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山相连,川行不息:一群乡村少年的夏天与远方

南方周末 2024年08月29日 17:56

全文共3971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长久以来,“让孩子走出大山”似乎是乡村教育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但只是脱离成长的土壤,去嵌入现代文明构建好的一套生活方式和话语体系,去奔跑追逐变化越来越快的环境,是否就能找到幸福的真谛?面对世界,乡村孩子如何有力量主动举手,给出自己定义的答案?



7月28日凌晨3点半,苏晓奇的父亲来叫他起床,他们要连夜下山,翻几座山头,赶往施甸县城。


连绵群山还在黑暗中沉睡,能听到远处怒江低沉的涛声,高黎贡山区漫长的雨季已经结束,夏季的夜晚月色澄澈明亮,苏晓奇坐在摩托车后座,数着车灯在漆黑山路上转过一个又一个弯,最后抵不住困意,靠在父亲背上睡着了。等再次醒来,已经是早上8点多,群山变成了县城楼房,下起了小雨。苏晓奇在这里告别父亲,和4位同学老师一起坐车40分钟前往保山市,再从那儿坐飞机前往成都。


这是11岁的苏晓奇第一次出远门,他是云南保山施甸县酒房乡平安希望小学的学生,前往成都参加“2024平安希望小学公益夏令营”。夏令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主办,来自青海、云南、贵州等地的23所平安希望小学的115名师生参加,他们走进大熊猫基地、三星堆、四川大飞机科普馆、四川科技馆等,围绕人文历史、科普教育等主题,开展沉浸式情景化研学。


1

白云下山来:乡村少年走进成都


施甸县酒房乡是一个纯山区农业乡,位处善洲林场——大亮山山脚,林场内有众多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繁衍生息。这里的孩子日常生活与野生动物相伴,蛇偶尔会出现在马路上,山鸡飞上屋檐,白孔雀在草丛里踱步,就像一片云从眼前经过。


大山中的酒房乡平安希望小学

“成都不一样,成都有的路在空中,有的路在地下。熊猫也不走在路上,它们在玻璃房里。”初到成都,最让孩子们感到惊奇的是立交桥和地铁,还有大熊猫。“电影里的大熊猫是活泼爱玩的,没想到它们懒懒的,不爱动。”苏晓奇还学到了“进化”这个词:大熊猫原来是食肉动物,后来地球环境变了,他们经过进化,最终只好改吃素食。


而在都江堰,孩子们知道了“无坝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在四川大飞机科普馆,孩子们参与模拟飞行游戏,感受当“机长”的乐趣,在四川科技馆,孩子们探索着VR、机器人、体感跟踪等科学技术。


孩子们在操作喷气式飞机模拟器

8月2日,孩子们来到四川电子科技大学,感受高校文化,了解物理学前沿课题,一位博士向他们介绍了放射线治疗某些疾病的应用,“我妈妈之前生过这个病,当时怎么没有用到这个技术呢?”酒房乡学校五年级的黄李涵听了讲座之后,大为触动,和老师说自己以后要读医学院,也去研究这个课题,“博士姐姐说这个研究还有一些难题,我以后要攻克它。”


几天行程下来,孩子们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触动,带队老师张玺芳却有些烦恼,因为在众多孩子中,酒房乡的4个孩子显得有点“慢半拍”。


研学导师让回答问题时,要点名举手最快的孩子,酒房乡的孩子举手总会慢一点,因为总要多想想,怕自己的答案不够完美。到了一些场馆,张玺芳叫孩子们一起拍照留念,他们也要等别的学校队伍拍完走光了,才勉强上去,也不笑不做动作。要动手体验科技产品时,苏晓奇总是安静地站在人群外围,眼神写满渴望,张玺芳叫他上前互动一下,苏晓奇就朝她笑一笑,羞涩地摇摇头。


在张玺芳看来,这些孩子可能因为生活的圈子太小了,一去到很多人面前,也意识到自己需要表达、想要表达,但就是不懂得怎么迈出这一步。


“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不要总想着别人怎么评价你,只要你们在尽心地做一件事情,别人就会看到你闪光的地方。”张玺芳反复地对孩子们强调,和别人交流观点,比交出完美答案更重要。


