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装饰》2021年第8期介绍

装饰编辑部 装饰杂志 2022-06-09



(整体设计:蔡仕伟)


艺术设计月刊

2021年第8期
1958年创刊/总第340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PREFACE

写在前面




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同行者和见证者,而我国的家电事业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壮大的。在童年记忆中,对娱乐活动的最初印象是从露天电影开始的,慢慢地从电视上看到了各种表演和资讯节目,甚至有了商业广告,再后来接触到了洗衣机、电冰箱这些电器。洗衣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氛围,冰箱在夏天带来便利和乐趣,对这些我至今依然有深刻的印象。
家电行业可谓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如今回顾这段历史,一方面感慨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众多的家电品牌起起落落,市场格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给人恍如隔世的印象;另一方面,不得不敬佩当时的领导人率先在日常生活领域开展试点的决定,这无疑是非常智慧的决策。家电行业的活跃能够非常直接地提升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通过家中电器品类的不断丰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家电行业的崛起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助力,使得改革开放事业能够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所取得的成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氛围,使人们对改革开放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 家电行业也是推动中国设计逐渐走向深入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早期崛起的品牌多来自家电行业,当时电视广告的主要内容也多是家电,反映了产业的活跃程度。家电又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行业,造成了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设计的品质正是随着激烈的竞争而不断提升的。回顾整个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尽管其历史不长,我们也能深刻感受到自主品牌在这个行业中如何由弱到强,如何从一个学习者、模仿者,转变为对本土市场有着深刻理解的生产者、设计者,乃至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品类以及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这段历史值得回顾和总结,其中不难发现,家电业的兴起离不开对我们自己国情的深刻把握和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讲,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是设计史梳理非常好的样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家电业的很多经验也值得其他行业借鉴和参考。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围绕“家用电器”这一话题,基于当下的宏观背景和生活语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并非单纯的历史回顾。通过对家电行业发展的学术讨论,希望能够引发我们对设计研究有更为深刻的思考,乃至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所把握。家电领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联,它不仅是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十分广泛的领域,也与生活形态的变化息息相关,同时又是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领域。因此,家用电器的发展就不能是单一维度的简单思考,既跟技术发展的方向选择有关,也与我们对未来生活方式、场景的想象有关,进而影响到设计思维的走向。特别是在今天,信息技术的融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我们的认识和判断如何在产品竞争中进行转化,就成为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问题。希望本期专题的组织既能让我们看到有益的经验和已取得的成绩,也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在此,非常感谢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对本期专题的大力支持。 炎炎夏日中,空调在今天已经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电设备。今天我们不仅希望空调能够降温,还希望它能够有益于我们的健康,甚至还在反思它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家用电器是我们思考设计演化的一个非常有意味的切入点。


方晓风




特别策划:家用电器

栏目主持:李拓


主持人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由此开始,进而促进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1897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标志着人类使用电气照明的开始。随着各类电器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家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生活便利程度不断得到提升,家居装饰布局也产生了革命性的转变,现代化家庭由此诞生。 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电力技术也从欧美国家不断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上海是我国最早传入通讯、照明电力技术的城市,家用电器也首先从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进入中国家庭之中,乃至电灯、电扇等电器逐渐成为婚嫁必备之物。新中国成立后,最先得到发展的家电制造品类是无线电。到了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彩电、冰箱、洗衣机的电器产品“新三件”逐步取代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机械产品“老三件”,不仅是结婚的必备之物,更是生活中的必需品。进入新时代,家电品类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家电”“健康家电”等概念也被提出——尽管它们在中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见,家电不仅在中国家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更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社会进步。 作为工业化产物的家用电器,科学技术是其核心,而其材料、肌理、色彩、造型、工艺等设计因素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学者沈榆认为,对于中国的“设计观念”“设计知识”而言,除去西学的理论、著作外,还有一条经常被忽视的传播路径,就是随着技术、工业产品由西方向中国的转移所带来的新思想。而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性大,作为舶来品的家用电器进入中国后也在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在地性”面貌,由此也诞生出品类、特色各异的家电企业与品牌。本期专题既有从科技史角度梳理家电发展历史的研究,也有具有工业设计背景的院校学者撰写的研究具体家电设计问题的论文,同时还有本刊编辑与家电行业资深从业者的对话。一期专题固然无法穷尽中国家电行业、产业的问题,但希望能够从设计学的视角切入思考,对今后中国家电业的发展有所助益。 最后,特别感谢《家用电器》杂志主编苏亮先生、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梁峭副教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袁翔副教授对本期专题的协助。(李拓)




