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向未来高位谋划的湖北,如何打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荆楚连线 荆楚连线 2021-05-03

12月初,湖北省委在武汉召开的十一届八次全会上对湖北的十四五进行了规划,并对湖北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建设。从会议决议看,本次全会从区域发展、产业规划、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及社会建设等方面,对湖北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应该说,本次全会决议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湖北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科学性。特别是全会上提出的,“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求实效”的要求与号召,更是给包括荆楚连线(ID:jclx831)在内的心系湖北发展的个人与机构以莫大的鼓舞。

省委书记应勇在全会上作报告,图片源于湖北日报,特致谢。

因此,作为致力于推动湖北发展的新媒体平台,“荆楚连线”愿充分依托自身长期观察湖北所形成的智力积累等相关优势,对湖北的十四五规划与未来发展提出粗浅的观点以抛砖引玉,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必要的力量。

 

因本文不属于规范的学术研究,故文中只阐述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不进行相应详细论证与说明。同时,基于问题的类型及阅读等方面的考虑,相关的内容将分类阐述。特此说明,并具体如下:


一、区域发展:做强武汉是湖北持续发展的基础,区域中心城市接力与规模化强县强镇建设是湖北壮大的关键。


1、做强武汉产业:武汉存在产业整体产业实力不够,对全省发展的驱动和带动作用相对有限的问题,而做强产业基底做长做宽做深产业链是提升武汉驱动力的必经之路。


作为湖北最具优势的城市,武汉对湖北参与区域竞争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武汉的产业溢出效应主要集中于与之毗邻的有限区域,对全域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相对有限,而根源则在于武汉的产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因此,做强武汉的关键与基础,还是要在产业上下功夫。

 

具体的看,武汉存在龙头企业不够、产业聚集度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等不足,产学研对接不够有效进而存在独特的科教优势被浪费等情况。不客气的说,除在汽车之外的领域武汉暂时还没有真正形成,能牵引区域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相应硬度的产业聚集。


汽车领域,武汉虽依托东风等企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因相关因素的影响暂处于低谷状态。而且,武汉汽车领域的产品层次整体并不具备优势,存在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压力和难度,需要进行持续的产品攻坚和市场突破。

上述境况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武汉可以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提升产品层次,通过减少对规模企业的补贴提升企业的市场化能力,通过精准招商与定点培育做长做宽产业触角,通过知识界与政企间的自由交流提升发展的前瞻性,最终实现做宽做深做硬做强产业实力的目的。

 

2、做大支点规模:武汉产业覆盖之外的区域,要根据城市能级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并规模化的打造强县与特色镇,接力武汉的产业传递效应并立体构建湖北壮大的产业基底。


基于武汉产业外溢效应有限的现状,毗邻武汉的区域(主要是孝感、仙桃、汉川、潜江、洪湖、嘉鱼等)要充分依托武汉承接相关的产业转移并打造配套产业,共同做大做强武汉城市圈(如果能进行区域调整,把天潜沔及洪湖汉川合并成江汉市,就更好办了!)的能级。

 

直接毗邻武汉之外的区域,则要充分依托国内外大市场与周边产业特色,打造自身的特色产业与拳头产业。因此,湖北可根据各地市的产业基础与区位幅射条件等,选取部分城市打造成为幅射带动周边发展的区域中心,而黄石、荆门、襄阳、宜昌是具备上述的条件的。

同时,湖北要充分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枢纽建设的机遇,尽快推动鄂州与武汉的深度融合(合并)成为现实,以更好发挥武汉的产业优势以打造临空产业及机场周边产业带,为全省持续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并更好的带动鄂东区域乃至全省协同发展。


仅有武汉的点,与区域中心城市连成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规模化的强县与特色镇构成立体的产业支撑。所以,规模化的强县与特色镇的打造,同样不可或缺。后续的话,可以先在全省的薄弱县实施一县一品(业)或一镇一品的探索,尽快在基层形成相应全省性的产业内生力。

 

二、产研对接:充分发挥湖北科教人才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更好的实现从科技创新至产业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化经营能力。


湖北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政府在释放相关潜力服务于产业发展上,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从这数十年的情况看,湖北庞大的科教人才优势与产业融合的程度,与深圳等地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并且,部分先发产业与企业在市场实践中,同样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未来,如何破局?


