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考试》2024年第2期目次

中国考试 中国考试
2024-09-04



目 次



论 文 摘 要


中国高考难度分析理论构建初探


摘 要:传统的高考难度认知停留在统计数据层面。在网络时代,高考难度被赋予情绪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探讨不同主体视角下高考难度问题的认知差异,构建测量难度、感受难度和印象难度三维度的高考难度分析理论,分析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机制,并应用高考难度分析理论探究高考难度演进过程及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立足中国高考实际构建难度分析理论,有助于更全面地衡量高考难度,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科学选才、引导教学的有机统一,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高考;难度;测量难度;感受难度;印象难度


大型教育监测:误解与启示


摘 要:面向多地区多种群的大型教育监测可对各地教育情况进行有效比较。基于对参与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PISA)中各经济体测评与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东西方教育几个颇具启发意义的问题,结果发现:1)一些亚洲经济体靠“背诵”学习的学生的百分比较西方经济体要低,亚洲学生偏离好的学习原则、只懂背诵的传统看法并不符合事实;2)学生的科学成绩高低并不能决定其对未来从事科技类工作的兴趣程度,中国学生虽然PISA科学成绩卓越,但其对未来从事科技类工作兴趣不大;3)内在动机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在工具性动机对西方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无帮助,但是可以帮助缺乏内在动机的亚洲学生提高其学习成绩;4)相较于西方学校之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学校内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学生之间水平差距较大的现象,亚洲很多地区的学校则反之,为反映某一地区教育系统的学生差异,计算校内差异+学校间差异的总和更为科学;5)从参测地区学生10余年来的PISA成绩看,整体上使用信息科技工具较多地区的学生成绩不升反降,使用信息科技工具较少地区的学生成绩反而上升更多,为此需要探索如何善用科技以赋能教学和学习。除关注监测内容及结果外,也要对监测时采用的问卷调查工具进一步反思和改进,以便更好地用实证数据推动未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监测;PISA;问卷调查;学生能力评估


PISA数字化学习技能测评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学习方式加速演变,学习技能测评成为各国教育界关注的前沿焦点。PISA2025对数字化学习技能进行测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策略,才能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同时提供来自国际教育行业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师生将新型学习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教育。阐述PISA数字化学习技能测评的理念和方法,包括目标构念、学生模型、测评单元、证据规则、分数报告等。为使教育者了解学生如何思考和调节自己的学习,OECD研发学习技能创新测评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ve Learning Assessments, PILA),为教育者提供互动技术和有研究支撑的工具,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评估。


关键词:考试数字化;PISA;数字化学习技能;创新测评;自主学习评价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摘 要:个性化、定制化、自适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流行语。为适应不同学习者的特点、优化学习者体验,应研发跨学科领域的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系统,并开展全方面评估。基于此,讨论自适应学习系统涉及的专业领域和各项评估,分析设计评估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评估自适应学习系统功效的框架,包括用户属性界定、用户属性评估、内容代表性、用户交互设计、用户交互效果等。应用本框架能够高效而准确地评估,并提供可行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保障学习者最优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评估科学;自适应系统评估;人工智能技术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级预测研究


摘 要:为研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简称文凭试)等级预测结果,以过往文凭试结果作为依据,通过标准化程序,对2020—2023年共计146180名考生根据其校内评核成绩进行文凭试等级预测;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基于各参与学校组织架构、教师的工作经验、公开考试阅卷经验及专业发展活动等,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探讨学校属性与校内评核的关系。结果显示:中文、英文、数学、通识教育4门核心科目等级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其中英文预测结果最佳,其余3科预测结果类似;选修科目则因每年选考人数少导致文凭试成绩变化大,进而影响预测结果;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不同学校属性对于不同科目的校内评核具有不同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等级预测;校内评核;标准参照测验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诊断反馈系统的开发及改进


摘 要:为进一步推动“评核促进学习”,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以历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的评核数据为基础开发了HKDSE诊断反馈系统。目前,该系统结合HKDSE6个科目选择题的试题库,对学生学习表现数据加以分析并建立统计模型,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诊断性反馈报告,突出学生在不同能力或范畴的不足与强项。来自14所学校的约2200名学生及教师试用了该系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意见建议,以改进系统设计。系统改良版在“数据主导评核提升计划”中正式推出,辅之以学科教师培训,以帮助学校提升评核质量。


关键词: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诊断反馈;评核促进学习;个性化学习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英语口语实施网考的探索研究


摘 要: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HKDSE)英语口语公开考试中的小组互动部分受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正常开展,需要探索其他口试形式。本研究探讨使用基于网络的协作视频会议工具Zoom进行网考口试(Internet-delivered Speaking Test)的可能性方案。选取40名中学生进行网考口试的试测,由经验丰富的口试考官对考生表现进行评分,并使用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方法研究口试考生在话轮转换和语法准确性方面的表现。通过对考生话语的语言分析,以及从考生处和考官处分别收集的反馈结果,证实网考口试是可靠且可行的。


