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菌群移植新突破!不只粪菌,阴道菌群也能治病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248期日报。

号外:人类首次!5位妇女受阴道菌群移植,4位起效!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招募5例27-47岁、症状明显的顽固性和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妇女;② 以克林霉素霜(3人)和甲硝唑凝胶(2人)先行处理,7天后分别植入来自3位健康女性的阴道菌群;③ 2人经一次移植,2人经三次移植(其中1人最后一次更换供体)后取得了长期缓解,移植后5-21个月内未复发;④ 具体表现为症状、Amsel诊断标准、显微阴道分泌物的明显改善,以及以乳酸杆菌为主的阴道菌群重构;⑤ 1人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均未完全缓解,在5人中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Vaginal microbiome transplantation in women with intractable bacterial vaginosis
10-07, doi: 10.1038/s41591-019-0600-6

【主编评语】我们关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 FMT 临床试验也非常多,并在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以及一些肠外疾病中取得疗效。关于阴道菌群的研究不少,但是在原理上与 FMT 类似的阴道菌群移植临床研究一直未见报道。来自以色列威兹曼研究所的 Eran Elinav 教授和合作者,昨天在 Nature Medicine 上报道了他们完成的第一个在人身上做的阴道菌群移植研究,带来了让我们振奋的结果——5例顽固性和复发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接受菌群移植后,4例获得长期缓解。当然,具体到每一个病例,在数百天的研究过程中,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其中有2例,是在三次移植后得以缓解,其中还有1例中间更换了供体后才得以缓解。这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只有5个案例,却会给妇科阴道炎治疗带来完全不同的思路,很值得精细阅读本文。(@蓝灿辉)

Gut:关于粪便银行的40条专家共识

Gut[IF:17.943]

① 29位粪菌移植(FMT)专家就粪便银行的通则、目标和组织,选择和筛选供体,收集、准备和储存粪便,服务和客户,注册、结果监测与伦理,FMT临床作用等问题提出40条共识;② 筛选供体时需了解其疾病史(感染病,与肠道菌群扰动有关的疾病和用药史),检测血液和粪便以排除病原体,并确认捐献时的健康状况;③ 供体信息和粪便样本需留底备案,追踪监测受体的严重不良反应;④ FMT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以外的疾病尚无充分证据,长期安全性仍需评估。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stool banking for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09-28, doi: 10.1136/gutjnl-2019-319548

【主编评语】粪菌移植(FMT)在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目前存在缺乏专业机构、招募供体困难、监管和安全监测复杂等问题,阻碍了FMT的推广应用。正规的粪便银行可为相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此,来自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的29位FMT专家,对用于FMT的粪便银行的多个注意事项和细则提出40条共识,有助于推广FMT的临床应用和对长期安全性的追踪评估。(@李丹宜)

Nature子刊:粪菌移植的未来(评论)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648]

① 粪菌移植(FMT)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疗效显著,对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治疗亦有效,且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② 但FMT并非没有风险,曾有过来自供体的多重耐药致病菌感染导致受体患者死亡的先例;③ 建立标准化法规、采用规范的供体选择和微生物筛查程序进行粪便准备,可减少致病因子传播的可能性;④ 开发个性化的靶向性细菌疗法和基于菌群或其代谢物的药物等,将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The future of faecal transplants
09-18, doi: 10.1038/s41579-019-0271-9

【主编评语】3个月前,美国FDA曾发出警示,报道了因粪菌移植导致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致死的不良事件。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评论短文,就如何减少粪菌移植的安全风险发表意见,并提出更为优化和安全的基于菌群的药物或将是FMT疗法的未来方向。(@李丹宜)

粪菌移植或能用于根除多重耐药微生物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IF:6.425]

① 纳入21项研究,包括1项随机对照试验、7项非对照试验、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2个案例系列和9个案例报告,最终分析151名患者数据,评估粪菌移植(FMT)治疗多重耐药微生物(MDRO)感染或清除其定植的效果;② 在中低偏倚风险的研究中,FMT用于根除MDRO的有效率为37.5%-87.5%;③ 无FMT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7名患者死于其它原因;④ FMT或能用于根除MDRO定植和预防其反复感染,但仍需更大规模、精心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Eradicating Carriage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 A Systematic Review
04-12, doi: 10.1016/j.cmi.2019.04.006

【主编评语】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近期发表来自梅奥诊所的一项系统综述,纳入了21项临床研究,表明粪菌移植对根除多重耐药微生物的感染和定植有一定效果,且安全性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李丹宜)

国内案例报道:粪菌移植后,老年患者斑秃消失,白发转黑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IF:1.153]

