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金融评论》第1期

金融评论 社科院金融评论 2024-02-05

2023年第1期

目录

1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金融助力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2

班琦   范小云

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的证据


3

殷剑峰  于志扬

中国的低人均资本存量与低资本边际产出之谜:人口问题的影响


4

李彦龙   李燕

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基于多维视角的综合分析


5

曹春玉

跨境融资、杠杆波动与宏观审慎调节


6

李炳念  王小雪   樊茜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基于LPR改革实验的证据


金融助力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

张晓晶   张明   费兆奇   曹婧   王喆  张冲

2022年,国际方面,乌克兰危机叠加美联储加息,海外经济滞胀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方面,经济增长从快速下降到缓慢回升,宏观杠杆率前高后稳,社融和信贷冲高回落,理财赎回潮增大年末债市波动,股市于深度调整中显较强韧性,中美经济、政策周期错位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总体上,面临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冲击,2022年我国货币金融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总基调,助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促进房地产、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以及金融业扩大开放,经济增长有望回归潜在增长水平。进入 2023年,“稳增长,扩内需”成为宏观调控主基调,货币金融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激发市场内生动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并着力稳物价、稳就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强制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的证据

班琦   范小云

本文基于2008年强制性企业社会责任(CSR)信息披露政策的颁布这一外生冲击事件构造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并结合PSM-DID方法考察了强制性 CSR信息披露政策对我国上市公司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披露企业,强制性CSR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应规披露企业的绿色创新专利数量。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对于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增加了环境监管部门、利益相关者团体和媒体对于应规披露企业的环保监督压力,这有助于推动企业的绿色创新。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CSR信息披露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影响的有关文献,证明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激励企业从事绿色创新,因而中国应进一步加快以信息披露为代表的制度构建。


中国的低人均资本存量与低资本边际产出之谜:人口问题的影响

殷剑峰  于志扬

资本边际产出是决定经济总供给、总需求以及金融层面利率水平、资产价格的关键变量。跨国比较研究显示,一个国家人均资本存量较低,则资本边际产出较高。但是,2010年后中国在人均资本存量依然较低的情况下,资本边际产出快速下滑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之下。对于中国面临的低人均资本存量和低资本边际产出的悖论,本文指出,这是因为人口问题——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快速下滑乃至劳动人口负增长。在单部门生产函数假设下,本文统计了79到91个国家从1982年到2019年的资本边际产出,跨国面板检验发现,劳动人口增长率的下滑对于资本边际产出有显著的负向冲击。进一步基于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的两部门模型,我们发现,虽然单部门生产函数会高估中国非农部门实际资本边际产出下滑的幅度,但2010年后劳动人口增速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不过,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好消息是中国二元经济的特征还未根本改变,未来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部门的持续转移还将对中国的资本边际产出形成支撑。但毫无疑问的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稳定人口规模将是必然趋势。


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基于多维视角的综合分析

李彦龙   李燕

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是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采用多维数据从国内与国外、宏观与微观、直接与间接等多个视角综合考察数字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宏观层面的国内、国外两大视角出发检验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之后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数字金融存在的拉大高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的作用进行了检验,并有以下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缩小了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但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间存在着潜在“U”型关系,创新是上述潜在“U”型关系的重要解释,这与以往研究显示的简单线性关系不同。第二,数字金融拉大了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并且这种扩大趋势在高收入国家中更加明显。第三,数字金融拉大了高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同时得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证支持。整体来看,本文不仅为数字金融与收入差距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为如何通过数字金融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


跨境融资、杠杆波动与宏观审慎调节

曹春玉

基于疫情下全球货币宽松后回归正常化的背景,以及中国稳健的经济基本面吸引跨境资本持续流入的事实,本文建立了包含居民家庭、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等代表性实体部门和金融中介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引入了金融中介的跨境融资,以及实体部门使用土地及房地产进行的抵押借款及发债融资行为,分析了跨境融资流入对实体杠杆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境融资流入通过推动地价及房价上涨,提高了实体部门的抵押借贷或发债融资能力,推升了宏观杠杆,并造成了冲击结束后的被动去杠杆进程,而居民基于借贷约束的资产配置变动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在对金融中介实施逆周期资本充足率调节的基础上,使用基于抵押融资约束的贷款价值比规则,以及基于流动性调节的本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逆周期调节的前瞻性宏观审慎政策组合,搭配跨境融资规模的宏观审慎调节,可以缓解金融中介跨境融资流入造成的汇率升值及实体杠杆波动,约束实体部门的过度借贷行为,增强货币政策主动性,助力金融稳定和产出增长。其中,逆周期资本充足率和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节政策组合能够起到较好的福利改善效果。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基于LPR改革实验的证据

李炳念   王小雪    樊茜

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是目前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主要担忧之一。本文利用2015~2020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月度数据考察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以MLF为主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导致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过度承担,反而显著抑制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说明目前我国稳健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适度的,但SLF和PSL却没有这一效果。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文章以LPR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并且在排除其他政策和冲击影响之后研究结果依然稳健。最后从市场经营环境、监管压力和风险管理等角度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渠道。本文首次从银行系统性风险角度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后果,这有助于回应市场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担忧和质疑,为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编辑:范可鑫

审核人:程炼

《金融评论》原创 | 研究 | 综述 | 评论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金融研究所

网站:http://jrpl.ajcass.org.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年《金融评论》第1期

金融评论 社科院金融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