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代大权|致敬延安 不说再见——从“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谈起

《美术》杂志社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致敬延安  不说再见

——从“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谈起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代大权


摘  要“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让版画在今天的发展得以集中展示,版画的学术品质得以整体呈现。因延安文艺座谈会成就了版画发展,今天从发展之果复盘延安精神之因,目的与手段,结果或过程,是厘清事物的先决条件。随着国家的发展、文艺的繁荣,艺术创作作为文化强国的形象介质和精神载体,落实于“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的精神主旨必须是延安精神,历史上延安精神引导着进步的文艺工作者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艺术创作仍离不开延安精神,尤其在艺术为什么人的辨识中,延安精神都一直是最明确的方向和路径,“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的目的即是肯定方向与路经。


2023年6月25日,为弘扬延安精神,赓续延安木刻版画传统,充分挖掘延安版画红色文化内涵,推进版画艺术进一步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延安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在延安开幕。


又是延安,却不说再见延安,因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直是指导文艺创作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每个艺术家理解延安精神的核心要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是我们文化与艺术永远的宗旨,任何时候都不可忘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一精神如炬火照灯,一直照亮着中国现当代艺术创作的路径,照亮着每个艺术家的内心。这一精神从20世纪40时代至今,与中国的艺术家天天相见,从未分开。



中国版画的历史与其说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的历史,毋宁说是一种审美精神的历史,是一种艺术当随时代的历史,是人性积极进取的历史,是为时代塑像造型的历史。在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历史形态中,版画因如此丰厚的历史意韵,对今天更有着深刻的鼎故革新的价值与意义,其中,以延安鲁艺的版画创作为例,版画作为一种精神的传递与承继尤为显著。


1931年8月,鲁迅先生亲力亲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首个现代木刻技法学习班“木刻讲习会”,这是从传统复制到现代创造的关键节点,是中国版画专业教育的开篇蒙学,从此有了千千万万现当代版画的佳作名篇,有了具备专业品质的几代优秀的版画人,为中国现代美术播撒了千千万万颗优质高产的籽种。初启新节,赫義可期,鲁迅不辞辛劳地将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冈察洛夫等一批欧洲版画大家的作品,通过托朋友洽购、用中国宣纸交换等办法,引进国内,介绍给版画青年们,为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交流标明路径、架构通道,所以中国现代新兴版画的开篇,实际也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革命,这一革命不是画史里主义或流派的革命,不是艺术与艺术之间干架的革命,而是一睁眼人世,就植根于民间、植根于大众、植根于社会的革新之命,它让源自大众的艺术,又回到普通的立场,又回到它的初衷。


刘中国《新跨越》

套色木刻 138.5cm×98.5cm 2019年


徐娜 皮理文《上善若水——乘风破浪》

木口木刻 120cm×120cm 2022年


历史证明,艺术每次重新集结与出发,都是对人性立场的校正,这也是艺术更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继上海的“新兴木刻运动”之后,面对日寇的侵犯,许多参与了新兴木刻运动的版画青年奔赴延安。地处陕西北部的延安古称肤施,一个很文艺、很诗性的所在,不管割肤施鹰也好,削骨菩萨也罢,此时贫瘠落后的小城延安,一时会聚了一大批中国最具理想、最有创造力的中青年画家。而鲁迅艺术学院的成立,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之际,倾力为这些画家创造的一个可以共同努力、并肩奋斗的精神家园。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延安此时正逢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抵达延安,一路征战,历经艰险,这只红色军队终于在延安有了新的发展之地,同时也让全国民众有了希望之地、向往之地和奔赴之地。许多渴望投身抗日救国,投身光明前程的有识之士纷纷前往延安,包括许多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和进步学生,延安也因此聚集了大批文化艺术的翘楚。


