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彩蛋:2021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专家深度解读

图情档学界 图情档学界 2023-03-26


“2021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上,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费成、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芳、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夏翠娟、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卫东等专家对2021年图情档学科在学科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研究、图情档与数字人文融合研究、档案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的进展进行回顾,对热点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预判图情档学科在这些重点领域的理论创新、实践进展与未来趋向,现将他们的专题报告进行整理并集结成一组专家笔谈,发表在《情报资料工作》2022年第1期,以期为未来的图情档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记录学术轨迹 洞察学科热点 预判研究趋势

— —2021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

专家深度解读


作者简介:

马费成,男,1947年生,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王 芳,女,1970年生,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夏翠娟,女,1979年生,上海图书馆研究员。

张卫东,男,1981年生,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松涛,男,1995年生,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注学科热点   透视学术进步

马费成


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编辑部策划发起,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图情档系列刊、图情档39青年学者沙龙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自2019年开始启动,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今年是热点评选活动举办的第三个年头。三年来,十大热点评选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术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最终评选出当年的十大学术热点。2021年度热点评选活动还特别对投票环节进行改革和完善,充分体现了评选参与的代表性、评选程序的严谨性、评选过程的公正性和评选结果的权威性。


热点不一定是学科前沿,但一定是学界和业界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学科热点的出现不外乎来源于学术导向和问题导向两个方面。学术导向主要反映学术界对当前学术进展和学科前沿问题的关注;问题导向则主要聚焦现实问题,受事业发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服务于国家重大事件和重大需求。国家大政方针往往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趋向,学科热点实际上与这些方面都密切相关。但图情档学科意识形态相对较弱,不像法学、经济学、哲学、政治性等学科与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紧密,受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影响那样大,现实问题导向主要还是涉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国家方针政策指引、行业和事业发展现状及规划等方面。


在今年的热点中,属于学术导向方面的只有热点3(新文科背景下的图情档与数字人文融合研究)和热点5(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国家行动与学术阐释),其余8个热点基本上都涉及国家的大政方针、重大事件、行业政策和事业发展。严格说来,热点3和热点5也不完全属于纯粹的学科和学术问题。热点3中的新文科背景是教育部根据当前学科发展的特点提出的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热点5虽然涉及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学术阐释,同时更关注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的国家行动。


热点1(中国特色图情档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基本上反映了过去几年国家对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的政策指引,提出中国社会科学要注意总结各自学科发源和发展,建设中国独特的学科体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在国际上争取和确立自身的话语权。为此,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都设立了重大专项研究三大体系建设问题。要求认真梳理重点学科基本理论问题,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学术原创性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我们联合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承担了教育部和国家社科规划办的重大专项,题目便是三大体系建设问题。据此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同时也引发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开展了同类研究,形成了三大体系研究的热点。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结合本学科领域的专长对革命进程中的特色文献和红色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以便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以及不同学科和大众提供文献资源支持。这便是热点2出现的原因,显然这个热点来源于国家的重大事件。


热点4关注国家信息安全中的数据治理,热点6关注数字中国战略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和转型,热点7着眼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健康信息学,热点8聚焦图情档事业发展,热点9研究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档案治理,热点10关注档案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如果我们将热点涉及的事业或政策背景与对应的学术研究分开考察,发现重大事件或政策背景涉及三大体系建设(热点1)、建党百年纪念(热点2)、新文科建设(热点3)、世界变局中的信息安全(热点4)、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建设的国家行动(热点5)、数字中国战略(热点6)、健康中国战略(热点7)、事业发展(热点8和10)、国家治理(热点9)等方面,10个热点无一例外地都与2021或近年国家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重大事件或重要的政策取向相关,学术界关注这些问题并结合本学科领域展开研究,体现了图情档学科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的担当和责任,由此所产生的成果才能落地。对应的学术研究则包括特色资源整理研究、图情档与数字人文融合研究、数据治理研究、数字素养研究、智慧图书馆研究、健康信息学研究、档案治理研究等。显然,单独考察这些学术问题,大多不是热点,也不是前沿,更多的可能是学术焦点,如数字人文、数据治理、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健康信息学等,是学术界近几年特别关注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这些学术焦点与前述重要问题结合开展对应的学术研究,或者反过来,学者们选择前面的代表国家政策导向和重大事件,以自身的学术所长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便形成了热点。这正是2021年热点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2021图情档热点与2020年的热点分布非常相似,大多是以国家政策或重大需求为导向展开研究。相较之下,2019年的热点具有更多纯粹的学术问题,如热点2(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热点3(数据驱动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热点4(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智慧服务)、热点6(情报服务的场景构建与情景感知)、热点7(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热点8(从用户行为到画像的用户数据分析)5个热点,基本上都是学术驱动的科学研究。这在2020年和2021年的热点中是没有出现的,相信今后的热点一定也是问题导向和学术导向相结合的结果,同时以问题导向为主开展对应的学术研究,既服务于国家需求实际,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科发展。离开现实问题,纯粹的学术研究很难成为热点,除非它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普遍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未来的热点其实是可以预测的。只要我们搞清当年或近一两年与图情档学科或行业相关的国家有关重大需求、政策和事件,图情档行业自身的战略、重要政策指引、重要的学科进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就会围绕展开,形成当年的热点。


