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鉴书堂 |《牛津手册:城市经济学与规划》

2018-01-05 孙施文 国际城市规划

作者:孙施文,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搭桥:经济学与规划

 

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学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在领域上也有许多重叠,更何况,在现实世界中,城市经济的原则及其运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城市经济学对城市规划研究和工作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学科难以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不仅各说各的理,相互不理解,甚至还互相攻击或视对方为稻草人;也就是说,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这种差异的存在有着很强的学理基础,这不仅体现在两个学科的话语体系和方法论工具方面,更在于两个学科在研究目的和取向上的差异——城市经济学更为注重认识和分析现实世界,城市规划则主要体现在改造现实世界和付诸行动;城市经济学用普遍性的原理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现实和问题,城市规划则主要在理解特定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之间,而且在城市规划学科的内部也同样存在。

 

当然,我强调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差异并不是要激化它们的矛盾冲突或鼓励相互排斥,而是希望在了解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之后能更加明晰相互之间的问题所在,不做无谓的攻讦,并在相互学习、合作和互动中寻求更好的结合,从而使不同的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觉得牛津大学出版社在2011年底出版的这本57位专家参与编著、由39篇文章组成、厚至千多页的《牛津手册:城市经济学与规划》(The Oxford Handbook of Urban Economicsand Planning),是一本非常难得和值得推荐的好书。


《牛津手册:城市经济学与规划》

The Oxford Handbook of Urban Economicsand Plan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该书编者同样充分认识到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差异,因此希望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学者能够关注两个学科的交界面,从互动发展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对话。从这些论文的内容来看,尽管还谈不上捉对厮杀,但至少做到了在相近的主题上让不同领域的专家各自阐述,从而显示出两个学科间的差异,也使不同领域的学者和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领域的话语方式、方法论以及表述的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两个学科各自的提问方式、对问题的界定以及认识问题的框架和相应的策略。除第一部分进行专门的讨论之外,在其他部分也有不少文章在揭示两门学科之间差异的基础上,非常明确地提出促进两个学科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和共享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尽管这些建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可以看到,不管是经济学者还是规划学者都在努力弥合两个学科之间的缝隙。

 

除了导言,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规划和城市经济学原理,共有3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如何让城市经济学者理解城市规划,以及如何让城市规划师理解城市经济学。

 

第二部分有5篇文章,是关于城市结构、增长和发展过程的,这是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相互争论最热烈的主题之一。这些文章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结构、城市蔓延和产业集群等,充分显示出经济学者强调市场优势而规划学者关注市场劣势的基本特征,其中两篇有关城市蔓延的文章更可对照阅读。



第三部分是有关社会和平等问题的研究,8篇文章分别涉及邻里环境和同伴关系、犯罪预防、无家可归者、城市贫困、社会隔离、移民和族群结合、中产阶级化等,其中社会隔离主题有3篇,而最后一篇有关中产阶级化的文章直接让经济学家和规划师的观点进行对话。


 

第四部分是有关城市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的,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议题,共编入了9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主题包括自然灾害的应对方式、住房市场、区划和土地使用政策、填充式开发、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土地使用和交通模型、交通经济学和公共交通政策等。


 

第五部分是经济、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发展,共有5篇文章,主要涉及教育、劳动力发展系统的作用、税收激励、城市体系等。其中有关地方经济发展实践的文章探寻将城市经济学和城市规划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尤其值得我们予以关注。


 

第六部分是城市公共财政和治理,3篇文章涉及财政影响分析和不同发展模式的成本、财政分配、地产价值等,其中有关土地使用管制和地产价值的文章尤其值得关注,它试图回答地产价值的上升是偶然性产物还是政府有意识管制的结果,并且探讨了为什么在经济学理论中有很好基础的政策建议或手段在现实中很少或者根本不被使用的原因。


 

第七部分是有关非欧美或者说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成果,共有6篇文章,主题涉及高层建筑、贫民窟、非正规性、交通拥挤、全球化、城市移民、可持续性等。

 

综观全书(也许,我不该在还有少数几篇文章未及阅读时就下这样的定论),无论是规划学者还是城市经济学者,都保持着对自己学科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对相对学科积极理解的态度,但显然的是,社会科学界所流传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说法的现象仍然存在,规划学者们已经有意无意地参照(默认)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并运用经济学方法论进行分析;但经济学者们最多也就是关注到城市规划的现实存在,或者把其可能坚持的观点纳入到其考虑的对象之中。这或许有点无可奈何,而且中外皆然,但作为规划研究者,有一点是感到特别欣喜的,那就是本书中讨论的所有议题确实都是城市规划直接面对且需要长期关注的,至少是国外的城市规划师们不得不日常面对的。

 

注:封面及目录页图片来自www.amazon.com


编辑、排版: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