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闫莉|传承启新 潜心渐行——评甘肃画院“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

《美术》杂志社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传承启新   潜心渐行

——评甘肃画院“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

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闫莉


摘  要“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而确立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由甘肃画院的全体画家担当此任。该工程自立项以来,主要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以组织画家临摹敦煌壁画为起点,以考察国内其他石窟艺术为辅助手段,创作出了大量蕴含敦煌元素并体现西部艺术风貌的美术作品;二期工程引入课题式管理机制,鼓励画家展现各自的艺术才华,在原有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寻找再现敦煌艺术风貌的突破口。经过11年的不懈努力,两期创作工程完成的作品主题突出、风格鲜明,赋予古老的敦煌壁画艺术以新的时代特色,体现出甘肃画院全体画家守土有责的文化立场。


一、工程背景梳理及成果


位于祖国西部的甘肃省,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为数众多的历史遗存中,甘肃的石窟艺术显得最为突出,尤其是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以其熠熠生辉的壁画艺术享誉世界。这些渗透着民间画工无穷智慧的壁画,其中所沉淀的文化价值和技术含量,千百年来令全世界无数艺术家和学者魂牵梦萦,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站位的不断调整,“打造敦煌画派,建设文化大省”成为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活动。作为艺术专业院团,甘肃画院受命担当此任。自工程立项以来,甘肃画院结合甘肃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紧紧围绕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将西部美术沉郁、苍凉、宏大、厚重的艺术风貌作为挖掘点,寻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西部美术表现方式。经过11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甘肃画院的全体画家通过团队组合和学术转化,各自以画作表达守土有责的文化立场,初步形成了视野广阔、开掘有度、活力充沛的西部美术新风尚,在当代美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背景下显露锋芒。      


王万成《冬阳满地带笑涡》中国画

220cm×180cm 2022年


“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自立项以来,各项活动有序展开。早在2011年初,画院就派遣中层领导大范围走访国内名家,对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自立项至今,已经过两个周期的探索与实践。2012年5月,由甘肃省委、省政府牵头组织,先后分两次在甘肃画院和敦煌莫高窟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始后,甘肃画院立即组织23名院内外画家在敦煌莫高窟进行了为期21天的壁画临摹及研讨活动。同年底,以本次实践活动为依托,在甘肃美术馆举办了2012年度“朝圣·敦煌”主题画展,并于同期出版作品集和影像纪录片。2013年5月,画院又组建了一个17人的创作团队,以佛教东渐的路线为轴心,先后奔赴新疆吐鲁番、库尔勒、库车、喀什、塔什库尔干,河南洛阳,陕西西安,甘肃庆阳、平凉、永靖等地,目的在于考察与研讨佛教东渐的历史背景。结合考察与写生成果,在活动结束后,甘肃画院于同年12月在甘肃美术馆举办了2013年度“朝圣·敦煌”创作汇报展,并出版作品集,同时举行了为期3天的“敦煌艺术精神与当代美术创作论坛”大型研讨会。为了挖掘整理甘肃省内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助力“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画院于2014年6月,以“多彩民族”为主题,组织画家赴甘肃省内的裕固族、保安族、回族、藏族等各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了为期20天的采风写生活动,并于同年9月在甘肃美术馆举办“2014朝圣·敦煌‘多彩民族’观摩汇报展”,并出版了同名作品集。


郭殿声《文艺进万家》中国画 230cm×180cm 2022年


除了在甘肃本土进行创作与展览活动外,甘肃画院还积极探索对外交流的路径,使“朝圣·敦煌”的创研活动具有更广阔的外部空间。从2014年9月开始,甘肃画院以“朝圣·敦煌”为主题,联合中国国家画院、江苏国画院、天津画院和山东画院,连续5年在各地举办联展。2016年11月,甘肃画院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作品展”及研讨会。在“朝圣·敦煌”第一阶段的5年内,甘肃画院以“朝圣·敦煌”为主题举办的美术作品交流展,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专业美术展馆展出,并走出国门。其中,举办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和韩国首尔的作品交流展影响力巨大,使古老的敦煌壁画艺术以新的形式在遥远的异国大放光彩。至此,“朝圣·敦煌”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结束,并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该项目顺利入选“文化部全国画院优秀研究扶持项目”,同时获得甘肃省委宣传部2015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程创新奖”,其学术价值和影响力也远超最初策划启动时的预期。