无需回避,学科热点评选也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评选热点会使人们跟风逐热,助长浮躁,对学科发展和事业进步不利;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热点是客观存在,评选不过是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认定而已,认定形式越科学、过程越严谨、程序越完善,热点认定就越准确。对于社会科学而言,通过严格程序评选出的热点可以帮助人们厘清学科和事业的重要课题,观察现实动态,透视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从前述分析看出,围绕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国家重大需求等重大现实问题展开的学术研究大多能形成热点。现实问题引导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助力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热点产生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取向。

图情档学科视角下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

研究热点与趋势

王 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国际科学和技术竞争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爆发和互联网的深化应用又使世界各国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变局之下,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紧密交织,面临着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从防卫和进攻两个方面谋篇布局,以确保本国信息安全。2011年2月德国政府发布了指导德国网络安全建设的文件《德国网络安全战略》,重视战略的防御性以及重视国内资源整合与国际合作。2015年3月26—27日,由美国陆军参谋部G-2办公室主办的首届美国陆军开源情报峰会在亚利桑那州华楚卡堡召开。2017年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批准美军将网络司令部升格为作战司令部,与战略司令部、运输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并列为美军4大职能型作战司令部。2016年11月1日,英国政府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提出将在2016—2021年期间投资约19亿英镑用于加强网络安全能力,该战略包含三大要点:防御、威慑和发展。之后,许多国家陆续制定了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成立专门机构推进相关体制机制的完善,并宣布国际战略和作战战略。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断产生和集聚,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信息与数据的安全,需要不断提高数据治理水平。2017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要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强化国际数据治理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为应对变局带来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走向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的政策法规。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规定了网络安全的治理道路;2020年1月1日,《密码法》正式施行,提出数据保护的技术手段;2021年9月1日,《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旨在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10月29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要求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重要数据和依法应当进行安全评估的个人信息,应进行安全评估;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2021年11月14日,《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


伴随着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国家战略和法规政策的出台,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急剧增加。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勇担使命,从自身学科视角出发,探索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贡献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开拓出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


1 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的关系

1.1 信息安全的含义


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商业利益和个人权益密切相关,既包括信息内容安全,也包括软硬件设备安全和网络基础设施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7001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安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安全保护,旨在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将数据安全界定为“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网络安全界定为“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信息安全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衡量信息安全的标准包括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来源、去向、内容未被篡改)、完整性(信息的部分或整体未丢失)与可溯源性;信息管理的保密性(涉密信息未被非法泄露扩散);信息传递中的可计算性(保证准确跟踪实体运行达到审计和识别的目的)、操作的不可否认性(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者无法否认自己所做过的操作行为)和运行系统与传输网络的可靠性、可控性。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需要从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多个管理进行治理,需要一套有效的信息治理体系。


1.2 数据治理的含义


关于数据治理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强调数据治理的主体、行为和方式,如国际数据治理研究所(Data Governance Institute ,DGI)将数据治理定义为“一个根据商定的模式执行的信息相关流程的决策权和问责系统,描述谁可以运用什么信息、在何时、在何种情境下、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另一类定义则更加重视数据的价值和作用,将数据作为治理工作的重点,如国际数据管理协会(The Data Management Association,DAMA)提出数据治理是管理数据资产的核心,能够规划、监督和控制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涉及10个数据管理功能和7个基本环境要素。IBM数据治理委员会将数据治理的十大要素分为基础专业层、核心专业层、促成因素层和成果层四大方面。数据仓库协会TDWI则建立了一个由“人员”和“流程”构成的数据治理二维结构,其中“人员轴”包括结构、角色、责任、决定权和问责五个要素,“流程轴”包括政策、程度和规则三个要素。Khatri与Brown 以IT治理框架为起点建立数据治理框架,强调数据治理的决策域包括数据原则、数据质量、元数据、数据访问和数据生命周期,创建了数据治理矩阵。


