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目次+摘要

河海大学学报社科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1-05


喜迎二十大

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意义的三维解读

刘兴平

 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意义

殷文明


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传播困境及突围策略

蔡文成,牟   琛

现代化的理论可能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叙事——《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德国现代化道路思想解读与当代启示

李嘉谊


科技、工程与哲学

利益相关者对话实践与远程医疗的伦理困境之解决

曹红梅,杨本华,顾   海

技术如何“信任”人——算法信任视域下智能风控正义的审思

李雁华,杜海涛


经济与管理

税收、转移支付与顶层收入不平等

解   垩,宋颜群

基于机器学习的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智能决策系统研究——以“银税互动”政策的共享纳税数据为例

李超杰

“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评估研究

 张建平,张   旭

企业工匠精神的测量与培育研究

刘   莹,蒋春燕,施建军


环境与社会

《海洋环境保护法》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运行研究

徐祥民,贺   蓉,于   铭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新论

晋   海,许正豪

空间变革下的生计策略与养老保障——基于易地搬迁老年移民养老方式的考察

郑娜娜

政策驱动视角下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供给研究

汪   洋,陈   辉



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意义的三维解读


刘兴平

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河海大学)


◉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辟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百年征程的精神昭示。在百年奋斗的历史叙事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深刻把握理论强党的真理内核、为民初心的价值内核和自我革命的实践内核;在伟大复兴的宏大叙事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承载了中国文明的强大精神合力;在世界发展的宏阔视野中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回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探寻人类文明新形态、探求世界发展新路向。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自我革命;百年党史;伟大复兴;世界发展






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意义


殷文明

(南京大学哲学系)


◉ 摘要: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把握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生成逻辑,从中国和平发展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尤为重要。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世界和平观的科学指引以及中国传统和平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其核心价值指向就是通过和平发展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贯穿中国和平发展的具体实践的主线,就是在个体、社会、国家和自然生态 4 个维度上减少乃至消除各种形式的暴力因素,创造性地非暴力地推动冲突转化,进而以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和平发展实践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和平发展思想,实现了伟大的社会制度变革,丰富了和平文化的意,有助于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程,实现永续和平发展。


◉ 关键词:和平;积极和平;冲突转化;中国式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传播困境及突围策略


蔡文成,牟   琛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由话语到行动,由倡议到共识,由呼吁到引领,基于话语出场、话语丰富、话语深化三阶段,层层递进深化,逐步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丰富意涵。从话语意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诠释了中国对“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设想和伟大构想,体现为对话性和协商性、共建观和共享观、合作观和共赢观、交流性和互鉴性、绿色观和低碳观共5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话语传播实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要面临文化思维差异与偏执、西方话语预设与框定、西方话语污化与扩散、话语权与话语体系薄弱等传播困境,须通过深化中国话语的学术研究,强化话语传播的顶层设计,扩展话语传播的平台渠道,构建话语传播的协同机制,做好话语传播的叙事融通,夯实话语传播的实力基础等举措来彰显中国话语深厚意蕴,增强中国话语国际声音,提升中国话语国际认同,推动中国话语落地进程。


◉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话语;话语传播;困境;策略;共识






现代化的理论可能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叙事——《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德国现代化道路思想解读与当代启示


李嘉谊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通过对德国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在现代化道路问题上提出重要思想。马克思认为,现代化是现代性依循社会现实而展开的具体化过程,因而现代化本身为辩证性和历史性所贯彻。马克思区分了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性质的两种现代化道路,并通过对德国社会现实的具体分析,认为德国具有走后一条道路的理论可能。马克思德国现代化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它为我们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无疑是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在当代最重要和最伟大的实践成果,它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世界历史的历史性叙事。


◉ 关键词:《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德国现代化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利益相关者对话实践与远程医疗的伦理困境之解决


曹红梅,杨本华,顾   海

(1.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3. 安徽大学哲学学院


◉ 摘要: 远程医疗伦理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伦理评价中的理性缺陷,以及远程医疗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的不确定性、异质性与对话普遍诉求难题。解决这一伦理困境需要运用对话伦理学的对话理性优势以克服传统伦理评价缺陷,以对话不断解决对话认识的开放性与异质性问题,并付诸于远程医疗利益相关者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实践,最终达成伦理上的完善,由此建构一种不断在对话中进行且未来可行的动态多元远程医疗评价体系。


