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产业园区:9成租户不满,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海量供应如山,谈产业服务有点奢侈

清河腐竹 清河三思
2024-08-26


我之前不是分享了自己学习JLL北京企业搬迁行为研究报告的心得体会嘛,读者们反响还行,没想到学习心得汇报还有人关注。。。



结果,我又多了一个研究报告品评的活儿。。。很多报告是不值得你花时间的,我会筛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报告,进行推荐。



前两天JLL在上海发布了他们的《上海产业园区市场白皮书》,竟然有七八位朋友都给我发来了新出炉的热乎报告。。。问我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首先点个赞,贵圈真卷,已经卷到无边无际了。



发报告给我这个事情,非常欢迎哈,欢迎随时发我。。。我基本上都会认真学习、努力点评。



其实,我收到的,是三份报告。。。



一份是C家年初做的北京企业搬迁行为研究,

一份是D家做的上海BP的研究报告,

一份是J家的上海产业园区白皮书。



我挨个汇报下心得体会。




01-C家

报告很有料

但视角效果属于中等




C家这份报告,出品的时间比JLL这份要早半年,赶在疫情刚刚reset之后,盘点过去三年的企业行为变化,实话实说,确实是非常敏锐的视角,体现了很好的专业度。



分析得出的核心要点也基本上切中肯綮,对于金融、科技等几个行业的判断,现在也正在得到市场的验证。



但是,如果回到报告的视觉效果冲击力来说,C家的报告属于中规中矩。




相比之下,J家的北京企业搬迁报告,确实是惊艳了一下。



链接:横跨16年办公迁址统计:招商引资是区域竞争,靠什么吸引企业?



时间横跨了16年,数据规模更大,虽然对于判断未来市场趋势来说,最近三年的实际数据也基本够用,但是一下子砸出16年的数据,属于饱和攻击。。。这气势还是有点吓人。



再者,不知道JLL团队是不是补充了精通Python或者R的小朋友,和弦图做得确实非常妖娆。。。



科学家告诉我们,人脑有两个偏好,一个是图形化,一个是故事感。。。你从婴儿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也不难看出,这种偏好,是写在DNA里的。



精美的可视化技巧,的的确确是加分项。



但我还是那句话:赞美报告,是称赞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锐意进取的心、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但是,无论报告再怎么fancy,也改变不了我对这个市场的悲观。。。



但也确实是有资方在各种搜罗,资本化率5-6%的北京核心区域办公楼或者产业园区,各花入各眼吧,人人都有一颗特殊机会的心,但左侧交易总是让人感觉颤颤巍巍。。。



前两天听说海淀某大牌的产业园区出租率掉到了20%,我差点吐血。。。有个妹子还给我讲了非常精彩的商战,等官宣之后我再找机会聊聊吧。



突然想起了李维兄弟之前给我讲过的案例,有业主在2021年就壮士断腕牺牲价格换满租,实在是需要巨大的决心,但结果会给他回报。反倒是那些依靠国资租金补贴续命的园区,慢慢在暴露危机。



我还是很悲观,且卷且珍惜吧。




02

金桥一枝独秀

D家依然坚持这个结果




我在之前的某篇文章里质疑了戴家Q2上海BP的研究报告,其余区域几乎都是负吸纳量,只有金桥一枝独秀。



当时有戴德梁行的朋友联系我,说看到质疑之后,很多客户都在问他们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数据搞错了。



他们团队又扑到金桥摸排了一遍,因为很多交易是金桥管委会或者平台做得,没有太多公开信息和统计。。。





按照他们家Q3的报告,依然维持了自己之前的统计数据,即:



整个上海今年前三个季度产业园区去化23.58万平米,其中金桥区域去化26.8万平米。。。言外之意就是其他市场都是萎缩的。



我还是想不太通,希望有懂的朋友点拨我。



抛开数据不说,单纯聊读报告的感受,尤其是看完JLL那些花样少年一样的报告之后,再回来看戴德梁行这些报告,依稀感觉有扑面而来的老干部风。。。



大叔,你可以跳一段科目三吗?



