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背后是什么心态?

冉苗俊 重庆瞭望
2024-09-08
日前,一段山东省成武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扶持一个企业我没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每年有5000万(罚款)政绩”的录音被大量转发,在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引得众多媒体网友“动笔”“开麦”。

针对此事,涉事执法人员回应称,是企业断章取义,其本人已因发表不当言论被处理。同时,当地也成立调查组,对案件及相关人员开展调查处理。

故事“未完待续”,情节却让人“思之后怕”。舆论对此事的关注和担忧,多少还是源于那句“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的露骨表述。在全国“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言论显得尤为突兀且不合时宜,给社会舆论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反思。

喧嚣过后,我们不妨冷静思考:“干垮企业”的蛮横态度下,究竟暗藏着何种心态?

▲情况通报。/重庆瞭望截图

权力滥用的霸道心态


“抓住一点小问题,一放大这个企业就要完了。”该事件录音中传递出的多处细节,是部分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真实写照,也是个别地方营商环境亟待优化与改善的迫切呼声。

不少人震惊于涉事执法者的口不择言,以及其权力滥用的傲慢霸道。事实上,在个别地方,执法者时常挥舞“权力大棒”,对企业进行无端干预和打压,肆意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比如,以各种名义对企业进行检查、审计和评估,要求企业提供大量繁琐的材料和数据。有的企业因为些许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被无限放大,进而遭受重罚。

权力滥用,实际上是某些执法者权力观错位的表现,是法治精神缺失、服务意识淡薄的直接体现,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当规则与市场在权力压迫下扭曲,企业家信心就无从谈起。在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下,管理者与执法者理应当好服务周到、贴心细致的“店小二”,而非指手画脚、作威作福的“官老爷”。因此,只有对这种有权任性的行为进行遏制,对企业少些官威、少点干预,多些服务、多点支持,企业方能“近悦远来”。

▲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朱慧卿 作/新华社

以罚代管的短视心态

试想一下,一个地方背负着5000万元的罚款任务,当地企业是否“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近年来,尽管各项政策规定要求坚决防止出现以罚增收、以罚代管、逐利罚款等行为,但一些地区依旧顶风作案,大搞“罚款政绩”。特别是当下,部分地方财政困难、偿债压力较大,竟将罚款视为缓解财政紧张的重要途径,不仅以各种名义对企业进行摊派、收费,要求企业无偿地、非自愿地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甚至还将罚款数额作为部门或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致使不少执法人员为完成任务而随意罚款。

大搞罚款政绩,折射出一些地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短视心态,罚的不单是企业的银子,罚掉的还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里子,是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以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营商环境的口碑。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首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规范,意在解决罚款设定与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更是点名了“乱罚款”。会议强调,行政执法要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根本目标,对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要及时制止和纠正,以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

透过“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这件事,我们也要看到,在“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要求,规范罚款行为,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策真正惠及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方面,还有一段路需要走。

▲8月6日,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漠视法治的任性心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任何漠视法治、任性而为的行为,都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也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踏。“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的任性,实际也是在炫耀自己罔顾法律、随意干预市场的权力。

当下,个别执法者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观念根深蒂固,阻挠企业发展、破坏营商环境的不当执法依然存在。

比如,在执法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对企业进行选择性执法或过度执法,或在执法过程中掺杂个人情感、利益纠葛;比如,随意许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朝令夕改,事后又不兑现,缺乏基本的契约精神和法治观念;再比如,存在“门第观念”,对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待遇。

“法治之下,无特权之人,无任意之权。”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权力都不能随意滥用。无论是扶持企业还是监管市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应看到,依法行政仍面临一些挑战。提升基层一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法律素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这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个永不过时的课题。

舆论总会过去,但问题不能随风而逝。这起由“无心之言”引发的舆情事件,其带来的影响与震荡,恐怕短期内难以抹去。下一步,调查结果如何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各地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应有之策。

我们常说,信心比金子还重要。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媒体评论道:“小恶的积累,一旦达到质变的程度,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再多再好的惠企政策、宣传推广、纸面数据,都抵不上企业在细节上的切身感受和稳定预期。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应做到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少干自毁长城的蠢事,多做雪中送炭、暖心助企的实事。毕竟,没有几家企业能经得住类似“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的恐吓和折腾。


责编丨程正龙
责校丨郑钰潇 王祥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敢于首创,就是英雄

● 关于重庆的25号底片,是什么?

● 惩治“白色腐败”,堵住利益黑洞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