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中国遇见非洲,我们对彼此究竟有何误解?

今年播出的春晚小品《同喜同乐》以中国援建蒙内铁路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培训员和一对肯尼亚母女之间的故事,小品的主题是“中非人民一家亲”。

春晚小品《同喜同乐》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品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媒体的热议。各类报道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blackface(黑脸)。那么究竟什么是黑脸呢?根据维基百科,黑脸是一种舞台化妆的形式,主要是指用非黑人演员来扮演黑人角色。19世纪,黑脸表演非常普遍,产生了一些广为传播的种族主义刻板印象。最初主要是通过唱歌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民权运动的推动下,这一表演形式最终消失。

 

当中国遇到非洲,我们究竟如何看待彼此?我们交往、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刻板印象、偏见和误解?如何才能告别“巴别塔”,建立有效的沟通?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201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曾经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者常江结合自己在非洲采访的经历,从中国人看非洲、非洲人看中国、交流的无奈等多个方面讲述了他眼中的中非交流与碰撞。下面将部分内容整理摘录成文,讲座视频您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或登录“外研社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网”(www.fltrp-clt.com)在课程“汉语教师必备素养之成为世界公民” 中进行观看。



以下内容整理自在线课程

“汉语教师基本素养|成为世界公民十二讲”

第七讲 再见巴别塔——当中国遇到非洲


主讲人:常江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和非洲关系很好,他们是我们的黑人兄弟,他们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我们给他们修了坦赞铁路,等等。但是在采访了很多非洲人以及在非洲生活的中国人之后,我们发现中国人和非洲人在日常接触中也同样存在着无奈、冲突和误解。文化与文化间,横亘着嵯峨的巴别塔,筑塔者讲着不同的语言,却用极其相似的方式拒斥着交流与谅解。我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依旧停留在极为初级的阶段——我们误解的对象,甚至包括误解本身。


1

中国人看非洲


中国人对非洲有很多固有的看法,有些看法是正确的,有些看法可能是偏颇的,有些看法甚至可能带有一些侮辱的性质。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我自己在非洲走了一圈之后得出来的一些中国人对非洲以及非洲人的普遍印象,先做一个大概的描述。这些印象有些可能是带有成见的,有些可能有一些道理。毕竟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和社会的渊源,我们如何更加宽容、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东西,是需要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皇冠鹤,体态优雅,形态美丽,被奉为乌干达的国鸟。


马赛马拉动物大迁徙


乌干达东北部一个部落的女性成员。在这个部落,还保留着纹面的习俗。


在大树下一睡一整天?


当我乘坐飞机在乌干达降落的时候,我爸爸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那个地方热死了吧,你多喝水。”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听到一个陌生的非洲国家的第一反应。但是其实乌干达是我到过的气候最宜人的国家之一。她虽然位于赤道上,但是海拔比较高,终年白天最高气温二十六七度,晚上最低气温十八九度,每天午后会下一场雨。在我看来,这简直是一个比瑞士还适合人类生存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优厚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都生活得非常悠闲,享乐的倾向也非常明显,真的有人会在街边的树下一睡就是一整天。这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要钱/借钱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


有时候去加油站加油,会遇到工作人员用英语说:“Buy me a soda(给我买瓶饮料)”。这其实是一种要钱的暗示,刚到非洲的中国人可能会对此感到莫名其妙。我到加油站,你作为工作人员给我加好油,这是你的本职工作,我凭什么要额外给你钱?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在当地生活的翻译,他曾经在自驾车往返塞隆盖蒂公园的1200公里的路上,被警察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截下来十几次。每一次处理的方式也都很接近,要么私人给警察几万先令,要么车扣下,让他们去某个地方取。在非洲的茫茫大草原上,他们只能选择私了。虽然一路下来总共也就花了折合人民币四百多块钱,但是这个事情让我的受访者感到非常不爽,他在最后给我的邮件里说:“钱虽然不多,但是性质很恶劣。”

 

我们采访发现,很多非洲人,无论精英阶层还是普通百姓,都没有存钱的习惯。没钱时,预支薪水、向同事借钱是很常见的。借钱的理由也都非常奇怪,诸如孩子生病、好友遭遇车祸,甚至家人去世,等等。一些中国雇主不得已,借钱后只好直接在工资里扣除,如果是私人间借钱,借出去几乎都打了水漂。“今朝有酒今朝醉”,也许是天性里的乐观自由,也许是对现实的无奈。


迟到是家常便饭?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看来,“不守时”是最令人头疼的“非洲性格”。家里的水管坏了,打电话给维修公司的人,对方往往会说:“明天上午10点,我准时到你家。”第二天再打电话过去,对方会连连道歉,再承诺:“明天下午2点我一定到!”