人就是这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哪怕是白嫖的报告。。。



这就是卷的坏处,拉高了平均分,拉高了录取分数线,吊高了用户的胃口,加大了创造价值的难度。




03

论点难得尖锐

打脸的东西都隐藏在数据里




说回到这两天刚刚发布的J家上海产业园区白皮书。



讲真,这报告确实是花心思了,对产业的分析也比较深入,报告的整体质量非常高,值得认真仔细全文阅读。



如果没记错,五大行开始正经注意到要分析产业,大概是2019年或者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冷链物流数据中心啥的突然火得不要不要的,几个机构陆续推出了针对产业的分析,依稀都还有青涩的感觉。



你现在回过头去再看看两年前的报告,估计都会脸红心跳、呵呵一下。



张江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漕河泾/闵行的人工智能/游戏、金桥的新能源车,每个区域都有相对亮点的产业布局。我在过去的文章里尝试捋过上海各个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翻找。



我不再具体罗列了,统计结果和上海市经信委的产业地图基本吻合。。。我说点自己印象深刻的。



首先是生物医药产业占比。



竟然达到了20%的比例,还是让我有点惊讶。。。要知道其他四个被提及的产业,即便再火,也就是个位数的占比。



就生物医药产业一项就占了五分之一,这科学吗?



有没有每个区都想搞、每个园区都想搞、同质化一拥而上的情况?




其次是租户满意度。



43%的租户认为产业服务对于其选址考量十分重要;

但仅有23%的园区业主表示愿意增加对其投入



77%的园区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很重要(餐厅、停车、保洁等);

但近90%的租户希望自己的园区可以配上餐厅和便利店。。。



感觉业主和租户,都被锁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相互不了解对方到底需要什么。。。



我看得到你

却永远走不进你的心里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必须承认,很多业主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已经有点跟不上生产力的快速进步了。



或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有些业主,德不配位。



再或者说,很多园区的业主,不是好业主。



结果就是:



89%的租户认为目前园区的物业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不太给力。。。



哈哈,在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市场搏杀的朋友们也许知道,业主每年是要花钱做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就这9成租户不太满意的劲儿,大概率是要罚钱开人的。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极端的情景或许可以提供解释:



一种是园区业主实在是不懂,早年间阴差阳错拿了项目,懒得管也不会管,随便租租赚点小钱好了;但是,产权可是在人家业主手里,你看着也只能干着急。。。早年间为了追求利益而拼命散卖产业园区的园区平台们,这可能就是命运的轮回。



一种是业主习惯于朝南坐,向来都是租户求着我要入住,为什么要提供服务呢?找个物业经理随便招招商好了呀,ICBC,个么招商竟然还需要租赁佣金?



J家这数据,本来可以匆匆略过,但是在我看来,的确是触目惊心。



这竟然是发生在上海,以精细化品质服务著称的魔都,9成的产业园区租户对项目提供服务不满意,这个结论属实是有点打脸




04

供需才是第一性问题

刻意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后面也有关于投资机构采取新策略的调研介绍,我没有太仔细看,杀进去产业园区市场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价格安全边际。。。我怕是可能也会有压力。



J家的报告,既有产业分析,又有租户调研,总体还是比较客观面的。是,从头到尾,只有一张图简单讲了下未来的供应量,而且着墨不多、一笔带过。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供需,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对这个第一性问题缺乏认识,你对产业的理解搞得再深,可能也只会让自己更觉痛苦。



熟悉上海最近两年工业不动产市场的朋友可能记得,从标准地到M0用地,从特色园区到工业上楼,各种新政策层出不穷。



而最让从业人员震撼的,是3年3000万平米这个数据。



都知道上海的工业用地越来越稀缺,据礼森智库的统计,漕河泾、莘庄、金桥等开发启动比较早的区域,有些开发区的储备产业用地已不足百亩。。。这个说起来实在是有点吓人。所以上海勇敢站出来作为全国第二个省级单位提出工业上楼,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



但,现在能够纳入五大行统计标准的上海产业园区,存量也就才不到1500万平米,三年之内再搞3000万,这个步子会不会有点太大?



幸好,上海有些官员们虽然雄心勃勃,但还是有点习惯性谨慎的,相比之下,深圳喊出的5年搞出1亿平米产业载体叠加租金限价,才是真的酸爽。



再回到J家的这份报告,我最大的读后感是:目前的产业园区质量很难说有多高,多花些时间精力资源来提升存量产业园区资产的品质,从生活配套到产业服务,可能才是市场和产业租户们最需要的。



但是,你也知道,存量盘活和提升的最大特点是过程麻烦、见效很慢、吃力难讨好;从视觉冲击力来讲,远不如推倒重建或者新建项目,来得爽气。。。这也是人性。



这和很多人喜欢高楼大厦CBD而不关心地下管廊是一个道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清河三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