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对城市减贫的影响:以亚的斯亚贝巴为例【2018.5期·主题】

王沐塔孙浩殷成志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我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之角,与吉布提、厄立特里亚、肯尼亚、索马里和南苏丹五国接壤,拥有100万k㎡的国土面积,全国人口超过9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人口。该国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45%。由于常年干旱与饥荒,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骤增,城市贫穷加剧。联合国人居署的研究表明,在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图1),一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联合国的贫困线标准以下。城市居民失业率接近42%,女性的失业情况更为严重。居民每天的平均收入低于两美元且大约60%的收入来自非正规经济活动。从住房质量来讲,25%的住房没有卫生间,27%的住房没有厨房,50%的住房所在社区的道路泥泞不堪。从住房供给结构来讲,80%的居住区是贫民窟,70%左右的住房供应来自于政府发放的廉租房,97%的住宅是单层房屋。从居住权保障来讲,只有34.4%的住房是业主个人拥有。这些住房窘境导致乞讨和卖淫活动潜滋暗长,无家可归者不断增多,失业人群居高不下。


图1  亚的斯亚贝巴在埃塞俄比亚的位置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多伴随着工业化发生和发展,而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非洲国家却正在经历“没有增长的城市化”。贫穷国家的城市化具有非同寻常的艰巨性,在缺乏市场自然形成的发展动力的前提下,非洲国家需要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来解决非正常快速人口膨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在世界银行综合发展框架指引下,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思想产生——“集成住房发展项目”。该项目意味着要通过物质、财政、人力和社会资产等各方面的集聚来补齐短板,实现协调发展。它紧紧围绕“补”“促”“减”“增”四个方向迅速推进项目并快速取得绩效。首先,以大规模住房建造来迅速补齐房屋短缺,改善住房质量;其次,围绕住房项目发展相关小微企业促进穷人创收,改善贫民的消费困境;第三,通过技能、商业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减少无业游民的数量,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最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发展增强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


本文在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力图全面评估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对埃塞俄比亚城市减贫的影响。文章以可持续生计评估框架作为理论支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随机和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为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路径,评估系统囊括多维的政策参与者,涉及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


研究以家庭为单位,于2016年从亚的斯亚贝巴的11个市辖区中随机抽取2个市辖区——内法斯·斯力克·拉菲陶和博尔作为抽样框,针对该项目相关者,随机抽取240个样本。经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集成住房发展项目能够积极促进城市减贫。集成住房发展项目通过改善居民经济和健康状况,提升妇女权益,保障住房产权,优化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状况等,对改善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贫困境况发挥了积极作用(图2)。这项由政府主导的住房改革项目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减贫战略。更进一步讲,非洲的城市治理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亚的斯亚贝巴的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在实践上证明了恰当的政府主导项目对城市减贫的作用。这为广大非洲国家城市贫困治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值得在其他非洲城市推广。

 

图2  集成住房建成实景


综上,本文在理论上将有利于促进非洲城市发展领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实践上,将有利于各方明晰项目目标和效果,以致力于改进计划、推进项目持续进展。


——全文——

【摘要】贫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掣肘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亚的斯亚贝巴市的案例研究,来评估该市2005年推出的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在何种程度上为减轻城市贫困做出了贡献,并评估在实施该计划方面遇到的挑战。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作为理论支撑,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随机和系统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增加了家庭收入和节约水平,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女性权益,保障了公民的居住权等,对城市减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言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之角,与吉布提(Djibouti)、厄立特里亚(Eritrea)、肯尼亚(Kenya)、索马里(Somalia)和南苏丹(South Sudan)五国接壤,拥有100万k㎡的国土面积。2013年,全国人口9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人口。该国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45%。由于常年干旱与饥荒,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骤增,城市贫穷加剧,具体表现为失业率居高不下,城市贫民窟“星罗棋布”,卫生设施严重缺乏等,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由此,消除贫困成为埃塞俄比亚政府的当务之急。


埃塞经历了长期的减贫探索。1990年代,国家政府一改之前的静态调结构减贫战略(SAP: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提出“促增长减贫战略”,并制定减贫目标,致力于使贫困人口比例从1995年的45.5%下降到2001年的29.5%。此后又经历了从优先发展农村减贫项目(ADLI: Agricultural-Development Led Industrialization)到集中发展城市减贫项目的过程。直到2005年,埃塞制定了新的城市发展战略(UDS: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y),减贫工作真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旨在促进全国的城市发展。该战略有四个支柱,即支持微型和小型企业和创造就业机会;集成住房发展项目(IHDP: Integrated Housing Development Programme);改善获得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机会;促进城乡建设和城乡联动。