1、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与必要的支持即可。


东亚区域,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内地的各级政府,通过各种类型的产业政策对经济运行影响颇大。但不客气的说,大部分政府在区域经济启动与原始积累完成之后的产业政策与扶持行为,对正常的经济运行与市场经营并不是帮助。


虽然各级政府在与企业的长期接触中,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与无可比拟的信息资源优势,在经济建设特别是产业调节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毕竟不是直接全程的参与市场经营的主体,对市场运作的理解特别是关键需求的理解更多的还是概念感知。


因此,政府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反因创造了特定的供给,而影响了企业长期经营能力。最终,政府时时刻刻不敢松懈并不断冲至经济建设的最前沿,而企业则在接连享受政府政策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依赖,最后影响自身的经营能力与区域经济的自循环能力。

 

但市场的建设始终需要依赖市场本身,政府的作用与价值在于平衡市场的不足,校正市场调节中短视与功利的地方。因此,建议湖北各级政府在产业打造时谦逊的做好市场主体的参谋与服务员,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并通过科技创新与市场搏杀,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2、市场:打通智力资源流通的各类障碍,通过市场牵引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湖北科教资源丰富,但市场与科教主体之间的联系尚不够紧密,科研与需求存在脱节或对接不够的实际。虽然近年来,湖北省在产学研对接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积极的成果,但从产业界在科技资源的应用上看其实尚有广阔的空间。

武汉市2019年举行的,成果转化·武汉科技大学专场签约活动


而且,必须要承认的客观存在与规律是,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校与专业及教师,在科教机构中的比重并不占优势。因此,湖北可全面实施“产学研对接计划与工程”,鼓励科教机构特别是理工科机构与专业,基于产业需求从事相关教研工作。


实施中,除已有转化成果收益大部分归个人和团队的政策之外,可定期组织小规模的、更细致更精准的校企对接。届时,可根据不同人员完成的落地成果的价值(确定具体参照物)对应替代包括毕业论文在内的相关评价指标,把科教人员有效解放出来并为持续的科研推进提供场景与物资的保障。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在全面实施产学研对接的过程中,要尊重教学人员和不愿及无法参与者的权益,营造多元评价的良好氛围与导向。不能因为产学研对接的推进,影响没有参与的科研人员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及相应保障资源的供应,特别是基础研究人员所需的资源与氛围。

 

三、行政改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生产力的影响与改造,是可见与持久的。


改革开放至今,党中央在推动行政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广深等区域和江浙沪包邮区得益于市场推动与政府改革的双重合力,政府与市场、官方与民间、城市与个体等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大好局面得以形成。


1、治理原则: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的精神,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落在实处。


新中国成立至今,各届领导人对如何治国理政都有阐述,并诞生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代表的经典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曾数次阐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次强调“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并要求“敬畏权力”和依法为公用权。

 

正是得益上述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的淳淳教诲,权力源于人民赋予等理念已成为现代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江浙沪及广深等区域“公权力服务于人民”等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基本共/常识。

但在广深及包邮区之外的省市,包括“手中的权力源于人民赋予的”思想在内的现代治理体系,虽有贯彻落实但并没有落地生根。其中,在部分区域不但有要求人民GE,更有对此不以为异并特意标注刊发的,而“投资不过山海关”及葱省等则是对相应种种的生动描述。

 

某种程度上,以治理思想为基础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区域发展的根本。治理思想与理论正确且先进,区域发展成绩在原基础上必定优质,最终无非是规模多大而已。否则,政通人和的局面,不可能出现。因而,湖北高位谋划十四五的关键,其实是如何学习落实中央精神。