◉ 关键词:远程医疗;伦理困境;利益相关者;对话伦理学;对话实践






 技术如何“信任”人——算法信任视域下智能风控正义的审思


李雁华,杜海涛

(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2.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西北师范大学哲学系


◉ 摘要:现代人工智能的“可信任”研究通常关注的是人对智能算法的信任问题。但在风控领域逐渐转向“ AI合理怀疑”能力的要求中,算法对人的“信任”也已成为人工智能伦理的重要问题。风险防控本身就是如何信任一个人的问题。在现代未来学思维下,人把对信任与怀疑的规划都交付给技术,以降低风险率。人工智能风控技术以数据和算法作为信任人的方式,这是智能时代“后人类”的一个必然的社会深度脱域特征。因而,人工智能风控相对于其他智能技术需得到独特的哲学关注。但是这种算法信任主导下的风险防控,必然面对正义性的考量。在人工智能物逐渐被作为一种能动主体的情境下,实现其在风控场景中对人的“合理怀疑”也成为智能风控的基本伦理要求。


◉ 关键词:风险技术;智能风控;技术正义;算法信任






税收、 转移支付与顶层收入不平等


解   垩,宋颜群

(1.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 摘要:顶层收入不平等影响社会经济的平衡与充分发展。通过构建个人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影响顶层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模型,使用微观数据库实证分析中国财政体系(个人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对顶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顶层收入者面临的税率越高、获得的补贴程度越小,顶层收入不平等程度越低;顶层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越快、收入波动幅度越大,顶层收入不平等越严重。实证结果显示:顶层收入者面临的实际税率与顶层收入不平等呈反向相关关系,其获得的补贴程度收入增长速度和收入标准差与顶层收入不平等呈正向相关关;中国的财政体系对顶层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有限,且在考虑隐性收入后顶层收入不平等程度更为严重;发达国家的财政体系在缓解顶层收入不平等方面效果显著,发展中国家的财政体系对顶层收入不平等的缓解作用十分有限。中国应当继续完善个人所得税体系和转移支付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减少隐性收入,借鉴域外国家财政体系构建经验完善中国的财政体系,最终缓解顶层收入不平等。


◉ 关键词:税收;转移支付;顶层收入不平等;收入分配秩序;帕累托不平等;财政体系






基于机器学习的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智能决策系统研究——以“银税互动”政策的共享纳税数据为例


李超杰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融合现代信贷技术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当前金融市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银税互动”政策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小微企业纳税数据的信用特征,结合随机森林方法和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违约概率和信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综合考虑银行的经营利润以及风险成本实现不同小微企业信贷利率和信贷额度的优化,以此构建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智能决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纳税数据能够准确识别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从而为银行信贷供给提供决策依据,并且纳税数据质量较高的小微企业无论是信贷额度还是信贷利率都能够获得银行层面更加有利的信贷支持。


◉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供给;机器学习;银税互动;金融科技






“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需求评估研究


张建平,张   旭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 摘要: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走到了关键时刻。中国在双碳目标下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资金问题是关键挑战之一。根据“一带一路”伙伴国家接受气候投资现状,基于65个伙伴国家最新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报告,定量分析其气候资金需求并进行合理性评估。经测算,“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到2030年累积减排总量为91.48 Gt CO2 -eq,减缓和适应资金比例约为 5 :3。通过构建成本核算模型,计算出“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碳减排平均成本为74.75 美元/ t CO2 -eq,气候变化资金总需求约为 11.44万亿美元。而根据UNEP每单位合理减排成本标准计算,“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合理资金总需求应为5.85万亿美元。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与开展气候国际合作,伙伴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国家自主贡献报告(NDC),提高气候资金需求合理性,形成和实 施“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战略,促进伙伴国家系统性开展气候治理,努力实现 1.5℃/2℃全球温度控制目标,为落实巴黎气候协定和走向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气候合作;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资金;碳减排;碳中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工匠精神的测量与培育研究


刘   莹,蒋春燕,施建军

(1.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2.南京大学商学院)


