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7万中国人研究:生活恶习促发一半消化癌症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909期日报。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我国一半的消化道癌症可被预防

Gastroenterology[IF:22.682]

① 纳入我国1991-2011年2.7万人的随访数据,分析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对消化道(GI)癌症的影响;② 2011年,56.5%的大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道癌和35.2%的肝癌可归因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③ 预计2031年,可归因于生活方式风险因素的GI癌症将占到52.1%,吸烟、钠盐多、蔬菜少和水果少等情况在改善,而高BMI、红肉多、加工肉多、身体活动少等的危害在增加,将分别导致17万、3.5万、2.2万、5万、14.2万、18.5万、6万和5.3万例GI癌症。

Potential impact of time trend of lifestyle risk factors on burden of majo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in China
08-10, doi: 10.1053/j.gastro.2021.08.006

【主编评语】2020年,我国肝癌、食道癌、胃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大肠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研究相关生活方式风险因素的时间变化趋势有助于预测我国消化道(GI)癌症的发病趋势。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了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11年,吸烟、水果摄入量低、红肉摄入量高、肥胖和饮酒被认为是导致中国GI癌症的主要因素。该研究预测,我国人群的肥胖情况将会继续增加,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将持续增长,而水果摄入不足和钠盐摄入太高的问题会逐渐改善,但仍远低于推荐水平。根据该研究的分析,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最佳的生活方式,到2031年约一半的GI癌症将能被预防。(@mildbreeze)

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肝癌的预防策略(综述)

Journal of Hepatology[IF:25.083]

① 地中海饮食模式和定期体育锻炼,或可降低NAFLD相关性肝癌的发生风险,建议推荐给所有NAFLD/NASH患者;② 应将戒烟和戒酒作为预防NAFLD相关性肝癌的重要目标;③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用咖啡或可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④ 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化学预防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和他汀类药物);⑤ NAFLD相关性肝癌的预防应采用多因素并行的方式,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善、代谢并发症的管理和适当的化学预防。

Prevention of NAFLD-associated HCC: role of lifestyle and chemoprevention
08-02, doi: 10.1016/j.jhep.2021.07.025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策略。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一篇综述文章对NAFLD相关性肝癌的预防策略进行了概述,考虑了生活方式因素如体重减轻、体育锻炼、吸烟、饮食模式和食物(包括咖啡和酒精)等对NAFLD及其相关性肝癌的影响,还总结了化学预防治疗的作用和影响。对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和疾病表型的进一步了解可能在未来为NAFLD相关性肝癌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EADGBE)

北大肿瘤医院:外泌体来源的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Molecular Cancer[IF:27.401]

① 外泌体经常由经典的ESCRT途径产生,一些非编码RNA(ncRNA)被特异性的包裹到外泌体中;② 外泌体ncRNA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耐药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其表达水平可影响胃癌进展;③ 外泌体的膜结构保护ncRNA免受酶和其他化学物质的降解,提高外泌体ncRNA的稳定性;④ 外泌体可介导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胃癌细胞间的通讯;⑤ 调节外泌体的生成或外泌体ncRNA的表达水平有望作为阻断或根除胃癌的新方法。

Exosome-derived noncoding RNAs in gastric cancer: function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07-30, doi: 10.1186/s12943-021-01396-6

【主编评语】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在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号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发现,外泌体中存在的非编码RNA(nc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性存在关联。此外,外泌体在胃癌进展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外泌体或这些外泌体衍生的ncRNAs可能是一种治疗胃癌的新方法。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邢晓芳、季加孚、李子禹等人在Molecular Cancer上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外泌体的起源和特征以及外泌体ncRNA和胃癌之间的详细联系,指出靶向外泌体极其衍生ncRNA在诊断、治疗胃癌方面具有广阔前景。(@EADGBE)

沈西凌+卜鹏程:靶向染色质重塑或能治疗肠癌肝转移

Advanced Science[IF:16.806]

