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篇高分综述:剖析肠道菌群在肝病中的关键作用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684期日报。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肠道菌群在肝硬化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9.848]

① 肝硬化进展期间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后者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及ACLF相关;② 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肠道菌群易位可引起系统性炎症,肠道菌群直接或间接通过其代谢产物,促进肝硬化向失代偿期和ACLF发展;③ 肠道菌群可作为疾病进展、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④ 益生菌和饮食、抗生素和他汀类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用白蛋白、牙周卫生、粪菌移植等靶向肠道菌群的方式,在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和ACLF的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

Utilizing the gut microbiome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11-30, doi: 10.1038/s41575-020-00376-3

【主编评语】肝病的终末期阶段常表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可能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导致较高的死亡率。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及ACLF进展中的潜在致病机制,并讨论了肠道菌群作为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能。(@szx)

马雄团队:肠道菌群、肝脏免疫和肝病(综述)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IF:8.484]

① 肝脏是中心免疫器官,能够接收肠道菌群来源的营养物质和内毒素,肠道内稳态的破坏会导致免疫状态改变和各种肝脏疾病;② 肠道菌群与肝脏内的多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γδ T细胞和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有密切关系;③ 胆汁酸对肠道内稳态和肝-肠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④ 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病患者中,存在肠屏障受损、菌群组成和代谢物改变、肝脏免疫信号活化和毒素积累等特征。

Gut microbiome, liver immunology, and liver diseases
12-14, doi: 10.1038/s41423-020-00592-6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马雄团队与合作者,近期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发表综述,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与肝脏免疫和多种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和肠-肝轴互作机制,对于研发肝脏疾病的新型诊断和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价值。(@mildbreeze)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肠道和肝脏疾病?(综述)

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IF:16.75]

① 肠道菌群的改变和宿主免疫反应失效,可影响肠道和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② 肠屏障损伤引起菌群及其产物移位,触发宿主炎症和免疫激活,是其中的重要致病机制;③ 此外,肠道和肝脏持续暴露于菌群代谢物和微生物分子,并受其调控;④ 如:菌群产生的SCFA和较低水平的次级胆汁酸,可增强肠屏障、抑制炎症,而过多的次级胆汁酸则通过刺激肠细胞过度增殖和氧化损伤等机制促进大肠癌;⑤ 肠道菌群失调可影响肝脏对异生质的应答,促进毒性肝损害。

Gut Microbiota in 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11-24, doi: 10.1146/annurev-pathol-030320-095722

【主编评语】肠道群体可影响肠道和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菌群与宿主相互适应,形成稳态关系,其中一方的失衡都可能引发疾病。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近期发表综述,阐述了肠道菌群在多种肠道疾病(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和肝脏疾病(毒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胆道疾病和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并总结了其中的一些共性机制,推荐专业人士参考。(@mildbreeze)

姜长涛团队: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治疗代谢疾病新趋势(综述)

Protein & Cell[IF:10.164]

① 肠道菌群紊乱存在于很多代谢性疾病中,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症;② 宿主基因、免疫及饮食都塑造着肠道菌群,同时,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与免疫应答也影响着宿主的健康;③ 二甲双胍可通过降低脆弱拟杆菌丰度,增加甘氨熊脱氧胆酸水平,并抑制FX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糖原合成,缓解高血糖症;④ 因此,靶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可成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有效疗法。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ts metabolites in metabolic diseases
12-21, doi: 10.1007/s13238-020-00814-7

【主编评语】代谢性疾病(如肥胖,PCOS,NAFLD,高血糖症)和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宿主的基因、饮食、免疫时时刻刻塑造着菌群,菌群也通过其代谢产物与宿主进行互作,进而影响宿主的健康。北京大学的姜长涛团队在Protein & Cell上发表的综述,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代谢性疾病中发挥作用的菌群代谢产物,为未来靶向菌群及代谢产物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宇宙最酷Vera)

miRNA-21影响小肠菌群以促进小鼠肝损伤

Gut Microbes[IF:7.74]

① 在胆管结扎(BDL)诱导的肝损伤小鼠模型中,miRNA-21的缺失可减少肝脏及小肠的损伤,并恢复小肠菌群的失调;② 在miRNA-21敲除小鼠的小肠菌群中,乳杆菌属的丰度显著增加;③ 在体外,miRNA-21可显著抑制2种罗伊氏乳杆菌菌株的生长;④ 在BDL小鼠中,补充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可模拟miRNA-21缺失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⑤ 乳杆菌属可能通过产生D-乳酸盐,以降低巨噬细胞的TGF-β表达,从而抑制BDL诱导的肝损伤。

Host miRNA-21 promotes liver dysfunction by targeting small intestinal Lactobacillus in mice
12-10, doi: 10.1080/19490976.2020.1840766

【主编评语】先前研究发现,敲除miRNA-21可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起到保护性作用。Gut Microbe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敲除miRNA-21可增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小肠菌群中的乳杆菌属丰度,而补充罗伊氏乳杆菌菌株可模拟敲除miRNA-21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性作用。(@szx)

Nature Reviews:脂肪肝病相关肝癌正快速增长(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9.848]