① 86岁老年男性患者,慢性非感染性腹泻伴斑秃及白发,有抑郁症病史,接受粪菌移植治疗腹泻(供体为22岁健康男性);② 6次粪菌移植后,随访18月,患者大便正常,食欲好转,腹部症状和抑郁症改善,老年斑减轻;③ FMT后1个月,患者斑秃处重新长出毛发,白发逐渐转黑;④ 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参与了斑秃、白发等的发病,粪菌移植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免疫及营养物质代谢,促进头发再生及转黑;⑤ 肠道菌群在斑秃中的具体机制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Hair regrowth following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alopecia areat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0-06, doi: 10.12998/wjcc.v7.i19.3074

【主编评语】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发表了来自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兴祥团队的案例报道,是国内第一例、全球第三例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斑秃消失、白发转黑的个案报道。1名86岁的中国老年男性患者,因为慢性腹泻接受粪菌移植后,研究者意外发现患者的斑秃消失,白发转黑,老年斑改善。粪菌移植的抗衰老效应在该患者身上得到了体现,期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李丹宜)

Nature Reviews:肠道菌群临床转化研究的进展、挑战和方向(专家观点)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23.57]

① 肠道菌群研究在菌群失调与疾病和治疗应答的关系、特定微生物及其活性物质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现了粪菌移植等临床应用;② 需开展大型、长期、多地域和种族的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充分解析人类菌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③ 改进培养技术、构建人类菌株库可帮助明确细菌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和机制;④ 未来研究重点包括:饮食和菌群影响健康的分子机制、恢复丧失的菌群成员等个体化菌群干预方法防治疾病、生命早期菌群的作用等。

Translating the gut microbiome: ready for the clinic?
09-27, doi: 10.1038/s41575-019-0204-0

【主编评语】临床转化时菌群研究的重中之重,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近期邀请4位专家,围绕肠道菌群研究的重要进展、肠道菌群研究临床转化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法、如何预测接下来15年的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信息量很大,很有参考意义,推荐相关专业人士细读。(@李丹宜)

BMJ:关注医学大数据筛查背后的过度诊断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有望改善疾病预防,但需要一种大规模的新型数据筛查方式;② 多组学、图像和传感器等技术扩大了数据的筛查范围,但也增加了无临床意义的异常检测指标的风险;③ 高敏感度的检测技术常过度诊断无病症但指标异常的健康人群,但并非所有异常指标都会发展为疾病;④ 结合算法和多变量重新定义风险,深入了解多种疾病标记物的自然进程和重复检测的价值;⑤ 个人与各社会团体应给予大数据筛查和精准医疗更多的关注和耐心。

How precision medicine and screening with big data could increase overdiagnosis
10-26, doi: 10.1136/bmj.l5270

【主编评语】不同于传统的筛查方式,大数据筛查包括多种变量和数据形式,在带来好处与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过度诊断的风险。BMJ的这篇文章解释了为何大数据筛查和精准医疗可能会过度诊断健康人群,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危害。虽然已有算法和机器学习等强大的预测工具,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预测误差。文章最后建议,遵守传统的筛查原则(如由WHO发布),关注已有有效治疗方案的严重疾病,是目前较为现实的减少误差的切入点。(@陈绮翎)

菌群差异可导致果蝇基因组的快速响应

PNAS[IF:9.58]

① 在黑腹果蝇群体的食物中分别添加热带醋杆菌(At)、短乳杆菌(Lb),探究菌群组成是否可以驱使宿主快速进化;② 两种都能促进幼虫发育,定植了At菌的果蝇成虫体尺更大,但群体数目小于Lb组;③ 菌定植未引起全基因组变异,但定植At和Lb可造成广泛且显著的染色体区域遗传变异,主要表现为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④ 自然条件下At或Lb丰度较高的菌群中,相应地在宿主中也观测到类似现象;⑤ 菌群组成和丰度的改变可以促使宿主在短期内的基因组适应。

Microbiome composition shapes rapid genomic adaptation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09-16, doi: 10.1073/pnas.1907787116

【主编评语】在中宇宙试验中,向相同的果蝇群体中施加不同的菌群处理,可快速引起果蝇基因组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等位基因频率上,在所有的染色体中广泛存在。这一结果表明复杂环境中的微小菌群差异可引发宿主快速、多基因的适应性变化。(@高春辉)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蓝灿辉,李丹宜,方芳,Echo,何茂章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008 | 炎性衰老与DNA损伤,菌群扮演什么角色?

1007 | 粪菌+小RNA:诊断大肠癌的新思路?

1006 | 不用少吃红肉和加工肉了?仍需谨慎

1005 | 烹饪:塑造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

1004 | 《科学》亮点:揪出人类菌群中的生物活性分子

1003 | 《自然》揭示:“癌王”中,真菌如何推波助澜

1002 | 炎症性肠病患者更易患糖尿病?600万人数据找答案

1001 | 9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0930 | 一图读懂:于君、黄曦《自然综述》纵论大肠癌中的菌群

0929 | 将营养学纳入医学教育,迫在眉睫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