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远良】中美博弈关系再解读——基于世界治理手段变迁的视角

统治与治理是大国统理世界最主要的两种手段。总体来说,统治手段更直接,往往与暴力相联系;而治理手段则具有一定的隐晦性,往往与有规则的竞争相联系。在霍布斯式博弈状态下,战争攫取与殖民征服是大国获取财富和权力的重要统治手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设计和倡导新的统治方式,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成为大国统治世界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以此为开端,西方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主)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设计和实践出新的世界治理手段,大国博弈因此也采取了新的方式——洛克式博弈。具体就中美关系而言,霍布斯式博弈不再是两国竞争采取的终极选项,而是洛克式博弈。中美贸易博弈折射出两国洛克式博弈的方式和手段。



大国经略世界,主导世界格局,其手段是多样的,在表现形式上或曰统治,或曰治理。由于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世界各国总是处于一种无休止且旨在争取权力与利益的博弈状态之中。

一、历史上西方强国的统治手段与霍布斯式博弈

统治与治理是大国统理世界最主要的两种手段。总体来说,统治手段更直接,往往与暴力相联系;而治理手段则具有一定的隐晦性,往往与有规则的竞争相联系。在霍布斯式博弈状态下,战争攫取与殖民征服是大国获取财富和权力的重要统治手段。

(一)战争掠夺手段与霍布斯式博弈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其收益是领土的扩大、资源的增加、人口的扩充、等级秩序的建立和未来持续利益的获得。在无政府状态下,战争是获取权力的终极手段,也是有效方式。自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和美国这9个国家在历史上先后崛起。通过分析这些国家的崛起历程,发现它们最重要的共同点是:发动战争掠夺财富,武装国家获取权力,致使世界各国长期处于霍布斯式博弈的状态。

(二)殖民统治手段与霍布斯式博弈

殖民统治是一国对他国进行奴役和占有的过程。资本输出、奴隶贩卖、战争掠夺、原料掠夺、商品倾销等方式是传统的殖民主义的主要手段。殖民统治的统治手段包括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欺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此外,欧洲列强还通过所谓“自由贸易”的方式,把落后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这也是西方国家崛起的重要原因。

二、新型治理手段与洛克式博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设计和倡导新的统治方式,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成为大国统治世界新模式的一种尝试。以此为开端,西方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主)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设计和实践出新的世界治理手段,大国博弈因此也采取了新的方式——洛克式博弈。

(一)掠夺手段的“法制化”

在国际社会中借以“法治”的方式,将他国财富进行掠夺转移,这既具有合法性,也非常具有隐蔽性。因此,一些国际规则和法律日益成为西方世界为征服和掠夺进行辩护、管理和授权的工具。法治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国家的掠夺披上了美丽的外衣。“法治”一词忠诚地为掠夺服务,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法律体系中找到西方合法性概念的影子。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推销体现美国利益的所谓的普世价值观(美国治下的和平与华盛顿共识)而享有盛名。法治也因此掩饰了美国与被掠夺者的关系,掠夺者也得到了法制的合法庇护。

(二)工业化布局的等级化

利用工业化水平阶差可以实现西方国家所认为的“合法”掠夺和财富的转移。从发展阶段上看,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勃兴于西方国家,故产生了优势路径,进而将世界分为富裕的西方以及相对贫穷的其他地区(如亚非拉地区)。富裕的西方则具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中心主导国家由于是现行国际秩序的设计者,它们通过控制国际组织掌握着国际金融、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在经济行为中预设了对其有利的规则。从国际政治的现实来看,主导国的制度霸权还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在投资、贸易和消费这三个因素方面严重依赖西方发达的大国,从而在政治上也形成了特定的中心与外围的关系。这种结构带来的后果是,发展中国家输出自然资源,遭受本国自然环境的破坏,丧失可持续的发展能力,继续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三)主导货币的霸权化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推行马歇尔计划,设计了美元的世界体系,形成了美元霸权。美国通过在近半个世纪里的实践,美国找到了一种合理合规且隐蔽的治理手段:利用金融和货币手段,从全世界的经济体中攫取利润向美国转移财富。有了军事做后盾以及科技实力做支撑,美元就可以作为硬通货币在全世界畅通无阻,随心所欲地操纵将纸币转化为实物财富美元在全球经济的流通中能发挥出其财富收割的作用,用极低的代价享受了全世界的劳动成果。凭借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美国可以按照“体外循环”的方式来延续对世界财富收割这个过程。

(四)科技人才的攫取化

世界大国首先是人才大国,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地位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西方国家能够在基本不付出投资或投资极少的情况下,实现系统地、批量性地、持续地对他国优秀人才进行“收割”,而优秀人才通过各种方式移民该国后,他们本身具备的优秀素质、巨大能量以及强烈的理想抱负和上进心,使他们成为推进社会文化、工商经济、科技教育事业前进的发动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正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人才、大数据的红利和重要性等同于石油、金融等战略资源。

(五)国际制度的非中性化

从获利的角度分析,制度是非中性的,谁拥有设定国际制度的主导权,谁就能从制度中获取红利。当今的国际秩序是由各类国际组织、国际法和规则组成的,但大多数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所主导。国际制度虽然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在表面存在公平性,但在具体执行和细节实施上并不是公正的。在追寻新自由主义世界的过程中,法治被认为是一种普遍性的法律系统,但它对西方发达国企业行为的技术垄断、知识产权的垄断、市场垄断以及价格垄断等行为则置若罔闻,典型的做法是采取双重标准,或者实行长臂管辖权。美国设定的诸多规则多以公平和公益自居,但其实并非完全“中性”,很多细节中都藏着对美国有利的条款。

