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学报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2024-09-04


2024年第1期







第1期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当代价值


儒家天下观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张小锋 余艳红 (5)


《周易》经传中龙马精神的演变和阐释

孙亚丽 (19)


专论:学术与思想


论何晏、王弼的“贵无”思想

梁满仓 (35)


唐君毅对戴震以训诂释 “理” 之回应

蔡家和 (49)


新见:传承与发展


赋笔与朱有燉杂剧的新变及启示

刘   竞(67)


医疗社会史研究


景教医学的兴起及其在古代中国的传播

唐晓峰 (80)


奋进、困顿与坚守:民国时期中医的习医、开业和行医

——以老中医回忆录为中心

马金生 (96)


青年:探索与争鸣


论RCEP框架下知识产权区域权利用尽原则的适用

吴桂德 (113)


第1期摘要


儒家天下观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

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

中华文明中的儒家思想特别是其天下观,包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蕴,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天下观中的类存在意识彰显着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在道德方面的共通性与平等性;天下观中的公共精神诠释着“公天下”的重要理念,意味着人类作为一个共同体存在多方面的公共利益,公平正义、公正平等理应成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价值准则,合作共赢理应成为各国追求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天下观中的大同理想承载着中国人对人类美好社会蓝图的构想与思考,其内在精神与实践要求为我们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启示;天下观中的超越性体现了一种深刻的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命题诠释着一种普遍主义的担当精神。


【作者简介】

张小锋,历史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余艳红,法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易》经传中龙马精神的演变

和阐释


【摘要】

龙马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特质,其基本内涵形成于《周易》。《周易》卦爻辞中的龙马意象主要展现于《乾》《坤》卦中,两卦阴阳爻的转换与交融促使龙马意象相结合。借助符号、卦象和卦德赋予的意义,龙马意象从天地之道推衍至君臣之道。《易传》对龙马精神的建构在以普遍的天道为本的同时,泛化为广义的人生信念。龙马精神呈现为刚健、柔顺的价值原则与积极进取、宽容厚德的精神相融合,其中既有方法论,也指明实践目的,具体展开于经天纬地、安邦济世及主体自立方面。龙马精神的演变与《周易》的类比联想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简介】

孙亚丽,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讲师


论何晏、王弼的“贵无”思想


【摘要】

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视为一个思想体系进行总体把握,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何晏不仅在思想上认同王弼,而且在政治上保护他。他们的亲密关系和在学术思想上的惺惺相惜,以及在思想史上的共同地位和影响,为将其思想作为一个体系展开研究提供了客观条件。“贵无”思想包括“以无为本”的本体论、“有”与“无”的关系、“无之为用”等内容。“贵无”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何晏、王弼试图通过“贵无”思想吸引当权者倾向道家学说,疏远服膺儒学的司马氏。尽管他们的政治目的没有达到,但其学说具有的哲学思辨意义引起了当时上层社会对世界与人生本体的普遍关注,开启了魏晋玄学的先河。


【作者简介】

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



唐君毅对戴震以训诂释“理”之回应


【摘要】

顺应时代思潮,宋儒发展出一套理学系统用以诠释先秦儒学,此可谓耳目一新,深具意义。“当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更曾形容,宋代乃道德理想飞跃之时代。不过,发展至清代,知识分子有了不同的时代感触,认为宋学不能真正承继前学,而应改采字义训诂方式,才能还原先秦之大义。清儒乾嘉学派巨子戴震在其所著《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便认定自己的乾嘉学才是孔孟正统;于著作开篇便探讨“理”字,视先秦之“理”只是文理、肌理、条理等义,同时反对宋儒如朱子“如有物焉”之总持性天理。对此,怀抱着道德理想的唐君毅先生,评论戴震的做法虽具平实之风,却可能遗漏了先秦孔孟儒学之真正精神。本文将以唐先生《原理》一文作为探讨依据,先对其中的历史争议做一描述,继而反思唐先生之说。其中牵涉汉宋之争,将先分析字义训诂之说,而后切入义理讨论。笔者认为,唐先生的说法鞭辟入里,甚是独到,可称之为“新宋学”。


【作者简介】

蔡家和,哲学博士,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鹅湖月刊》社社长


赋笔与朱有燉杂剧的新变及启示


【摘要】

朱有燉在杂剧创作中广泛借鉴了辞赋的写作技巧与理念,丰富了杂剧的艺术手法,对杂剧的文体功能进行了有效拓展,促使明初杂剧出现了新变。他使用辞赋中的铺排等手段,使其杂剧在文辞与排场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开启明代杂剧文采潮流之先河,为明代杂剧树立时代特色打下了基础。他借鉴辞赋润色鸿业、劝百讽一的创作理念,用杂剧展现了明代社会上升期的精神面貌,使明杂剧在内在精神上与元杂剧迥异。朱有燉运用赋笔在其杂剧中展现出的恣意自适的创作态度与文人情调,使其成为明代杂剧向文人化演进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刘竞,文学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景教医学的兴起及其在古代中国的传播


【摘要】

景教自成为萨珊波斯帝国基督教的主宰力量后,始终注重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此后的阿拉伯帝国,尤其是阿拔斯王朝时期,景教医师们系统翻译了古希腊罗马的医学著作,并在外科、眼科、医药学等领域做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对阿拉伯医药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唐元时期,随着景教向东扩张,景教医学传入中国,形成了以伊斯、爱薛和马薛里吉思为代表的景医群体,与景医相关的阿拉伯药方和医疗、慈善相结合的社会救济体制也在古代中国生根发芽。本文在梳理景教医学兴起和东传的同时,探讨了东西教会医学思想反映的神学差异、景教在东西方思想文化间发挥的桥梁作用,以及景教研究的未来方向等宗教学议题。


【作者简介】

唐晓峰,宗教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


奋进、困顿与坚守:民国时期中医的

习医、开业和行医

——以老中医回忆录为中心


【摘要】

回忆录反映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生活状况,同时也有着回忆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一种珍贵的史学资料。时至今日,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老中医多已辞世,但他们留存下来的回忆录勾勒了民国时期中医多元的习医、开业和行医的历史状貌,展现了特定时代下中医的执业状态与复杂心境,折射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民国中医业丰富多样的历史面相。老中医回忆录的独特价值在于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学界对中国近代医疗史的认知,而且有助于我们走近老中医的内心世界,捕捉其在时代变迁下的心路历程,构建属于老中医的生命史。


【作者简介】

马金生,历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RCEP框架下知识产权区域权利

用尽原则的适用


【摘要】

目前区域内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方兴未艾,构建RCEP区域内共同市场以及贸易自由化的趋势近年也愈加明显。基于学理的多维论证以及对实务中国内外现有相关典型案例的分析并结合比较法视角的考察可知,知识产权区域权利用尽原则在RCEP区域内具有适用的正当性与必要性,特别是其已在欧盟长期适用的实践经验具有立法例上的参考价值。经衡量比较后认为该原则较符合RCEP区域的发展趋势,进而从立法论上提出:可通过签订RCEP协议之附属条约的方式,增设区域内逐步适用统一的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原则的有关规定,以促进区域内共同市场建设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作者简介】

吴桂德,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