① 与原发结直肠癌相比,其肝转移细胞中存在特定的染色质重塑;② 这伴随着转移细胞中二肽基肽酶4(DPP4)表达上调,DPP4可抑制有肿瘤杀伤作用的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生长;③ 机制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先锋转录因子PU.1发生磷酸化,使后者活化并结合至DPP4的启动子和3个增强子区域,促进其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开放,从而增加DPP4表达;④ 药物抑制或基因沉默HGF、PU.1或DPP4,可抑制肝转移。

Chromatin Remodel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is Mediated by an HGF-PU.1-DPP4 Axis
08-10, doi: 10.1002/advs.202004673

【主编评语】大肠癌(CRC)主要转移至肝脏,是CRC相关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杜克大学沈西凌团队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卜鹏程团队近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合作研究,通过表观遗传和转录组分析技术等对小鼠模型和临床数据集进行分析,表明在肝脏中生长的CRC转移癌细胞经历了染色质重塑,并鉴定出HGF-PU.1-DPP4染色质重塑轴或能作为治疗CRC肝转移的有效靶点。(@mildbreeze)

JAMA子刊:PD-1/PD-L1单抗对微卫星稳定的肝转移结直肠癌无效

JAMA Network Open[IF:8.483]

① 纳入接受PD-1/PD-L1单抗治疗的95名微卫星稳定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其中54名肝转移,41名非肝转移;② 总体ORR为8.4%,肝转移患者的ORR为0,而非肝转移患者的ORR为19.5%;③ 非肝转移患者及肝转移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8.5%及1.9%;④ 相比于肝转移患者,非肝转移患者的PFS显著延长(4.0个月 vs. 1.5个月);⑤ 原发肿瘤部位、RAS/BRAF突变状态、肿瘤突变负荷、肿瘤转移位点、肝转移与PD-1/PD-L1单抗治疗后的快速进展相关。

Clinical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 Target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i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Microsatellite Stable Colorectal Cancer With and Without Liver Metastases
08-09,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18416

【主编评语】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在95名接受PD-1/PD-L1单抗治疗的微卫星稳定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肝转移患者的客观应答率(ORR)、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差于非肝转移患者。(@aluba)

国内团队:LncRNA ITGB8-AS1促进结直肠癌生长和迁移

Molecular Therapy[IF:11.454]

① lncRNA ITGB8-AS1在结直肠癌(CRC)中高表达,且对CRC生长和转移是必需的;② 敲低 ITGB8-AS1抑制CRC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肿瘤生长;③ ITGB8-AS1正调控的基因中,粘着斑信号是最显著的富集途径,敲低则降低SRC、ERK和p38 MAPK磷酸化;④ ITGB8-AS1通过海绵状miR-33b-5p和let-7c-5p/let-7d-5p分别调节胞浆中整合素家族基因ITGA3和ITGB3的表达;⑤ ITGB8-AS1可在CRC患者血浆中检测到,与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血浆ITGA3和ITGB3水平呈正相关。

LncRNA ITGB8-AS1 functions as a ceRNA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and migration through integrin-mediated focal adhesion signaling
08-08, doi: 10.1016/j.ymthe.2021.08.011

【主编评语】lncRNA在结直肠癌(CRC)的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叶峰、Xi Luo和厦门大学的刘文与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文章,发现lncRNA ITGB8-AS1通过粘着斑信号调控CRC的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且靶向ITGB8-AS1可有效抑制CRC细胞生长和肿瘤生长。同时,在晚期CRC中可检测到血浆中ITGB8-AS1增加,所以ITGB8-AS1可作为CRC治疗的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爱的抉择)

郑钜圣团队:血液维生素C浓度或与癌症风险无关

BMC Medicine[IF:8.775]

① 在一项大型维生素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荟萃分析中,探索循环维C与5种常见癌症(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风险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②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循环维C浓度与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③ 英国生物数据库中,循环维C与乳腺癌呈正相关,但在BCAC的数据集中无法复制该结论;④ 吸烟与循环维C浓度呈负相关;⑤ 荟萃分析显示只有较高的膳食维C摄入对肺癌有保护作用,而其他癌症则无此效果。