1.3 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的关系


数据治理是信息安全的保障,信息安全是数据治理的基本目标。数据治理的目标包括安全、质量、合规、价值、效率和复用。国家、组织或个人通过一系列法规、政策和规则对数据及其相关的技术、活动进行治理,实现数据安全,提高数据集质量,保证数据使用过程合法合规,降低数据保存、查寻和使用的成本,提升数据价值,从而提升数据的可复用性。


2 图情档学科关于信息安全的研究热点


信息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商业利益与个人权益。信息安全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计算机科学、网络安全等学科对信息安全给予高度重视。自1998年以来,信息安全研究成果数量快速上升,涉及网络信息安全、国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档案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领域,涵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安全技术、风险评估、防护策略等多方面主题。图情档学科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开源情报、档案信息安全、图书馆信息安全、政务信息安全等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逐年上升。


2.1 开源情报


开源情报是指针对特定的情报需求,通过搜集、分析公开来源的信息所取得的情报、信息与知识。开源情报的来源既包括传统媒体和出版物,也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浅网信息,以及深网和暗网信息。近年来,开源情报受到美国等国情报机构、军队、执法机构和企业的重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CIA外国广播信息服务(FBIS)既有专业知识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开放源代码中心,专门负责收集,生产和推广开源情报。


2.2 档案信息安全


档案信息安全在信息安全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中国知网,各类档案学期刊在2009—2019年间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涉及电子档案、数字档案、高校档案、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密性、网络环境、异地备份、安全防护等主题。


2.3 图书馆信息安全


自2000年以来,关于图书馆信息安全的研究数量稳中有升,《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情报科学》《图书馆杂志》等图书情报刊物发表1000余篇图书馆信息安全研究成果,涉及主题包括数字图书馆、云计算、网络安全、电子阅览室、知识产权、数字水印、防火墙等。


2.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截止到2021年12月,中国知网涉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出版物为632篇,涉及电子政务的系统、云计算、网络、PKI、数字签名、保密管理、防火墙、入侵检测、数字证书、数据库、等级保护、访问控制、物理隔离等主题,主要发表期刊为《电子政务》《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杂志》《图书情报工作》《现代情报》《情报科学》等。


2.5 国外信息安全研究


国外信息安全研究数量自2000年以来持续上升,呈现出典型的跨学科特征,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档案学、传播学等。根据WOS数据库,信息安全研究涉及主题包括信息系统、互联网、医疗记录系统、电子健康记录、医院信息系统、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传播、隐私等。


3 图情档学科关于数据治理的研究热点


数据治理是数据交换和利用的基础。随着各行各业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治理成为保证数据质量、维护信息安全的必要手段。根据中国知网,我国数据治理研究自2014年以后快速上升,主要发表在《情报杂志》《图书馆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科学》《中国图书馆学报》等期刊,涉及主题包括大数据、数据质量、区块链、数据平台、政府数据、档案数据、数据资产、个人信息与隐私、人工智能、数据库、数据挖掘、元数据、疫情防控、数据服务等。


国外关于数据治理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主题包括医疗健康、问卷调查、质性研究、健康政策、生物医药、数据收集等。根据WOS数据,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发表2200余篇论文,其中英国数据档案馆发表323篇,GIQ发表132篇。此外,《美国医学信息学会会刊》、《数据科学杂志》也发表较多论文。


4 信息安全与数据治理未来研究趋势


根据当前研究中出现的新兴主题领域,预测图情档学科信息安全研究的未来趋势:(1)信息安全管理研究,通过信息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实现信息安全将成为图情档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2)风险信息的识别与危机应对;(3)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政策研究;(4)个人信息保护,涉及搜索信息安全、社交信息安全、移动应用信息安全等;(5)个人或组织的信息安全感知与信息安全素养;(6)企业与组织信息安全评价。