《智能化时代的家用电器:历史演进、发展趋向及逻辑建构》

  张成岗

内容摘要:家电产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家电技术产品更新依赖于基础科学成就。19世纪晚期,白炽灯的发明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20世纪初,电熨斗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仅在夜间的供电传统,促使其他家用电器相继问世。20世纪50年代,电子工业和塑料工业兴起,促进了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晶体管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技术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问世,推动着家用电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在家用电器普及化背景下,家电艺术化成为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物与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家电产品形态承载着文化意义,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在家电产品上的广泛应用,智能化产品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择家电的重要参考,家电艺术化需要保持大众化与高端化之间的张力。家电产品的进化构成一个人工物系谱,家电技术发明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家电发展史是“技术史”与“社会史”的融合。

《智能家电交互:系统性体验设计思维的新范式》

   张凌浩、张顺峰、朱琪颖内容摘要: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化了家电体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也为其交互设计的全面升级和融合带来新挑战。本文以系统性体验为研究视角,基于对交互体验框架发展脉络的梳理,结合案例进行论证,提出了系统性交互体验设计新范式,构建出人性化、意义驱动和系统整体视野三个层面的创新维度,并通过创新设计实践予以验证。研究旨在以新的范式和方法为探索家电智能交互体验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

《家电设计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情境重构》

 王炜、胡飞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设计研究中对地方性知识的挖掘与转化问题。家电产品设计的案例研究表明,可从各地区、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差异和行为差异中寻找线索,通过对地方性情境的“深描”建立社会文化意义结构,从独特的深层意义上确认突破口,通过SAPAD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突破性新产品;通过地方性问题、地方性使用方式、地方性情境等路径,实现地方性“实践智慧”的创造性转化。进而指出,设计师应加强从西方主体到文化本体、从传统到现代性、从物理空间到网络世界的视角转换,自觉挖掘、活化、转化“地方性知识”,进而创造出新的、鲜活的、现代性的“地方性知识”。


《跨越设计中“伪装”的多样性——以惠而浦冰洗产品设计实践研究为例》

  李子龙、吴雪松内容摘要:本文是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设计研究。家用电器构建了美好生活,在现实中家用电器设计却逐渐走向“伪装”的多样性。本文基于此问题,通过对设计合作实践成果的对比,发现有两组不同的对比结果:一组结果为产品拥有“新意”,且预示着新生活;另一组为产品无新意,仅是对已有生活的延续,呈符号化差异,表现为“伪装”的多样性。论文重点论述了产品的“新意”,以及它存在的社会属性,指出了设计中“伪装”的多样性是对可能性和应该性的缺失。最后,论文提出了跨越“伪装”多样性的设计方法,实现设计构建美好生活,完成人的向好性。



《有机界面》

 [荷]维姆·波尔曼、埃里克·坦普尔曼
  翻译:汪芸

内容摘要:本文讨论了响应式材料取代传统界面对产品设计师造成的影响。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关于人机接口新范式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分析了新材料技术为交互风格提供的机会,第三部分讨论了有关设计实践的意义。结论是:基于颜色、形式、纹理等变化的产品语义设计将成为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家电业的发展进路: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鲁建国访谈》


 采访、整理:李拓

编者按:鲁建国是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洁器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他1985年进入家电院工作后,长期从事家电标准与检测方面的相关工作——这也是家电院的两大主要业务,涉及洗衣机、电风扇、吸油烟机、吸尘器、净水机、空气净化器等众多新老家电产品。他的工作经历见证了中国家电行业30多年的发展变迁。以下为本刊对鲁建国先生的书面采访。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赵 华

《发展、消费与“被设计”——家用电器在中国》
陈澜

内容摘要:家用电器工业是国家“产业现代化”“生活现代化”的表征。中国作为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一方面通过家用电器产品的设计进入工业化的深入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大量制造”切实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在当时计划经济主导下,家用电器被强调了“身份”并扮演了一个强势的“角色”,不仅使中国人生活的“产品链”发生了巨变,也使得中国设计的理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研究家用电器的“被设计”,不仅仅是阐述其自身的技术及设计演进,而且是将其与中国的“时代需求”关联起来,在回首历史的同时,关注当下不断衍生的家用电器“新物种”的设计与生活品质等话题。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 冯


