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 2023-07-24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23年第5期 总第92期




热点观察•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与现实主义的二律背反——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举隅/饶曙光


内容摘要:新时代以来,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回潮,并在作为一种方法的现实主义的内部实践中不断升华与深化。以《人民的名义》《狂飙》等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中的反面人物塑造来说,通过对性格善面的建构、性格的反向转化及其悲剧命运的流溯式再现,反面人物相比正面人物,其人物性格更加饱满化、立体化、生活化,更具复杂性,也更具人情味和毛边感;总的来说,其人物性格由单一性走向二重性乃至多重性,并在性格结构上集中体现为“善恶同体”或者说“美恶并举”的二重组合。这种由“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带来的人格二重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作品在创作与接受上的二律背反,就其本质而言,反映出现实主义本身在认知与审美即在认识论与美学之间的二律背反。鉴于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在人物塑造上所呈现出的审美新变,重提一种“毛边现实主义”对当下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具有方法论层面的启迪意义。同时,也要警惕由反面人物性格复杂性所带来的善恶含混的问题,由此得出,保持一种正向的创作立意十分关键,这是新时代电视艺术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创作标准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人物性格 二重组合 现实主义 二律背反


“人物二重性”的丰富性与倾向性——围绕反腐、扫黑题材剧的人物塑造展开/戴清


内容摘要: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人物二重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反腐、扫黑题材剧中的反派人物塑造,首先积极肯定了创作中对人物塑造的丰富性追求与艺术成绩;其次,在辨析反派人物的悲剧性与复杂性的基础上,指出把握此类人物的倾向性与整体性(即主导性格)的重要意义;最后,进一步指出该类题材剧中的正面人物塑造亟需拓展表现空间,通过深入开掘生活、借助适当的创作手法弥补人物单薄的不足,追求丰富立体的人物塑造,以更好地传播反腐、扫黑题材剧的正向价值。


关键词:人物二重性 反腐、扫黑题材剧 悲剧性 倾向性


恶的悲剧化——论当前国产影视剧创作的一种趋势/李宁


内容摘要:近年来,塑造令人同情与怜悯的悲剧式反面人物成为国产影视剧的一种潮流。这种悲剧化书写,主要是通过展现自我美好本性的丧失与展现外在美好事物的毁灭两种方式实现的。这一潮流的出现与我国影视剧创作类型意识的强化与现实主义的深化有关,也与当下网络时代/妥协社会受众的审美趣味与集体心理有关。恶的悲剧化潜藏着恶的正当化的危险,因此创作者要正确处理好反面人物的主导性格与次要性格、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把握好描画恶的尺度。


关键词:反面人物 悲剧化 国产影视 人物性格


理论探索

有无:当代艺术的跨媒介方式与本质/董丽慧


内容摘要:约翰•凯奇在1952年创作的《剧场片段1号》(被称为第一件“偶发艺术”作品)和《4分33秒》,代表了当代艺术“跨媒介”的两种创作方式:一是多种艺术媒介并置的、纷繁喧闹的“有的艺术”;二是完全取消传统艺术媒介的、“沉默”的“无的艺术”。通过回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欧美文化思潮(萨特、巴特、阿多诺、桑塔格)和同时代艺术现场(凯奇、劳申伯格、坎宁安、卡普罗)的互动,本文从三个层次剖析当代艺术的“跨媒介”本质:从艺术形式看,当代艺术的“跨媒介”是对现代形式主义的超越;从出发点看,是对“劣势”文化身份的超越;从落脚点看,是尝试跳出现实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探索重回自然本性的“第三条道路”。


关键词:约翰•凯奇 沉默美学 当代艺术 偶发艺术 跨媒介


△美国纽约州伍德斯托克 “特立独行音乐堂”(The Maverick Concert Hall)