关键词: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口语测试;网考口试;面对面口试


高利害性计算机化考试的技术模式——以清华大学“清标学测”项目为例


摘 要:面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计算机化考试势在必行。计算机化考试相较于传统纸质化考试具备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若干潜在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高利害性计算机化考试的发展,以清华大学“清标学测”项目为例探讨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以期规避或解决计算机化考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实现优势最大化。根据当前的高利害性计算机化考试经验总结出一套通用的技术模式,包括利用技术手段提高考试安全性、支持多种题型交互和支持大规模考试实施。此外,由于高利害性计算机化考试目前主要使用普通电脑作为考试设备,对计算机化考试优势的发挥和潜在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可探索一种基于平板电脑的计算机化考试模式,对通用模式作进一步拓展和优化。


关键词:计算机化考试;教育考试数字化;考试技术;“清标学测”项目


法国新“高考”增设大口试科目及其启示


摘 要:法国BAC2021新“高考”改革增设大口试作为关键科目,旨在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其高等教育阶段及未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并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法国大口试内容选择多样,考试方式灵活,考试过程与评分标准较为系统完善,但在考试公平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仍存在局限。对法国大口试实行的政策背景、主要特点及利弊进行分析,可以为我国当前教育考试改革提供参考。我国有必要推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与评价的整体设计,并选取部分考试项目开展口试试点,以逐步积累经验。


关键词:大口试;法国BAC2021;高考改革;考试评价;法国教育


美国高校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模式特征及启示


摘 要:优质生源是人才培养的根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模式,是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举措。荣誉学院是美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方式。选取五所美国知名高校荣誉学院作为研究案例,从选拔目标、选拔对象、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四个方面分析其选拔模式特征。研究发现:荣誉学院旨在选拔和培养具备批判思维和领导能力的世界公民;开设了以新生、在校生和转学生为主的多元化选拔渠道;采用自我申请与学院邀请融合的方式录取学生;从学术潜质、综合能力和个性特征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素质。我国在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时应从扩大选拔基础、丰富筛选途径、健全选拔方式、完善选拔标准等方面深化改革,以培养能够应对全球挑战的拔尖人才。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人才选拔;美国大学;荣誉学院


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摘 要:教师增值评价是21世纪以来各国教育界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兴起和发展是政府、社会、学校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增值评价具有评价理念的先进性、评价过程的公平性、评价内容的独特性、评价方法的复杂性四个显著特征,可以发挥教育质量的诊断器、专业发展的增值泵、良好教学的指挥棒、教育决策的调控器等多重功能。然而,美国教师增值评价在有效性、透明性和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存在争议,甚至面临伦理问题及法律风险。美国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多元评价方式融合的一体化教师评价体系,是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教师评价;增值评价;教育评价改革;评价模型


科举制下清代官学教师考核与升迁制度研究


摘 要:清代举业极盛,读书人追捧仕进,官学教师普遍被认为逐官轻学,忽视教育本职。本文从与清代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考核与升迁制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官学教师的考核需对标统一的文官标准,并符合专门职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代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其次,官学教师的升迁深受科举身份影响,由于多选择外升,且晋升空间狭窄,限制了教师职业的长期发展。再次,官学教师的升迁制度存在非公正性、滞后性,间接损害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性。最后,清代官学教师的考核与升迁系统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延展性,是职业发展渠道不畅通的原因所在。清代官学教师的考核升迁制度对当今的教师评价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关键词:科举制;教师考核;文官升迁;教师职业发展


翰林院与科举的双向互动


摘 要:翰林院因科举而起,也随科举而亡。在唐之时,翰林出身并无限制,扩大了科举取士范围。两宋以还,翰林多由科举出身,尤以进士为主。逮至明代,始对新科进士进行馆选考试,遂有庶吉士制度。清代沿用明制,进一步完善,而有“朝考”“大考”之制。翰林之设,原是“天子私人”,实现科举分流。唐宋先官后选,极大地发挥了翰林的才能与效用。明清则先选后官,注重辞章习写,放大了翰林的词臣本色,枵腹之徒充斥其间,反噬了它存在的功用与价值。究之根本,翰林制度是帝王用以制衡、集权的工具,借此笼络士心,为己所用;士子则视其为青云之梯,奔竞不止。这种双向的互动,因时代不同,所产生的正负影响亦呈殊别。


关键词:翰林院;科举;庶吉士;进士;诗赋


“《中国考试》杂志”

学习强国号



可通过银行汇款方式订阅本期杂志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清华园支行

户名:《中国考试》杂志社

银行帐号:336356010953

联系人:牟老师        联系方式:010-8252030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考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