 

曾经有一次我们约了两个马凯累累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政治学教授在一个餐厅做采访,因为采访者和受访者一共四个人,所以我们订好了一个四人的餐位,然后在约定的时间等着受访者的到来。一般迟到半个小时之内,属于正常范围,是不必打电话去催的。大概四五十分钟之后,我们打电话过去,其中一个人说家里出事了,来不了了。另一个受访对象可以来,但是他同时表示现在他正在和另外两个朋友在一起,是否可以把这两个朋友带来一起参与采访。

 

“他答应你明天10点来的时候,并不是说谎。只不过后来又有其他人给他打了电话,于是他就把和你的约定忘掉了。”对于上述现象,一个受访对象这样说道。


非洲人的婚恋观 


在乌干达,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基本上绝大部分男人都有多个配偶。而当地男女也非常平等,一妻多夫制也很常见。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部族之中,大城市也非常常见。这种情况甚至和有钱没钱没有关系,一个司机也可能有三四个妻子。

 

受原始部落风俗和西方文化思潮影响,非洲是性观念非常开放的地区,人们通常能把性和婚姻分得很开。非洲一些传统部族,男人以拥有很多妻子和孩子为荣,并将其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如果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考量非洲人的行为方式,往往会陷入“无解”的境地。世界是多元的。既然踏入别人的领土,若不尽量按照对方的游戏规则行事,势必不会太受欢迎。而“设身处地”,通过“移情”去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是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


2

非洲人看中国


尽管对于绝大多数非洲人来说,“中国”是个非常熟悉的字眼,但这种熟悉并未导致文化上的亲近。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并供职于中国企业的非洲年轻人,也往往非常自然地认为中国人都是武林高手,这种印象大多来自好莱坞电影。非洲人对中国的文化误解,与中国人对非洲的文化误解一样严重。

这个人叫做罗纳德塞坎迪,乌干达人,供职于国际知名新闻通讯社,月薪一千多美金,在乌干达是当之无愧的精英阶层。


这是我们在乌干达西部地区采访的时候遇到的两个小孩。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所以看到我们,看到我们的相机感到非常新鲜,同时流露出很自然、也很羞涩的目光。


中国人是新的“殖民者”吗?


第一次采访罗纳德塞坎迪的时候,他一开始说的一段话就让我觉得很震撼。他说:“当年是欧洲人过来,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圣经。现在你们来了。”

 

“非洲人习惯了受外来势力的影响,欧洲人来了,带走了一些东西,也留下了一些东西,你说不清楚孰轻孰重,”赛坎迪对我们说,“现在很多人又在说中国人是新的'殖民者',说他们为石油和资源而来……这些说法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非洲人不是傻子,我们明白能从这样的交易中得到什么。”在他看来,“殖民主义”也好,“后殖民主义”也好,不过是各取所需的交易,就算有不公平的地方,也终将被历史纠正,没必要做出受害者的姿态。“那很可笑。”这是他的原话。

 

采访时,卢夸戈(主持乌干达全国卫生工作的卫生部副部级常务秘书)指出,希望西方国家理性平等地看待中非交往:“非洲国家同中国的交往是出于自身的需要,非洲的领导人是成熟的,他们做出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需要美国,我们也需要中国,这些都是可以用来改善非洲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同力量。”


中国人爱“随地吐痰”?


这一点是有些中国人做得非常糟糕的一点。在非洲生活的有些中国人,个人的习惯非常糟糕,比如说“随地吐痰”。乌干达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在这个国家里面,几乎没有人吸烟,大街上的路面非常差,但是没有烟头,没有碎纸,没有人吐痰。

 

这就形成了一个扭曲和撕裂的现象。在当地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很强大,可是在文化上有时却显得素质比较低。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扎根非洲?


我们采访了很多当地的华商,有一些已经非常成功了,在非洲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积累了上亿的身家。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没有长期扎根非洲的想法,绝大多数人都想在非洲赚够了钱,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他们也基本上没有和当地人通婚的想法。

 

我们采访的华商中只有一个人娶了非洲妻子。在他看来,两种文化始终无法相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心太急,不肯脚踏实地,总幻想着“捞一票就走”,没人愿意扎下根来,做一些心平气和的事。他说很多年轻人到了非洲之后,一味待在条件较好的大城市,不学本地语言,不与本地人打交道,更不会去连公路都没有的穷乡僻壤寻找商业机会。“闲暇的时候,他们宁可躺在床上看中国电视剧,也不愿去市场转转。”


中国人的“竭泽而渔”?


现在有一百多万中国人生活在非洲,但是总体上来说,很多中国人在非洲做的事情都是投资小、见效快、利润薄的生意,可以赚一笔钱就走,如果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的亏损,基本上还主要处于一个非常低端的行业。Made in China的形象在非洲这么贫穷的地方都成了低端商品的代名词。


中国的现在是非洲的未来?