住房改革是城市由贫民窟形态向现代城市形态转移的关键。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住房项目为中低收入城市居民提供住房,提升城市物质形态的进步;二是通过住房项目为非技术型劳动者提供就业,提高人的城市化程度。因此,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住房发展项目成为城市减贫的主要贡献力量。


前人零散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对减贫的一两个方面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考察。另外,由于忽视目标群体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在实践中也广受诟病。因此,为了全面评估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对城市减贫的影响,本文在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指导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力图全面评估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对埃塞俄比亚城市减贫的影响。为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路径,该研究的评估系统囊括多维的政策参与者,涉及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在理论上,它将有利于促进非洲城市发展领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实践上,它将有利于各方明晰项目目标和效果,以致力于改进计划、推进项目持续进展。


1  研究问题:城市贫困与减贫方案


一般来讲,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城市人口的集聚是自然的过程。然而,在埃塞俄比亚的主要城市,危机情形下的移民导致城市人口骤增,成为该地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掣肘。联合国人居署的研究表明,在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一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联合国的贫困线标准以下,城市居民失业率接近42%,女性的失业情况更为严重。居民每天的平均收入低于2美元且大约60%的收入来自非正规经济活动。从住房质量来讲,25%的住房没有卫生间,27%的住房没有厨房,50%的住房所在社区的道路泥泞不堪。从住房供给结构看,全市80%的居住区是贫民窟,正规住房供应中的70%是廉租房;从住房形态看,97%的住宅是单层房屋;从居住权保障看,只有34.4%的住房由业主个人拥有。这些住房窘境导致乞讨和卖淫活动潜滋暗长,无家可归者不断增多,失业人群居高不下。


由于贫困的多维复杂性质,不同国家政府制定了多种政策方案,旨在改善生存资源的获取方式,增加穷人获得可持续生计的机会;而城市减贫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穷人的生活条件,保证家庭和成员拥有足够的食物、衣服、住房和基本的社会服务。当前,住房项目被认为是缓解城市贫困的有效机制之一。它是重要的收入性资源,是改善健康的先决条件。住房项目通过解决基本生存资料入手,为贫民提供在城市生存的经济社会基础。


关于住房项目对减贫的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决策者有不同的认识。1940年代—1960年代,受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各国主要从社会利益的视角定义住房项目。公共房屋投资被认为是非生产性投资,是改善经济状况的副产品。从1970年代起,在联合国人居署的倡议下,住房项目开始被认可为生产性部门,但是它仍属于资本产出比很小的部门,所以政府的资源分配没有倾向于住房项目。进入1980年代后,市场经济的触角快速伸展到世界各地。随着从实物资本发展转向人力资本开发,政府认识到住房项目与不同行业间的密切联系,住房的经济效应得到强调。从而,住房投资引起了许多政府和国际发展机构的兴趣。1993年,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宣言“房屋是人的基本需要,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000年全球住房战略》(GSS: Global Strategy for Shelter)强调住房政策的制定应考虑住房项目的经济意义,并建议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2004年初,一系列修订的减贫战略文件开始系统关注现行住房条件以及住房项目在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减贫以及多元化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这种意识进一步增加,大部分经修订的减贫战略文件直接或间接承认住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概念、减贫机制和分析框架


2.1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方式逐渐从国家行政干预向市场灵活配置转向,部门的管理方式逐渐从刚性的部门命令向柔性的部门协调转向。就城市的治理而言,城市部门协调发展方式代替城市发展干预方式应运而生。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意味着要通过物质、财政、人力和社会资产等各方面的集聚来补齐短板,实现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方式的思想来源于世行的综合发展框架(CDF),它通过强调社会发展、制度发展、人的发展、治理发展、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等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做到决策制定上的良好平衡。这种思想也来源于一些成功的实践,譬如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纳库鲁(Nakuru)采取的集成住房项目就取得了明显成就。除了住房建设,这个项目还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套,房屋建设成本的控制,适当的技能、商业培训的开展,微小企业的培植等。最终,该项目促进了穷人创收、知识信息共享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动力来源于对住房项目在思想上的重视以及在实践上的推动。罗斯特做了总结概括:集成的本意需要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第一,多方面的协调和相互支持的路径。所有不同的领域都在协调一致,从而使一个领域的成果巩固了另一个领域的业绩;第二,一个城市的包容性。社会、经济和空间达到一体化,从而使得一个城市的贫穷和被边缘化的部分得到适当的整合。由此,在可持续地为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方面,这种集成的路径要明显优于单个部门的工作方式。


