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术》2024年第7期目录&卷首语

《美术》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卷 首 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打造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因此,本刊《专题研究》栏目特别策划《中华符号与文明的传承创新研究》专题,通过对中国美术中典型的中华文明视觉符号的历史钩沉与当代梳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文明和中国美术的当代创新。


以此为契机,本期《近现代美术》栏目重点关注2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传统派”画家,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事实上,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传统派。与创新派和融合派一样,传统派也是新旧、中西交叠的复杂产物,只不过,三派对守成与创新关系的理解不同,融合方式和程度不同,对中国美术的期待亦有不同。本期所刊陈师曾、于非闇、胡佩衡、潘絜兹4篇论文跨越了民国初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正是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关键时期,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更对今天中国美术如何更好弘扬与创新传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期《古代美术》和《外国美术》均聚焦于文明的交流互鉴。《古代美术》所刊论文对近年来研究逐渐升温的各类《孔子圣迹图》和中国版画的域外传播进行了深入考察。《外国美术》所刊论文则对古代中外陶瓷艺术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复杂互动进行了研究。近年来,诸如荷兰乌得勒支大学“中国的影响:荷兰黄金时代的中国图像与观念”等不少项目都就中国陶瓷对西方艺术和社会的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本期《外国美术》可以看作中国学者对这一全球艺术史热点的回应。这些艺术史和文化史现象不仅揭示了中国美术在不同地区的本土化和在地化意义,更证明了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总第679期

2024. 7

目       录      

专 题 研 究

Special Research

本栏责编:靳   浩

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施爱东

刘丹一

睡狮形象的起源、演变与语义

刘晋晋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本栏责编:靳   浩

吴端涛

展览评介

“时代群像——中国水彩人物画展览”中的人民叙事


段晓东

水彩的地缘性——对“全国水彩名家暨北海水彩画家作品展”的理论思考



吴端涛

个案研究

妙造自然——黄铁山水彩画的艺术实践与文化意味


黄晶晶

谈“艺术真实”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的运用


王汉英

当代水墨的意象表达——我的创作思考

秦嗣德

现象观察

人工智能艺术的现实、前景与美学思考

张旖文

 武金勇

近 现 代 美 术

Modern Art

本栏责编:杨灿伟

陈师曾北京时期画学思想的“会通”与“适变”


邓   锋

疏影留香——于非闇对北京画院初期发展的贡献


薛   良

胡佩衡“古法写生”论再议

王怀志

 邵   军

从民族遗产出发——潘絜兹“新国画”转向探赜


王成国

古 代 美 术

Ancient Art

本栏责编:吴端涛

版本、沿袭与功用——《孔子圣迹图》的东亚传播研究


黎   晟

王   颖

茶室幻景——莱凯厅中国版画研究

李啸非

外 国 美 术

Foreign Art

本栏责编:张冰纨

青金石与“中国风”——13世纪至14世纪西亚和中国陶瓷中的蓝色趣味


潘桑柔

蓝色郁金香——17世纪上半叶克拉克瓷“外国花卉”的图像交融


吴若明


文 萃 艺 荟

Art and Theory Collection

本栏责编:张冰纨

学术新见

史料作为方法——中国现代美术史料发掘与研究方法刍议


路   贝

时代变迁下中国美术对“意境”的现代表达

黄梅荣

 黄梓蒙

艺术创作中视觉符号的表意价值

夏   兵

借鉴与重构——地域性风景油画创作探索

王红卫

敦煌壁画多元文化对当代油画创作的价值与思考


周如俊


百家艺谭 

石涛山水画中的自然哲学思想及其具象表达


杨   洋

广 告

Advertisements

本栏责编:靳浩(兼)

《红色西北·壮丽高原——2024中国写意油画作品展》征集






































往期精选

《美术》2024年第6期目录&卷首语

于朕|开启“可能世界”——“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述评

许毅博|数字的诗意——我的动态机械装置创作

赵炎|历史脉络与理论视角——新媒体艺术之路

郑达 文敏婕|人工智能艺术的实践——基于《未知时空的光泽》的创作思考

李笑男|媒介创新与现实表达——中国当代影像艺术

张增增|思维的雕琢——脑电波雕塑的创新之道

胡祎祺|新媒体时代的艺术策展观念

陈赟冰|具身交互疗愈——《梦境可视化之脑机绘梦》创谈

张天钢|人工智能策展的概念和未来

邱宇|自然与技术共建的生态感知——我的数字媒介艺术创作

陈履生|“漓江画派”的启示:写在“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之际

方晨子|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生命的最后八年

丁澜翔|从“固定之写生”到“全体之写生”——俞剑华写生旅行中的跨媒介视觉生产

孙丹妮|写生与谋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行艺术家的“生计”问题及其他

封小瑜|“写生”现代性 ——抗战时期西北形象的视觉建构

李方红|苏轼“画中有诗”思想再探

刘玉龙|唐代画家“于舍人”及其绘事考

邹建林|《雅各与天使搏斗》 ——高更、梵高与幻象的心理动能

王燕|19世纪西方关于梵高绘画的早期接受与阐释历程


投 稿 信 箱

|专 题 研 究|

靳 浩

 artmsyj@163.com


|当 代 美 术|

靳 浩(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

artmsyj@163.com


|近 现 代 美 术|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古 代 美 术|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外 国 美 术|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文 萃 艺 荟|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