黄启明《深圳速度 日新月异》黑白木刻

 166cm×366cm 2019年


陈克平《开渔号子》黑白木刻

 80cm×120cm 2021年


夏艺《冬雪》水印木刻 

56cm×88cm 2022年


延安在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祐四年)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中被称为延州,延州因延水而得名,《说文解字》说解“延”字是“延,长行也,亦作蜒”。龙蛇曲行谓之蜿蜒,爬出川峁就是龙,爬不出就是蛇。中国革命成功最关键的就是革命人的境界与气度,正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层的大境界与大气度,注定了这支暂时曲行于延安的革命力量必定是龙的腾飞而不是蛇的爬行。但当时会聚到延安的许多知识分子、文化人还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结果是理想,过程却很纠结。从都市到乡村,从十里洋场到川峁窑洞,青年知识分子的环境落差不可谓不大,每个人认知的起伏变化也不可能不大,在艰苦的生存条件、陌生的文化背景和激昂的精神追求之间,每个人都经历着思想上的剧烈波动。如画家们因对绘画造型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分歧,当地民众对西方三维与排线的版画语言难以理解而引起的关于艺术究竟是为什么人的争议,艺术究竟只是成全小我还是追求大我等,这些情绪上乃至思想上的波动,让毛泽东等领导人敏锐地感觉到“枪的队伍”与“笔的队伍”起码在统一认识上,方式与方法都不尽相同,这种波动或议论,表面上是绘画表现语言之争,实际上是艺术的方向与目的之争,是艺术究竟站位于自己的小众还是人民的大众的立场之争。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这群对中国的现实有着更清晰的判断,对在现实中“人民”的意义有着更深刻的见解的革命者始终是清醒和通透的,这就是达观。这种境界与气度不但衡量着政治与政治家,实际也一直都丈量着艺术的优劣与表现的向度,同时更标榜着艺术家的精神维度。


曹芳《走过正午的车站》黑白木刻

 140cm×100cm 2019年


金宝军《刀锋战士》黑白木刻

 122cm×91cm 2023年


初建的鲁艺坐落于延安古城的北门外,1939年又迁址到东郊一个叫桥儿沟的地方。初建伊始,作为解放区艺术教育与创作中心的文化重地,毛泽东、吴玉章、周扬都担任过院长。之所以要建立一所院校,源于一次轰动延安的演出。1938年初,来自上海的救亡演剧队,来自北平的学生流动宣传队,与陕甘宁边区抗战剧团、陕北公学、延安抗大等各单位的文艺人士,名家与爱好戏剧之人,内行和外行热心演出之人,共同策划了一出四幕大型话剧《血祭上海》,这部话剧讲的是抗日战争中上海军民同心抗敌的真实故事,1938年1月28日在延安正式公演。现实的历史背景,浓厚的民族情绪,饱满的表演效果,鼓舞着演员与观众共同的抗战激情,也在当时文化生活并不丰富的延安一下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之后他便约了张闻天、凯丰、罗瑞卿等人专门去观看演出。当许多人还沉浸于《血祭上海》这部戏的情绪中时,毛泽东从中想到的是文艺与民众的关系,想到的是究竟怎样的文艺作品能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血祭上海》在延安公演了近20天,毛泽东的思考也接近成熟。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设宴,招待参加此次创作和演出的全体人员,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李富春、陈云等从繁忙的工作中专门过来与艺术家们坐在一起,窑洞木桌长凳,菜肴也谈不上丰盛,但席间的谈话内容却很丰富,让从国统区来的艺术家亲身感受到当时中共中央的领袖对文化艺术的热情,对如何让艺术丰富延安的文化生活、丰富延安军民精神世界的关切之情。


滑动查看作品

陈旭海《浙南集市》黑白木刻

 100cm×360cm 2022年


这样的话题无疑也丰富和完善着毛泽东更多的思考。从国统区到解放区,许多知识分子和文艺青年不过是一种环境的转变。真正思想的转变,则是要将自己的小我融入民族解放的大我中,让眼界与心胸都彻底敞开,而这首先就要解决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文学艺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在看不见、摸不着之处有着自己独到的价值,但意识形态决定了它不可能不与政治发生关联,不可能在现实中独善其身,尤其当国家与民族面临外侮欺辱生死存亡之际,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作出选择,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选择就是共同的利益,文学艺术在这种共同的命运与选择中不可能还有私利,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所以在历史上这一特殊的时段,艺术为民族、为大众即是为自己,不论人身在何处,都市或乡村,上海或延安,都应认清形势且有自知之明,更应该从延安看到全国。由此,建立一所新的艺术学院已刻不容缓。对于该决定,中共中央的领导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对“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之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缓的工作”的认识达成了应有的共识。中共中央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艺术学院筹委会”进行相关筹建工作,并且决定以著名文化革命旗手鲁迅之名来命名新成立的艺术学院,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这便是“鲁迅艺术学院”建立的初衷由来与历史背景,毛泽东还专门为鲁艺题写了校训: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班苓《苗家姊妹》水印木刻