中国传统艺术主题的跨媒介属性及其哲学基础/王一楠


内容摘要: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而“诗画一律”说使不同门类与媒介之间建立起了本质的联系,强调了人类感知经验的整体性与不可分割性。这种认识有其哲学渊源。经过王弼的阐发,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将最高的审美理想赋予了艺术主题,媒介作为工具与手段有其明晰通路,即由“象”达“意”,从而引发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广泛回应。知性的悬置超越了媒介的壁垒,为当代的媒介神话提供了反思的立场。


关键词:跨媒介 诗画一律 艺格敷词 “东坡赤壁”


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之维/胡南


内容摘要:中国音乐之所以具有“中国性”,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学的滋养,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美学之元、技术之道与审美之境三个维度。声、音、乐是构成中国音乐的传统美学三元,而“乐”是在宇宙论和生存论中建构和发展的,使得中国音乐之“技术”既蕴含“形而上”——在理念层对音乐文化整体观的承载,也包含“形而下”——在经验层对音乐感性音响模态的把控手段和能力。“律—调—谱—器”建构了中国音乐理念层的音乐文化整体观,“字—腔—曲—韵”建构了中国乐派经验层的感性音响模态,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技术美学蕴含着乐理和乐感,其艺术风格则外显于“声音”。中国音乐的审美之境是意象、意境与气韵的统一,中国音乐艺术实践应当传承“以象呈意”或“以象达意”的传统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明确中国音乐的中国身份和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音乐 传统美学 美学之元 技术之道 审美之境


学科建设

从国际大赛看新时代中国声乐艺术拔尖人才的自主培养/孙媛媛


内容摘要:参加国内外重要声乐大赛已经成为我国青年歌唱家登上国际舞台、获得业界认可、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优化我国声乐艺术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参考和借鉴。本文拟对国内外重大声乐赛事进行全景式观察,从大赛的创立及特点、重点考察的几种能力、赛事曲目选择的审美取向及艺术风格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对我国拔尖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进行建设性思考,以期对我国新时代新征程的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际大赛 声乐艺术 拔尖人才 培养机制 艺术人才


文艺高峰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探赜——以中戏本科教学改革为例/陈敏


内容摘要:“当代中国演剧体系构建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索”是中戏从校级层面策划和设计,举全校之力,历时十年进行的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成果,也是中戏以人才培养助力文艺高峰建设的举措。这是一个独具学科专业特色,具有一定示范效果、便于实际操作、利于广泛推广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针对其体系化、创新性、科学性的模式建构及所取得的成效,探研其整体的设计思路、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实践方法,可以一叶知秋,管窥专业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独特风采,为文艺高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文艺高峰 人才培养体系 中央戏剧学院 教学改革 文艺人才


境外之镜

神话隐喻下的文学阐释与审美乌托邦——诺思洛普•弗莱理论及其对中国文艺批评的启示/高海


内容摘要:近百年西方文学批评史理论迭出,诺思洛普•弗莱被誉为新批评理论的终结者和结构主义的代表。本文主要梳理其论著,分析其系统建构、思想发展和理论诉求。弗莱将西方文学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语言体系,在体系建构上以神话为本体,展示文学史的演变机制,提出文学的循环创造理论,以关怀性作为文学发展演变内涵。弗莱对整体性的追求是有目共睹的,但理论的建构如果超越历史叙事和意识形态范畴,最终只能以审美自律归于乌托邦诉求。弗莱批评之路可对中国文论建设提供借鉴和反思,构建中国特色文艺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乃是正道。


关键词:弗莱 神话 想象力 乌托邦 文艺批评


名家专访

在理论与现实间游弋——访文艺理论家李衍柱/采访人:周逸群



李衍柱简介:山东崂山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艺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专家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学术专著15部和《林涛海韵丛话》五卷本(《文学典型论》《文学理想和文学活动》《重读与新释——中西美学诗学经典文本解读》《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人民出版社,2013)。主编、合著、参编教材、书稿37部,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文学理论教程》(全国通用教材,第一副主编)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宗白华生命美学新体系》《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先后三次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文艺学范畴论》《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获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学理想论》等三部著作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五项成果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论文《重读黑格尔》获“新时期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2004年获“中国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012年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荣誉证书,2014年《〈大秦帝国〉论稿——走向新世纪文艺复兴的绿色信号》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文艺创作奖),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23年第5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的封二