2.2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减贫机制


机制,通俗地讲,指的是项目计划的部门构成、部门功能以及相互关系。好的机制能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又好又快地为完成任务保驾护航。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它的运行机制的优越性,紧紧围绕“补”“促”“减”“增”四个方向迅速推进项目并快速取得绩效。首先,以大规模住房建造来迅速补齐房屋短缺,改善住房质量;其次,围绕住房项目发展相关小微企业促进穷人创收,改善贫民的消费困境;第三,通过技能、商业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减少无业游民的数量,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最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发展增强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


正如所罗门(Solomon)的评价,集成住房发展项目不仅是为了提供住房,还可通过以下方式减轻城市贫困:通过引进有针对性的补贴、赋权承认和发展非正规部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加快住房建设,改善贫民窟状况;通过鼓励抵押贷款和可负担的金融支付方式,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宣传节约文化,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2.3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分析框架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分析框架的灵感来自于可持续生计框架(SL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图1)。生计可以界定为人们保持稳定生活,获取资产、财产、权利等的手段和活动。决策者和规划者对贫困做出反应的方法是由他们了解贫困的方式决定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是一个动态考察和评估居民生计能力的框架,它采用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法(SLA: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pproach)对贫困的理解有独到之处。这种方法指出,贫困不仅意味着不安全状态,还包括缺乏收入。此外,它还能动态地认识到贫困状况变化的条件。可持续生计分析法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了解不同时空中哪些因素或因素组合导致了城市贫困指数的变动,是恶劣的经济环境趋势还是资产缺乏,是臭名昭著的政策还是人力资本的匮乏,是自然环境恶劣还是组织能力失效等。因此,该法有助于提高减贫项目的安全性,并通过广泛的持续干预措施发挥计划的优越性。


图1  可持续生计框架


民生战略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将各种减贫项目结合起来,尽量减少贫困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改善生计来避免风险。通过借鉴和修正可持续生计框架,集成住房发展项目旨在提高家庭资产的整体稳健性,以加强生计战略和减少脆弱性,创造有利于穷人的民生措施。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可持续生计框架中挑选出来的这些变量可以较为精准地分析住房方案在城市减贫方面的影响(图2)。


图2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分析框架


3  研究设计


3.1  案例选取


自1886年以来,亚的斯亚贝巴一直是埃塞俄比亚的首都。当前,这个城市被称为非洲之都,它是包括非洲联盟(AU)在内的几个大型国际组织的所在地,也是许多国家跨国组织和外交使团的首选在非驻地。截至2004年,亚的斯亚贝巴的建成区面积为540k㎡,人口约400万。男性、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2.8岁和66.5岁。由于移民风潮,1910—2004年,该市每年吸引9万~12万新居民,由于正规住房供应极其有限,导致城市内部以及城市扩张区域主要由非正式住区所占据,这些定居点充斥着破旧劣质的建筑物、泥泞不堪的街道以及非法活动。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住房供应和住房质量。


据2013年亚的斯亚贝巴金融经济发展局(BoFED: Bureau of Finan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对15万户居民的生计抽样统计,76%的老年人没有任何维持生计的经济来源,75%的房屋是用泥土和木材制成的,31%的房屋是单人房,25%的房子没有卫生间和厨房。由于移民骤增,城市人口增长迅猛,社会公共事业问题极难处理。因此,为了缓解境况的恶化,市政府在2005年推出集成住房发展项目。该项目计划建造10万套公寓,在10年内安置50万人,为20万人创造就业机会,解决3000家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化率高,但城市化质量低,情况又复杂多维,是值得研究的对象。另一方面,集成住房发展项目正在该市如火如荼地开展,城市居民可以切身感受政策带来的改变,这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提供了可行性。


3.2  抽样


囿于时间、人力和财力,本研究以家庭为单位,于2016年从亚的斯亚贝巴的11个市辖区中随机抽取2个市辖区——内法斯·斯力克·拉菲陶(Nefas Silik Lafito)和博尔(Bole)作为抽样框,针对该项目相关者,随机抽取240个样本。另外,还随机选出30名亚的斯亚贝巴房屋建设项目办公室(AAHCPOE)员工以及30名政府官员,共计60位重点受访者。研究总共发放并收回了300份问卷。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问卷采用针对集成住房项目相关人的定位策略,有助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受访者对象选择居住在集成住房项目中的直接相关者、妇女群体和微型企业者。另一方面,AAHCPOE员工和亚的斯亚贝巴市政府官员也被选为主要受访者,因此,总共选择了五类目标群体填写问卷。


