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耐受or活化?《自然》揭秘肠道免疫组织功能差异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074期日报。


Nature:肠道免疫系统如何兼顾免疫耐受与活化?

Nature[IF:41.577]

① 肠道引流淋巴结(gLN)的免疫功能在不同肠道区域有差异,不同gLN中基质细胞和树突细胞的基因表达不同,针对相同抗原的T细胞极化也不同;② 近端小肠的gLN选择性促进耐受型免疫反应,而远端小肠的gLN促进促炎T细胞反应;③ 上述区域化差异,使远端小肠的gLN可作为疫苗靶标,也保证了在肠道感染发生时十二指肠的FOXP3+ Treg细胞可被成功诱导;④ 移除特定的远端小肠gLN、十二指肠感染均会破坏gLN的区域化差异,影响淋巴器官和组织免疫反应。

Compartmentalized gut lymph node drainage dictates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04-15, doi: 10.1038/s41586-019-1125-3

【主编评语】肠道免疫系统需要耐受营养物质和共生菌群,同时又要抵御病原体。《Nature》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发现肠道引流淋巴结(gLN)的功能具有区域化差异,近端小肠gLN主导免疫耐受,远端小肠gLN主导促炎反应。该结果不仅有助于解释肠道免疫的兼具的耐受、促炎反应机制,对于针对性调节肠道免疫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Lancet:如何规范膳食补充剂市场?FDA也头疼!

Lancet[IF:53.254]

① 过去十年中膳食补充剂在风靡亚太、欧洲和北美,在美国就有40亿美元的利润;② FDA现有膳食补充剂法规颁布于25年前,要求产品列出成分信息,并声明产品益处未经过FDA评估;③ 2019年提出的法规更新意向中,只强调加大现有法规的执行力度,未提出大幅完善法规的意向;④ FDA声称要在保证民众远离危险产品的同时,保证民众购买膳食补充剂的需求;⑤ 缺乏两党合作使得美国膳食补充剂市场规范化举步维艰,FDA甚至被怀疑在牺牲民众健康、向产业低头。

Dietary supplement regulation: FDA's bitter pill
02-23, doi: 10.1016/S0140-6736(19)30406-4

【主编评语】膳食补充剂市场广阔、利润丰厚,如何规范化却是难题。《Lancet》近期发表社论,评论了美国FDA近期对于规范膳食补充剂行业的法规修订行动,认为目前的行政行为难以达到规范市场、维护消费者健康的预期目的,值得相关人士参考。(@小肠君)

Cell子刊:模拟热量限制的化合物或可用于对抗衰老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卡路里限制(CR)可有效延长健康寿命,模拟卡路里限制的化合物(CRM)指可激活CR保护性通路的化合物,或可缓解长期CR的痛苦;② 部分可降低蛋白乙酰化修饰以促进自噬的化合物可被称作CRM;③ 已知的CRM有白藜芦醇、亚精胺、羟基柠檬酸、阿司匹林等;④ 潜在CRM有NAD+、二甲双胍、 雷帕霉素、黄连素、儿茶酸、杨梅酮、烟酰胺、槲皮黄酮等;⑤ CRM可改善人体健康,如抗癌、抗炎、抗肥胖、抗糖尿病、抗抑郁、抗氧化、保护心/肝脏等。

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 against Age-Associated Disease: Target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03-05, doi: 10.1016/j.cmet.2019.01.018

【主编评语】《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介绍了模拟卡路里限制的化合物(CRM)的概念,并对一些已知的及潜在的CRM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CRM在改善健康、对抗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潜能。(@沈志勋)

生酮饮食可促进佩梅病小鼠模型的髓鞘形成

Acta Neuropathologica[IF:15.872]

① 脂代谢缺陷与髓磷脂疾病相关,如佩梅病(PMD)——一种遗传性脑营养不良疾病;② 在血脑屏障(BBB)不完整的PMD模型中,膳食胆固醇可促进髓鞘膜生成;③ BBB完整的PMD病人补充膳食胆固醇无法缓解髓鞘形成减少;④ PMD小鼠模型中,生酮饮食可重建少突细胞完整性、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改善轴索退化及线粒体异常、降低轴索损伤、促进轴索修复;⑤ 使用酮体等可穿过血脑屏障的脂质,或可治疗髓磷脂疾病。

Ketogenic diet ameliorates axonal defects and promotes myelination in 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
03-27, doi: 10.1007/s00401-019-01985-2

