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出发!志愿 “毕” 茁新 “业”

重师大新闻中心 重庆师范大学 2024-07-16



他们,坚韧而奋发,勇毅且笃行

他们,用满心真意,换情满人间

在平凡小事中书写奉献与爱的故事

用脚踏实地的志愿服务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毕业在即 回望一路走来

志愿服务工作

是他们大学时光中不可磨灭的痕迹



以善心行志愿 以志愿塑自我


刘幻,2020级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笃学善行,履践致远,不仅拥有丰富的学生干部经历、优异的成绩、超1000小时的志愿时长,还获得了全国田家炳杯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等60余项荣誉,现已至重庆师范大学附属科学城中学任职历史教师。


是“志愿服务”一步步走进了我的生命


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时,刘幻只是把它看作一项普通的任务,希望能借机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但随着志愿服务的经历越来越多,她逐渐发现在每次活动中都能遇见不同的笑容,收获不同的感动。


大一暑假期间,刘幻来到家乡的乡村振兴办公室参加志愿工作,主要负责调研档案管理、群众访谈及群众反馈等工作。在工作中,她时刻谨记办公室主任强调的扶贫首先要扶智”,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够真正长久地走下去


在走访基地、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刘幻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落到了实处,同时,她认真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次经历最终被县级新闻媒体报道,刘幻也因此明白了,只要踏实肯干,优秀的志愿者是可以被看见的

刘幻在家乡乡村振兴办公室工作


大二暑假期间,刘幻又参加了返家乡志愿活动,成为了乡镇文化馆的一名支教老师。这个夏天,刘幻白天给留守的孩子们上课,晚上又在乡村文化墙做彩绘志愿者,每天的工作都很疲累,但每当她看到这些孩子们单纯又质朴的脸蛋上绽放出笑容,就觉得特别值得


后来,她听到一位学生激动地向妈妈介绍自己,学生妈妈还向她表示了感激,那一刻,刘幻内心有了深深的满足感,这一切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正是如此,刘幻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做教师的梦想 ,志愿服务也在不知不觉间从她眼中的一项锻炼自己的“任务”,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幻在乡镇文化馆教学授课


想要有所得, 就要有付出


志愿活动中,沟通交流的困难是刘幻遇见的难题。重庆的夏天气温高、干燥,极易失火,因此森林防火宣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当刘幻作为志愿者下乡对居民进行防火宣传时,一向有焚烧秸秆习惯的村民却并没有理解和配合。


面对村民的质疑,刘幻向工作经验更加丰富的前辈请教应对方法,围绕森林火灾危害与大家自身安全生命财产息息相关这一点进行突破,对村民们耐心细致讲解、劝导。最终,村民们在她的努力劝导下正确处理了秸秆,刘幻如愿完成了宣传工作。


志愿服务、学生工作、学习……各种事让生活变得忙碌,为了能够平衡好它们,刘幻严格把控自己的时间分配,利用寒暑假、周末等相对集中的时间去做志愿活动。她曾在炎炎烈日下在森林巡察,也曾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坚守社区疫情防控岗位每次志愿服务工作后,刘幻还会花时间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在服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她在未来的志愿活动中做得更加出色。


“想要有所得,就要有付出。”刘幻在志愿服务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成就,都是她对待志愿工作的严谨态度和不屈不挠精神的直接体现。

刘幻在思政课上宣讲


一切的付出终会塑造自身


志愿活动并非只是奉献自己,也是在奉献中塑造自我。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刘幻的感悟良多:志愿活动不是为了被别人看见而努力,而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个人的社会价值,获得真正的快乐,体验一场心灵的修行。


不仅如此,丰富的志愿活动经验也是刘幻面对教学工作的底气。如今踏上教师岗位,刘幻不仅要备课、讲课,还要面对学生管理、活动策划、指导比赛等工作。但在志愿活动中,她已经充分锻炼了策划组织、应变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这使得初登工作岗位的她,有足够的信心来处理工作。


“我非常鼓励大家在学习之余能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刘幻说,“很多时候志愿服务都是没有报酬的,但当我们在志愿活动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自我专注的状态时,志愿活动对我们的塑造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内在的改变虽不会即刻显现,却能在迷茫时刻为我们指引方向,在漫漫人生中逐渐显示出它的价值。”


传播美育走基层 青春聚力正当时


李思奇,2020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大学四年里,她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带领团队参加三下乡,荣获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5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1000小时。她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走出校园,奔向西部。


李思奇和“志愿服务”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加高新区复兴寺“九点半”美育课堂活动。当李思奇在课堂中看见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时,她明白了,参与志愿活动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式,更能为需要帮助的人伸以援手。


