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的奖励,给得越多,孩子越没自信

蛋卷 武志红 2024年09月02日 12:30

作者丨蛋卷

来源丨养育男孩

ID丨breedboy





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得小学时爸爸希望通过奖励,让我加油学习。


“如果你这次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架电子琴”。


然而我没考到100分,当然也没有得到电子琴。


我依稀记得,那段时间很失落,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就不配拥有电子琴。


但往后的日子里,我依旧没有考到过100分。


对,爸爸只想通过奖励的方式刺激我的学习成绩再好一点。


但终究还是没有把我逼成“别人家的孩子”,我还是那个平凡的大多数。


但可怕的是,12年的学习生涯,我潜移默化地形成一个怪样的心态——


总认为如果考得不好,我连吃鸡腿都觉得罪过,不配拥有更好物质的资格。


这种对失败成绩愧疚的心理,一直牵绊到工作后。


即便是自己工作得到了认可,也会归因是运气好罢了,非常自卑,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先否定自己,凡事定躲人后。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蛋卷”,所以特别在意他的心理状态。


怕他自卑,怕他骄傲,期待他可以幸福快乐,豁达明朗。


但观察周围,我依然会注意到,身边有很多像我父亲以前对待我的的教育方式。


有一天,我带他去楼下遛弯,他独自在沙坑边挖沙子,我蹲在旁边默默陪伴。


旁边有个老人也在带孩子玩,可能因为时间原因,他们必须要回家了。


老人怎么喊,孩子就是不走,最后孩子还是恋恋不舍地被老人强制拽走,老人嘴里不停地嘟囔:


“赶快回家,都喊了你八遍了,就是听不到,不听话下次不带你来玩了……”


还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临走他们要送我们下楼,孩子赶紧穿好鞋,这时朋友对孩子说:


“你以后都像这次一样,穿鞋不磨磨唧唧就好了。”


这些非常普通的场景,放在过去也就当热闹看,但做了家长后,我开始变得格外警惕:


大人这样说,孩子会听吗?就会做出改变吗?


我想,我如果像老人和朋友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会因这样的话做出改变吗?如果不能,我该怎么做才更好?


如果孩子的行为达不到我的理想,或者在他能力范围内费尽周折完成了,一上来就用语言攻击,这不就是对他好的行为的负强化吗?


似乎大多数家长,不懂得如何去跟孩子好好说话。


孩子有时好不容易做好一次,你还通过语言,神情表达不满意,又责备,又翻旧账的。


别说亲子关系,就是夫妻关系,也会引起家庭矛盾吧。


换句话说,就是做不好要挨说,做好了也挨说,无论怎么做都不满意,那凭什么下次还要做好。






孩子的成长经验,是通过一天天地跟他人模仿和自己不停探索,试错得来的。


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父母的引导,更需要父母的肯定。


而父母恰当的鼓励,会有很好的正面作用。


如果“蛋卷”能很快地穿好鞋子,我会给他一个拥抱说:


“你今天的鞋穿地特别快,节省了时间,妈妈晚上可以多给你讲一个故事。”


想必,没有一个孩子会抗拒听故事吧。


自己能快速把鞋穿好,居然能获得一份小小的特权,这种关联性的美好情绪体验,也应该让他的认知有了新的认识,


也能促进他积极行为的再次发生,我也不想总对他大吼大叫。


开心,愉快是每个人一种非常积极的情绪感受。


对孩子而言,也能很好地促进他们自我价值感的产生,能让他主动地将这种积极行为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价值规范中去。


关键,这种奖励不花钱。


有时,“蛋卷”也会坐在电视前就挪不动步。


虽然看电视的时间也规定了,保证也做了,可一到关电视也会又哭又闹又耍赖,每次都是连哄带骗。


奶奶会说,你乖乖听话,明天给你买小汽车。


而爸爸直接关掉电视,强制拉走,然后就是哇哇的哭声……


我总是提醒他们,你们都太关注孩子不听话,执拗的行为,永远自动屏蔽孩子的那一丢丢好。


为什么奶奶诱骗的玩具小汽车方法没用呢?


第一,奶奶做不了父母的主;


第二,玩具小汽车带来的愉悦诱惑非常短暂,并且时效性不高,不足以支撑他能长时间坚持良好的行为;


第三,无法将行为内化到孩子的习惯中去。


此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那一丢丢的积极性作为突破口,给孩子一个与积极行为相匹配的奖励,让他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


那么下次,他会更加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并且去执行。


只要“蛋卷”非常不情愿,但终究还是自己关掉了电视,我会跟他说:


“你今天主动关掉了电视,那一会洗完澡我们来玩一场枕头大战吧”。


他突然眼前一亮,估计在想,咦,这次怎么结果不一样。


我们酣畅淋漓的一场枕头大战后,“蛋卷”对关电视开始不那么多反感了,终于不再被数落,自己按时主动关掉电视也可以获得一件愉快的事情来弥补。


而且,父母要遵守承诺,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很看重我们给出的承诺,如果时间和经济无法达到你的诺言,那就请闭嘴。


不要让他空欢喜一场,这样你在他面前的威信也会坍塌不少,同时也在严重的破坏你们的亲子关系。






父母恰当的奖励特别重要,但同时我特别反对靠物质激励满足的富养方式。


有些条件非常好的家庭,愿意给孩子一切最好的东西,也经常会用物质奖励与孩子达成一致。


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买游戏机;


如果考试有进步,就去迪士尼;


这次如果能拿名次,1000块钱。


有钱的任性确实让孩子多了很多选择。


但如果你能保证孩子未来的生活,都可以满足其物质要求,孩子们因为物质奖励确实得到进步,这也许是一种教育方式。


但我还是认为,富养孩子,灌输的是孩子精神财富,只有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外在的浮华才不容易被诱惑。


在电视剧《带着爸爸去留学》里,武丹丹拥有漂亮的衣服,鞋子,包包,还有同屋女孩的羡慕,但她快乐吗?


物质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将物质的生活变成自己的价值观,只有日益满足的物质奖励才是对自我的肯定。


那样的话,人生的幸福感价值会很低。


因为得到物质的快乐永远都是短暂的,并且欲望在不断上升。


学习本身不快乐,学习能获得一双限量球鞋才快乐,这是最可怕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只能靠物质来维系,那你可以试想,你会有可以真心倾诉的朋友吗?夫妻之间还有真正的爱吗?你又会幸福吗?


想要激励孩子的进步,可以让他拥有一个小小的特权,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恰当的鼓励。


他会更加爱你,那一定比一双公主鞋更值得做礼物。


我希望“蛋卷”对学习是自发主动性的,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希望他上学后,我们一起努力做到共同进步。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不可逆,他们最需要的礼物一定是父母更多的陪伴,并且这些陪伴的时间会随着他们成长渐渐短暂。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脾性,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试着去了解他,走进他的内心,用适合他的方法来管教他。


作者:蛋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幼儿指导师,用科学技能“修理”熊娃的快乐妈妈。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真希望我爸爸读过这本书》热售中,欢迎关注。



用物质来激励孩子,如果常常无法达成既定目标,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不配得感,不利于孩子身心养成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如果你正在经历一些亲子家庭、孩子心理等的困扰,推荐你来我们


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跟你一同梳理过去的养育模式,觉察当下现状,做更好的父母。


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添加咨询顾问,为你人工推荐专属的专业咨询师,还可以领取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


点击下方小程序
添加咨询顾问 预约心理咨询
👇👇👇
(可领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志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