我们还采访了乌干达的总理和诸多部长、外资企业的高管和很多知名的国际记者。这些社会的精英阶层基本上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应该去学习中国的发展道路。罗纳德塞坎迪曾经来过一次中国,到了香港、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回去之后,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非常认真地分析了为什么中国能有如此巨大的经济成就,而非洲目前还没有,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感慨说“非洲啊,你的明天就是中国的今天。”


3

交流的无奈:《科尼2012》及其背后的故事


《科尼2012》是由一个名为“被遗忘的儿童(Invisible Children)”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在视频网站上发布的。该影片自2012年3月上旬起在国际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仅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不到一周的时间观看次数便超过5千万次。这部纪录片控诉了乌干达反政府武装头目约瑟夫·科尼使用童子军及屠杀等罪行。片子最后号召全球掀起一场“Make Joseph Famous”的运动,把科尼的头像印在T恤衫上,在全球卖了几百万件。

 

后来乌干达本地有一个公益组织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做了一个公开的放映,现场乌干达人的反应让所有人都很震惊。很多乌干达人看到一半就极其愤怒,甚至捡起石头砸向投影机和屏幕,这次播放也不得不终止了。这件事对我的震动非常大。原来这里面有很多事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

 

后来我们联系到了这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告诉我们这个反政府武装确实曾经在乌干达活动过,但已经是大概十几年之前的事情了。这支反政府武装在乌干达政府的努力下,已经基本上被赶出了乌干达,没有什么影响力和杀伤力了。而当地看到这个片子的人,很多都是当年失去了孩子的父母。十几年之后,当他们终于可以渐渐淡忘自己这些惨痛的经历后,突然间一个美国不知道哪儿跑出来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组织把他们当年的噩梦拍成了纪录片,在全球播放了几亿次,甚至还放给他们看。这个片子的最后还鼓励大家穿着印着这个反政府武装头目头像的T恤到大街上去游行。这个当地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就说:“我就问你一件事,911事件之后,为什么美国人不穿着印有本拉登头像的T恤去美国街上游行。”这件事让我深深地开始反思,我当时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的一种无知和偏见。

 

我们就这个片子还采访了乌干达的总理姆巴巴齐先生。他指出整个片子都把乌干达称作一个中非国家,但其实乌干达是一个东非国家。东非五个主要的国家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状况在非洲相对比较好。在非洲的范围内,如果提到东非,意味着繁荣、稳定、人口素质高,而中非则战乱频繁,比如刚果(金)就是非洲的一个战乱之源。因此这个问题在乌干达的领导人看来就非常的敏感。姆巴巴齐总理说这个事情对乌干达旅游业的摧毁很可能是根本性的,因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民很可能从来都没听说过乌干达,终于知道乌干达了,却认为她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国家。

 

经过这一圈儿的密集采访,我们认识到眼见不一定为实。你眼睛中所看到的很可能是西方的媒体、电视剧、电影等所呈现出来的非洲,和真实的非洲是非常不一样的。其实何止非洲,就是我们中国的国家形象,基本上也是由西方的媒体营造的。尽管我勉强可以算是知识分子,这个事情也让我意识到其实自己对于很多未知的事物是充满了偏见的,而这种偏见需要用脚踏实地的记录精神和人在现场的实践精神去破除和改变。



题外话


什么是偏见?


偏见是对一个群体的成员建立在错误而僵化的概括基础上的负面感情。偏见可能是针对整个群体,也可能是针对来自某个群体的个人。一些人对别人的偏见是基于对方肤色、口音、方言、某种宗教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如何克服偏见?


1. 坦诚面对自己的偏见。由于偏见属于文化无意识部分,而且有根深蒂固的特点,因此当我们看待与自己不同的文化群体时,应该自问:“我对某些群体是否存在着成见或者偏见?这些成见或偏见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自省,我们可以意识到偏见的存在,提高对偏见的警觉性。


2. 扩大与不同文化的人的接触范围。偏见往往是由于与其他群体接触的范围狭窄,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尽量广泛地与其他文化的人交往,多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就会降低对其他群体的偏见程度,提高认知的客观性。


3. 参加课程学习和培训。阅读跨文化交际相关的书籍,学习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偏见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严重后果。


4. 在交际中避免使用带有偏见或歧视色彩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对弱势群体要注意使用委婉而礼貌的称呼。


(摘自《跨文化交际》,祖晓梅著)


往期精选

1

你家有几口人? | 跨文化交际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2

你有男朋友了吗? | 跨文化交际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编辑 | 吴晓静 刘希

美术编辑 | 张敢当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课程视频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