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爱孩子的7种方式,做到3个的都是好父母

武志红 2024年08月24日 12: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男孩派 Author 男孩派

编者按:


积极正向的情绪,是一个家庭幸福的密码。
情绪价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养出乐观、自信、优秀的孩子。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ID | boy666dj


美国爱达荷大学Effrey J. Bailey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

“情绪价值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甚至决定了一段关系的成败。

尤其在一个家中,是否拥有正向情绪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未来。”

很多时候,比起大道理,孩子更需要的,其实是父母的情绪价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在情绪上提供支持,才能让正能量在整个家流动起来,更好地滋养孩子。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7种方式,快点学起来吧。



关于闲聊:少说,多听


曾经看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一天,妈妈喉咙发炎,说不出话。

儿子放学回家后,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我以后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听到这里,妈妈本想批评儿子几句,但因为嗓子哑了,只能干瞪眼。

没想到,儿子接着说道:“老师说我抄同桌作业,但那是我自己写的啊,为什么老师都看不到我的努力?”

说着说着,儿子委屈得大哭起来,妈妈则默默抱住了他。

过了一会儿,儿子突然说:“妈妈谢谢你,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我会继续努力的。”

这一刻,妈妈愣住了。

整个过程中,自己没有说一句话,却收获了儿子的感激和认可。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这样写道:“倾听是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和孩子相处时,喜欢喋喋不休的父母不少,愿意坐下来安静听孩子说话的,却少之又少。

然而,孩子真正渴望的沟通,不是观点的交锋,而是心灵的交流。

当你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时,你就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成熟优秀,我们与孩子的距离也会被迅速拉近。

不急于批评,不急于反驳。

在安静地倾听中,理解孩子的想法,就能看见他们的闪光点。



关于相处:多夸赞,少贬损


综艺《少年说》中,有个12岁的男孩,一上台就说:“我的妈妈,她骂了我11年。”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自打男孩记事起,妈妈就很少表扬他:

小朋友抢了男孩的玩具,妈妈反而责怪是儿子不够大度;

同学跟男孩吵架,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就说错的是他。

甚至,当男孩取得了好成绩,想要换来妈妈的一声赞扬时,得到的也只是一句冷漠的“嗯”。

男孩痛苦地说:

“一朵花,如果你每天去骂它,它会加速枯萎,我怕我有一天承受不住,自动枯萎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也有一句名言: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渴望被赞美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

一句赞扬的话,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而真正智慧的父母,都懂得从沙砾中找到珍珠,发现并认可孩子的长处。

多用具体的、诚恳的、含细节的语言肯定孩子,孩子才会建立稳定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关于沟通:多支持,少打击


漫画家蔡志忠曾对孩子说:

“你可以犯一百万个错误,都不会改变你是我孩子的事实。
无论你犯了什么错,或需要我处理的,第一时间告诉我,只要没有涉及底线的,我都会帮助你的。”

有些父母总以为,当孩子犯了错,只有打他、骂他,孩子才能长记性,下次才不会再犯。

却不知道,对孩子而言,他从中得到的不是教训,而是“父母不爱自己”的结论。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

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当孩子想跟我们交流时,他们渴望的是情感上的共振。

而不是父母的打骂,让自己觉得不被爱、不被接纳。

只有无条件的支持,才能化为孩子行走世间的底气和勇气。



关于陪伴:多点耐心、少点敷衍


《人民日报》曾发过一组图片,文案这样写道:

“你算过能陪孩子多久吗?

按照人的平均寿命75岁来说,一生其实只有短短900个月,相当于一张画着30*30表格的A4纸,每个格子代表一个月。

而从小到大,我们能朝夕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不过90几个格子。”

就像学者孙运璇说的:

“亲人是只有一次的缘分,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因为下辈子,无论我们念与不念,都不会再相见。”

然而,一提到陪伴,不少父母总下意识地说自己没时间。

但实际上,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高低。

还记得那对“租房20年培养出3个学霸”的父母吗?