3.3  调查问卷结构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题主要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有助于受访者自由无拘束地反映他们的意见和感受,能够为研究者提供补充信息。封闭式问题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分,每位受访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帮助研究者以简单的方式获得信息。


问卷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表1  调查问卷受访者分类统计


性别分布。直接相关者群体的男女比例大致对等。政府官员群体的男性数量是女性的3倍左右。AAHCPO员工群体的男性数量为女性的2.3倍。


年龄分布。直接相关者群体1/3左右在36~45岁之间;1/3左右在30~35岁之间;其余1/3分布在其他年龄阶段。政府官员群体,18~29岁的超过四成;30~35岁的接近四成,36~45岁的占两成。AAHCPO员工群体,30~35岁的超过四成,36~45岁的近四成,其余年龄阶段的占两成。


婚姻状况。直接相关者群体中超过一半为已婚,三成为单身,其他为离异状态。政府官员群体中七成以上是已婚,近两成是单身人士,只有极少部分是离异。AAHCPO员工群体,已婚的占一半以上,单身的占三成,离异的超过一成。


教育水平。直接相关者群体中,近一半没有任何教育证书,近三成为中小学文化程度,约28%获得本科以上学位(包括在私立大学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政府官员群体全部拥有本科或以上学位。AAHCPO员工群体中,约九成的员工拥有大学文凭【埃塞俄比亚虽然经济欠发达,但很重视教育。亚的斯亚贝巴是埃塞首都,是大学集中地和世界各国各种机构在非盟的驻地,城市居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职业分布情况。直接相关者群体的职业分布比较分散,约六成是个体经营者,约一成人员从事苦力或者失业状态。


4  统计结果与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效果分析


4.1  经济状况的改善


大规模的集成住房项目提高了住区居民收入水平。受访的240名直接相关者中,三成以上认为项目显著提高了他们的收入;近三成认为收入略有增加;近一成认为收入没有变化;只有不到三成认为收入呈下降趋势(图3)。


图3  IHDP实施10年后的家庭收入水平变化


根据受访者对问卷中开放式问题的回答可以明确,七成以上受访者在住进新宅后,收入水平能够保持不变或者增加,主要是由于通过微型企业方案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男士通过微型企业培训掌握了基本技能,将工作转移到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妇女则大量从事美容、小商店、洗衣等服务业。调查结果基本上与联合国人居署2011年对亚的斯亚贝巴的调查结果相吻合——“今年以来亚的斯亚贝巴微型企业的数量增加,创造了大量就业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放式问题的回馈结果也揭示了近三成受访者收入水平下降的原因:一些居民搬进新居后,居住地与工作地的通勤时间变长,加上新住区没有配置通勤工具,他们经常需要乘坐出租车上下班,导致日常支出增加;另外,每月的按揭也要从收入中支出。


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当地储蓄水平的增加。一般来说,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时,储蓄水平也会上升,反之则降低。如图4所示,储蓄调查统计显示,由于收入水平的上升,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的储蓄水平有所上升。受访者收入和储蓄水平的提高也得到了政府官员的肯定:许多受访者从房屋项目中获得了工作和租金,收入显著增加,并且,慢慢学习城市生活中的储蓄文化,储蓄水平也得到提升。


图4  IHDP实施10年后居民储蓄水平变化


4.2  健康状况的改善


人居环境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提供优质、安全和经济适用的住房是提高人民福祉的重要战略投资。


目标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集成住房发展项目方案实施后,受益者家庭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图5)。近九成受访者的健康状况比以前有所改善。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由于患病率降低,他们的医药成本有所下降,这也有助于家庭提高储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同意,城市社区医院方便了他们就医。新租房配备的清洁自来水和卫生设施,使得他们免受一些传染病的传染。


图5  IHDP实施10年后的居民健康水平统计


4.3  妇女权益保障状况的改善


住房方案为提高妇女权益做出了重大贡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受访女性认为住房方案对减贫效果显著。受访者表示,在实施集成住房发展项目之前,超过七成的女性受访者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丈夫的收入或子女的补贴。在该项目实施后,在50名受访女性中,八成认为由于就业机会的改善,特别是微型企业和房屋出租显著提高了她们的收入,权益保障水平得到相应改善(图6)。值得注意的是,在问卷调查区域,户主为女性的住房数量增加了,这体现了男女权利平等的发展趋势。这一结论得到30位受访政府官员的肯定。他们普遍认为,项目实施后,女性就业机会拓宽、收入水平提高、更多女性成为住房产权人,妇女在很多方面实实在在地受益了。