随着夏令营逐渐进行,酒房乡的孩子们也慢慢打开自己的小世界,触碰外面的大世界,他们一天比一天活跃,勇敢展现出“不完美”的一面,收获答案之外的知识、友谊。黄李涵还认识了一个湖北的朋友,加了微信,“她太社牛了,天天发消息问我上车了没有,睡了吗,吃了吗。”黄李涵有点招架不住这种热情攻势,“我让她以后来云南玩,如果来,第一个看的必须是白孔雀。”


2

山山相连通:连接世界激发活力


对藏族少年罗松格德来说,这个夏天的一切都发生得太快。


青海玉树囊谦县位于唐古拉山支脉,与西藏昌都和那曲交界。罗松格德就读于囊谦县毛庄乡孜荣寄宿小学,平时住校,周末帮家里放羊放牛,爬上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一回头,就看到汹涌云海在山腰翻腾,天上一层云,脚下一层云。早上9点多上山,晚上7点左右才下山,漫长的白天,罗松格德看着云海发呆,他很想摸一下云是什么感觉,还想躺在云上睡觉。


罗松格德家乡的云海

今年夏天,罗松格德坐飞机前往成都参加夏令营,他立刻喜欢上了飞机,它带着他穿过云层,让他知道了云原来是一种雾气,飞机让他来到了一个神奇的高度,“可能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在藏族孩子的观念里,珠穆朗玛峰是衡量世界的尺度,而他超越了认知极限。


在都江堰,罗松格德特别好奇天上飞得更低的、嗡嗡响的飞机,和他来时坐的飞机不一样,老师告诉他那是直升机。在建川博物馆学习抗日历史,又让他知道了什么是战斗机。


这个世界更多彩、更深奥的秘密,也正以认知之外的速度向他奔来。


7月30日下午,四川大飞机科普馆的模拟飞行教室里,孩子们“起飞咯、降落咯”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罗松格德握住操纵手柄,紧张得心“砰砰”直跳。


电脑界面一半是蓝天,一半是飞机仪表屏,随着罗松格德双手摇动操纵杆,风速、高度、角度等飞行数据快速变化,他有点晕,没一会儿,屏幕上的飞机就直直地坠向地面,他放开操纵杆跳起来,不敢再试第二次。之后还有个研学环节是体验大飞机仿真驾驶舱,面对复杂的按钮和闪烁的指示灯,他的眼睛都不知道往哪儿看了。


罗松格德坐在大飞机仿真驾驶舱里


“我太紧张了,就一直按一个地方。我觉得飞机驾驶员好厉害,那么多按钮都要按对啊。”罗松格德对杨宇豪说。杨宇豪是他新认识的朋友,来自贵州毕节织金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学的苗族孩子。罗松格德告诉他自己想坐飞机上学,“飞机很快,你也可以坐飞机去我家看看,但是那边如果修一个机场,还要把山移平才行。”


夏令营的第一天,罗松格德注意到杨宇豪有些孤单,就主动搭话,杨宇豪说4个字的名字太长自己记不住,罗松格德就让他叫自己的小名“罗格”。他们相互教对方说家乡话,分享每天的见闻感想。杨宇豪问“玉米”用藏语怎么说,罗松格德说了好几遍,“我听不懂,但是很好玩。”杨宇豪被逗得直乐。


杨宇豪不太能想象青藏高原的雪山,他告诉罗松格德,自己不用放牛放羊,但是要帮家里收玉米剥玉米。织金的山没有雪,山里却有一个“大洞”,传说洞穴的深处住着吸血鬼,晚上会发出“嘎嘎”的怪叫,他小时候可害怕了。上了四年级,他才知道其实发出怪声的是蝙蝠。他觉得最神奇的科技是前一天在四川科技馆看到的,三个人都拉不起的小车,用绳子挂着穿过一个什么东西,一个人就能拉起来,“我记得,那个是叫滑轮。”罗松格德告诉他。


如果说亲手触摸、探究科技成果,能让科技在孩子心中留下最直接的触动,那么鼓励孩子因为科技而结下友谊,鼓励他们向朋友家人表达、交流内心的触动,则会成为孩子和外界建立正向连接的鲜明契机,也是为科技素养教育注入温暖的情感底色。