未来图情档学科关于数据治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下:(1)面向用户需求的数据质量评价与治理将成为关注重点;(2) 跨境数据治理将成为情报学关注的热点问题;(3)面向数据交换共享的数据组织管理将成为数据治理的重要课题;(4)个人信息保护与个人数据管理将成为重要研究领域;(5)各具体领域数据治理的方法与技术将成为情报学关注的重点。

新文科背景下的图情档与数字人文融合研究

热点透析及趋势前瞻

夏翠娟


1 热点解读:新文科背景下的图情档与数字人文融合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自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开始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正式起航,2021年成为新文科建设元年。“创新发展、技术驱动、应用引领” 是其显著特征,这与近年来在图情档学科和人文领域方兴未艾的数字人文不谋而合,数字人文自然而然地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成为新文科建设和数字人文研究应用的创新源动力和催化剂,不同学科间频繁的交流碰撞,产生资源的共享、方法的交融、工具的更新换代,从而引发范式的革新、知识生产方式的升级和新的学术交流生态的形成。


该热点的主要内容聚焦于将档案保管、电子文件管理、文献循证、信息分析、知识组织等方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记忆保存与重现、数字学术服务交流等最佳实践范式,以及机器学习、知识图谱、数据可视化、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于人文研究,以此推动图情档学科理论边界的拓展和应用实践向人文领域深入,在助力“新文科”创新发展的同时,实现图情档等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理论、方法、范式的革新。2021年仍有多个跨学科的数字人文中心陆续成立,几个有重要影响的数字人文会议无不冠以“新文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旗号,而数字人文主题的发文量相较于2020年依然呈明显上升趋势。


2 价值辨析:数字人文作为图情档学科研究的热点和新的增长点


从中国知网2020年和2021年以“数字人文”为主题、语种为“中文”的发文情况来看,以学科为视角,将图情档和历史、文学、语言学、艺术等人文学科放在一起观察,排名第一的“图书情报及数字图书馆”和排名第三的“档案及博物馆”发文量总计从2020年的“39.36%”上升至2021年的“41.58%”,而排名第二的“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中,也大多是图情档学科的期刊,可以说,在整个中文世界的数字人文研究中,图情档占据半壁江山。而考察2016—2021年间《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档案学通讯》,这三个图情档学科期刊的发文主题,“数字人文”赫然居于首位。可见,数字人文不仅是图情档学科的研究热点,还是新的增长点。在跨学科的交叉融合中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范式和工具,输出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竞争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成熟的知识组织方法等。通过这种双向引入和输出不断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发现新的研究资料,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形成新的研究范式。


3 热点透析:图情档学科数字人文研究年度热点排名及解析


通过在中国知网以篇关键词为“数字人文” 检索2021年发表、学科为上文提到的图情、档博、计算机,语种为“中文”的文献,得到274 篇,再加上暂未收入中国知网的数字人文新刊《数字人文研究》2021年已发布的三期26篇文献,共300篇文献的研读和对其它人文学科74篇文献的扫描,按热度由高到低总结出以下6个方面:(1)数字人文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保存、组织、整合、开发、利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2)综述、热点分析预测、案例引介和启示;(3)人才培养、学科评价、业务管理、服务模式;(4)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应用、数字人文平台开发;(5)图情档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应用;(6)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学科理论反思、革新与重构(以档案学界为主)。


由此可见,数字人文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保存、组织、整合、开发、利用(可归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研究的主要热点,但探讨的主要问题大多停留在数字图书馆时代的特藏库建设向数字人文环境下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转型的阶段,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的比较少见。而综述、热点分析预测、案例引介和启示类的研究高居不下,这类研究除非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有深刻的洞见,难见于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人才培养、学科评价、业务管理、服务模式类的研究大多流于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或者是从观点到观点,难以体现数字人文以数据驱动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而高质量的研究多见于排名(4)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应用、数字人文平台开发、(5)图情档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与应用、(6)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学科理论反思、革新与重构,不仅是数字人文研究的难点,也体现了数字人文的价值,代表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方向。


