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推荐|通过旅游解放地方——对《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的评与思

旅游科学 2023-03-26

01

研究缘起

旅游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王晓娜和白凯(2020)发表于《旅游科学》2020年第34卷第5期的《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一文提出了地方氛围的概念,是在经典的“地方感”与“地方性”概念基础上,重申了人的感官感受,延续了地方感概念的主观视角。同时,这篇文章通过扎根形成了5个主要维度,展示了地方最突出、最标志性、最整体性的地方特点,虽然基于人的感知出发,主观意味更强了,但是最终形成的“氛围”符号仍然偏向于客观性的环境固在。

最初引发我们的思考兴趣的,正是这篇文章游离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纠结感。该文提出“地方氛围”的概念包含了流动性、在地性、历时性三个要素,引发了我们在自己的文章中对于旅游与地方的关系、感觉与知觉的差异及“在地”与“去在”的过程的思索。本文是对《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的一篇评述,借助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差异思想重新解读了理解地方的经典概念,重新阐释旅游与地方,希望能拓展开放的思想空间,鼓励更为开放的对话性的理论视角。

02

核心观点

1. 流动性、在地性、历时性

目前所讨论的流动性更多的是mobility,我们想要强调社会学家鲍曼所说的fluidity,前者凸显旅游与移民的“移”与“居”的差别,而后者则把整个生活处境和生活体验理解为一种始终变化着的不确定性。身体进入地方时,会发生“在场”的感知与实践,而身体与地方分离时,也能获得对地方性的符号认知与理解。短暂逗留的游客、迁入定居的移民和原本就身处其中的本地居民,无论与地方关系如何,都会产生历史性的“地方感”。但他们只有持续在地,才能获得历时性的地方氛围。我们对这里的“地方氛围”概念的理解与王晓娜和白凯两位在其原文中的理解不太一样,我们更希望强调其中蕴涵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这样也许会更好地凸显它与地方感、地方性的不同。


2. 主观与客观之争

学术领域中主观与客观的哲学立场的撕裂,在地方感和地方性两个概念的对照中有所展现。地方性是一种话语系统,或者说是一套符号表征系统,本身就依附于大量的表征载体之上。经历了持续的社会交往与扩散,缓慢地变化,因而显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这个概念中,人虽然是作用的主体,但是人的主观感知在漫长的地方符号形成和稳定的过程中逐渐消弭。地方性是具有客观主义倾向的“非主观”描述。地方感概念的兴起将人的“主观性”重新列席于人地关系研究之中,而王和白两位同行的“地方氛围”这一概念,的确是一种对主客观立场缝合的尝试,但最终提出的那些内在维度显示了这种尝试的不易:它们还是显现出一种对人的感知主观性的客观化处理。


3. “地方“的消解与“在地”的重释

地方感概念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并且点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没有人的“地”只能是“空间”,而有人的“地”就被赋予了各种意义,成为了地方。以人为基准,从人的角度出发,则可以理解,人都有自己的“地方”,“地方”无处不在。Cresswell(2004)区分了地方观念的三种层次,描述的地方、社会建构的地方和现象学的地方。前两者比较好理解暂且不谈,现象学的研究则关注对研究对象展开的发生性(genetic)或构成性(constitutive)的分析。现象学的地方,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倾向与过程的“去在”——就像“to place”这个不定式所暗示的那样,而非完成式的在场——就像“presence”的另一个意思恰好就是“呈现”那样。人们总是渴望着脱离日常之“烦”,努力地“去在”,顺利地抵达理想的地方——即便那理想其实并不完全清晰,是“非确指的”。

03

延伸讨论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重申了“在地”与“知觉”的动态性和历时性,使地方观念能够顺应流动性不断加强的现代社会。旅游情景带来了更强的流动,“在地”与“知觉”的不定式成为常态。旅游作为一种最直接的流动,是任何人都可以响应流动性的手段。如果将地方理解为海德格尔“此在”(Dasein)中的“此”,它一直从未离开,永远与人们随行,须臾未曾分离,是人的日常体验。那么旅游的“去在”(to place),则是一种从日常体验的“绽出”(Ekstase)。旅游者的“去在”所指向的“地方”,在源头处可以是自由的、非确指的。我们是在这样的哲学意义上来说,“旅游解放了地方,还解放了人自己”,以及“旅游让人自由”。

旅游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解放效果吗?旅游真的能够带来自由吗?在泛媒介化的年代,怕是未必,或者至少说十分困难。诱惑我们的东西太多,宣称能让我们驰骋想象力的技术和设备也很多,包裹了我们整个的日常生活,而类似“沉浸式”这样貌似“具身”而“贴心”的体验话术更是毫不客气地吞噬着我们仅有的余暇。也许,又到了再次强调旅游能够把人带离日常、带我们“逃逸”的经典意义的时候了。


张骁鸣(1979—),男,博士,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节庆文化、旅游休闲与人的发展等。

邓迪(1992—),女,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休闲与人的发展、旅游地空间特征等。

引用本文

张骁鸣,邓迪,2022.通过旅游解放地方——对《丽江古城地方氛围的结构与测量》的评与思[J].旅游科学(1):1-15.

本期推文编辑:宦震丹

版权归图片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部删除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TOURISM SCIEN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