中国文艺评论家


周海宏



周海宏,1963年6月27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对哲学、美学、人格与动机心理学有深入研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现任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顾问及音乐学院名誉院长。


2001年《现代音乐的美学思考》获2000年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02年获第三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走出用文学化、美学化方式理解音乐的误区》获2001年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宏大的悲歌——关于秦文琛作品的断想》获第二届(2008年)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二等奖,论文集《音乐何需“懂”——面对审美困惑的思辨历程》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著作类一等奖。亲自研发的“三维活动连接键盘电子琴”在2017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7年编剧与制作的联套歌剧“山海经”系列中的第二部《奔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202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著作包括《走进音乐的世界》《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音乐何需“懂”——面对审美困惑的思辨历程》《音乐及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以及七耳兔儿童音乐教育绘本系列之《唤醒春天》《拯救七彩谷》和《琴童家长必修课——儿童教育的问题、原理与策略》《走进音乐的世界》(修订版)等。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的封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巡礼


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于2022年10月31日,现有理事52人、会员112人,其中中国评协会员28人、理事3人。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山西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力量。2022年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山西文艺评论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艺评论工作作为独立的专业门类列入到了山西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中。


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自觉承担起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使命任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团结引领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努力开创山西文艺评论工作新局面。


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文艺评论主阵地、主力军、主渠道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文艺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推动文艺创作。与《山西日报》文化部合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专题,组织文艺评论家撰写了一批评论文章。


二是用心用情团结人、鼓舞人、服务人,全面开启评协工作新篇章。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省内各高校、研究机构、文艺院团、新闻媒体等文化单位的文艺评论资源;加强对基层和一线文艺评论工作者、“文艺两新”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加入;团结凝聚全省各领域、各层次的文艺评论人才,发挥各艺术门类优秀文艺评论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和老一辈文艺评论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依法维护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壮大主流文艺评论的声音和阵地,营造良好的文艺生态。在《山西日报》开设专栏,在《火花》杂志开办专刊,打造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具有引导力、影响力的文艺评论品牌;创新拓展新型阵地,利用好“山西文艺微矩阵”“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专门的文艺评论阵地和栏目板块,推出更多接地气、有人气、聚共识的全媒体评论作品。


今后,山西评协将团结凝聚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不忘艺术初心,切实发挥文艺评论对创作的砥砺促进作用,发出有责任、有情怀、有态度、有锋芒的山西文艺评论之声,为繁荣山西文艺评论事业、推进山西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的封底


新书推介


《2022中国艺术发展报告》

编者: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5月


《报告》坚守辨析鉴别、激浊扬清的初心,坚持“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观察艺术发展趋势,彰显艺术文化价值,促进行业繁荣发展”的宗旨,紧密结合新时代文艺新实践,不断作出新的尝试和改进。《报告》在真实“记录历史”的同时,更加注重现象评析、问题思考以及趋势把握,进一步凸显其史学价值、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时代价值。《报告》见证了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的赤诚初心,见证了年度中国艺术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见证了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文艺评论、网络文艺、文艺志愿服务的年度发展轨迹,展现了中国艺术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蓬勃气象,为中国艺术年度发展留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学术月刊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 2018中国最美期刊


● 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 维普网全文收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 中国文艺评论网全文收录(zgwypl.com/zz/)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陶璐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

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微评投稿邮箱

wyplzg@126.com



【欢迎关注▽】


···要不再看看···

《中国文艺评论》严正声明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

 #《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各期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1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1, 2023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2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2, 2023 Contents&Abstracts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3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3, 2023 Contents&Abstracts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4期目录与篇目摘要

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No.4, 2023 Contents&Abstracts


点“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文艺评论》电子版~

理论评论文章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