王梦彤《陇上社火》中国画 180cm×190cm 2022年


2018年,“朝圣·敦煌”二期工程启动。与一期工程不同的是,二期工程引入课题式管理机制,即由每位画家从个人兴趣和创作经验出发,以自我心性与学养的自由发挥作为支撑点,各自寻找以展现敦煌元素为目标的创作方式及审美倾向。同时,以凸显和强化面对西部自然时的自我意识作为侧重点,明确表达作为一名西部艺术家在歌颂时代精神、再现本土艺术魅力时的文化立场。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朝圣·敦煌”二期工程的创作与展览活动持续展开,为了寻找强有力的学术支持,甘肃画院还于2020年8月至11月先后采访了杜滋龄、水天中、冯远、连辑、卢禹舜、张江舟、梁占岩、李晓柱等画家、理论家以及全国部分省级画院院长和甘肃画院离退休知名艺术家共计60余人。2022年岁末,以“传承启新 潜心渐行”为主题的二期美术创作工程汇报展如期在甘肃美术馆举办,至此,二期工程圆满结项。“朝圣·敦煌”二期工程开展5年以来,甘肃画院的全体书画家在临摹、写生、创作、论文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两期工程所取得的成绩,为该项目的阶段性进展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二、风格形成与作品评析


“朝圣·敦煌”甘肃画院美术创作工程无疑是甘肃画院全体画家一次主动自信的学术探求。在他们的笔下,不论画种与题材,无不饱含着艺术家们对西部自然的挚爱之情,这些流淌于画面的情愫,以雄浑、苍凉、崇高、壮美的美学特征,成为甘肃本土艺术创作的起点。纵观全体画家以“朝圣·敦煌”为主题的创作作品,在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均可圈可点。


甘肃画院院长王万成的作品《冬阳满地带笑涡》,以藏族人物为创作题材,深度挖掘甘肃西部藏族同胞的生活,这些作品看起来与以佛教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敦煌壁画相去甚远,但其精神世界实际正指向了敦煌文化的深处。他笔下那些手摇转经筒的藏族同胞,往往体现出一种质朴、虔诚、纯净的精神特质。他们是伟丽佛国最为单纯和坚定的信徒,追根溯源,在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的敦煌,他们应该是敦煌文化最早的信使。李伟的作品《朗日》、郭殿声的作品《文艺进万家》、张建中的作品《白马古寨》、范文阳的作品《天地间》、张生进的作品《烽火南梁》、郭峰的作品《春风吹响太平调》、贾青重的作品《文殊》、沈亚飞的作品《西部纪实——早市》、王大伟的作品《驻梦敦煌》等,均以水墨人物画的形式展开画卷,他们在专注于西部地域风貌和西部风土人情的表现时,巧妙融入敦煌壁画中的一些形、色元素,将笔墨内美、人物形象、地域精神、形式因素完美结合于不同的画面,形成了各自的绘画语言,力图从反观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寻找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主要从精神的高度问道敦煌,而不拘泥于形式层面的图式表现,作品整体呈现出壮阔宏大的艺术特征。


范文阳《天地间》中国画 180cm×192cm 2022年


张志勇《流淌的时空之丝路印记》(局部)

中国画 210cm×192cm 2020年


沈亚飞《西部纪实——早市》

中国画 230cm×200cm 2022年


张兴国、王梦彤的水墨人物作品巧妙融入敦煌元素,以形象的错置、叠加、联合、拼接、呼应为主要表现方式,在画面上形成了现实与魔幻对立又统一的视觉效果,构图中出现的倾斜、落差、错位等特征,正好表达出他们内心深处对自我灵魂与历史悬疑的拷问。这两位画家对敦煌的思考是以穿越时空为起点的,同时又注重时代精神的表达,因此他们的作品既占据了前卫的高地,又坚守着传统的阵营,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思考意识,集冷峻、热烈于一体,显得意味深长。其中王梦彤的作品《陇上社火》,画面生动热烈,人物形象简练概括,画家试图以陇东民间常见的娱乐形式对接国人普遍存在的达欢意识,以表达自己对西部文化的深度思考。


