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分享 | 多重制度逻辑下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机理:基于义乌復元医院的案例研究

吴波等 南开管理评论 2024-02-05

作者简介


吴波,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企业区位战略与企业国际化。

杨步韵(通讯作者),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王晓婷,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家族企业传承与国际化。

李元祯,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研究缘起


2016年,“魏则西”事件凸显了莆田系民营医院在专业规范和逐利天性的失衡及其带来的巨大危害,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于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深思。不同于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包容了市场逻辑的高效率优势和专业逻辑的专业化优势,但也存在“使命漂移”的巨大风险,彰显了组织混合的可持续性问题:混合型组织如何建构可持续的组织混合,以防范“使命漂移”风险、实现“鱼与熊掌”可持续兼得?在融合发展的现代社会,日渐盛行的混合型组织(Hybrid Organization)引发了组织制度理论学者对于组织混合之道的深入研究。针对“混合什么”“在哪里混合”“如何混合”等问题,已有研究从实践采纳视角和身份混合视角探讨了组织可持续混合的具体机理。实践采纳视角强调了在聚合不同制度逻辑各个具体实践元素的必要性,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局部性和“加贴标签”式混合,自然难免内部逻辑冲突;身份混合视角强调了组织身份混合对于破解内部逻辑冲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如果忽略具体实践元素的组织采纳,也就难以建立混合身份发挥作用和防止身份失衡(即“使命漂移”)的结构性护栏,也难以获得外部制度逻辑裁判的合法性认可。所以,有效综合实践采纳视角和身份混合视角,成为探索混合型组织实现可持续混合的重要方向。


理论溯源


混合型组织是指由不同制度逻辑构成的复杂组织(Battilana等, 2010),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有效混合相互竞争的逻辑、在组织内部建立可持续混合机制。但是由于制度逻辑之间的不兼容性(Greenwood等, 2011),混合型组织通常会面临内部冲突,且可能会因为内部权力斗争或外部制度裁判影响力变化而带来一种逻辑占据主导地位、其他逻辑被牺牲的问题(Battilana等, 2017),即混合型组织的“使命漂移”问题。(Battilana等, 2017; Ebrahim等, 2014)为解决这些挑战,Battilana等(2010)、Pache等(2010)等一批学者聚焦于社会企业,重点研究了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机理,回答了“混合什么”“在哪里混合”以及“如何混合”三大问题。根据“混合什么”的差异,已有研究可以划分为实践采纳视角和身份混合视角,其中前者强调组织混合的对象是对于不同制度逻辑的具体实践元素,后者强调组织混合的对象是不同制度逻辑所界定的组织身份。实践采纳视角关注到组织和制度逻辑作为“目标-手段”体系的共性特征,把制度逻辑分解为具体实践元素,使之在组织各个层面的叠加更为可行;但是现有研究通常仅仅关注了局部单一层面的混合,因而往往会在持续的外部制度压力和内部逻辑冲突作用下而出现逻辑失衡和“使命漂移”的问题(Smith等, 2019)。针对实践采纳视角的不足,身份混合视角则认为组织混合的核心是建立混合身份,并在身份一致性的驱动下形成包容不同制度逻辑实践元素的可持续混合机理。组织身份是指组织宣告的具有中心性、持久性和独特性的“自我图像”,集中表现为以使命陈述为核心的组织目标之中,并延伸体现在组织的“目标-手段”体系中(Albert等, 1985);组织需要把不同制度逻辑专属的身份界定纳入作为“组织大脑”的组织目标之中,进而影响作为“组织肢体”的组织手段体系。综合以上两个视角,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对于“混合什么”,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是对多重制度逻辑的混合,是对以特定身份界定为核心的各项具体实践元素的混合;对于“在哪里混合”,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是以组织的结构化体系为载体的混合。组织是一个结构化的“目标-手段”体系(Meyer等, 1977),自然成为承接和混合多重制度逻辑这一“目标-手段”体系的载体。两个视角的研究都关注到了组织结构化体系的各个层面,只不过实践采纳视角关注了具体实践元素在组织各个层面的混合,而身份混合视角重点关注了抽象身份界定在目标层面的混合。但是就混合型组织可持续混合机理而言,已有研究还存在两个缺口。一是,就“在哪里混合”,已有研究明确指出了混合型组织当以组织的结构化体系为载体开展组织混合,那么这一“目标-手段”体系又可以分解为哪些具体层面?二是,就“如何混合”,已有研究指出了区隔和整合两个基本策略,那么组织具体如何混合不同制度逻辑的实践元素,以获得外部制度裁判的合法性认可和内部各个逻辑的兼容并存,实现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我们只有明确作为混合载体的组织结构化体系,才能明确包容不同制度逻辑(包括具体实践元素和特有身份界定)的具体混合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同时处理这两个问题。为此,本文把制度逻辑和结构化组织均视为“目标-手段”体系,以此为逻辑起点探讨混合型组织混合多重制度逻辑的结构化组织载体,以及实现可持续混合的具体策略。