 55cm×50cm 2019年


马荣《军魂之一》减版木刻

 104cm×74cm 2021年


194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针对当时的形势,并考虑到下一步的发展,会议提出了以召开文艺座谈会的形式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认识,该提议获得通过。1942年5月2日至23日,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如何指导文学艺术的创作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上正式发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确立的革命文艺观,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充分发挥革命文艺的力量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保障革命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直到今天也仍然是每个文艺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的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区,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在今天仍然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你们的鲁艺是小观园,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大观园,你们的大观园在太行山、吕梁山”,他认为的“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到今天仍然警醒着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当年鲁艺师生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高昂热烈的时代背景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在今天不但是历史真切的形象,更有着无法估量的精神内涵。当年鲁艺的师生如古元、彦涵、焦心河、刘蒙天、石鲁、刘旷、张映雪、牛文、罗工柳等不仅在当时是抗战时期延安著名的版画家,也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事业的领导者。


吕昌清《大地弦歌》套色木刻

 75cm×104cm 2019年


温兴庆《光荣之家》绝版套色

 80cm×100cm 2020年



物有恒姿,思无定检;要想虽旧弥新,必须善于适要,今天艺术之“要”,还是“要”在延安精神,“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不断学习、不断深化、不断温故、不断创新中,清净灵魂、认定核心、澄明本质、筑牢基石,这也正是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手陕西文联、延安市委在今天举办“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的深刻内涵。


刘德才《额尔古纳河之秋》套色木刻

 203cm×330cm 2021年


王芳《唱响明天——打造千年雄安》

绝版木刻 70cm×110cm 2022年


“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集中展示了当代版画的发展成果和学术水平。历史上因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因成就版画发展之果,今天则从发展之果复盘延安精神之因,目的与手段,结果或过程,是厘清事物的先决条件。并且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文艺的繁荣,艺术创作作为文化强国的形象介质和精神载体,落实于“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的精神主旨必须是延安精神,全国各地的版画家及各地美术学院的院系领导,在展开开幕之际齐聚延安,即是重温这一精神资源,为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开启一段新的征程。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陕西文联、延安市委之所以花大力气创建“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这样一个文化艺术品牌,在今天的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


周崇涨《筑成千里高标准海塘》

套色木刻 200cm×100cm×4 2020年


康宁《汶川!汶川!》

原木黑白木刻 200cm×180cm 2022年


陈济生《陕甘民曲》

套色木刻 83cm×80cm 2023年


一是红色老区与艺术新镇。20世纪30年代,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中国青年艺术家,追寻正义,渴望光明,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力量的感召下,来到延安开启了自己人生中一段光辉的历程,更开启了自新兴木刻起的中国版画的新的历程,这是一段革命的历程、红色的历程,为人民而艺术的历程,今天的“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不但是对这一历程的致敬与感佩,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版画艺术的再新兴,让延安成为中国版画发展的艺术新起点。




孔玉梅《钢与泥系列之跨越》

黑白木刻 160cm×100cm 2022年


程兆星《丰碑——红旗渠》

黑白木刻 180cm×103cm 2019年


梁业健《阳光下的脚步》

水印木刻 122cm×93cm 2019年


二是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国道路的灯塔,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有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如何在新时代将这一资源和力量转化到攀登文艺高峰之上,是眼下中国文艺界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从当年的延安版画中提炼出怎样的精神理念,拓展出怎样的表现意韵,转化成怎样的创新动能,从今天的展览开始,是全国的艺术家必须要做的功课,只有如此,创作与创新,转化与发展才可能相依互动,相辅相成。


贺思恩《雅砻江变迁》

孔版套色 140cm×80cm 2021年


王秀春《质变》

油套木刻 120cm×75cm 2019年


肖力《古镇乐章》

套色木刻 160cm×103cm 2019年


三是强化基因与凸显特性。红色题材和主题创作实际与历史上的延安木刻有着共同的基因,也有着共同的矛盾,即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创作中找到协调感与自洽性的矛盾。矛盾化解的前提是提高认识,在以文化人和以美育人的高度上,无论共性或个性,都必然统一于人性,统一于对人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表现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自20世纪到今天最优秀最积极的人性向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树旗指路,这一强大的人性基因,这一深刻的社会特征,是每个艺术家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务必去思考、理解和站位的,立场必然是人民,方向必然是广大,在这一基础上的特性即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基因。