王大伟《驻梦敦煌》中国画 216cm×196cm 2021年


房建平《 帕米尔的阳光》油画 180cm×180cm 2021年


王丹《陇右谷香》油画 60cm×50cm 2020年


陆志宏、许翰政、房建平、韩君、王丹、蔡晓斌和赵明强等油画家,以油画的形式朝圣敦煌,在面对敦煌壁画的色系时,他们寻找的是一种突围的路径,敦煌壁画中那些用线条框定的色块,实际上是东西方色彩观的一条分界线,这几位油画家基于多年积累的学养,成功地实现了观念上的跨越,他们既兼顾了中国色彩的概念式表达,又维护了西方色彩的科学体系,最终呈现于画面的色彩与形象显示出干净、温和、雅致的艺术特征,与古老的敦煌精神十分相配。其中房建平的作品《骟羊》、王丹的作品《村里的炉子》、赵明强的作品《民族情—喜迁新居谢党恩》、韩君的作品《耍社火》,在色彩表达的舒展度上均有所突破,他们试图用敦煌壁画的色系解析西方油画的传统色彩,从内心深处还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顾,并各自在自己的作品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蔡晓斌《南小河边的秦腔》油画 

127cm×180cm 2021年


骆少军、金长虹、张志勇和曹文海等画家的山水画作品,笔墨表现别出心裁,他们的作品本身以细腻厚重见长,因为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研究与探索,所以在结构与重组敦煌壁画中的线性元素时显得游刃有余。他们的作品,在线与水墨的反复叠加中扎住阵营,在空阔的山体中植入屋宇、路桥、树木,但这些物像大多比较模糊,最后形成广博、沉郁、厚重的西部山水图式。这些山水图式同时又是平面化的,形成了强烈的屹立感、奔涌感、覆压感。这种画面传达出来的极其单纯的精神特质表达出他们对敦煌文化的理解。其中金长虹的作品《河西印象》、骆少军的作品《黄河谣》以厚重细密见长,在兼顾灵性的同时,力图以笔墨的内美追求敦煌壁画中精工华丽的精神高度。


金长虹《瑞雪润陇原》中国画 220cm×180cm 2022年


郭思言《中国智造》中国画 200cm×200cm 2022年


陈梦希《朝兮暮兮》中国画 210cm×180cm 2021年


张宪文、陈梦希两位花鸟画家在物象的选择方面,均以常见的山花野卉入题,但在形象处理上,则以对自然、人生的思考为切入点,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对物像做了适度的夸张变形,并且较为恰当地运用了一些现代构成的方法,追求画面的磅礴感、厚重感、雄浑感,将悲悯意识以及礼赞生命的情怀注入作品,通过普通的花鸟题材衍生出一种神秘的生命气息。作品的形式虽然和敦煌壁画中以人物点题的表现方法相去甚远,但其中的精神意蕴却和敦煌文化的核心部分是相当接近的。张宪文的作品《古银杏——天雷地火涅槃枝》,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构图样式,赋予枝条以人性的力量,表达出作者对敦煌佛教文化的思考。陈梦希的作品《朝兮暮兮》,借用色系的冷暖关系表达情感上的纠结与内心的执念,在给自然界的花卉赋予新的形式美感的同时,展现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热爱。


马国俊、林涛、严文学的书法作品,主要以敦煌写经及汉简书法体系为创作主体,他们在作品中追求的是一种静穆、素雅、庄严的审美特征,力图追求中国书法文脉与敦煌文化的契合点,在甘肃画院众多美术作品中显示出独特的风格。


骆少军《黄河谣》中国画 186cm×90cm 2021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生进《生死时速》中国画 240cm×1750cm 2021年