主要结论


本文以义乌復元医院为案例对象,分析了1989-2018年復元医院持续混合市场逻辑、社区逻辑、专业逻辑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基于“结构性混合—结构性自洽”的组织可持续混合框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可持续混合是混合型组织在使命陈述、业务定位、组织设计、人力结构等四个层面对多重制度逻辑的全面混合。具体来说,使命陈述界定了组织目标,同时也是宣告的组织身份;业务定位、组织设计、人力结构界定了组织手段,同时也是宣告的组织身份影响组织行为的结构性支撑。第二,组织可持续混合是多重制度逻辑通过内部区隔、横向聚合和纵向整合等结构性混合策略逐步实现结构性自洽的过程。结构性自洽是包含了横向自洽和纵向自洽的整体性自洽,其中横向自洽是组织在横向聚合策略下所形成的混合目标与混合手段相对独立的混合状态;纵向自洽是组织在纵向整合策略下所形成的混合目标和混合手段协同一体的组织混合状态。第三,结构性混合策略驱动下,由混合手段和混合目标构成的结构性自洽的“新”制度逻辑,促成了组织混合的可持续运行。如果把Thornton等(2012)所提出的七大理想型制度逻辑视为“一阶”制度逻辑,那么结构性混合所形成的结构性自洽的“新”制度逻辑可以被称为“二阶”制度逻辑,标志着组织混合的可持续性。


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文的理论贡献如下。首先,这一研究提出了混合型组织通过结构性混合策略实现结构性自洽的基本框架,认为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是组织通过结构性混合形成结构性自洽体系的过程,有效整合了实践采纳视角和身份混合视角的研究成果。其次,本文提出了结构化混合的三个基本策略:内部区隔、横向聚合和纵向整合,推动了组织混合策略研究的深化。再次,本文认为结构性自洽体系是推动悖论思维落地执行的基础,推动了悖论思维研究的深入。最后,本文证实了混合型人力资源在实现可持续混合过程中的微观基础性作用。本文的实践价值如下。本文所提出的“结构性混合—结构性自洽”框架为混合型组织防止“使命漂移”、实现可持续混合提供了可行思路,对于制度创业的实践者包容不同制度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分析思路。这一框架下梳理出来的具体混合策略对于混合型组织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原文引用


吴波,杨步韵,王晓婷,李元祯.多重制度逻辑下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机理:基于义乌復元医院的案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4).


相关阅读


主编寄语丨白长虹——工商管理需要高深学问么?

开放获取丨《南开管理评论》2022年第4期电子书

研究分享 | 异质金融资产配置是否会加剧经营现金流操控?——基于分析师现金流量预测的经验证据

研究发现丨分红动因识别、机构持股与信号传递

研究分享丨付费搜索广告主的关键词组合策略研究——基于语义结构与用户心理的互动机制视角

研究分享 | 纲举而目张:基于价值主张演变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研究分享丨集群社会资本驱动农业集群品牌价值实现吗?—以品牌价值共创为中介

研究分享丨国家资源集聚能力对品牌跨国慈善行为评价的影响及捐赠框架策略:差序公正视角

研究分享丨产业集群根植性对集群品牌价值影响的研究 ——基于我国73个茶叶集群的面板数据分析

研究分享 | 分享经济下基于产消合一逻辑的品牌价值研究

研究分享丨时间标志对消费者自我建构及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

研究分享丨管理层投资视野、技术熟悉度与企业创新决策

研究分享丨多元企业认同中企业身份的意义建构——基于环意国际旅行社的纵向单案例研究

研究分享 | 听从内心召唤的创业者是否更努力?——创业呼唤驱动创业努力的边界权变性研究

研究分享丨混合销售控制系统对员工感知服务氛围的影响:能力控制与顾客管家控制的三重交互作用


编辑:周瀚一

审核:刘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究分享 | 多重制度逻辑下混合型组织的可持续混合机理:基于义乌復元医院的案例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