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期荐读 | 2018年第6期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决策咨询服务:研究图书馆的新挑战

吴建中


一一作为研究图书馆转型和创新发展中形成的服务,决策咨询服务不仅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图书馆深化发展的期待,而且是图书馆开发服务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追求。

一一文章从图书馆与决策咨询服务之间的关系出发,剖析了图书馆的参考服务和研究机构的决策咨询服务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二者的承担机构、发展历程、岗位要求、从属部门、业务内容等有较大差别;另一方面,决策咨询服务是参考服务的延伸,二者共同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进一步以国际上议会图书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服务部和国际图联议会图书馆与研究服务委员会)开展决策咨询服务的案例,探讨了研究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的业务演变与发展趋势。通过对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业务状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图书馆与研究机构通过覆盖信息服务与研究服务,逐步走向融合的趋势。

一一图书馆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业务的必要性来自实践的迫切需求,包括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大学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需要、图书馆服务深化与延伸的自我要求。同时,图书馆的决策咨询服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母体机构的事业发展,有利于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有利于作为知识库高端功能的培育与固化。实践表明,图书馆员不仅能胜任这一职务,而且在数据收集及研究客观公正性方面比专业咨询公司更具优势。

一一在阐明图书馆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内研究图书馆服务案例,从长期积累信息和人力资源、畅通联系渠道、积极主动融入学校发展、建立制度机制等方面,推介了上海图书馆和澳门大学图书馆开展决策咨询服务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一随着决策咨询服务日益成为研究图书馆服务的新常态,文章最后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开展决策和咨询服务提出对策和建议。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将决策咨询服务纳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体系;主动参与母体机构发展规划的研究与设计;积极配合各科研和教学机构的发展和评估;努力提升馆员自身科研素质与应答能力。


全文对应二维码


我国情报学科理论研究形态及学术影响力的全数据分析

王芳,赵洪,张维冲


一一理论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学者在研究中应用和发展理论是其所在领域学术成熟性的标志。长期以来,理论贫困和学科独立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情报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为揭示我国情报学研究中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本文对国内本学科期刊论文的理论研究形态及其学术影响力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一区别于其他同类研究以关键词检索和抽样统计为基础的一般性分析,本文对2008-2017年52种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全部学术论文的题名与摘要进行分析:利用规则和人工筛选的方式从107,740篇学术论文中区分出40,260篇情报学研究论文作为数据对象,采用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方法构建的理论识别模型对论文所研究的理论进行自动识别并人工审核;在对情报学理论研究进行时间、来源、主题和形态等多维度统计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其在情报学科、图书情报学科、社会学科和全学科研究中的学术影响力。

一一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情报学科的理论研究形态主要集中在结构/关系型理论;在以社会和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信息社会与信息行为领域,理论发展的研究比例较高,同时在信息计量、知识管理、信息资源与知识服务等领域也受到较多的关注;在理论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数上,我国情报学科的理论研究在情报学科、图书情报学科、社会学科和全学科中的篇均被引数均高于非理论研究论文,论文中无论是应用、评析还是发展了理论,其平均学术影响力都会更大;在各类理论研究中,演变型理论发展研究论文的篇均被引数显著高于其他类理论研究,信息社会和用户与信息行为领域的理论研究论文,不仅数量在各领域中最多,其篇均被引数也显著高于其他领域。

一一本文还讨论了现阶段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当前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不但要在当前结构型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因果关系型理论的研究,而且也应加强演变型理论研究,并在元理论和本质性理论方面有所推进。该研究对于我们全面了解情报学的理论研究结构、厘清学科理论研究的不足和需求、指导学科理论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全文对应二维码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间跨学科模式研究

吕冬晴,谢娟,成颖,柯青


一一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IDR)是现代科学研究前进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对IDR演化规律的探寻为学界所关注。先前的研究中,学者多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科,以作者、单篇论文或期刊等作为分析单元,围绕跨学科性的强度、学科分布多样性等指标展开分析。从内容层面看,多数研究更多地是从“局部”、“微观”的视角探寻相关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现状与趋势,鲜有立足于全局、宏观视角的IDR研究,即缺乏从社会科学或者自然科学等宏观层面的探索,更尚未见有关IDR模式的相关研究。就方法层面而言,鉴于IDR更强调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文献引用是知识整合的形式之一,从而引文分析法成为研究IDR历时演化的自然选择。文献间的引用方向可以反映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与扩散路径,观测学科的知识输入(引用)以及知识输出(被引)已经成为IDR研究的两个有效途径,但现有的IDR研究多选择从知识输入视角(参考文献)开展工作,仅有为数不多的几项选择了“被引”(即知识输出)这一重要的维度。

