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履生:看陈家泠如何为G20峰会“化境”

2016-09-19 陈履生 陈履生美术馆


2016年9月4日晚19时许,当出席杭州G20峰会的35位国家元首、国际组织领导人盛装出席大会正式晚宴前,在著名的杭州汪庄一号楼正厅(即九号楼西湖厅)中国画作品《西湖景色》前分别合影留念,画面上远山如浪、楼阁耸翠、湖光云影,宛入坦诚相迎,温馨入怀。该画作者是一位年近八旬杭州籍的艺术家、早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的陈家泠先生。


看美术史家陈履生如何解读陈家泠先生的艺术。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画发展史上,海派与京派、岭南派三足鼎立,构成了中国画进入新世纪继承、变革与发展的洋洋大观,然而,20世纪中期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中国画发展的路向,传统的画派在新的社会中如何发展成为人们的期待。许多画家为此身体力行,孜孜以求,一大批成长于新中国而卓有成就的画家走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陈家泠先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家泠先生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潘天寿、陆俨少等先生。他几十年来立足海上,继承了海派变革与发展的传统,为当代中国画带来了时代新象。1984年,他以《开放的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并且获得佳作奖,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他的视窗。这是陈家泠人生中的一个突破,此后,他一路前行而自成一家,重振了海派雄风,并擎新海派之大旗独树一帜,为"新海派"在新世纪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7年8月19日至26日,“灵变——陈家泠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之后,“化境——陈家泠水墨艺术展”又于9月18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2013年9月23日,“化境——陈家泠艺术展”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所谓的接二连三和接踵而至,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很快的普及了“泠”字,因为在人们的知识系统中不太注意到“泠”和“冷”的区别,仅仅是一个点的多少就有了发音上的截然不同,而发音之错往往成为一种文化程度的标签。缘于此,人们不得不睁大眼睛看看,有时候表现出难得的谨慎。“泠”非“冷”,“泠”之热却以其清新给与传统水墨画以时代新知。



陈家泠 荷花 纸本水墨


“化境”和“灵变”像陈家泠的一双眼睛,表达了他的艺术的神情,也表达了彼此的互动关系。早于1990年他在香港的“化境”和1991年在新加坡的“灵变”,就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魅力,不过这只是墙外开花。10年之后,他以同样的名称在国内两大城市再来一遍,以墙内开花呼应墙外的满园春色,使墙内墙外香气连接,形成了一个“泠”的气场。无疑,这既是强调,又是一种特殊方式的艺术宣言。从展览的角度来看,上海的画家很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当然,这之中的原因有很多。说上海画家很难回避“海派”,而一提起“海派”,人们也会有很多解释,因为角度的不同,其中有褒有贬。但不管是褒还是贬,“海派”中的那种特有的带有地域性的味道,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画史中的“海派”正以其“海派”的特点和方式,冲击了周边的“四王”遗风,并影响后世。



陈家泠 墨荷 纸本水墨


客观来说,像陈家泠这样具有“海派”特点的画家面对北京画坛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观念和风格的对立,决定了业内人士与公众的取舍。可是,时代造就了陈家泠,也为陈家泠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机缘。今天,风格已经淹没在社会的需求之中,而个人化风格的偏好与歧视,则难以影响到公众化的潮流与时尚,因此,陈家泠在北京的展览得以大获成功,而这种成功对许多人来说都难以置信。陈家泠的展览拉开了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艺术交流的序幕,而这之中历史背景内的“京派”与“海派”相关的文化话题,却早已经为这一交流铺垫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陈家泠乘着北京“灵变”的东风,回归故里之后所显现的“化境”,自然是顺理成章,上海美术界为他喝彩,“化境”也就成了“灵变”的庆功酒会。关于他的画,其核心的问题还是“灵变”。“变”作为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主题词,几代画家为之绞尽脑汁和用尽笔墨,从陆俨少门中走出的陈家泠,像许多画家一样依恋于传统的笔墨,但时代之变所要求的中国画之变,促使画家们有了不同的变法。陈家泠的“灵变”不仅体现了“海派”的特色,而且更具有他个人的特点。他从令狐冲学武功的经验中受到了启发,认为对于传统第一要记,第二要忘,这与李可染先生的那句著名的“打进去”与“打出来”的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无招之招”也就成了“无法乃大法”。



陈家泠 向日葵 纸本水墨


陈家泠的变主要反映在他的技法上。他主动舍弃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也舍弃了写的命根;他沉浸在制作之中,把那种稳操胜券的随意性的发挥,推演成一种极端化的理智。因此,他吸引了许多人的好奇心,由此,也招来了一些非议。毫无疑问,这正是当代中国画在新世纪发展中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在陈家泠的画中,还不时地透露出与陆俨少笔墨相连的那种让人们感到亲切的语言,则可以让人们感悟到他的成功之处正在于“灵变”之后所出现的“化境”。