4 趋势前瞻:范式革新驱动理论拓展,跨界合作促进应用深化


鉴于论文发表的时间周期,2021年发表的论文更多地体现出2020年甚至更前的研究活动,而2021年举办的会议则更能体现当年的研究热点和下一年度的方向和趋势,可通过对2021年举行的数个有影响力的会议的考察来窥知未来发展趋势,如2021年5月22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主办的“破壁与赋能:多学科驱动下的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2021年6月5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 “多语数字学术中心”主办的“数字人文与跨学科研究” 研讨会,以及2021年11月5—7日由中国数字人文机构联盟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学术研讨会。尤其是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CDH2021),由于其参会者几乎囊括了中文世界中所有积极参与数字人文研究的人文学科和图情档学科,会议除了特邀4位主旨发言者的报告,其它14个Panel10个主题都来自会议征文,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结合对上述会议内容和笔者的主观认识,可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预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范式革新驱动理论拓展,二是通过跨界合作促进应用深化。


数字人文的典型研究范式可归纳为:量化计算、文本分析、社会网络关系分析、时空分析、可视化与艺术化展演。从图情档学科与数字人文融合发展的视角来看,图情档的典型研究范式可归纳为:图档博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资源数据知识的组织与服务、标准规范应用与制订、平台工具算法的开发与服务这三个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数据、方法和技术来对数字人文提供支撑;而情报学的文献计量、数据挖掘、知识计算、信息检索、调查分析等研究范式则可为数字人文典型研究范式如量化计算、文本分析、社会网络关系分析、可视化等提供方法、技术和工具支撑,从而实现图情档学科范式与数字人文范式的融合,以此推动本学科范式的革新和理论的创新发展。


从数字人文研究、应用和实践情况来看,2021年度有图情档学科背景的学者主要参与的数字人文研究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多学科背景学者合作发文情况明显增多,二是深入到人文领域研究问题域的应用研究引领潮流,三是基于图情档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实践开始出现实质性落地和规模化应用的案例。值得一提的是,CDH2021的获奖论文中,评分靠前的三篇均与“本体”(Ontology)设计相关,且由图情档和人文学科多个不同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这意味着本体方法在数字人文的大环境下具备了多学科视野并进入应用实践阶段。本体发端于语义网(Semantic Web),图情档领域作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积极响应、稳步发展、深入应用,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方法论和标准规范体系,成为本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知识图谱的勃兴更是让本体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受到IT人员的青睐。现在各个领域的人文研究者也都开始用图情档领域擅长的本体方法实现多维、多面、多粒度的数据建模和知识组织,这正是图情档学科向人文学科输出方法、技术、工具的切入点之一。


5 总结反思:新文科背景下、数字人文浪潮中图情档跨学科融合的路径


从某种程度上说,图情档学科已经开始尝试跨越本学科的领域范畴,有意识地改变过去多年来以“拿来主义”的方式从人文社科和信息技术领域引入新概念、新方法、新范式来驱动本学科发展的状况,从应用层面向其他人文学科贡献数据、方法和技术。这是图情档学科长期为数字人文提供基础设施支撑的结果,也是数字人文助力新文科建设、促进图情档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明证。然而,与国际上图情档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相比,图情档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学科相互之间的交叉融合还需增强。


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数字人文研究的浪潮中,图情档与人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不仅是一种趋势,未来已来,机遇和挑战并存,学科发展的契机就在眼前。反思图情档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的路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循环,即在图情档一体化和文化记忆的视域下,加快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链、知识融通、方法交叉、工具互调、平台联通;二是外循环,具备开放的视野、制定长远的目标,以成为文明传承、文化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为使命和目的,建设数据基础设施、软件(平台、工具、算法)基础设施、交流(虚实空间、社会网络)基础设施。在此过程中发展出指导应用和实践的理论,形成适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研究范式。

面向现代化的档案治理

——2021年“档案治理”研究概览

张卫东 李松涛


“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档案治理”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回顾一年来以档案治理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有利于推动档案治理相关研究和档案实践发展。2021年对档案事业发展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新《档案法》颁布实施开启了档案依法治理的新篇章;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档案治理效能的指导思想贯穿《“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始终。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政府、学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研究基本概况


本研究的文献样本来自于中国知网,笔者以“档案治理”为主题,从档案学学术期刊中精选了2021年发表的40篇学术文章进行分析,期刊分布如图1所示。档案学术期刊重视“档案治理”相关主题的成果发表,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结合档案学类期刊和学术研究的总体特点,符合成为学术热点的基本特征。



我们对40篇文章的篇名、关键词、摘要进行了词频统计,得出词频不低干3次的共计53个关键词,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除“档案”一词外,词频最高的为“数据”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档案数据治理”与“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的研究广受关注。此外,“档案资源”“档案管理”“治理效能”“制度”“数据安全”“档案法”等出现频次都超过10次,可以反映出当前档案治理领域的主要研究话题。