张晓春《八月》

绝版木刻 70cm×76cm 2020年


安静波《寂静生长之二》

减版木刻 135cm×104cm 2021年


四是交流互鉴,探索纵深。“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为中国当代版画创作提供了优质的交流平台,版画家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观摩切磋、取长补短,积极地促进当代版画从数量到质量的整体提升,通过展览铸牢信念,通过信念铸牢精神,掌握版画创作的主动,明确艺术表现的方向,将当代版画创作的思想意识引向纵深,引向广大。


颜克疾《天路》黑白木刻

 180cm×120cm 2022年


臧亮《走进博物馆》黑白木刻

 180cm×120cm 2021年


五是精益求精,问路高峰。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繁荣文艺创作,必须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应该是“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的办展宗旨,这一宗旨也将是今后中国版画艺术所坚持的艺术方向。中国的版画家应聚精会神抓创作,凝心聚力出精品,在普及中努力提高,在提高时勇攀高峰,使版画精益求精,让艺术好中更好,拿出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力作精品,拿出真正体现艺术高峰的时代佳作,并通过“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的不断举办得以展示给大众。


金鑫《北方·新工业印象之一》

套色木刻 123cm×95cm 2019年


吕剑利《喀纳斯盛夏》

绝版套色 100cm×80cm 2021年


“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意义深远、主张鲜明,从2000多件作品中精选的213件作品从版画家的表现个性上反映出对这一意义和主张的共识。对延安精神最好的坚守,必然是更为主动和积极的光大和发扬,在光大中感知它新的广度,在发扬中理解它新的深度。当代版画创作应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创造新的表现维度,此次展览上来自陕西柏发的黑白木刻《星夜的麦芒》,是他创作麦芒系列中黑色占比较大的一幅,作者以夜的背景时间去比较麦的生命空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观者从稻、黍、稷、麦、菽中看到的不仅是五谷的表情,还看到生长的努力,在柏发激越的刀触下,画面上的植物有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当这一气势连绵起成百上千的个体时,当剑拔弩张的每个个体都不偷安、不躺平,这不正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所需要的底蕴吗?画家赋予麦芒的力量,是一种人格化的精神力量。吉林季世成的油印套色木刻《胜利》为抗日题材创作留下了一个生动的人民印象,以至于画面的叙事性都成了这一形象的背景。时间一下回到中国最艰难也最有希望的年代,画面正中高大壮硕的身形,憨厚自许的笑容,就是希望。画家以尽可能不露痕迹的色彩来强化表现的单纯,单纯是画家对这一场景整体视效的预判,也是对这一主题的沉淀,越单纯也就越容易与观者沟通,越可能突出主题的思想性——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每个中国人抗争的结果,每个看似微小却孕育着宏大的抗争,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人民是不可欺辱也绝不屈从的。除了画家对人物形象扎实的造型表现,观者还可以从作者写实性的艺术语言中读到人性的坚韧,这实际是画家将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坚韧外化的体现,画家在主导画面的同时,也在审视自我,只有从小我看到大我,由自己看到大众,画家所塑造的人民的形象才有血有肉有感情,才真正在艺术中做到深入人民、服务人民和鼓励人民。宁夏马荣的套色木刻《军魂之一》运用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意识流变,将人民军队从历史到今天的形象塑造于转瞬之间,同样的眼神同样的气度,在不同年代的革命军人身上同样存在,不论过去的战争年代,抑或今天和平的环境,人民军队的宗旨与使命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画面暖棕色的环境基调构成了想象中的空间,人物形象的细节表现非常充沛,刀作用于木所特有的版画的刚性语态,与军人的气质很吻合,尤其在脸部神态与手部动态的相互呼应上看到了创作者用刀的从容流畅,也因此贯穿一气地凸显了革命军队的军容军姿,新老两代军人在错身之际,为我们留下太多的历史与现实的联想,动人心弦地诠释了“军魂”的存在和传承。


