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整合消费与增加值视角的中国行业碳排放变动分解研究

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精彩


文章来源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0卷 第3期 37-48页

【文章名】整合消费与增加值视角的中国行业碳排放变动分解研究

【DOI】10.12062/cpre.20191002

【关键词】碳排放变动;投入产出分析;结构分解分析模型;整合消费与增加值视角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气污染控制成本分析技术研究与示范”(批准号:2018YFC0213703)。


作者团队



李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资源经济学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碳排放责任核算、碳排放责任分配、贸易隐含污染、隐含碳问题等。


王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区域环境经济理论(国际/国内贸易与环境)、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生态文明基本理论等。


文章导读



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各地气象灾害多发。仅2017年,由气候变暖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总额就达3200亿美元,气候变暖早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就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随着经济持续增长,碳减排压力也与日俱增,对此我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碳减排承诺和举措,包括到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峰值等。而碳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则在于其对能源用量的直接限制、生产技术升级改造的迫切需求以及可能对居民日常消费造成的多方桎梏等众多方面,简而言之,这是一场世界各国间对未来数十年生存权、发展权的拉锯与战斗,也是一场在人类在生存危机面前的囚徒困境博弈。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期,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经济建设目标亟待完成,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尚未满足,如何在经济发展需要与实现碳减排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如何找准减排关键以降低减排成本,是本领域众多学者热烈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对影响我国碳排放变动的关键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方法,在总结过去减排经验、找准减排关键以及指导未来减排实践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则使其成为了学者们广泛应用的有效研究手段。


总而言之,碳排放问题表面上看是一场生态灾难,背后实则为经济问题,CO2减排技术是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法,而经济调整手段与社会管理措施,如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结构改革、碳排放转移等,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驱动力及重要手段。

文章亮点



得益于,同时也受制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开发,众多学者得以将碳排放变化在社会经济语境下,分解为多种类型的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例如居民社会消费、劳动工资收入、政府的税收收入以及企业制造的商品存货增加等等。然而,现有方法仅能在一个类似GDP的计算框架下,或基于支出法讨论居民消费等经济支出行为对商品制造者的碳排放影响,或从收入法出发,讨论工人、政府、资本等主体的投资、收益情况,对接受其投入的下游产业碳排放的影响,不能全面揭示经济的循环特性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即忽略了居民消费的支出,同时也是劳工、政府等主体的收入,无论产业的上游或下游,在排放CO2的过程中,皆同时既受消费拉动,亦受投资推动。


同时,在政策建议的实用性上,通过分析消费对于CO2的影响难以起到实质性的社会治理指向作用,毕竟限制消费、压抑需求并非减碳初衷,亦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合理进行经济生产利益(也称增加值)的再分配,调整不同主体间的收入状况,以使得“有助于碳减排的收入”增加、而“有助于碳增排的收入”减少,则是更合理的社会治理手段。如何突破方法限制、使人们能够通过增加值变动分析消费者对其上游商品制造者的碳排放之影响,则是其中的关键。


本文的核心亮点则在于,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整合基于收益与基于消费两个视角,通过改进碳排放测算公式,将消费过程重构为增加值的流动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基于增加值视角的前、后向碳排放变动分解分析,并利用两层嵌套式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深入揭示了增加值流入变动、劳动者报酬变动、政府税收变动等多种类型增加值变动对全国各行业碳排放的影响,为政府通过收入调整手段减排CO2、科学合理分摊碳减排成本等施策需要,提供了研究量化支持。


第一层分解因素对各行业碳排放变动的影响



部分第二层分解因素对各行业碳排放变动的影响


文章的核心公式重构较为深入的展现了经济发展的循环特性,是消费支出与经济利益收入在研究碳排放问题的投入产出框架下的一次新的结合,亦是对投入产出法在环境拓展领域研究之应用的一次新的解读。

作者独白



我所在的北京大学王奇教授所领导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属国内较为领先的针对贸易隐含污染、污染排放责任分配等有关领域研究的核心团队之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更多贴近经济发展的实质性特征,强调经济手段、管理手段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秉承这一研究理念,我们完成了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污染控制成本分析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深化大气污染控制中长期规划》等课题中,有关环境治理的经济管理手段、产业调整措施等有关内容的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较有参考意义的环境管理新举措与建议。


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我亦相信,一定程度上说,善用经济驱动力量是大部分社会问题较为高效的良性解决方案,特别在环境问题处理中,或许关键并非在于是否具备最佳技术,而在如何促使社会自发产生治理意愿,从而取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治理效果。


希望本研究提出的碳减排思路能够为有关政府部门及感兴趣的各位学者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启发。


                                         (执笔人:李堃)  


相关概念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Input-Output Method)是研究某一国家各个经济部门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研究方法,它最早由 Leontief 在20世纪30年代在其发表的《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中提出,并随后在其1941年和1953年分别出版的专著中进行进一步阐述,经多年发展衍生出了单区域投入产出法、多区域投入产出法等多种分支,同时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研究模型,例如Leontief模型、Ghosh模型等。


碳排放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是一种基于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对影响排放量的因素进行分解,以找出诱发碳排放变动的原因、控制范围,进而分析降低排放的各种政策和方法途径的一类研究方法。其理论背景是比较静态分析,即把所分析对象分解为若干个独立变量之和,相应的,分析对象的变动也分解为这几个独立变量变动影响之和,通过这样的计算可以清晰地追溯到每个变量独立变化时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常用的分解分析方法包括指数分解法、结构分解法等。分解分析作为一种研究事物变化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近年来在研究能源消费及其环境作用机理方面日渐显示出优越性。



往期精彩回顾



【摘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期文章摘要

【目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期

【专稿】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