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寻找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 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文章导读

BBC灵魂人物,世界自然纪录片灵魂人物大卫·爱登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自然环境保护工作,他的最新作品《蓝色星球2》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不是可爱的海洋生物,而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在他的影响下,英国女王终于下定决心宣布向人类的公敌,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白色王国——塑料宣战!

滑动查看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指出:“发展海洋经济,绝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方针,全面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较早认识到海洋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危害,并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组织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污染监测与防治。


原文信息

【文章题目】寻找全球问题的中国方案: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作者】杨越1.2;陈玲1.2;薛澜1.2.3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3.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

【关键词】全球治理;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污染;陆海统筹;治理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30卷,第10期,P45-52

创新思路

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具有特殊性,带来有别于陆源污染的治理困境,亦决定了治理体系设计的内在需求。有必要在治理体系的设计上创新思路,才能有效开展污染治理。 

(1)污染形成机理复杂,管控情景多元,需寻求治理措施的创新协同。

塑料污染的形成主要源于塑料废弃物的丢弃行为随意和处置流程失控,伴随着“原材料生产——制品加工——消费和使用——回收处置——循环利用”的产业过程,塑料完成了其从“塑料制品——塑料废弃物——回收塑料——塑料垃圾——塑料污染”的角色转变。而微塑料污染(不包含塑料纤维)的形成机理更为复杂。不仅包括来自大块塑料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裂解的塑料颗粒,还包括来自合成纺织品洗涤(35%)、个人护理品使用(2%)、塑料粒子生产(0.3%)、轮胎磨损(28%)、城市灰尘(24%)、道路标记(3.7%)等场景产生的塑料微粒。从上述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形成机理可看出遏制污染产生的源头以及把控入海渠道所需要治理的情景十分复杂,因此必须寻求治理措施上的创新和场景间的协同。

(图源网络,侵删)

(2)入海迁移广泛,责任分担不清,需寻求治理主体的多元合作。

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入海渠道亦十分丰富,既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和近岸海滩等陆源渠道入海,亦可以通过航运船舶、海上作业平台、商业捕捞及水产养殖等海源渠道入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一旦入海,可形成漂浮、悬浮以及沉降的立体化污染,浸泡、裂解、附着、沉降等物理生物过程又使这种立体化分布具有动态随机性,增加了清理难度和技术成本。且海洋的连通性加之低温、季风、潮汐及洋流等因素造成塑料垃圾及微塑料迁移路径复杂,无疑增加了污染治理主体间的责任分担问题。因此,相较于其他陆源污染,入海渠道丰富、迁移路径广泛,加之污染外部性与海洋连通性叠加,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治理更需要寻求治理主体间的协作。

(图源网络,侵删)

(3)损害代际性显著,治污动力不足,需寻求治理机制的长效激励。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会造成生物缠绕、渔业减产等危害,微塑料更因其极易被海洋生物摄取并随食物链富集传递,对生物体的存活率、生长发育、行为活动、生殖状况、基因表达等方面造成影响。目前不仅仅是海鸟、深海鱼等海洋生物体内监测到微塑料,全球多个国家的自来水、瓶装水、食用盐同样被塑料纤维污染。大量论证微塑料源汇、丰度、毒理及生态效应的科学研究正唤醒人类对微塑料危害的认识,激起治理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的需求。但由于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富集需要一个过程,随食物链传递到人类体内的过程和机理漫长而复杂,代际性的影响特征较为明显,这导致人类为此而付出行动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制约了污染治理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治理行动的长期有效性。因此,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机制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激励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并且形成更为长效的治理机制。

现状与问题

治理机制



治理主体

治理对象

治理措施


现实意义

我国塑料垃圾失控入海的通量问题始终备受关注。作为较早认识到海洋垃圾尤其是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危害,并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组织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污染监测与防治。


首先,微塑料的检出将严重制约渔产品质量和价格上的比较优势,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我国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的需求势必将倒逼整个泛塑料产业的结构升级塑料加工行业发展受市场倒逼、产业政策导向十分明显,加速了对整个行业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最后,公众环境健康意识的提升正逐步转变消费者的购买偏好。消费端的偏好改变将促使更大范围的产业绿色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海洋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决定的内在需求,弥补现有治理机制、主体、对象、措施等方面的不足,最终形成控而有效的污染治理体系。 


第一,设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探索“陆海一体化的综合防治体系”。


第二,从源到汇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再生,探索“全生命周期的废物管理过程”


第三,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探索“多元参与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第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探索“全球协力的海洋污染共防共治体系”。

▼往期精彩回顾▼【目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10期目次
【摘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10期文章摘要
【喜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英文版)均入选自然资源领域高质量期刊

投稿进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官网参考”投稿指南“进行


编辑/陈悦

审核/于霞


END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