滑动查看作品

张敏杰《浙江2020》套色木刻

 210cm×95cm×6 2020年


江苏濮从周的水印版画《秋寒山峁》描述的是陕北秋季的疏朗寂静。水印版画有着中国传统版画的直系血脉,洇晕漫涵之中即有万种风情,何况是以水印版画闻名遐迩的江苏。历史上江苏水印版画的大家更多地着眼于雨浸雾罩的吴越之秀,濮从周则从西北的苍莽中寻找表现的契机,同时也从苍莽中寻觅盎然生趣,几棵断头柳,一片土峁塬,就构成了陕北的万千气象。画面中前景的沉郁饱满,剪影一般的树干与枝杈,自信地伸张着自己生命的欲望,同时也构成了画面中心的视觉焦点,让人在感动这种顽劲的同时,也似乎理解了陕北人的生存意志,前景的张扬突兀与远景的恍惚疏淡,如同陕北铿锵的腰鼓与缥缈的信天游,交织出节奏与旋律。画家虽然说的是地貌风景,又何尝不是在歌唱人性精神,热烈与含蓄、奔放与内敛的陕北民歌,又何尝不是陕北人的心曲心性。黑龙江孙婉秋的套色木版《冬日忆趣》以对比鲜亮的色彩,个性张扬的人物,浓郁夸张的装饰风,组织出东北的冬日所特有的冰上捕鱼的生活图像。中国现代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到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木刻,关于语言的表现性一直都是没做完的功课,从黑白灰的空间构成到线性的平面意识,也都是版画家在创作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冬日忆趣》无疑是从民俗民间和民族的审美传统出发,综合了剪纸、布艺和铁雕的表现元素,画面才可能如此响亮,气氛才可能如此热烈,情趣才可能如此幽默,人与鱼的一场博弈更像是童谣和儿戏,人与鱼在体态神情的大小比差,也让普通的劳作行为变成特别的审美过程。贵州王建山与杜善东的套色木刻《“五四”新文化人物之陈独秀、蔡元培》是一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肖像作品,画家显然对中国现代史上这段光辉历史有着自己更独到的理解,在艺术语言上作了更大胆更强悍的表现探索,倔强粗重的线条与色块带来了令人瞩目的视觉冲击,人物性格与气度被这冲击烘托出刀砍斧凿般的决绝,正是由于这种性格和气度,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欺辱和反对封建主义腐朽的主题才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才有深广的历史意义。画家对这两位代表人物的精雕细刻正是基于其对文化与精神的抱负,精雕气质,细刻气度,所以作品扑面而来的气质与气度恢宏壮观,如此大气凛然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


王承利《创业者》套色木刻

 93cm×70cm 2022年


杨少华 刘莎《平行世界》黑白木刻

 131cm×83cm 2019年


此次展览作品中当然还有许多精品佳作,虽然风格不同,语言各异,但对延安精神的认识与理解显然有着这一时代的鲜明特点。81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作为一种指导性的精神,远不止是时间与地点的历史记录,它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上是中国精神最为形象的代表,与国家的昌盛相依互动,与民族的富强相辅相成。所以,延安精神,不说再见,永远同在。(注释从略 详参纸媒)




Pay Tribute to Yan’an and Never Say Goodbye:

on the “First Yan’an Woodcut Biennale”

Dai Daquan, Deputy Director of the Print Art Committe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Abstract: The “First Yan’an Woodcut Biennale” displays today’s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nature of print. As the Talks at the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 in 1942 laid a foundation for print,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origin, purpose and means, and result and process of Yan’an spirit on the basis of the gains of print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artistic creation has become a way of building up China’s cultural strength, which determines that the theme of the “First Yan’an Woodcut Biennale” must be Yan’an spirit. In the past, Yan’an spirit led progressive artists to make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stablish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day, artistic creation is still guided by Yan’an spirit, which has always set the clearest course for identifying whom the art is for. The purpose of holding the “First Yan’an Woodcut Biennale” should be to support this course.


Keywords: the First Yan’an Woodcut Biennale; Yan’an spirit; Lu Xun Art Academy; the Talks at the Yan’an Forum on Literature and Art




扫码购买

《美术》杂志第9期





更多内容   扫码订阅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9期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8期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7期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6期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5期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4期


扫码购买

《美术》2023年第3期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 专 题 研 究 | 施 晓 琴
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现象观察)
artmsyj@163.com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靳 浩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三审:盛   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