(六)战略资源的垄断化

对资源的控制权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对大宗商品的控制。由于在国际市场中,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计价,因而美元的走强或走弱,其本身就是影响国际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源头或因素。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拟经济的波动平台,实体经济“定价话语权”是由金融市场决定的。谁掌握了结构性权力(如金融市场的决定权),谁就能掌握大宗商品定价权。运用政治和军事上的超级实力,美国成功掌控了中东产油国的石油供给与价格的决定权,建立了石油霸权。美国将美元、石油与粮食这三种霸权进行融合,构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新型帝国,其治理手段已经与传统大国有了本质区别:从直接的领土人口控制发展到对关键战略资源的间接控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革命的持续深入,美国的芯片技术和网络数据垄断也日益成为美国的战略资源,美国依仗其优势借此打压其他国家,谋求其霸权利益。

三、中美竞合是洛克式博弈关系

洛克式博弈就其特征而言,是指核大国在博弈过程中遵循“生存与允许生存”的原则,以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方式谋求权力并实现本国利益。具体就中美关系而言,霍布斯式博弈不再是两国竞争采取的终极选项,而是洛克式博弈。中美贸易博弈折射出两国洛克式博弈的方式和手段。

第一,美借以所谓“法治”之名利用国内条款制造贸易冲突。美国主要根据其国内贸易法(主要是1974年贸易法案)实施各种调查,这些条款主要有“201”条款、“301”条款、“特殊301”条款、“232”条款以及“337条款”,其内容和范围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政府补贴等问题。美国所谓的“法治”手段都是美国攫取他国利益的工具。在本质上,美方这是强调“美国优先”,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

第二,利用产业价值链的格局与分工对中国进行打压。为了把握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主导权,各国希望通过在优先领域的科技部署,实现在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抢占新经济的制高点,实现新一轮产业革命并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对美国而言,如果中国的产业顺利实现升级,中国必将获得产业主导权的制高点。美国认为“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政策规划会影响美国科技霸主和高端制造业领先地位,故力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其目的是要将中国“规锁”在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和末端。

第三,在科技人才博弈方面阻断交流,防范和遏制中国科技进步。人才是科技的立足之本,在高科技人才竞争方面,中美之间的矛盾呈现除尖锐化的趋势。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在中国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美国加大了对中国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人才的监控、技术封锁和打压,在客观和现实中形成美国的“技术歧视”,旨在科技上实现中美的“脱钩”。

第四,美国利用战略资源来控制和封锁中国。美国主导了全球半导体与电子产品的发展,芯片日益成为美国手中的一张战略资源牌。美国借芯片技术优势,对中国相关企业施以制裁,将封锁范围扩大到中国几乎全部的高科技产业,让中国企业时刻处于被“卡脖子”的风险之中。美国的目的在于阻碍中国推进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进程,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

第五, 通过建立与退出的方式,反复利用国际制度为己牟利。美国最近频繁退出各类国际组织和协定,其目的也是为了不受到相关条约限制,而追求美国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美国而言,退出相关国际协定和组织,美国不需要付出成本,而留在这些协定和组织之内,却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美国在充分利用退出却不用承担成本的方式,达到胁迫国际社会同意让其重新塑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机制之目的。

四、结论

在21世纪,在博弈双方都具备核毁灭能力的情况下,大国通过霍布斯式博弈方式来攫取利益的模式很难为继,因为这会让自己付出的代价(如军事代价)与获得的收益并不匹配。同时,治理手段的变迁让大国(特别是核大国)之间博弈脱离了旧有的以战争与殖民方式进行殊死博弈的状态,新式治理手段将中美博弈纳入到洛克式博弈之中。在中美两国的贸易博弈中,美国采取更多的是洛克式博弈手段,之所以没有选择暴力性质的霍布斯手段,关键原因在于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彼此博弈需要遵循“生存与允许生存”的底线原则。笔者认为,中美之间解决分歧、化解矛盾的手段还有很多,中美贸易博弈完全可以在洛克式博弈格局下进行,而不必图穷匕见地滑入到霍布斯式博弈的悲惨旧巢。



(原文发表于《中国战略观察》2020年第3-4期,此版本为删减版,全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延伸阅读:
【张宇燕 冯维江】  从“接触”到“规锁”:美国对华战略意图及中美博弈的四种前景
【邹治波】中美关系三层次结构的构建
【薛力】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

【邹治波  刘玮】  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非对称性战略平衡的视角

【薛力】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

【宋泓】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和展望

【肖 河  徐奇渊】“压舱石”与“周期性”的终结——国际秩序互动视角下的中美关系

【余永定】 中美贸易战的回顾与展望

【东艳  李春顶】  深刻认识美国“关税武器化”政策的根源与危害

【余永定】 中美贸易战的前景

【Dong Yan, Ma Yinging, Xu Tingting】China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Diversify its Market

【东艳 李春顶】 如何理解中美经贸磋商中的三项原则性分歧

【东艳】 贸易摩擦与制度协调——基于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研究

【熊爱宗】全球贸易摩擦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姚曦  徐奇渊】  中美贸易摩擦向多边扩展,国际补贴新规如何接招?

【薛力】 中美关系的性质:冷缠斗而非新冷战

【冯维江】  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

【赵海】  美国准内战才是中美摩擦的最大不可控因素

【张宇燕 冯维江】 如何理解中美贸易摩擦

【东 艳】  以美日贸易摩擦为鉴,透视中美贸易冲突

【张宇燕】 访美归来谈中美关系

【张明】  对《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的几点评论

【倪月菊】 中美经贸摩擦:美国吃亏了?

【赵   海】 美国政客该补补历史课了

【薛   力】 美国对华战略:从两面下注到全面防范

【徐奇渊】 中美贸易冲突:中国经济的核心利益是什么?




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请微信搜索“iwepcass”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