陈家泠先生是当代少有的能够在艺术领域玩较多花样的艺术家之一。在"变"和"化"之间,他的灵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而他的"化境"为中国21世纪的艺术所带来的是绮丽和缤纷,使得他的"泠风格"成为当代水墨画艺术中一支特别的力量,也为传统艺术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陈家泠先生近期的创作,将把人们印象中的以花鸟画为主的创作,扩大到人物、山水、花鸟画并举以及在工艺美术方面全方位拓展的新的境界。其打通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限的探索,让人们看到了新海派绘画的实力以及独特的才情。同时,他还把中国画的笔墨和中国艺术审美的艺匠推广到诸多生活实用器具和生活过程之中,将审美扩展到现实生活领域,笃行"日用即道"的古训,为美的生活、生活的美增添了色彩和情调。



陈家泠 红叶小鸟 纸本水墨


灵变所呈现的阶段性的意义,为陈家泠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画坛上确立了地位,也为以他为代表的“新海派”在新世纪的崛起做出了贡献。可是,如果只有这种灵变,他就有可能停留在这种阶段性之上而难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一种名为鲲的北冥之鱼,“化而为鸟”成为鹏,这种“化”所显现的质变,实际上是一种飞跃和升腾。透过技术的手段而获得灵变的陈家泠,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获得历史性的飞跃和升腾进入“化境”,无疑,还得依赖技术手段,才能完成由形式和技法上的化,内容和表现上的化,到品格和境界上的化。

“个人的技法就是绝招。绝招就是一个流派的产生。”“人家做不到的我要做到,做到极致就变成绝招了,其他人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所以,每一个人在艺术上都需要有一种绝招。” 随着陈家泠在技术上的完善,“走、守、漏、透”画法的成熟,更重要的是这些服务于画面情境的基础性的内容,已经非常和谐地营造了“泠风格”所表现出的的那种新海派美学。“和,故百物皆化” ——和谐产生美,也成就了陈家泠从“灵变”走向“化境”。走向“化境”的陈家泠“故百物皆化”。

通常,一般的画家能够达到“灵变”已是不易,而达到“灵变”的画家能够进入“化境”更是为难。陈家泠是非常懂得“化”的画家,他对于人生不同时期的“化”所产生的不同的结果,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青年时懂得'化',就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中年时懂得'化'就能博求约取,而独创风格。老年时懂得'化',就可以去陈规旧习,冲破藩篱,而达到新境界”。这好像是为他自己所作的总结。他就是在这种“化”的追求中,中年“独创风格”,老年“达到新境界”。进入“化境”的陈家泠的艺术如同佛教中可教化的“十方国土” ,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和多样性的表现方法,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无比丰富的艺术世界。



陈家泠 黄山 纸本水墨


进入21世纪以来,陈家泠无拘无束、出神入化地应付各种题材内容,既表现在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的题材之上,同时,又在传统的题材范围之外做了许多延伸,他的那种山水非山水、花鸟非花鸟所表现出来的化境,既有融会贯通,又有相得益彰。在此基础上,他还建立了“泠窑”,希望通过窑变来实现在宣纸上达不到的效果,或者说在另一个领域内扩大“泠概念”中那种灵变的思想。俗话说“水火不容”,可是,在陈家泠这里,水火相安无事。水作为一种中介在宣纸上能够生发出特殊的效果,而以火作为中介同样能够通过窑变获得不同于始初的魅力,两者的共同点都在于把握。陈家泠的兴趣转移从某一方面来看,也是在验证他绘画技法中的“绝招”在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显然,具体的技法在运用中会有所不同,可是,他那些具有标志性的图像符号在转移到陶瓷上的时候,则出现了完全不同于宣纸的效果,然而,却是地道“泠风格”。这是在化的思想下的新的“灵变”——“化境”促成了新的“灵变”。


陈家泠 桂林 纸本水墨


不拘一格,为所欲为,处于“化境”之中的陈家泠甚至感到手绘陶瓷也不能满足他,继而将手绘陶瓷运用到家具上,进而有可能还会运用到其他方面。显然,这时候的他,画什么不重要,画在那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为形所拘,不为法所累。

陈家泠是当代少有的几位玩的花样较多的艺术家之一。在“变”和“化”之间,他的灵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而他的“化境”为中国21世纪的艺术所带来的是绮丽和缤纷,使得他的“泠风格”成为当代水墨画艺术中一支特别的力量,也为传统艺术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


陈家泠 泉 纸本水墨





2013年9月23日,“化境——陈家泠艺术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由陈履生先生主持。


文章来源:《陈履生艺术评论集》2016年6月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片来源:“化境——陈家泠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年。

原文题目:陈家泠:从“灵变”到“化境”(本文有删减)



更多陈履生观点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我想与您谈谈“行画”和“行画”现象

今天谁来主导国家殿堂的装饰?哪些位置该挂画?挂什么样的画?挂谁的画?

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

艺术江湖化是时代的癌症

再说主流画坛的日益江湖化

陈履生微言 (38) |书画江湖造就骗子





用文化的步履  陈说平生的坚守

下载“江洲履生”app应用和关注“陈履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陈履生美术馆商店购买图书↓↓

陈履生美术馆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环湖北路88号花博园北大门东出口  雅集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