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华人物|田沁鑫:德艺双馨,一生践行

田沁鑫 光华锐评 2022-10-10


击蓝字 关注我们


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与其他43位同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田沁鑫在大会连线发言中说,这个奖是光荣的激励,更是一种责任的鞭策,“正像总书记所说,练就高超艺术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道德和才情交融、人品和艺品统一,才能担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成风化人的职责。
从事导演工作20年,田沁鑫创作了话剧《生死场》《狂飙》《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直播开国大典》,歌剧《长征》《扶贫路上》等一系列现象级、高口碑佳作,受到观众喜爱,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近年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联合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中,田沁鑫先后作为戏剧总导演、艺术总监、总策划深度参与节目创作,努力探索守传统文化之正、创时代表达之新,让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思想在时代流转中“活”起来,让主旋律好看起来,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田沁鑫担任副总导演,负责整场演出戏剧和大屏表演呈现,带领200多人的戏剧视频组团队,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反复测试、攻坚克难,不畏身体受伤,最终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并首创在国内大型广场表演中采用即时拍摄、实时投屏技术。
在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新起点上,田沁鑫深感任重道远,未来怎么办?她说最核心的一点,还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认认真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踏踏实实为院团艺术家和年轻人们搭建好的平台和空间……在获得荣誉的当天,她写下自己的深思和体会,本文为独家全文发布——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现场

中国艺术报记者孙菊蘅 摄


弘扬正道

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田沁鑫



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我“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我心怀感激,这是对我做人的激励,也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


获奖前后,我总是会想到“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这句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要求之一。2021年12月14日,我在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又重如千钧的期望和嘱托,更加坚定了端正律己的信念。


以德为先,以艺为重,“德艺双馨”是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艺品的统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以此为律,担负起社会主义文艺成风化人的职责,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德艺双馨”是朴素而高尚的准则,是艺术家做人和做艺的标准,我将崇德尚艺、德艺双馨,做为自我要求的基础,和一生都要努力践行的目标。


坚持明德修身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


我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做导演二十年,作品有话剧《生死场》《狂飙》《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直播开国大典》等,歌剧《长征》《扶贫路上》等。作为戏剧导演与总台央视合作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和《典籍里的中国》,作为副总导演创作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奋斗吧中华儿女》、建党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受到观众喜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工作中,我注重团结广大艺术家,心怀正气,以身作则,无论是自己的作品还是跨界的合作,都以国家级艺术水准打磨每一部作品,标准一致,不怕吃苦、下真功夫、攻坚克难、创新有为。
回想起来,从我2018年做副院长,到2020年12月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正式任命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三年没休过一次年假,负责行政和创作演出,经常熬夜到天亮。总希望剧院管理适应新时代发展,希望服务好艺术家,希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戏剧作品,这是总书记给我们提的文艺标准,所以我总觉得要多花时间,提高创作质量。
创作中会遇到很多艰难的时刻,我会想到广大观众对文艺的需求。观众肯出时间和金钱买票走进剧场,一定是对戏剧演出有所期待,对艺术的核心魅力有所追求。我们的作品不能让观众的期待落空,高质量发展是必须的,多好都不算好。
田沁鑫话剧作品《北京法源寺》剧照
原来,我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一名导演,那时的创作更多出于个人喜好,我会把我自己对于真善美的认识、对于舞台空间技术的表达,精心放到作品之中。观众评价我是“坚持艺术品格、坚持人文情怀不倒的一面旗帜”。我保持20年坚持做中国原创、中国文学改编话剧,靠中国故事的正剧形式,一票难求。
到现在,我除了是一名导演,还肩负着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的职责,所以,我不仅要当好从艺做人的表率,也会思考中国国家话剧院需要产生什么样的作品,培养什么样的艺术家,应该为表达中国、表达中国人民、表达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个人艺术生涯与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创作之间,实现了从“小我”到“大我”的宝贵成长。
田沁鑫带伤投入《伟大征程》创作中
2021年,我受文旅部邀请,有幸担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的副总导演。排练中,我的脚意外骨折了,当时做了三处手术,打了12个钢钉,1个钢板。两个星期后,我就回到了工作现场,紧张地处理各种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我淡忘了疼痛,一直坚持到演出结束。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创作的过程,是我向中国共产党党史深化学习和向中国共产党员深入学习的过程,我无时无刻不被理想信念和力量所鼓舞,带领戏剧影视组200多人,熬大夜、攻难关,以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以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对建党百年的深刻敬意。