从总体上看,档案学界围绕“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档案治理”开展了多元化的研究。一是从档案治理的视角对《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进行深入解读,形成了档案依法治理的内在逻辑、档案治理的推进策略、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等研究成果。二是继续围绕档案治理的核心问题开展纵深研究,研究主题包括档案治理体系构建、档案治理能力、档案治理主体、档案治理评价、档案制度建设、档案机构设置与管理机制等。三是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研究范围有一定的延展,如档案数据治理、档案安全治理、档案全球治理等新生话题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既有学理上的阐释,又有体系、机制、模式的构建路线,也有来自档案实践的具体解决方案,研究主题广泛,研究内容深入。


2 主要研究内容及特点

2.1 聚焦基本术语,理论体系已显雏形


首先,从档案管理走向档案治理的学理逻辑得到广泛共识。依法治理、多元共治、协同共建、合作共享等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以档案法治建设为基础,以档案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对社会档案事务全流程治理的治理格局。其次,实现档案治理现代化的两大抓手成为研究的重点。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档案治理体系,在档案治理组织结构体系、档案治理功能目标体系、档案治理运行方式体系、档案治理制度保障体系等核心问题上持续开展研究;二是提升档案治理效能,档案治理效能作为档案治理主体在治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效果、效力和效益的综合,是档案治理评价最重要的标尺,解构治理效能的具体指标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在档案治理基本问题的研究中有两个倾向值得关注:一是两套话语体系分散。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探讨档案治理的制度体系设计;以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基础的研究则强调根植中国管理情境实现整体上的“善治”。中西两种语境相互割裂,自说自话,缺乏融通与创新。二是概念衍生现象明显。档案数据治理、战略治理、组织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安全治理、权利治理等相关概念,多有提及。在档案学相关研究中,“弃管理、追治理”成为一种值得省思的现象。


2.2 核心问题热度不减,新生话题受到关注


档案治理体系构建、档案治理能力评价、档案治理理念、档案治理制度、档案治理目标、档案治理主体、档案治理客体、档案治理路径等核心问题,仍然是学术讨论的重点话题。特别是围绕《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的解读],分析未来五年内档案治理对策的研究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对这些核心问题的阐释上,出现了一些同质化的研究,从整体上看理论突破不大。


此外,档案数据治理、档案安全治理、档案全球治理等衍生话题得到一定的关注。尤其是围绕档案数据治理的讨论较为充分,关注的领域包括档案数据治理的内涵、档案数据治理的基本体系、档案数据治理与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冲突与创新、档案数据的权属、档案数据制度建设、档案数据生态、档案文化数据治理等。


2.3 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实践部署尚待深入


档案治理既是一个理论话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促,才能双向建构档案治理问题的创新和发展。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档案治理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来自于高校,实践部门的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我们发现,档案主管部门、实践机构与理论工作者讨论档案治理相关问题时,秉持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二者讨论问题的角度多有不同。如中国石油档案馆的王强副馆长讨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研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档案治理现代化从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解读与学理阐释,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改革创新与先试先行,需要学界与实践界的共同发力,促进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实践的落地生根。


2.4 研究边界不断交叉,应用场景日趋多元


面向现代化的档案治理体系的建设要求与构建目标,要求以多元化和多维化的研究视角进行综合考量与优化。研究者从相关理论的引入与融通、研究对象的多样化扩展与应用场景的日趋多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首先,整体性治理、精准治理、软治理以及协同治理等理念被引入档案治理相关研究,学者们致力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档案治理实现路径。其次,社会记忆、利益相关者等理论的深入讨论,为实现现代化治理目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基础。此外,地域文化档案、疫情档案管理、大数据、电子健康档案以及抗战档案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在一定程度上为档案治理与档案实践的融合提供了助益。


从总体上看,以政策解读为突破口,以理论阐释为重点,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发力,聚焦核心问题,多维诠释成为近一年来档案治理研究的整体图景。