2、环境改造:外部环境受人影响并影响人,要通过环境改造使人有更多获得感。


客观的说,武汉的部分区域在包括营商环境在内的社会服务方面其实还是着力颇多的。特别是应勇同志履新后,部分区域的政务中心居然可以主动按办事者的期待完成相关作业,而非以“按规定办理”回复或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变化可谓十分地显著。

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新挂的条幅,拍摄于2020年10月底


但因治理思想等底层差异,武汉营商环境的改善主要集中于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人员主要是外包的)等与公众直接密切接触的区域,公务员群体整体上还是比较“稳”的。并且,部分机构在信息化工具的应用上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存在工具没有实际优化和工具没有发挥作用等状况。


基于上述观察,建议后续对政府内与外部有接触的部门及人员,拟定相应比例绩效交其服务的主体以匿名不可查询的方式进行评价,并设定相关服务行为红线。匿名得分不高的,或经查实有包括服务不及时、回复不认真等违反红线的行为,取消相应绩效和当年评优加薪提级评干等资格。

 

同时,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具有相关能力的供应商开发相关的信息应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寻租空间。相关的软件供应商,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流程识别与系统优化等能力,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具有非常高的可用性与适用性。


四、组织建设:好的思想与举措都需要人来落实,而主要领导与中层干部是关键影响因素。

路线确定后,干部便成了决定因素!无论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形成,还是包括营商环境在内的改造,抑或具有足够市场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最终都需要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具体统筹和推进落实。因而,卓有成效的组织建设是湖北高位谋划十四五,同样是关键保障。


1、主要领导:主要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的远远超出任期。


历史虽是人民创造,但主要领导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样重大。特别是有丰富见识,与中央有密切联系、能调配更多资源的主要领导,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是深远。应勇同志履新湖北的时间虽不长,但相关的迹象已显示出其的不同寻常。


据了解,应勇在湖北重启之后便在全省着力推动营商环境改善,并反复告诫全省各级领导要对自身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还邀请上海财海大学的田国强做有关营商环境的专题交流。同时,在相关的会议上应勇同志更是数次明确指出,湖北存在主驱动核发展不够、县域经济薄弱等不足。

并且,应勇还要求相关机构从深圳等发达区域和合肥等兄弟城市的发展中,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汲取相应有益的参考。虽没有机会直接接触,但从上述的动态看应勇对营商环境的重视,是发自内心并深以为然的。可以说,这抓住了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体现了包邮区官员的特质。

 

但应书记已经63岁(正部原则上65岁退二线)了,虽说现在提倡“一张蓝图绘到底”,但人事交替之后的状况始终难测。所以,期待党中央考虑湖北的实际,安排应书记在湖北主政5至7年,以便把沪浙等地的观念与做法在湖北充分落地并固化,进而实现湖北的跨越式发展。


2、中层干部:现代管理的实践已经证明,组织效能发挥的主要依托是中层干部。

除了主要领导的稳定之外,从湖北全域发展的角度看,处级干部对全省发展的影响同样显著。在基层,处级干部是县市的领导层,直接影响当地的发展;在省部级单位,处级干部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负责人,直接影响相关事项的推进;所以,处级干部培养使用,对未来同样重要。

 

同时,从强县与特色镇的打造及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看,处级干部的作用更是显著。如何培养使用好处级干部,关乎着包括十四五期间在内的湖北的持续发展,可参照兄弟省份的“墩苗计划”主要在处级干部群体中启动相关的专项工程。


届时,有相关专业背景与技能及必要基层经历的处级干部,可安排在相应级别主要领导位置上负责特色镇或县的打造;没有相应基层背景但有意重用和选拔的机关干部,可筛选1000人分批至包邮区及广深等区域,在服务公众的部门与单位挂职1年以上;以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

深南大道/图片源于网络,出处不详,特致谢

实施中,地方主政处级干部以3年为限,外派挂职的机关干部(交挂职地,按当地标准考核)以1年为限,制定相关的任务方案并实施相应考核。考核合格及以下的,取消专项工程培养资格;考核优秀的,可按计划提拔使用;考核表现突出的,可破格提拔使用。


