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钦文是哪里人”重要吗?

孟亮 重庆瞭望
2024-09-08

郑钦文在巴黎奥运网球女单项目中夺冠,举国沸腾。

她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为中国摘得了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也成为首位站上该项目最高领奖台的亚洲运动员。她创造了历史,也迎来了她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

而就在大家欢欣鼓舞为郑钦文送上掌声和祝福时,湖北武汉、十堰、襄阳等地网友却因“郑钦文是哪里人”吵翻了天。网友们的扰攘纷争,竟然惊动了警方。据当地媒体报道,经谷城县警方核实,郑钦文籍贯襄阳谷城,出生地十堰,住址位于武汉。

“郑钦文是哪里人”,这个问题重要吗?对于郑钦文而言,也许是重要的。正如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故土和经历过的地方,都留下过我们青春的记忆和奋斗的脚印,谁又会忘记或否定。

但对于网友们而言,如果真正喜爱郑钦文,或者喜爱拼搏于奥运赛场的任何一名运动员,就不应该狭隘地去关注他们是哪里人,并因此窥探他人隐私或搬弄是非。真正的喜爱,应该是追随其成长的经历和奋斗的历程,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8月3日,郑钦文在比赛后身披国旗庆祝夺冠。记者 赖向东 摄/新华社‍‍‍‍


巴黎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们正在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而反观国内舆论,却出现了失焦、错位的现象。

比如过度关心冠军是哪里人,关注运动员的个人喜好、说话有没有梗等,对于赛事本身、运动员的成长经历和身上彰显的体育精神,却并不关心;比如近期“饭圈文化”渐袭体育界的态势,不仅偏离了奥运关注的焦点,更是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和警惕。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上,陈梦战胜队友孙颖莎成功卫冕。然而,有些狂热的粉丝,竟然因为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未能夺冠,不仅在现场发出嘘声,还在网上发布攻击运动员和教练组成员的非理性言论。“饭圈”制造的污浊之气,逐渐侵蚀着竞技场和体育圈,引发各种拉踩、引战等乱象。

如此看来,由“郑钦文是哪里人”引发的纷争,与“饭圈”的狂热相比,又有何异?不过是在行为上没那么极端而已。

对于奥运冠军,每个人都有表达喜欢的权利,每个国人也该为所有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只不过,“追”应该有边界,“捧”也理应有分寸。否则,过激的表达和行为,只会让你的偶像感到打扰和冒犯,也会消解体育精神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全红婵扬名之后,她在广东湛江迈合村的老屋曾一度变成网红打卡点,全家都不得不搬到果园住;又比如,为国家队拿下巴黎奥运首金的黄雨婷,其老家门口的大石头竟然引得人们纷纷参观合影……种种行为,都是对冠军家人和乡亲的打扰。而这些看似热情的粉丝中,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崇拜,又有多少人是为流量而来?

为“冠军是哪里人”吵翻天,到冠军家门口打卡直播,尽管不如“饭圈文化”恶劣,但其本质也是一种扭曲的追星文化。

8月3日,陈梦与孙颖莎正在比赛记者 刘续 摄/新华社‍‍‍‍‍‍‍


不消费、不打扰,理应是粉丝恪守的边界,也是我们表达对奥运冠军喜爱的正确方式。


众所周知,全红婵跳水成名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引发大家的关注。本届巴黎奥运会,她以每每“拿捏”比赛的实力,成为热搜榜上的常客。

但她的家庭,始终保持低调。他的哥哥全进华说:“妹妹受到关注之后,他们并不想利用她的名气赚钱,不想去消费她。”全红婵的爸爸也曾说:“做好自己就行了。”

热度和流量面前,亲人都能保持理性和冷静,为什么我们有些网友和粉丝就不能找准边界和把握分寸呢?

无论是为“冠军是哪里人”吵翻天,还是把冠军的老家当打卡点,粉丝的行为侵犯了他人隐私、打扰了他人的生活,非但不能表达对偶像的尊敬,反而是对冠军的干扰。可怕的是,流量时代,这样的乱象随处可见、频繁发生。

以喜爱之名,行冒犯之实,这样的喜爱,想必对于冠军们而言,也是难以承受之重。当看到父母家人天天被人围观、生活被人打扰,全红婵、黄雨婷等运动员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冠军们虽然是公众人物,但大众不该带着窥探的欲望和消费的心理去打扰他们。



▲网友拍摄的在全红婵老家打卡的视频/重庆瞭望截图‍‍‍‍‍‍‍‍‍

与其无脑追流量,不如用心学习冠军们身上那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为国争光的精神。

对于喜爱甚至崇拜奥运冠军的人们而言,与其去争论郑钦文是哪里人,不如从她的成长经历中,去学习她身上那种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品格。与其告诉孩子“冠军是老乡”,不如给孩子讲述冠军的成长之路。

郑钦文在《人民日报》撰文写道:“小时候看奥运会比赛,当运动员们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赢得奖牌时,我也想成为其中一员。我第一次踏上奥运赛场,就暗暗下定决心,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拼下一枚奖牌。”“远大的梦想,唯有坚持才能抵达。”这样的精神力量,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随的东西。以“郑钦文是哪里人”来表达“与有荣焉”的自豪感,无疑是狭隘的、肤浅的。

到冠军家门口打卡,不如到运动场打卡。为“郑钦文是哪里人”争论不休,不如以她为榜样,学会战胜压力、超越自己,做自己所在领域的冠军。而这,正是粉丝对偶像表达喜爱的正确方式。

多关心冠军们身上的精神内核,少关注些冠军的隐私八卦;多些“学”和“做”,少些“追”和“捧”,甚至“蹭”。唯有如此,我们对冠军的喜爱,才能走出肤浅,走向深刻。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周宝琴 实习生 谭景浩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重庆的优势在哪里?

  巴黎奥运会,看见元气满满的“她力量”

●  用改革激发企业家精神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