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牢中国饭碗》:聚焦“国之大者”,探寻中国奇迹背后的特色实践之路!

华平 光华锐评 2023-06-30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HAPPY DAY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用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占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一中国奇迹是怎样实现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创新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端牢中国饭碗》于8月29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一经首播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点赞。


该片以祖国各地各行各业如何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的生动事例为缩影,深度探访从南到北、遍布广袤田野间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我国四大主粮产区,以及绵延在草原森林、山河湖海的全国各大蔬菜菌菇种植、水产品养殖基地,真实记录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全景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该片围绕“端牢中国饭碗”,以点带面、深入肌理,生动诠释了我国粮食安全1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为2022年的社会文化视野奉献了一部硬核佳作。



01

“国之大者”与“大食物观”

彰显战略主题新高度


一部主旋律纪录片的诞生,往往承担着关注当今重大焦点课题的责任与使命。《端牢中国饭碗》系列正是基于呼应时代、关切民生的创作初心和自觉担当,围绕“端牢”和“中国饭碗”两大关键词来立意取材,勾勒出“守护中国粮食安全”大主题下的时代长卷。


时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一轮的动荡期,粮食安全的“国之大者”地位无论如何高调发声都不为过。


尤其是当时间到了2022年,受疫情冲击、极端天气、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很多低收入国家陷入粮食危机。


在此国际背景和世界格局下,《端牢中国饭碗》聚焦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生动案例与丰富借鉴,彰显了国家级平台精品创作的主题新高度。



《端牢中国饭碗》系列在选题设置和内容编排上可谓十足用心。


首先,前3集选题先由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出发,讲述保证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基础,直击国家粮食种植最根本的“耕地、良田、水利”三大问题。


接着,以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肉禽、水产品、蛋奶、食用油、食用菌、水果” 等重要农产品品类纵向切入,梳理与百姓饭碗强关联的主题,记录中国从“粮食自给”到“餐桌丰盛”走过的足迹。


最后,以“种子”与“粮仓”为两大选题横向延展,由点及面讲解国家通过粮食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主粮及农副产品安全,彰显“种业振兴”、“仓廪殷实”的底气与自信。



创作团队紧紧围绕核心主题进行深度挖掘、横向提炼,首次对我国粮食安全之路进行全景式纪录,令这部作品的高度和丰富度都呈现出极具辨识度的品质特色,打造了一部难得的电视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就众多“干饭人”的认知而言,能入局“粮食安全”课题的,无非“稻米、小麦”等主粮家族而已。然而,《端牢中国饭碗》将视线从“大陆粮仓”拓展突破开来,更投向我国青山沃土、广阔海洋上的“植物粮仓”“海上粮仓”,讲述中国人在“向植物要热量,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微生物要蛋白”时激发的无限创造力和无穷智慧。


《端牢中国饭碗》生动解读了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生动实践——“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02

“磅礴群力”与“多维解读”

展现“新时代纪录片”走心画风



小故事与大主题的巧妙融合,鲜活人物与典型事件的交织,是《端牢中国饭碗》坚守的创作初心。


“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在第一集中,节目围绕国家耕地大政方针,探访了众多一线工作者。



“看到广袤的耕地,心里很有成就感,听到风吹麦浪沙沙的声音,有时候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麦香味。”来自山东的国土资源监察员张鲁如此感性地表达了他的动容时刻。


没有华丽的辞藻,观众却能感受到一名一线工作者对守护国家耕地这份事业最深沉地告白。

安徽某测绘院的调查员柏友林,不惜在到处有蚂蝗出没的山林里艰难跋涉三小时,只为核实山中的一块耕地是否变成了林地。


湖南安化工程师彭湘权,为了保住一百多户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稻田,和团队成员一起经过反复勘查,最终督促抽水蓄能电站的设计单位采取了为耕地让道、开山修隧道的设计施工方案。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也是人间奇迹的书写者。正是人民的力量,用劳动的双手托起中国饭碗,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写实在广阔的田野上。


透过《端牢中国饭碗》的镜头讲述,观众切切实实地从一组组劳动者的群像素描中,感受到中国粮食安全之路是如何汇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感受到节目的走心画风和人文感染力。


除了把镜头对准“端牢中国饭碗”新时代长卷中的人民力量,该片还十分注重多维度、多角度雕刻主题内涵,通过权威专家解读和重磅数据剖析,构成了权威真实、丰富翔实的内容肌理。


节目围绕整体国情和科研重点,深入浅出地解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及所投入的巨大科研精力。



如在第一集中,透过各方解读,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鼓舞人心的十年成就跃然眼前: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近年来,国家制订了十多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启动了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按钮……


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真实客观纪录现实世界的价值追求,而用数据说话正是对此的直接体现。据此,作为《端牢中国饭碗》的突出亮点,该片每一集都有重磅数据作为立论支撑。



在第一集中,透过一系列掷地有声的大数据,观众真切感受到耕地在我国是如何享受着与“大熊猫”同款的待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一共占补平衡补充耕地3500余万亩;党的十九大以来,工程建设一共节省了36.53万亩耕地,其中有5.17万亩是永久基本农田;2018年以来,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9.07万宗……


此外,该片还呈现了诸多首发信息,刷新观众对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认知。如第一集披露的有关我国保护耕地方面不为人知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进行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国用无人机监控耕地,无人机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79.2公里,用一个小时40分钟,完成山东嘉祥县530平方公里的面积等。



一系列令人振奋的大数据、堪称刷屏级的大事件汇聚在一起,成为一股温暖坚实的力量,无不凸显着我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国“粮”策、大国自信,更彰显出我国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走过的卓越之路、书写的巨大成就。


仓廪实,天下安。近十年来,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牢,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越走越稳健。《端牢中国饭碗》以其纪录片本身的现实力量,为这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建立档案,致敬为端牢中国饭碗筑牢根基、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的磅礴伟力。



更   .   多   .   精   .   彩


光华视点:聚焦人文纪录新厂牌

主创访谈:聊聊周末新花样!


干货分享:短视频赛道新玩法!


监制 |  唐晓艳  李志翔

编审 |  刘   园  张凌云  

编辑 |  刘   波  任健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