他们虽然收入微薄,却始终没有放弃高质量的陪伴。

最终,将大儿子送入军校,小儿子送进清华大学,女儿则是哈工大硕博连读。

所以,在空闲的时间里,专注地陪孩子一起读书、运动、旅行……

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意,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毕竟,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滋养。



关于学习:多引导,少说教


作家李笑来分享过一个真实故事:

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的两个孩子一个窝在沙发里玩手机,另一个则沉迷网络小说。

朋友尴尬地笑笑,说孩子不懂事。

李笑来却打趣说,你自己平时是不是就爱抱着手机玩?要么就是在外应酬胡吃海塞?

朋友点点头,承认了。

后来,李笑来送给朋友一把吉他,叮嘱他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多弹。

几个月后,朋友告诉李笑来,自从自己开始在家练吉他,孩子们也奇迹般地不再整天抱着手机了。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就要成为那样一个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复制品,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与其批判、说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平日里给孩子做了哪些错误的示范。

有句话说得好:“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

一千句的大道理,都比不上父母一次的以身作则。

先正己,而后辐射孩子,让孩子踩着自己的足迹向前,你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自然会如期而至。



关于外出:多包容,少内耗


曾看过心理学家叶月幽的故事:

有一回,她开车100多公里,带着两个孩子去泡温泉。

可到了目的地后,老大却突然告诉她,自己忘记带泳镜了。

那一刻,叶月幽心里气不打一出来。

她心想,出门前自己已经提醒过孩子好多次了,还能忘说明儿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既然没带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

然而,话还没说出口,小儿子就开始央求她再给哥哥买一个。

叶月幽不愿意,让两个孩子轮换着用一个泳镜。大儿子听了,露出一副闷闷不乐的神情。

叶月幽见状,心里更气了。

再一看外面卖二三十的泳镜,温泉里居然售价68。

她心想:“果然出来玩就是浪费钱,真是花钱买罪受。”

这个念头一出,连叶月幽自己都吓了一跳。

因为这句话正是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每当出去玩,母亲总是在一旁抱怨指责,导致一家人陷入内耗,玩也玩不开心。

想到这里,叶月幽毫不犹豫买了一副新泳镜。

而这一次,全家人都玩得很开心。

出门在外,包容家人的过错,不计较小的得失,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智慧。

古人云:“大智者必谦和,大智者必宽容。”

凡事多包容,遇到矛盾多沟通,再大的困难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关于感情:多表达,不拧巴


动画片《狮子王》中有这样一幕:

小狮子辛巴不顾父亲的禁令,偷偷跑去大象墓地,结果被鬣狗围攻,好在父亲木法沙及时出现才没发生意外。

按理说,自家孩子闯了这么大祸,还差点小命不保,父亲应该大发雷霆。

但事实上,木法沙却坦诚告诉辛巴,自己今天感到很害怕,因为差点失去辛巴。

听了父亲的话,辛巴也袒露了自己的想法。

他今天之所以想去大象墓地,其实是想要证明自己和父亲一样勇敢,但他不知道父亲也会恐惧,会担忧。

经过一番坦诚的表达,父子俩最终明白了彼此的心情。

在草原的夜色中,亲昵地追逐嬉戏了起来。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99%的生活烦恼,都是人们没有有话直说引起的。

父母以为孩子懂得自己的心,孩子也以为父母懂得自己的想法,结果谁都不懂,双方就这样陷入冷战和僵局。

面对亲子关系,坦诚表达,把问题摆上台面,反而能更高效地找到解决办法。

如此一来,不仅让父母少了一些烦恼,也能让孩子多了一些安心。





网上有段话很有道理: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越是能够给孩子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的情绪,说明父母的情绪价值就越高。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产生难过、沮丧和愤怒的情绪,则说明父母的情绪价值就越低。”

情绪价值,看不见、摸不到,却影响着一个孩子的心态和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修炼自己的情绪感知能力,创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让孩子能够活出丰盈与开阔。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如果父母总是让孩子产生难过、沮丧等的消极情绪,说明父母的情绪价值低,而父母看不见孩子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如果你正在经历一些亲子养育、情绪等的心理困扰,推荐你来我们。


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陪你梳理过去的养育模式,觉察当前的问题,引导你改变现状的方向,做更好的父母。


,还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直接开始选择预约你的专业咨询师。


点击下方小程序
开始预约心理咨询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武志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