这正是为什么平安公益夏令营要不辞千山万水,把全国各地的乡村孩子带出家乡,走到一起,去创造一场关于盛夏和远方的共同经历。


孩子们在观摩电磁物理实验


“小学四五年级,是孩子语言能力、社会能力发展最快的时候。有些东西他们没见过,就想象不到,见到了也不一定能说得很清楚,”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学校长蔡伦勇,也把孩子们的成长看在眼里,“但只要敢表达,就说明这个孩子心里面有底了,以后他再去描述一些事情,去跟别人介绍家乡,他就不会胆怯。”


“作为教育者,要给我们的乡村孩子这种底气。”


3

奔流向远方:守望下一个十年


跟着孩子们观看很多科技发明,蔡伦勇也大开眼界,“我回去之后,这些可能也是我的一个教育资源。”校长不断思考着如何放大夏令营的影响。


 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学,是一所藏在苗寨里的学校,与中国平安有着很深的缘分。
1992年,苗族青年蔡伦勇19岁,身无分文,却毅然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小学,只为了通过教育改变闭塞落后的苗寨,让下一代活得快乐而有尊严。彼时,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于深圳的中国平安,开始寻求回馈社会的机会,并把目光投向乡村教育公益。1993年,平安和希望工程结缘,开始了援建希望小学的历程。
为了让学校生存下去,蔡伦勇当过挖矿工、做过街头小贩、到建筑工地打工,把挣来的5000元全部用在办学上。1998年,学校一度难以为继,幸好及时进入平安和希望工程的视野,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学诞生。此后,平安持续多年捐助物资,让学校得以办下去。2007年,平安支教项目启动,小妥倮平安希望小学又成了第一批4所试点学校之一。
每一年,平安支教老师都会带来阅读、英语、地理等课程。除了把外面的世界带进来,还把孩子们带出去。蔡伦勇无法忘怀,曾两次受中国平安邀请,带着孩子走出苗寨的经历。
2010年,小妥倮学校师生前往南京,登上中国平安明星会舞台,一个叫蔡青草的女孩表演木叶吹奏,得到雷鸣般的掌声,后来她就靠吹奏木叶通过艺术考试,考上大学。2011年,学校师生前往北京参加希望工程慈善晚宴,行程中观看天安门升旗,一个叫杨胜玉的女孩心潮澎湃,感念社会的帮助,后来她考上师范大学,一毕业就去了新疆支教。
长久以来,“让孩子走出大山”似乎是乡村教育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但只是脱离成长的土壤,去嵌入现代文明构建好的一套生活方式和话语体系,去奔跑追逐变化越来越快的环境,是否就能找到幸福的真谛?面对世界,乡村孩子如何有力量主动举手,给出自己定义的答案?
蔡伦勇找到一个着力点,那就是科技素养。2014年以来,他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走进山里的“大洞”——织金洞,学习洞穴喀斯特地质原理,还请专家带孩子们做探究溶洞形成原理的化学实验,又用苗族蜡染绘出这种原理,不仅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也让他们对家乡面貌、对苗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小妥倮学校的孩子们在学习使用蜡染绘制学校地貌


但科技教育需要大量资源、机会,在蔡伦勇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中国平安又一次伸出援手。2021年,平安向小妥倮学校捐赠了科技实验室和实验包,2023年,平安又向学校捐赠了一座光伏电站,缓解用电难题,同时启蒙学生的清洁能源意识和环保理念。


与希望同行三十年,中国平安已在全国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累计招募超过一万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超37万小时,围绕科技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素养、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以硬件维护、课程支教、远程培训、夏令营、奖学奖教金等,打造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


今年51岁的蔡伦勇,为学校操劳多年,过早染上了白发,皮肤黝黑,眼角有几道深深的皱纹,但依然目光炯炯,自信而坚定。尽管舟车劳顿,他还是决定亲自带孩子们来成都参加夏令营。他说,参观四川科技馆之后,有个孩子和他说,“我最喜欢‘宇宙射线改变大脑’这个科学,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听那几个字,就觉得好有意思,忘不掉,睡觉都在想。”

 

四川是大山汇聚、江河源流之地,也是文明走出摇篮、创造历史的起点之一。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根脉,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奔流,今年夏天,乡村少年在这里相聚,他们都是来自天边的一片云,只要激发他们内在的活力,或许他们就会化成雨水,降落大地,汇成河流,奔向自己的远方。


(专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周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