①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CC);② NASH肝硬化患者的HCC年发病率约0.5~2.6%,非肝硬化NAFLD患者也可发生HCC;③ NAFLD是全球多个地区增长最快的HCC诱因,据预测,2016年到2030年,NAFLD相关HCC在中国、法国和美国将分别增加82%、117%和122%;④ 糖尿病是NAFLD发展为HCC的最重要风险因素,需开展筛查和早期治疗;⑤ 肠道炎症、菌群失调和免疫监视减少,是NAFLD肝癌发生的新机制。

Global epidemiology of NAFLD-related HCC: trends, predictions,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12-21, doi: 10.1038/s41575-020-00381-6

【主编评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疾病,如不干预和控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病毒性肝病的控制越来越好,而NAFLD正在成为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对NALFD相关肝癌的全球流行病学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线索。(@mildbreeze)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肝脏内的细胞分区(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9.848]

① 位于肝小叶中轴的肝细胞暴露于不同的微环境中,导致肝脏任务功能的空间分区;② 通过单细胞技术重构全局肝细胞转录组的区带模式,揭示了肝组织结构分区的原则,例如:向门脉周高氧区分配高能量要求的任务、对生物分子进行空间回收和“生产线布局”等;③ 对肝细胞和相邻的非实质细胞进行测序,可以重建其他肝细胞类型的整体分区模式;④ 肝脏区带可产生肝病理的分区模式;⑤ 基因表达的区带性是肠、肾等代谢器官的一个显著特征。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mammalian liver
2019-04-01, doi: 10.1038/s41575-019-0134-x

【主编评语】肝小叶是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多面棱柱状。肝小叶中的细胞功能和基因表达并非均一性的,而是呈现多种区带化(zonation)特征。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这篇综述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值得专业人士参考。(@mildbreeze)

靶向GPCR治疗消化系统慢性疼痛(综述)

Gut[IF:19.819]

① 损伤组织源介质激活神经元质膜上的GPCR,敏化离子通道,引起急性过度兴奋和痛觉;② 激动剂持续释放引起GPCR重分布至核内体,以调控慢性过度兴奋和痛觉相关的通道活性;③ 核内体靶向的GPCR拮抗剂在临床前有显著止痛效果;④ 偏向性激动剂可稳定GPCR构象以减少副作用,如μ型阿片受体的偏向性激动剂可减少成瘾、呼吸抑制、恶心及便秘;⑤ 变构调节剂可微调内源性配体的作用,如增强内源性阿片的镇痛作用;⑥ GPCR二聚体可能作为治疗痛觉的新靶点。

Targeting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12-03, doi: 10.1136/gutjnl-2020-321193

【主编评语】慢性疼痛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的一个常见表现,引发和持续慢性疼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的治疗方法也不足。Gut上发表的一篇最新综述文章,介绍近年来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介导疼痛和镇痛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多种靶向GPCR的药物设计策略,为研究慢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szx)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银纳米颗粒作为日常抗菌剂或优于三氯生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6.551]

① 三氯生(TCS)比银纳米颗粒(AgNPs)对肠道紊乱的影响更为严重,表现为短链脂肪酸产生减少、氨酸和总胆汁酸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增加;② TCS对肠道菌群组成的破坏比AgNPs更为严重;③ 相比于AgNPs,TCS通过富集编码外排泵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基因,从而对抗生素、TCS甚至Ag的多重耐药基因的选择和传播具有更显著的作用;④ TCS处理导致机会病原体的过度生长,而AgNPs治疗导致一些有益细菌(如双歧杆菌)丰度略有增加。

Are silver nanoparticles better than triclosan as a daily antimicrobial? Answ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ut microbiome disruption and pathogenicity
12-02, doi: 10.1016/j.scitotenv.2020.143983

【主编评语】作为三氯生(TCS)的替代品,纳米银(AgNPs)在日常用品中的广泛应用显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在潜在的肠道微生物群破坏和健康影响方面,AgNPs是否优于TCS目前还缺乏相关证据。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张承东团队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文章,发现在对肠道健康影响方面,AgNPs优于TCS,但AgNPs仍会诱导及选择抗性基因,因此AgNPs的使用仍需监测及研究。(@爱的抉择)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菌菌君,周云燕,宇宙最酷Vera,szx,mildbreeze,大力,广西妇幼营养陈彬林,Johnson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224 | 赵立平携女回顾2020:菌群走向因果,回归培养!

1223 | 如何加强新冠与微生物组研究?国际专家发出4大倡议

1222 | 年度回顾:肠屏障与IBD的4大研究

1221 | 不速之客!金橙橙等纵论不同癌症里的微生物

1220 | Nature Outlook小专题:4文聚焦可持续营养

1219 | 9篇17分重磅综述:聚焦菌群产学研!
1218 | 中国团队Cell子刊突破:猪为何不得糖尿病(附贾伟教授专访) 

1217 | 年度回顾:肠道与行为互作的3大发现

1216 | NEJM+BMJ不约而同:说透“胃食管反流”

1215 | 魔高一尺:3文聚焦肠道致病菌如何攻破宿主免疫防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