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往期回顾 | 《逻辑学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逸仙逻辑 2024-02-05

逻辑学研究 2022年第2期

第15卷(总第63期)2022年4月18日出版

双月刊 2008年创刊

目   录



专栏:说谎者悖论新解    主持人:郭佳宏


说谎者悖论的隐蔽的假设 

文兰


关于说谎者悖论句变元理论的几点评论  

陈龙



❖形容词修饰语义的现代类型论探析 

罗朝晖、石运宝、薛涛


❖基于信息元的隐喻逻辑初探

洪峥怡


❖基于概念分类的模态认识论策略 

孙蕾


❖论证本土化分析评估的哲学基础

   ——从地方化认识论的角度看

贝智恩



论文摘要


说谎者悖论的隐蔽的假设

文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摘要:说谎者悖论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一个悖论。关于说谎者悖论,主流的理论着重于对“自我指涉”和“真谓词”的分析。本文指出,自我指涉和真谓词虽然是说谎者悖论的明显的外部特征,却不是问题的要害。问题的要害是说谎者悖论里的一个隐蔽的假设。本文先通过考察悖论与反证法的关系给出一个有助于寻找隐蔽假设的一般原理,然后应用这个原理找出说谎者悖论里的隐蔽的假设,以解答说谎者悖论。提供有力证据的是一个新发现的“三卡悖论”,它证实该原理适用于说谎者悖论。按照这一原理,说谎者悖论与一个布尔方程无解的反证法有相同的假设,即“该方程有解”的假设,也即“存在变元的值满足该方程”的假设,只不过对说谎者悖论来说,这个假设是隐蔽的。于是,解答说谎者悖论的关键就是搞清楚这一假设所说的“变元”“值”“方程”“解”对说谎者悖论来说是什么意思。人们将惊讶这一假设在说谎者悖论里隐藏之深。同样的分析也给出了雅布罗(S. Yablo)悖论的解答。


关于说谎者悖论句变元理论的几点评论

陈龙(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说谎者悖论是最古老也最难以应付的悖论之一。本文以塔尔斯基的语言分层理论和克里普克的真值间隙理论为背景和参照点来比较文兰教授所提出的句变元理论解悖方案。文章主要从应对不同类型的说谎者悖论以及其他类似的非语义悖论(尤其是模态说谎者和认知说谎者)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句变元理论的两个独特之处。第一它揭示出自指以及真谓词在说谎者悖论中显明但不显著的作用;第二它可以应付大量结构相似的悖论并给出统一的解决方案。文章最后比较了克里普克的有根性概念和文兰的方程有解概念的异同,并提出了一些可以继续探索的相关问题。


形容词修饰语义的现代类型论探析

罗朝晖(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石运宝(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涛(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摘要:基于现代类型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MTT 语义学)是涉及逻辑学、语言学及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在自然语言语义刻画及推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作者关于 MTT 语义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中英文形容词的现代类型论语义模型,阐明其丰富的类型结构在语义构造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同时在澄清形容词语义方面做进一步的推进性工作。


基于信息元的隐喻逻辑初探

洪峥怡(浙江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摘要:隐喻理解是涉及非字面义理解的特殊的认知形式,一个字面义为假的隐喻表达同样具有有效传达信息的能力。若将隐喻理解过程视为信息的传递和解读,而非简单的真值判定,则它与非隐喻表达并没有本质差别。因此,信息流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描述隐喻理解上具有优势。本文基于情境理论和模态逻辑对隐喻进行形式化,通过描述源域、目标域内部的信息联系和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跨域联系,定义一个语句作为隐喻被理解的条件,并通过构造一个隐喻逻辑,得到一些隐喻理解的特有性质,以更好地对一个静态的隐喻理解过程作出解释。


基于概念分类的模态认识论策略

孙蕾(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摘要:近来模态认识论问题研究的主流进路是理性主义,而理性主义各方案因采取不同的解释路径呈现出很大差异,其中乔治·毕勒的温和理性主义方案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将重点讨论该方案中关于概念的三类划分为何是重要的这一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充分阐释,能够更好地说明我们凭借其而获得模态知识的那一认识论机制,同时也能够克服理性主义进路通常面对的最棘手问题——理论循环的危险与模态概念的遗留问题。并且,在语言转向后我们常常通过语言分析切入认识论问题的探讨,而毕勒的温和理性主义方案正是诉诸基于逻辑与语义的概念分析。因此,本文认为,基于概念划分的模态认识论策略,涵盖了我们能够对概念进行的最一般意义上的澄清和分类,从而提供了一个对于模态的二阶解释方案,同时它也是一个优于可设想性论证和本质主义论证的方案。


论证本土化分析评估的哲学基础——从地方化认识论的角度看

贝智恩(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当代主流论证理论秉持对自然图景中的论证活动进行理性重建的先验理念,呈现出论证主体的理想化、论证语言的固定化、论证结构的静态化和论证评估的同质化等理论特征,未能恰当描述非主流文化以及变动语境下的多元论证实践。广义论证理论将文化因素引入逻辑研究,使论证概念更具语境敏感性和文化包容性。从地方化认识论的角度看,广义论证促成了论证研究的本土化转向:首先,广义论证与广义知识在概念内涵上存在联系,它们的概念组成要素均具备地方性特征,论证步骤成功实施的背后是地方性知识在起作用。其次,根据地方化认识论针对智性活动的“认知主体--认知方式--认知效度”三元结构考察法,从“论证主体--论证方式--论证生效性”三个层面揭示了论证分析和论证评估的地方性,它们构成本土化论证理论的描述性维度和规范性维度。最后,本土化论证理论的建立表明,论证活动是具有本土特色的人际互动,以此为对象的论证研究不再是一项建构普适性论证模型的工作,而是使用本土概念如实记录论证实践以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地方化认识论为这一转向奠定了哲学基础。



编辑:郭俊彤
初审:刘海林
审核:刘   虎
审核发布:王丽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往期回顾 | 《逻辑学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