3 未来研究展望

3.1 构建理论体系,凝聚中国特色档案治理话语


档案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伴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发展而不断演进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总方针和行动纲领,意义十分重大。同国家治理理论一样,档案治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面向中国的档案治理情境,注入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档案治理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具体来看,可以“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为抓手,构建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的理论话语体系。一方面,档案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子集,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开展,要充分学习和借鉴社会其他子系统的治理理论和经验,弄懂弄透,在彰显档案领域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国家整体治理框架。另一方面,紧密围绕“现代化”目标提升档案治理效能。例如,制定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档案治理效能评价体系,根据不同档案治理领域进行分类指导,构建法制健全、制度规范、契合实践的评估体系等。其中,指标体系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定性指标与量化指标相结合。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必须坚持面向实践、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中国档案实践的改革与发展为档案治理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理论研究应根植中国实践,指导实践发展,应用于实务建设;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特色档案治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与确立,是未来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是档案事业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贡献;实现档案治理现代化是档案治理的终极目标和未来图景,什么是现代化、如何诠释现代化,成为理论研究重要的时代命题。


3.2 打造实践格局,发挥档案部门治理动能


中国特色档案治理体系的构建并非“空中楼阁”,离不开具体的治理实践工作。目前,档案实践部门在贯彻档案治理理念的进程中,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开创性阶段,深入发挥其治理效能,推动实践新格局的形成,需从以下方面着力。首先,从整体上强化档案部门在档案治理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树立实践自信。与理论研究相比,档案治理实践不仅是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重要环节,更是发现治理新问题的关键基础。因此,档案部门是创造档案治理模式的实践基地,理应将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为一项系统实践工程而推进。其次,从局部鼓励先试先行,形成一批先进实践成果。目前,浙江尝试将“最多跑一次”理念运用到档案治理领域,上海浦东新区档案局主张围绕浦东工作打造档案治理的浦东样板,天津尝试通过对标全国档案工作任务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档案治理效能,浙江松阳构建县域档案治理新格局。档案实践部门愈发认识到档案治理实践空间的不断扩展和演进。这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更释放了一种积极的信号,标示着从局部鼓励先试先行,是打开档案治理实践全局的有力支点。因此,各档案实践部门可以先通过总结自身档案工作经验,形成特色档案治理成果,最终合力形成档案治理实践新格局。当然,新格局的打开必然面对档案治理行业标准的制定挑战,这需要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协同研究,可通过调研、案例、会议多种形式积极推进。


3.3 融入创新理念,推进档案治理可持续发展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提出“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创新理念是推进档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构建档案创新体系正成为继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之外的第五大体系。目前,聚焦档案治理议题已然呈现出一种同质化趋向,相似性研究扎堆,突破性成果较少。因此,全面融入创新理念是当前应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创新难离坚实本源,这意味着档案治理的概念体系、术语规范等基本问题需要明确,如厘清档案数据治理、战略治理、组织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治理、安全治理、权利治理等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创新不可忽视顶层指导,这警示着要时刻将档案治理同国家治理紧密集合起来,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再次,创新需要开辟新的视角,而这种新的视角可以在厘清上述档案数据治理、战略治理等相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跳出泛泛而谈的“研究怪象”,实现纵深式微观挖掘。最后,创新需要跨界联通。一是理论研究层面的理论联通,档案领域应合理借鉴其他成熟领域的治理成果,总结相应的治理理论。档案治理作为调节档案部门行为的准则、参考规范和决策程序的统称,有贯穿档案工作过程始终的本质和核心要义,在各子领域的应用也存在很强的“互通性”,档案领域可以合理借鉴教育治理、生态治理等其他领域的先进成果。二是实践层面的多维度联通,如档案治理所依托的资源整合联通、治理制度联通。另外,档案治理还是其他治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档案研究与实践不能局限于探讨如何治理档案的问题,还要在其他领域为档案治理的重要性发声,从实践层面上促进跨学科的协同与认同,丰富档案治理的层次。三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联通,这要求档案治理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在持续地双向互动中开展治理行动,共同描绘档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图景。


当前,档案事业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档案治理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尺。档案治理研究内容的丰富性、研究范围的扩展性和研究张力的持续性已经显现,在档案主管部门、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协同努力下,可以期待未来研究将进一步聚焦关键问题,与档案治理实践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研究成果的引领作用和创新水平将持续加强。

本文为节选版,完整内容请参见《情报资料工作》2022年第1期

推荐阅读


重磅消息:2021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发布!










图情档学界交流群公开招募了!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传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情档系列刊官网公众号图情档学界高端学术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

请联系小编微信(ID:chonger675341),申请好友主题“姓名+单位+职务”。









图情档学界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情档系列刊官方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