施情况,一旦发现原有规划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就快速决策、修改调整规划。中国地方政府具有综合行政职能,应加强其规划编制与监测评估的主人翁意识,有力推动评估、修补工作的进行。一旦监测环节中出现预警,地方政府应尽快寻找其背后的成因,快速做出反应,以确保规划监测评估与修补的可操作性,并构建快速简洁的动态反馈机制。


4.2 建立多维度的指标体系

伦敦发展数据库(LDD)由市长团队主导,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签订书面协议,根据指标类型按照不同频率提供数据,其数据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拓展。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应构建多维度的指标体系。

(1)扩宽数据来源的广度。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应当将传统经济数据(社会发展数据、国土空间调查数据)与城市运行大数据(手机信令数据、政务数据、POI 数据、LBS数据、企业信息、交通数据、社交媒体数据、街景数据和灯光遥感数据等)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还可补充社会公众调查数据,便于直观了解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

(2)加强指标判断的深度。城市体检中各项指标不是孤立的,各部门、专家不能仅凭一个数值或者一句描述就得出客观评价。为使城市体检评估能够更具有效性、判断结果更具全局性,应获取并统计多源数据,提高数据的精度与信效度,厘清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判断,展开交叉分析,提高评估效益,杜绝“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单向评估。

(3)提升综合数据的效度。中国可借鉴英国经验,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集合多个行政部门的专业化、综合型数据库。通过确立各部门报送数据信息制度,将指标落实到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在规划编制中提供数据的职责,从而扭转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数据口径不一的局面,最终实现多样综合、动态监测的规划评估。


4.3 健全多环节的评估机制

《监测报告》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建立了“监测—判断—治理”的闭合正向反馈体系。在中国城乡规划时代,地方政府往往重视规划编制审批,轻视乃至忽视规划实施监督。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中国强调规划编制审批体系与规划实施监督体系并重,而城市体检评估正是保障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的重要一环。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修正监督主体对监督客体的监督模式、形式与方式,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中国城市体检评估应构建“实时监测—综合判断—反馈落实—城市治理”的评估体系,将国土空间规划与城市体检评估进行有效衔接(图4)。

图4  国土空间规划运行体系(左)与城市体检评估体系(右)示意


(1)实时监测。在时间维度上,《监测报告》的监测频率分为日、月、年,部分基础指标做到了每日更新。因此,中国城市体检评估不应局限于“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而应做到实时监测,通过建立实时监测体系,根据各类指标了解规划实施、城市运行状况。在内容深度上,《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关键指标的监测,还涉及规划政策实施、政府决策等内容。目前中国评估监测的主体依旧为数据指标与重大项目,缺乏对于规划实施、政策进展的监督。因此,应当拓展监测内容,在基础指标与推荐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特色指标,做到全面监测。

(2)综合判断。在判断广度上,得益于良好的目标导向,《监测报告》鲜少就单个指标进行判断,而是基于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判断。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城市的特征、人口规模、发展阶段、地理区位各不相同,在对纷繁复杂的评价指标进行判断时,也应做到多维度、差异性、定性定量相结合。

(3)反馈落实。英国的规划评估实施具备法定性、强制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尚未对具体的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机制和程序进行约束。鉴于中国各城市在地域文化、战略理念、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地方政府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把握体检评估重点领域,并将多方经验整理成条文进行细化,推进相关国家法律条例的出台。

(4)城市治理。在治理流程上,伦敦采取以下做法:专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治理意见—征求职能部门意见—经政府论证—确定治理方案—纳入行动计划。为有效发挥城市体检评估的监督作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中国城市体检可考虑建立相关治理反馈机制:①建立公众参与的治理平台。人民城市人民建,各级政府应在平台上听取群众建议,识别城市问题,将群众的迫切需求纳入工作清单。②人大、政协定期开展监督与调研。城市体检工作组周期性向同级人大汇报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人大、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对相应部门的工作进行督办,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议案、提案依据。③依托智慧化平台开展治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城市体检评估仿真模块,将体检评估内容可视化,并向公众开放。例如,武汉通过建立城市仿真实验室与“一张图”平台,实现了城市多源数据的集合,构建了涵盖1 000余项要素的指标体系,做到了城市的动态监测与自动“体检”,实现了城市治理的“一张蓝图干到底”。


5 结语


本文聚焦中英两国规划评估,梳理了英国规划监测评估的历史演化与发展特征,简述了中国城市体检评估的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通过对《监测报告》和《评估规程》的对比解析,为中国城市体检评估提供了优化建议。规划评估要将规划方案与顶层设计相融合,将公民诉求与决策治理相结合,将行动策略与制度环境相适应。

针对中国城市体检评估,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内容:①优化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应考量客观性、可获取性及可操作性,能够有效体现城市战略方向及总体目标。②完善规划评估内容框架,提高规划评估的全面性,实现规划实施的公平性,合理优化并解决城市问题,与指标体系相辅相成、相互转化。③明确规划评价分析标准,确保规划评估实施的有效性,提高规划顶层设计水平,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④健全规划监测评估体系,提高规划决策实施力度,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提供多元主体互动参与渠道,丰富城市体检评估成果应用方式。 

对比英国规划评估发展历程,可得到以下三方面的城市体检评估经验启示:在评估导向上,应确立因城而异的目标导向,建立清晰可辨的问题导向,树立行之有效的结果导向;在指标体系上,应当扩宽数据来源的广度,加强指标判断的深度,提升综合数据的效度;在评估机制上,应夯实实时监测基础,提升综合判断能力,健全反馈落实制度,完善城市治理反馈机制,形成从实时监测、综合判断、反馈落实到城市治理评估的闭环体系。

新媒体编辑:樊乙莹

审读:邓倩

终审:刘芳

文章全文详见《规划师》2022年3期

中国与英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的对比解析及政策建议

《规划师》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蓝字可查看原文链接)

【规划师论坛】城市功能领域的体检评估:体系构建与方法探索

【规划师论坛】人居环境视角下多级协同的城市体检模式研究

【规划师论坛】面向过程治理的城市体检评估框架与协同研究

【规划师论坛】“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城市体检逻辑与优化策略

【规划师论坛】社区体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规划师论坛】面向完整社区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 构建与实践

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规划师》杂志

《规划师》杂志社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邮箱:planner@21cn.net

网址:www.planners.com.cn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uihuashizaz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