韩君《耍社火》油画 80cm×130cm 2021年


三、画院的使命与担当


以上书画家所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和甘肃画院的历史积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甘肃画院从1990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两代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与西部文化研究的双重领域做出过不懈努力。早在“朝圣·敦煌”与打造敦煌画派的绘画目标尚未明确定向的时候,老一辈艺术家们实际上已经将探索的目光锁定于敦煌这片神奇的土地,并不断尝试用自己的作品去解析与再现敦煌壁画的精神。甘肃画院原副院长、画家段兼善作为敦煌石窟守护者段文杰先生的后人,从小生活在敦煌,对敦煌壁画耳濡目染,因此有着深深的敦煌情结。在他进入甘肃画院之后,始终将画笔指向敦煌元素,他在处理人物画的背景时,试图融入敦煌壁画的色彩,并将敦煌壁画中一些特殊的形象符号纳入作品背景的表现范畴,体现出强烈的表现敦煌石窟文化的精神倾向。与段兼善不同的是,甘肃画院另一位前辈艺术家陈天铀是以山水画的形式问道敦煌,他毕生以表现祁连山的圣境为创作目标。他的山水画最终形成了浑厚、苍茫、冷峻的艺术特色,展现西部精神的风格明显而浓烈。祁连山位于敦煌的东部,是佛教东渐必经的路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祁连山文化是敦煌文化的厚土与铺垫。以上两位前辈在甘肃画院任职期间,“朝圣·敦煌”的课题尚未提上日程,但他们却各自以成熟的画作,在朝圣敦煌的路上,给后来者作出了精神的引领。甘肃画院的画家们,正是在承接前辈先贤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取得了以上成绩。


郭峰《春风吹响太平调》中国画 190cm×180cm 2022年


张建中《白马古寨美丽乡村》

中国画 220cm×180cm 2022年


在进入新时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发挥引领作用的日益突出,甘肃画院现任画家的作品思路更加明确,创作目标更加坚定,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也因为创新目标的明细化与理论梳理的深入化而更加深厚。因此,他们集体呈现给大众的作品,不仅具备了敦煌壁画艺术中一些表现形式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还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与表现出了敦煌艺术中的精神特点。所有画作在精神指向方面,有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有对古老文化的膜拜,有面对宗教信仰的神圣时自我内心的诘问与挣扎。他们各自以不同的题材与画面的形式美感,表达出对敦煌文化的思考,虽然部分作品在思想深度与形式表现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但整体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贾青重《遗韵》中国画 200cm×180cm 2022


敦煌文化的世界性认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才智的集中展现,更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国策下最有实力的物证支撑之一。“朝圣·敦煌”美术创作工程两期的汇报展,以不争的事实证明甘肃画院的艺术家们正行进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路上。该工程对深度挖掘敦煌文化、进一步继承与发展敦煌壁画艺术的价值必将载入史册,启迪后学。





Carrying forward Traditions, Making Innovations and Moving forward Step by Step:  

Commentary on the “Pilgrimage · Dunhuang” Artistic Creation Project of the Gansu Academy of Painting

Yan Li, Associate Professor at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ilgrimage · Dunhuang” Artistic Creation Project is a major cultural project established by the Gansu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active response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which all painters of the Gansu Academy of Painting have contributed their part. Since its initiation, the project has been mainly carried out in two phases: first, painters were organized to copy murals in Dunhuang grottoes while examining other grottoes in China, to create a large number of artworks with Dunhuang elements that demonstrate the artistic style in western China; second, a theme-based management mechanism was introduced to give full play to painters’ talent and make breakthroughs in reproducing the artistic style of Dunhuang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artistic achievements. After eleven year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artworks completed in the two phases feature distinctive themes and styles, br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to ancient mural art in Dunhuang and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of all painters of the Gansu Academy of Painting. 


Keywords: murals in Dunhuang; Pilgrimage · Dunhuang; the Gansu Academy of Painting





往期精选

目录&卷首语|《美术》2023年第9期

专题研究:

王玉冬|联结的异想与全球艺术史的眩晕

当代美术:

代大权|致敬延安 不说再见——从“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谈起

近现代美术:

王玮 宋伟|“漫画会”再考辨 ——中国现代漫画的初期建制

古代美术:

张建宇|美国藏“双胞胎”金书《法华经》卷首画研究——兼论南宋佛画的跨文化传播与媒介转化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 专 题 研 究 | 施 晓 琴
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现象观察)
artmsyj@163.com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靳 浩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