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学术共同体共谋:特邀学者笔谈(十三)

图书情报知识 图书情报知识 2021-03-13

新时期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

取向


金波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


2020年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建院100周年,百年信院,百年树人,百年辉煌。1920年,美国图书馆学家、教育家韦棣华女士创办了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开启了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高等教育。100年来,图情档人秉承“开拓创造、务实创业、引领创新”的办学理念,历经几代学人的不断探索、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在专业教育、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及信息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起源于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34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在图书馆学专科及图书讲习班分别开设中英文档案管理二课”[1]。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创办档案管理专科,“开创了我国正规档案学专门教育的先河”[2]。1952年4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办档案专业,档案专修班于11月正式开班。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成立,开始招收档案专业本科生。目前,全国已有40余所高校开展档案学专业教育,“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已从最初的专科发展为集本-硕-博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3]


新时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电子文件、数字档案、档案数据急剧增长,不仅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管理对象;同时,也改变着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和路径。作为向档案部门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惟有努力开拓、务实创新、积极作为,才能推动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提升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质、学术品牌与学科地位。


一、紧抓新文科建设机遇,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新形势、新技术呼唤教育的新定位、新转型、新进路。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标志着国家新文科建设工程正式开启[4]。新文科建设强调立德树人、文理相通、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着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科技革命共融互通,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一次“质量革命”。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档案学既要寓破于立,扩展学科口径与学术疆域,加强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历史学、社会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借鉴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智慧,推动学科协同演进。同时,也要立足专业,加强档案学科内涵建设,强基固本,不断充实新元素,发展新特色,创建新优势,塑造学科品牌,让档案学与时代脉搏同频,培养更多的学术力量和专业人才。数据科学的兴起给信息科学带来了新生机与活力。档案学属于信息科学研究范畴,数据科学的发展推动着档案管理向档案数据管理延伸,“学科对象的拓展必然引发知识体系的扩张与立体化”[5]。“在此基础上探索数据科学中数据加工、数据计算、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产品开发等理论、技术、方法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建立档案数据科学管理体系,促进档案学与计算机科学、统计科学等的交叉融合”[6],为档案学研究开启“数据范式”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路径。数字人文用数字技术再现历史记忆,通过设计、计算、挖掘、分析、关联、可视化等技术方法重塑档案形态、重绘档案轮廓、传承档案文化、传播档案知识,将档案学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管理特色、天然的文化基因与数字科技有机结合,在跨界中实现文理交融和人文复兴,提升档案学的社会影响力、生态位和话语权。


二、对接信息社会变革,适应数字化、数据化转型

大数据时代,推动着生产要素数据化渗透、生产关系数据化重构、生产方式数据化变革,导致档案的信息形态从最初的模拟态到数字态,再到数据态;档案的载体形态从传统纸质记录到磁光电记录;档案的业务形态从实体管理向数字管理、数据管理转变。量大源广、价裕型多的档案数据开始成为档案管理的新对象。在此情境下,数据关联意义强、共享程度高、管理空间广的液态化管理方式成为档案管理的新方式。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需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重构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数据化转型,对接信息社会变革,开设数据管理、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数据管理、数字档案馆等课程,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


三、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变革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时空、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局限,推动教育环境开放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化教学和协同化教育。在线教学、虚拟课程、空中课堂、居家学习成为教育的新趋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远程教育等协同教育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网课”“微课”“慕课(MOOC)”等在线教学将成为教学的新常态。档案学专业教育要从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专题讲座、翻转课堂、问题研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方法,开展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实战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加强网络化教学,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视频会议等社交媒体,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实时交流互动,解惑答疑,增强教学效果;全面提升专业课程质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建设一流“金专”。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善教育生态

“2019年的学科调查显示,与毕业生的高就业率相比,创业率却居于低位,大致本科生1%,硕士生1%,博士生3%”[7]。由此可见,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需强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档案事业发展的专业化、个性化和拔尖型人才。首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尊重和挖掘学生的‘微权利’,找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8],让具有特殊才能的天才、奇才、偏才、怪才脱颖而出,释放每个学生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加强基础课和通识课教育,打牢知识塔基,延伸课堂内容,延长知识链条,延展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厚度和宽度;开设专题研讨课、学科交叉研讨课、学科前沿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创造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档案创新论坛、全国高校档案学专业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展等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创新热情;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博士招生数量,壮大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育拔尖人才。最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强化产学研联盟,通过校局馆合作、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拓宽专业生存空间,拓展人才培养路径,营造良好的专业教育生态。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专业品质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变局,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需要迈出新步伐、积极“走出去”、融入全球治理,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打造“中国品牌”、体现“中国特色”,增强国际话语权。一方面,主动加强同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借鉴学习国外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建立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推动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进修访学、暑期研习、海外实习、校际联合培养、举办国际学术论坛等形式,提高师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升专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1世纪初,iSchools运动兴起,成为图情档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平台。“截至2020年5月,全球已有115个iSchools成员,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加入到iSchools联盟的高等院校已有15所”[9],有力地推动了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制版编辑 | 姚志臻

END





当期荐读 2020年第6期 | 公共文化云服务的评价指标构建及应用(内含视频摘要)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学术共同体共谋:特邀学者笔谈(九)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学术共同体共谋:特邀学者笔谈(十)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学术共同体共谋:特邀学者笔谈(十一)

当期荐读 2020年第5期 | 学术共同体共谋:特邀学者笔谈(十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