她希望用点滴温暖汇聚大爱,用绵薄之力敬献国家。李思奇怀揣着这颗炽热的心,开始主动探寻更多具有意义的志愿活动。


以美育润童心,让孩子们能在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大三暑期筹备三下乡志愿活动时,李思奇通过调研发现綦江区安稳镇的乡村教育对“美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孩子们有关“美”的创造力缺失。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面对当地孩子们的美育认知仅仅停留在美术课堂的难题,李思奇决定借助自己美院学子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让美育的种子在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

于是,她决定开创“美育进村小”项目,带领“七彩绘”文化寻访团队深入綦江安稳镇,为那里的孩子们打开“美育”的窗户。


‍‍‍‍‍‍‍‍‍

李思奇在高新区龙台社区进行美育教育


创新项目就是走一条未知的路。为了更有成效地推进“美育进村小”项目,她不光把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说给孩子们听,还借助趣味手工教学,让孩子们亲手体验做手工的过程,拓宽孩子们对美的视野,增强他们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当她看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选取材料,用心塑造每个细节,并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时,她便知道,美育的种子发芽了。


“七彩绘”文化寻访活动很快卓有成效,该活动现已成为了我校美术学院加快城乡交流与融合的重点项目,未来“美育进村小”项目将持续开展,继续以美育之心探索实践,以专业之心回馈社会。

李思奇在村小进行美育教学


去西部逐梦,为家乡增光添彩


大二时,李思奇作为美术学院团委志愿者工作部的成员,负责大四同学加入西部计划所需材料的交接任务。从那时起,她心中就萌发了一颗种子:要服务家乡,投身基层,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于是,毕业在即的她主动选择签订了家乡——重庆市南川区的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到家乡传播知识的志愿教师。当志愿服务与家乡建设重叠,李思奇表示:“能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光添彩,我感到无比自豪!”

李思奇回到南川开展“返家乡”志愿服务活动


投身西部对李思奇来说是一段崭新而未知的旅程,面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李思奇已经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历经1000多小时志愿服务的锤炼,李思奇早已找到保持志愿服务热情的秘诀——不忘初心,明确目标,帮助他人。


“长达两年的西部计划虽然远离家乡,也充满挑战,但我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李思奇认真地说,“我不后悔投身志愿服务,更不后悔参加西部计划。人生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有别样的感触,很多路只有自己走过了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价值!!”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李思奇将继续保持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去西部书写别样的人生,奔赴自己的山海!


专业助人 “志”在心中


李艾,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学业成绩专业第三,曾获得重庆市开州区“优秀志愿者”、“优秀社会实践大学生”,重庆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社团活动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李艾一直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助人自助”这一核心价值观,用“生命影响生命”


专业知识铺就志愿之路


李艾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这对她的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一心为公普光明”创新创业项目中,李艾结合专业优势,利用自身专业中的个案针对分析、组成小组互助、整合社区资源三大工作手法,面向农村居民开展普及性宣教,眼疾病筛查,资料政策链接,医疗救助平台精准搭建等一系列全流程服务,为帮助农村老年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凭借着专业优势,李艾还在重庆市巴南区“青少年之家”微型少年宫项目中担任了东城社区组组长,开展了10余场青少年活动。她在社工之路上不断前进,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活动组织者。李艾体验到了专业知识真正从书中走出来的奇妙感受。她想借此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更多的桥梁,通过自己的所学为群众提供帮助。

李艾(左一)在巴南区青少年之家做志愿服务活动


走进乡村助发展,服务群众办实事


大二时,李艾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被开州区团区委聘请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新的身份为李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开阔的视野。她珍惜机会,努力工作,从群众需求出发,着眼于乡村振兴领域组织了两场“青耘重庆·开味开州”直播助农活动。


实践之外,理论也不可或缺,李艾积极参与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研调查项目。她参加了由导师负责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科研项目,在开州区中和镇进行现场调研,收集道路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第一手资料。

李艾(二排左二)参与“渝芒走亲,山水相连” 志愿活动


在调研过程中,李艾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沟通,详细询问了当前生产经营、用工、人才需求、与市派专家的合作、致富带富等具体情况。基于当下的政策,李艾及其团队对农村致富带头人职业训练与经营管理服务、创业机会提供、生产经营组织化提升、联农带农环境改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从以前仅通过网络了解到乡村振兴,到如今亲眼见证其成效,李艾感受到了政府、社会、人民共同努力的力量。这次实践让李艾更加走近基层乡村。 


她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意义:让农民的劳动成果有所保障,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在李艾看来,真正走进人群中,才能了解到更多社会的现状与困难。她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做实事,将“助人自助”、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与形。