【主编评语】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是一种脂代谢缺陷相关的髓磷脂疾病。《Acta Neuropathologica》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生酮饮食虽然无法改善佩梅病患者的髓鞘形成,但可在血脑屏障不完整的佩梅病小鼠模型中促进髓鞘形成,提示利用可穿过血脑屏障的脂质(例如酮体),或可用于治疗髓磷脂疾病。(@沈志勋)

国际空间站中的细菌及真菌群落

Microbiome[IF:9.133]

① 在国际空间站的8个位点取样,分析其中的细菌及真菌群落;② 可培养的细菌(包括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真菌(子囊菌门及担子菌门)从10^4-10^9 CFU/平方米不等,与采样位点相关;③ 相比于培养法,通过测序可检测到更多的细菌门,但检测到的真菌门的数量相似;④ 细菌群落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但不同位点的差异不大,不同时间及不同位点中的真菌群落则保持稳定;⑤ 约46%的细菌及40%的真菌可被培养。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otal and viable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surfaces
04-08, doi: 10.1186/s40168-019-0666-x

【主编评语】《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国际空间站中不同区域表面的细菌及真菌群落进行了鉴定,该研究有助于研究密闭、洁净空间中环境菌群状况,不仅有助于载人航天相关研究,对于医疗环境菌群研究也有参考价值。(@沈志勋)

同济医院张鹏: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综述)

Cancer Letters[IF:6.491]

① 菌群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以局部和系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变肠道菌群;② 肠道菌群影响癌症免疫疗法的功效,尤其是涉及阻断PD-1或PD-L1和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③ 尽管肠道菌群在免疫疗法方面具有潜力,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包括最佳粪便菌群移植(FMT)供体的选择;④ 其他因素如饮食、睡眠周期、运动和药物可调节肠道菌群组成,这些参数也可能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其他免疫疗法的功效有关。

Gut microbiome and cancer immunotherapy
01-23, doi: 10.1016/j.canlet.2019.01.015

【主编评语】来自同济医院的张鹏团队在《Cancer Letter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与免疫系统的互作而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并探讨了通过调节菌群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可能。(@沈志勋)

发生男同性关系者的肠道菌群或可促进免疫活化及HIV感染

PLoS Pathogens[IF:6.158]

① 将HIV阴性男女性接触者(MSW),HIV阴性男男性接触者(MSM)和HIV阳性未治疗MSM的粪便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② MSM与移植了MSW小鼠的的肠道菌群组成有显著差异,前者的血液中及肠道中的活化T细胞明显增加;③ HIV阴性MSM和HIV阳性MSM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免疫活化均无显著差异;④ 分离的粪便细菌群落(FBC)刺激原代人固有层细胞,相比于MSW,MSM菌群刺激过的细胞感染HIV的频率更高。

Gut microbiota from high-risk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drive immune activation in gnotobiotic mice and in vitro HIV infection
04-01,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7611

【主编评语】《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相比于发生异性关系者,发生男同性关系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后,更易激活T细胞,且这些菌群在体外刺激过的细胞更易感染HIV。该研究对于HIV治疗和防控具有参考价值。(@沈志勋)

缺乏维生素D改变小鼠肠道菌群并介导慢性疼痛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306]

① 缺乏维生素D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厚壁菌门增多,疣微菌门和拟杆菌门减少;② 缺乏维生素D引起小鼠的触觉异常性疼痛,并改变脊髓、十二指肠及结肠中的内源性大麻素(大麻素和2-花生四烯基甘油)水平;③ 大麻素同系物——十六酰胺乙醇能抑制维生素D缺乏小鼠的疼痛行为和脊髓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增加Akk菌、 真杆菌属和肠杆菌科的丰度;④ 维生素D缺乏与伤害感受的变化存在一定联系,可能与内源性大麻素和相关信号系统的改变有关。

Altered gut microbiota and endocannabinoid system tone in vitamin D deficiency-mediated chronic pain
04-03, doi: 10.1016/j.bbi.2019.04.006

【主编评语】《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改变,脊髓及肠道中的内源性大麻素水平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导致小鼠的慢性疼痛。(@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肠君,陈绮翎,沈志勋,女巫,Roxy,祁玉丽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15 | 炎症性肠病专题:最新临床指南+研究进展

0414 | 益生元研究新进展:动物模型or人群研究,如何取舍?

0413 | 肉食爱好者需注意!动物蛋白吃多了有风险!

0412 | 宿主-菌群互作新模式:基因拷贝数影响共生菌群

0411 | 肠易激综合征,特征菌群长啥样?

0410 | JAMA聚焦: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消化道癌症吗?

0409 | 膳食补充剂未必有益健康,好好吃饭是正道

0408 | 全球抗生素用量及耐药性威胁

0407 | 益生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0406 | 奶酪——动物-人菌群传播的媒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