一一本文选择人文社会科学这一较为宏观的学科视角,勾勒其整体的跨学科模式,并进一步从时间维度纵向探索各学科跨学科模式的演化特征,即“演化模式”;为避免先前研究多采用知识输入这一“单一”视角的不足,本文综合了“引用”与“被引”,并进一步结合“自引”这一“知识内化”的维度对跨学科性进行量化。研究中以CSSCI收录的1999-2009年23个学科的所有来源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作为数据集,采用参考文献多样性指数(RDI),自引指数(SCI)和施引文献多样性指数(CDI)三个指标分别对观测学科的知识输入、知识内化和知识输出三个维度的跨学科性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完成跨学科模式的识别。研究表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体上表现为“内聚型”、“收敛型”、“平衡型”以及“开放型”四类跨学科模式;在历时分析中还出现了“偏倚型”和“发展型”两类特殊的跨学科模式;随时间推移,各学科的跨学科演化模式呈现出“低平模式”、“高平模式”、“剧烈波动”和“均衡波动”四类。


全文对应二维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前瞻

李秋实,肖希明


一一改革开放40年来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经历了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纵观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革历程,探寻变革的内在规律,对于指导图书馆学教育制度持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文章运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制度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总结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不同阶段图书馆学教育政策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梳理并论述了图书馆学教育机构的发展与变迁、图书馆学专业与学科归属的变化、不同层次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革,以及图书馆学成人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通过梳理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化,探索图书馆学教育制度变革的规律,从而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图书馆学教育制度提供参考。

一一在教育政策上,不同时期教育政策的侧重点有所区别:80年代集中促进图书馆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90年代至21世纪初重在加强图书馆学教育的管理与规范、2010年以后着重引导图书馆学教育向高层次发展。教育机构方面,整体上随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规模扩大和层次增加,教育机构变内部掀起两次“更名”热潮,外部与相关教学机构进一步整合,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成效。就学科归属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大体经历了四次专业和学科归属调整,本科生与研究生目录渐趋一致,学科归属逐渐稳定,有利于图书馆学与同族学科的渗透融合,增强本科与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不同层次图书馆学教育各有特点:本科生教育起伏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借助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机遇,占据主导地位;博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稳健上升。成人教育不断向高层次化发展,多种教育形式并存。

一一在梳理40年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变革并探索其规律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面对全球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应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整并明确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定位,将图书馆学教育的重点转向研究生层次,重新设计和完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图书馆学继续教育制度。


全文对应二维码


图书馆出版:新领域、新能力、新挑战

初景利,孙杰


一一开放获取运动和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参与学术出版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从学术信息交流过程看,出版为图书馆的上游领域,用户位于下游,图书馆则处于中游。图书馆不仅要关注下游的用户的需求与服务,更要加强对上游的出版领域关注和重视,将出版与图书馆自身的业务体系结合起来,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出版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一面对用户对学术成果即时发布的需求,图书馆将业务领域延伸至数字化资源的发现和数字化学术成果的传播,形成以资源的数字化、数据库建设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发挥其在数字资源的组织、描述、管理、传播、保存学术成果和信息专业技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借助出版软件与平台,构成图书馆出版的坚实基础。图书馆围绕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会议论文等多类型出版物提供灵活的出版附加服务,通过机构知识库、资助OA期刊论文发表、支持OA期刊出版等开放出版形式,推动图书馆出版向深层次发展。作为独立的出版者,图书馆执行完整的出版功能,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品,实现低成本出版和读者的免费使用。图书馆出版的特点和优势促进了图书馆出版业务拓展,推进图书馆基于馆藏发现、灰色文献挖掘、自主策划的内容获取能力,多媒体加工、数据出版、按需出版、语义出版的出版增值能力,顺畅的传播渠道和良好的传播机制的出版传播能力以及资金筹集能力等新能力再造。在新型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和转型中,图书馆改变其在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中介作用,加速数字出版者的角色转变,重视技术创新和学术出版领域的一系列变革,重新焕发图书馆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一一图书馆出版战略的选择对图书馆来说意义深远,它意味着图书馆将业务领域延伸到出版领域,意味着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从文献采集到资源创造,意味着图书馆从单纯的文献服务到多元化的出版服务,意味着经费投入结构的改革,意味着图书馆员职业性质的变化。学科馆员、学术交流馆员、出版馆员、数据馆员等新型岗位将不断涌现,意味着图书馆的重新定义,从资源的保存者,向资源的中介者,再到资源的创造者的角色变革。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必将层出不穷,不仅对图书馆,对整个学术出版领域都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未来的变化不可预期,但是图书馆界应谋定而后动,为未来的变化做好今天的准备。


全文对应二维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制版编辑 | 朱静


当期荐读 |  第一期 当期荐读2018年第5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