◉ 摘要:在世界各国积极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再度回归,并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何为工匠精神,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以自我决 定理论为视角界定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定义为是在职业过程中产生的自觉行为,并以精湛的技艺为基础,在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中实现职业责任和价值;从能力水平、行为态度、价值取向3个方面厘清工匠精神内涵的3个核心维度:精湛技艺、精益求精、职业意义,并遵循严格的量表开发流程,开发了包含15个条目的工匠精神测量量表。在解决了有效测量工匠精神问题的基础上,从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角度提出了以激发员工内在动机为目的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建议。


◉ 关键词:工匠精神;自我决定理论;测量;培育






《海洋环境保护法》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运行研究


徐祥民,贺   蓉,于 铭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 摘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率先采用的制度,但该法中的总量控制制度无论是在法律规范层面还是在法律实施层面都没有成为实际运行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应当使总量控制从宣言变成活的制度,即具有运行功能的污染物排放总行为控制制度。要赋予该制度运行能力,《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须建立海洋环境质量目标制度,对确定海洋环境质量目标的主体、确定许可排放总量的主体、分解许可 排放总量的主体做出明确规定,对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做出明确规定。


◉ 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法》;总量控制制度;环境质量目标;排污许可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新论


晋   海,许正豪

(河海大学法学院)


◉ 摘要:厘清诉讼的法律性质,是科学构建诉讼制度的重要前提。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性质,学界仍未形成共识,有特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说、国益诉讼说、私益诉讼说、混合诉讼说、特别诉讼说等观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救济对象是生态环境损害,而非自然资源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正当性基础是政府及其部门的环境监管职责,而非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是公法责任,而非私法责任。对于生态修复问题,“公法责任,私法操作”引发诸多问题,“公法责任,公法操作”符合环境保护行政权主导、司法权监督之原则及域外经验。“生态损害赔偿司法监督”的路径是政府及其部门在追究责任者行政责任时,对于重大案件可采取诉讼的行政执法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定位为行政执法诉讼。


◉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行政执法;行政执法诉讼






空间变革下的生计策略与养老保障——基于易地搬迁老年移民养老方式的考察


郑娜娜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 摘要:易地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行政手段有计划地实行移民搬迁以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发展困境。易地搬迁中的老年移民因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语言能力、生计方式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在安置地面临着更多困境与挑战。在市场化与新型城镇化渗透的后乡土社会,搬迁老年移民不仅面临着新家园的社会适应与融入问题,还面临着生计方式、代际 支持与养老模式的变动。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繁与搬迁上楼后远离土地的现实,移民社区空心化现象严重,老年移民脱离土地和代际支持而转向追求自我保障和社会支持的养老策略。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使养老空间逐渐进入从家庭到自我、家庭到社区、社区到社会的衍变与扩展。因此,需要拓展老年移民收入保障渠道、完善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阻断返贫的监测机制与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对老年移民脱贫致富的共建共享,促进老年移民的养老保障与社会融入。


◉ 关键词:易地搬迁;老年移民;生计策略;养老保障






政策驱动视角下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供给研究


汪   洋,陈   辉

(1.江苏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协同创新基地;

2.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摘要: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和家庭养老的日渐式微,由社区供给养老服务在多重因素驱动下应运而生。国家重视及国民习惯、政策共同体关注、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和国家指导意见出台是推 动政策议程设置的关键要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是推动政策落地的两大动力,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供需矛盾是当前社区供给养老服务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深挖成因发现,社区养老服务现行的收费水平与支付能力间的较大缺口是问题关键,通过构建政策议程、政策行动、政策评估等3个维度的政策驱动模型,探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政策的生成逻辑与运行现,状,并据此提出失能老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应继续发挥政府兜底作用,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失能老人的消费条件。


◉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失能老人;政策驱动;政府主导;供给模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往期精彩回顾









2022年第3期目次+摘要


2022年第2期目次+摘要


2022年第1期目次+摘要


2020—2021年各栏目发文目次


2021年第6期目次+摘要


2021年第5期目次+摘要


2021年第4期目次+摘要


2021年第3期目次+摘要


2021年第2期目次+摘要


2021年第1期目次目次+摘要


2020年总目次


扫码关注《河海期刊》


新媒体编辑:河海大学期刊部媒介传播工作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