《睿识自我,集思创源:RIGI睿集设计创始人刘恺的设计智慧》
周志、王小茉

内容摘要:刘恺,RIGI睿集设计创始人,潮牌L-HOUSE主理人,东华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作为国内最具创造力的设计师之一,刘恺的设计手法以多元的状态并存,形成了鲜明的个人化风格与新潮的时代印记。近期,本刊编辑赴上海对设计师刘恺进行了一次专访,试图通过对其设计经历和思想的探寻与梳理,揭示一位当代设计师在承接设计项目、处理设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工作中的心路历程。



学人问津

栏目主持:李 拓


《设计形态学的核心与边界》
邱松、徐薇子、岳菲、崔强、张啸

内容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和边界范围。设计的载体是“造型”,造型的核心是“形态”,而形态的“本源”便是“设计形态学”研究的关键内容。以“形态研究”为核心,由此衍生的概念、理论、思维与方法等,便构建了设计形态学的知识体系。设计形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其倡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不仅为设计形态学研究确立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更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指导。学科“边界范围”的划定,取决于该学科的优势、实力和发展愿景。清晰的“边界范围”有利于界定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但也会固化其研究内容,阻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实际上,设计形态学的边界范围并不十分清晰,这样反而更有利其进行跨学科研究与协同创新。虽说设计形态学源于设计学,但它并非设计学的细分,而是设计学的拓展与扩充。设计形态学不仅能协同其他学科进行研究与创新,还能为人们的未来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史论空间

栏目主持:周 志


《形塑美国生活的秩序:20世纪20年代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公共教育》
曹雅洁《关于“百子图起源于百子帐”的驳议》
鞠瑶《6—12世纪扎经染色织物纹样及其东西方交流》
王可、刘元风

教学档案

栏目主持:王小茉


《从信息素养到受众思维的整合实践:信息可视化课程研究》
张璜、解孝峰、张利

设计实践

栏目主持:田 君


《基于眼动实验和可拓语义的传统文化符号再设计研究》
胡珊、贾琦、王雨晴、董琳琳、罗亦鸣

个案点击

栏目主持:贾 珊


《探寻大型线性遗产空间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基于美国加州国家历史游径的规划和管理研究》
何疏悦、张蕊、赵新宇、汪辉《有意义的控制: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AI艺术及其交互方式》
顾亚奇、王琳琳《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全球工业遗产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乔治、张新平《偶动画视听呈现与效果分析——以《女儿》为例》
陈越红、姜帆、胡梓育

民俗民艺

栏目主持:赵毅平


《梅州民间古眠床构件“仙人桥”的特点成因探析》
梁嘉《都市手作艺术的实践调适与意义建构——以一位手作人近十年的个案为例》
何佳《黔西北民族地区平织机调查与价值研究》
刘一萍、刘欣

院校风采

栏目主持:赵 华    周 志


《绵阳汉代摇钱树中凤鸟图像装饰类型研究》
刘瑛
《李白文化在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以诗仙阁酒包装为例》
黄朝伟、沙清
《特色小镇红色文化形象IP设计探讨——以东宣童话镇为例》
何荣《“织补”理念引领下的风景旅游区改造设计——以巴中诺水河景区为例》
王桂林《平武白马藏族非遗文创品牌的构建——以“曹盖面具”为例》
丁浩《竹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究与实践——以沐川中华竹博园为例》
王超   《龙文化雕塑的设计与探索——以泸县龙吟广场为例》
黄彬《北川羌族草编艺术创作的新探索》
雷颖《“三元观”在羌族建筑艺术中的体现——以绵阳北川吉娜羌寨为例》
屠明英、岳垚希
《融合变通,因石施刻:四川石渠石刻艺术特征的成因分析》
李隽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作品




《装饰》精彩回顾

《装饰》2021年第1期"设计的理想"

《装饰》2021年第2期介绍“理解园林”

《装饰》2021年第3期“后现代主义”

《装饰》2021年第4期“设计+医疗”

《装饰》2021年第5期“工艺美术·外销”

《装饰》2021年第6期“毕业设计·工业设计”

《装饰》2021年第7期“设计美育”

《装饰》2020年第1期“设计+新材料”

《装饰》2020年第2期“设计·抗疫”

《装饰》2020年第3期“大众设计”

《装饰》2020年第4期“设计+心理”

《装饰》2020年第5期“设计+管理”

《装饰》2020年第6期“毕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装饰》2020年第7期“设计+广告”

《装饰》2020年第8期“设计政策”

《装饰》2020年第9期“明代设计”

《装饰》2020年第10期“淄博陶琉”

《装饰》2020年第11期“通用设计”

《装饰》2020年第12期“再论装饰”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