图6  IHDP实施10年后妇女权益是否得到改善的调查反馈


4.4  居住权状况的改善


为穷人建设和分配住房是集成住房发展项目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调查收集的数据显示,六成以上家庭拥有住房的产权,相比项目实施初期全市仅34.4%的人拥有房屋产权的情况(2007年),拥有住房产权的家庭比例为全市平均水平的近2倍(表2)。受访者一致同意,该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他们可以获得房屋的产权,这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该项目的金融保障机制为,政府提供与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CBE)合作的抵押贷款,当居民偿还完银行贷款后,就可以得到房屋产权。


表2  IHDP实施10年后居住权是否得到改善


4.5  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改善


亚的斯亚贝巴政府主张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向购买者提供覆盖面广的基本服务或实物资产,包括住房设施、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调查数据显示,“硬件”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认为房屋建造质量“好”(及以上)的受访者比例近六成。IHDP项目的住房均配有卫生间、厨房、电灯、电话线等硬件设施并供应水、电;社区的基础设施也很健全,主要道路、人行道、交通路口路灯、固体废物管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等一应俱全;医疗、学校等社会服务也得到很大改善。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住房质量得到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有所好转,社会服务质量也得到提升(图7)。


图7  IHDP实施10年后基础设施等的质量改善情况


4.6  贫民窟状况的改善


对于“IHDP减少了贫民窟”这个问题,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该项目对减少贫民窟有积极影响(图8)。但同时他们也反映,在项目实施之后,许多贫民区出现了“绅士化”。所有受访的政府官员群体都认为,该项目在减少城市贫民窟数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原来破败的贫民窟减少了,生机勃勃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增加了(图9)。


图8  实施IHDP10年后贫民窟减少情况


图9  IHDP实施10年后的居住区实景


4.7  挑战


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支付方面,虽然住房价格低廉,但许多低收入居民仍然无力负担。调查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项目相关者承受着每月偿还按揭的压力。在金融支持方面,只有国有银行,如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和建商银行(CBB)为购房者提供住房融资,而新兴和快速扩张的私人银行体系和微型金融机构在提供长期住房融资方面的贡献微不足道。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埃塞俄比亚的抵押贷款市场不够发达,不容易获得房屋融资。在住房供应方面,亚的斯亚贝巴政府的数据显示,该市需要在短期内提供30万套住房,住房的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阻碍了扶贫进程。在建筑质量方面,现场走访发现,大多数从事建筑房屋的承包商都是初级水平的施工人员,施工技能不高,造成住房质量欠佳;承包商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的行为也很普遍。同时,从项目实施以来,腐败一直是住房改革面对的重大挑战。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由于住房行业需要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此类计划中的腐败现象在所难免,该项目也同样成了腐败的沃土。


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确定,集成住房项目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亚的斯亚贝巴的贫困水平。与此同时,该项目也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


5  结论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多伴随着工业化发生发展,而撒哈拉以南的大多数非洲国家却正在经历“没有增长的城市化”。贫穷国家的城市化具有非同寻常的艰巨性,在缺乏市场自然形成的发展动力的前提下,非洲国家需要因地制宜的配套政策来解决非正常快速人口膨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集成住房发展项目能够积极促进城市减贫。集成住房发展项目通过改善居民经济和健康状况,提升妇女权益,保障住房产权,优化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状况等,对改善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贫困境况发挥了积极作用。这项由政府主导的住房改革项目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减贫战略。更进一步讲,非洲的城市治理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


亚的斯亚贝巴的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在实践上证明了恰当的政府主导项目对城市减贫的作用。这为广大非洲国家城市贫困治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借鉴,集成住房发展项目值得在其他非洲城市推广。


注: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表均为作者整理绘制或拍摄。


作者:王沐塔,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埃塞俄比亚国家民主运动阿姆哈拉(Amhara)委员会官员

孙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sunh16@mails.tsinghua.edu.cn

殷成志,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双博士,德国洪堡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yincz@tsinghua.edu.cn


延伸阅读

全球汇 | “一带一路”若干国家规划体系及案例简介【连载】纳米比亚(二)

全球汇 | “一带一路”若干国家规划体系及案例简介【连载】毛里求斯

加纳快速城镇化中的城市非正规居民点研究

津巴布韦首都地区城镇化特征和问题探讨

殖民城市、贫民窟和新城:安哥拉共和国首都罗安达的城镇化模式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