田沁鑫在《扶贫路上》采风途中
2018年至2020年,在创作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期间,我深入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曾经工作过的田间地头,遍访她身边的百姓,听乡亲们含泪讲述她的故事,反复研读她写的《驻村日记》。年轻共产党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德,成为我创作这部歌剧最强的精神力量和最深的情感内涵。
总书记说:“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这句话语重心长,真挚中肯,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通过文艺创作在与人民交流、同生活碰撞、和时代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住文化自信。 

坚定守正创新

胸怀“国之大者”,在与时俱进中善作善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德艺双馨”四个字,深沉、博大、淳朴。在我看来,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除了修身、明德、正己、守道,更应该在伟大的时代勇于作为,秉承德行至上,以浩然正气之势,善作为、有作为。
结合我个人的体会来说,我认为至少要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扎牢根基,全心全意服务人民
我们剧院的起点始自延安延河的岸边,八十年来,一批批优秀的作品、一代代杰出的艺术家,正是从这片火热的土地和伟大的人民中孕育而来的。
在我当院长之后,感受很深的是,剧院是为艺术家们服务的,而文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与人民共生共长的过程中,我们唯有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才能用刚健有力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开拓文艺的新境界。

第二,打开胸襟,把握大势敢于担当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艺工作者同样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站在更高的立意层面展开创作,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当前,国际舆论一片嘈杂,世界需要聆听中国声音,而中国也亟待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形象。所以,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打开胸襟和眼界,用“和合与共”却内核有力的表达讲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在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同时,也反映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这样的创作需要智慧,需要魄力,更需要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用充满自信的表达,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第三,跟上脚步,开拓文艺全新境界
技术的日新月异,行业的跨界融合,为文艺的繁荣发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是跟得上发展脚步甚至是引领时代风尚的领头雁。
近年来,中国国家话剧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将艺术与科技融合,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话剧作品突破传统剧场空间,进入公共空间、互联网等新场域;另一方面,在“文+商+旅”发展态势的推动下,话剧在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再到《直播开国大典》,我们先后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展开深入合作,让戏剧走向荧屏,走上银幕,这些创新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广泛好评,也让影视界深受启发。
此外,我们也在积极筹备线上演播、数字智能剧场的建设,希望以更加丰富的新兴业态来满足大众线上欣赏文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守人民立场

责任在肩,热情努力地讲好更多中国故事


2021年12月25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建院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在信中殷殷寄语道,希望再接再厉,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看到回信时,我热泪盈眶,其他同事也很激动,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要问我接下来打算怎么做,我想最核心的一点,还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一是认认真真创作出更多为人民群众所满意的优秀文艺作品;二是踏踏实实在文艺院团为艺术家们尤其是年轻人创造好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所以,我衷心希望在担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期间,和群众一起、和同事一起,共建这家有着光荣传承并且还在不断焕发生机的国家级院团。

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以及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等等重大的日子,中国国家话剧院也精心准备了多部作品。
上半年,会推出文学改编话剧《铁流东进》,塑造一群意志坚定的新四军战士,和一个被信仰感化的普通人的故事。下半年,推出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反映北京中轴线申遗和文明执法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讲述“民法典”的应用和北京城市建设新风貌;为喜迎二十大创作的原创话剧《抗战中的文艺》,这是一部史诗级大戏;以及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话剧院一起将王蒙先生的作品《青春万岁》改编成同名话剧,争取在五四青年节之际演出。
目前,北京艺术基金扶持青年导演计划正在剧院落实,我们会在小剧场呈现两部古典名著,将由6位青年女导演和6位青年男导演来共同完成。另外,许多青年导演都在积极构思,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们成长锻炼的好机会。

文艺发展的机遇是令人兴奋的,但许多挑战也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克服的。疫情依然对于我们演艺行业存在很大的冲击,艰难的时候,恰好是我们沉淀自我、成长自我、升华自我的契机。
我想,我们还是要回到创作的原点,多去思考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多去学习我们人民的奋斗精神,热情努力地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为文艺工作者提出,“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明”。这是“德艺双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永远的立场和情怀。
讴歌伟大时代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责任,让我们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程中,汇聚中华文艺伟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为实现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文艺的最大力量!


更   .   多   .   精   .   彩


往期推荐

总台网晚以文化自信玩转“青春密码”

《吾家吾国》为“家国情怀”赋予灵魂温度

总台首档“开年分享会”@了你

深植“蓝色信念”,聚焦海洋强国建设


监制 |  唐晓艳

编审 |  刘园、张凌云

设计| 海洲

编辑 |  任健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