五、社会建设:社会的良好发展与持续成长需要基于共识的广泛参与,每个人都理智热爱所在城市的社会是最有希望的。


1、共识构建:良好的秩序依托于共通(非同)的价值取向,政府作为社会运行中最重要的主体,在共识确立与价值构建上至关重要。


人类活动最持久的驱动,除了利益与环境限制外,更主要更持久或许源于内心深处的价值信仰。同样,社会的和谐运转除了法律与执法机关的强制校正,最基础最持久最有效的还是源于共通价值信仰形成的社会秩序。否则,社会运行必定混乱,并需投入庞大的运行支撑成本。

 

无论是否愿意承认,大部分国人的价值底层依然与传统积淀息息相关,并通过身体力行与口耳相授代代相传。否定文化传统,不但在短期内不可能,更是自取灭亡。对于此,最高领导人有清醒的认识并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但令人忧虑的是,从“FF日记”等引发的巨大分歧看,当前湖北的价值共识远远没有形成,相关方面的工作存在着巨大的实施空间。同时,相关部门在特殊时期无论是在内容呈现上(如更喜欢武汉加油的某报,如敲锣女微博炸号)的表现,还是媒体典型人物(某国字单位月出数百篇大作的记者)树立上的举动都表明,湖北相关方面的价值信仰及主张与普通民众的认知存在巨大偏差。

 

因此,建议湖北相关部门在十四五期间可基于最高领导人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思想,依托中华优秀文化并消化吸收相应经证明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先进理念,在湖北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价值主张并通过实际行动不断重申对之的信仰,从而为湖北的持续长远发展奠定相应社会心理基础。


2、互动模式:建立通畅有效的沟通与表达渠道,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实现政府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巩固改革中的各类成果。


湖北是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的大省,不但拥有全国领先的高校与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知名高校及实验室与院士数量等指标同样在国内具有优势。所以,关于湖北发展相关高质量建议想获得并非难事,湖北相关困境的高质量解决方案同样不难产生。


但关键在于,湖北能否建立让高质量建议与解决方案面世的机制及通道,可以使每位对区域饱含深情的才智之士的建设性心声自由表达。事实上,既往的实践已经说明,充分允许不同观点必要表达并构建有效传递与相应反馈的通道,是高质量建议不断产生与科学决策的基础。

所以,包括民间运营的内容平台在内的媒体渠道,是实现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是依法治国战略与科学施政的重要屏障,更是相关改革成果固化的重要推手。相关方面不宜以无资质的理由,无端阻止内容平台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理性表达,而是要给予必要包容和指导。

 

当然,如果相关内容确有不良影响产生,按正规程序依法沟通(为防止特定人搭“公车”,建议沟通时最好先通过公函)即可。毕竟,愿意在相对宏大与己无直接可见利益上持续发声的,都是对所在土地“爱得深沉”。高明的主政者,是能把持不同意见的主体汇聚成支持自身发展的力量,进而被人传颂。

 

结语:没有旁观者

区域的发展,需要所有人的持续努力与不懈付出,更需要“上下同欲”。今年年初的特殊时期里,无数的普通武汉民众特别是年轻人都以各种方式投身于这场突出其来的“磨难”中,展现了新时期“武汉”青年的面貌与担当。


如今,湖北已逐步恢复正常,正健步走向“十四五”。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作为全程经历和见证并以相应方式投身武汉年初特殊时期的普通主体,我们愿借学习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和阐述我们所观所思的机会表明,我们愿与湖北共成长并以我们的热血持续贡献必要的力量。


关联阅读:

湖北究竟因何在互联网大潮中迷失?

在京湖北籍教授建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区域调整与武汉城市圈建设为抓手,实现突破性发展

武汉崛起,路在何方?

欢迎转发、点赞及点在看,入群及合作请按提示操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