Circulating vitamin C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ancer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07-30, doi: 10.1186/s12916-021-02041-1

【主编评语】在观察性研究中,循环中的维生素C浓度与几种癌症有关,然而两者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来自西湖大学的郑钜圣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文章,纳入52018名欧洲人的一项大型维生素C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进行荟萃分析,对血浆中维生素C相关的基因变异进行关联性分析,同时纳入870984名欧洲人分析维生素C与5种常见癌症(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显示,生理水平的循环维生素C对欧洲人群中5种最常见癌症的风险并没有较大的影响,提示膳食维生素C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可能是与相关食物中的其他成分有关,补充维生素C或对这5种癌症无预防作用。(@爱的抉择)

补充维生素D或可预防结直肠癌

BMC Medicine[IF:8.775]

① 收集191名受试者的血液及直肠粘膜样本,鉴定出629个与血浆维生素D(25-OHD)水平相关的基因;② 50名受试者每日口服3200IU的维生素D3,干预12周后再次收集血液及直肠粘膜样本;③ 短期补充维生素D3可诱导直肠黏膜的抗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但仅有9名受试者表现出显著应答;④ HIPK2与PPP1CC表达可作为黏膜转录组应答的血液生物标志物(AUC=0.84),在独立的验证队列中,HIPK2及PPP1CC的AUC可分别达到0.83及0.91。

Or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duces transcriptomic changes in rectal mucosa that are linked to anti-tumour effects
08-03, doi: 10.1186/s12916-021-02044-y

【主编评语】BMC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50名受试者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D3,持续干预12周后,可诱导直肠粘膜的抗肿瘤基因表达模式,并鉴定出了两种血液生物标志物(HIPK2、PPP1CC),可预测受试者对维生素D补充的直肠粘膜转录组应答。(@aluba)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在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中的作用(综述)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IF:9.4]

① 二氧化钛能改变肠道屏障功能(IBF)的4个方面(肠道菌群,黏液层,上皮细胞和免疫系统)并诱导可能与癌前病变相关的低度肠道炎症;② 但一些证据表明成人肠道稳态与围产期IBF的建立高度相关,因此研究二氧化钛对肠道发育早期阶段的影响非常重要;③ 炎症性肠病(IBD)是涉及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复杂疾病,在IBD易感模型如NOD2、ATG16L1、IRGM或IL-23等受体基因突变的模型中检查二氧化钛的影响也很重要,最后也要考虑压力的联合影响。

Titanium dioxide particles from the diet: involvement in the gene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nd colorectal cancer
07-30, doi: 10.1186/s12989-021-00421-2

【主编评语】食用二氧化钛俗称白色素,常作为着色剂和食品增白剂使用。近期发表于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的一篇综述介绍了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对肠道屏障功能的潜在影响及探讨其是否可能引起或恶化炎症性肠病。(@临床营养Dr.Chen)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KJL,徐硕,aluba,爱的抉择,Dr.Smile,临床营养Dr.Chen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15 | 李兰娟院士等11分综述:益生元如何增强二代益生菌功能

0814 | 2文系统总结:睡得好不好,跟饮食/菌群多相干?

0813 |今日Science:高脂饮食→伤肠→乱菌→心血管风险

0812 | GUT聚焦:菊粉易产气,加点车前就能抑

0811 | 仁济医院22.7分机制突破:肠毒性脆弱拟杆菌如何促炎促癌

0810 | 肠道有炎症,疫苗不起效?31.7分Immunity深剖机制

0809 | 于君等又发GUT:肝癌患者的"肠肝轴代谢"特征

0808 | 河南29597人研究:外出就餐越频繁,尿酸越高

0807 | 你的食欲,肠菌控制?张宏福等Microbiome详解

0806 | 15年Cell十大成果后续:降糖饮食,个体化完胜地中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