李艾(左上)在康居西城艺体活动中与孩子们合影


“志愿”同行坚信念, 奉献爱心发光热


志愿服务对李艾来说亦师亦友,成为了她观察世界的窗户。不论是为返回家乡的旅客们提供买票、站台引导、行李运输等便利服务,还是通过科普宣讲、组织眼部疾病筛查、心理疏导等方式关心农村居民眼健康问题,李艾都是从生活的点滴中注意到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


“他需要帮助吗?”“我该怎么帮助他?”“他背后的群体又需要怎样的帮助?”李艾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志愿服务,去发掘那些未被大众重视到的难题。她认为这也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所在:让需要帮助的人被看到,让生活的幸福度更高。


“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其他人提供帮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最宝贵的。”李艾深知志愿服务重在“服务”,但她也在意“志愿”,她愿意去发光发热,并将志愿服务规划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去,实现自身奉献社会的志向和价值。


志在回报 愿聚小成洋


谢洋,2020级体育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中共党员,曾任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重庆师范大学王红旭团支部书记。


大学期间,他曾获国家级“中国田径锦标赛暨全运会资格赛优秀志愿者”“第24届CUBA重庆赛区基层赛优秀志愿者”、市级“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他思想端正,认真负责,致力于志愿服务,带领支部积极参加体育公益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志愿时长累计300余小时。


汲取榜样力量 成为领头“洋”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用生命托举整个家庭的希望,王红旭老师是我在前进路上的榜样”当被问到担任王红旭团支部书记的初心时,谢洋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王红旭老师的大爱与大义深深感动了他。


他决心要学习王红旭老师无私奉献的品格,追随榜样的脚步,努力向王红旭靠近。在对自己的不断打磨与提升下,谢洋成为重庆师范大学首届王红旭团支部书记。


对于谢洋来说,成为“王红旭”团支部首任团支部书记不是终点,而是继续发扬王红旭老师无私奉献、胸怀大爱精神的起点他希望自己能将为人师表的品格风范与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传递下去。

谢洋在“三下乡”志愿服务中看望老党员


展现体育特色 服务无止境


“志愿无大小,奉献无止境”。谢洋引领团支部赓续王红旭无私奉献、胸怀大爱的精神力量,积极带领支部参加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谢洋组织支部契合“王红旭班、王红旭团支部”的培养方案,开展极具体育特色的公益志愿活动。


在带领支部进行活动时,他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团队“三下乡”活动中,成员们一对一地教老人们如何在保护关节安全的情况下跳操、跳舞,教老人们拉伸、打太极;暑假期间,团队则会格外注重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

谢洋在志愿服务中教老人拉伸


儿童篮球体适能志愿服务是谢洋团队的重点,“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运动能力、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了分班教学。活动开始,先让孩子们对运动充满兴趣,然后再将运动技能学习融入丰富多彩的主题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学到运动技能,也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


在无数志愿服务活动中,谢洋不断带领支部发光发热。

谢洋(左二)在教孩子们古诗词


领悟活动意义 传递一份善意


“仰望光,追逐光,成为光”。志愿活动传递的不止是知识,更是一份能量与善意。在学习和传递王红旭精神的路途中,谢洋跟随着王红旭老师的脚步,积极投身中小学生体育志愿服务活动。


看着孩子们笑颜如花的稚嫩面庞,谢洋切身体会到了为社会服务的意义,即使是一缕微尘之光,也可以映照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这份信念带给谢洋无限的勇气和力量。在多次与中小学生的互动中,谢洋更加坚定了自己以教化人,以体育人的前进方向。他希望未来能够成为潜心育人、以德施教的老师,帮助孩子们阳光、自信地成长。

谢洋(右三)带领孩子们参加体适能训练


目标已定,只管行动。在大四择业时,谢洋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做一名小学的体育老师,并成功签约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小学体育编制教师。


他说,“当我教会这些孩子们打篮球、跑步、游泳等运动技能后,他们的性格也从开始的害羞、害怕,逐渐变得自信、阳光起来。看着他们运动时洋溢出的笑容,我也常常不自觉得笑起来,能够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未来,谢洋将继续带着王红旭老师潜心施教、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动力,投身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同时,他也希望下一届王红旭团支部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赓续榜样精神,在志愿服务中去锻炼、去磨砺、去雕琢自身



时有所需 必有所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有一份热 发一分光


采访 | 郭小荷 高僖婕 莫欢欢 曹馨月

冉娅琴 王可 席维佳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排版 | 宗州娟 何政庆

校对 | 王银银 王润

执行编辑 | 唐晓娟 常晨 蒋欣蕾 蒋梦婷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