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伯俊:张飞字“翼德”还是“益德”?

沈伯俊 古代小说网 2020-11-15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说到他的字,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字翼德”。其实,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习惯性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字益德”。

张飞塑像

要辨明这个问题,最权威的依据自然是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写得明明白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此外,《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法正传》也记载张飞的字为“益德”,《杨戏传》收录的《季汉辅臣赞》中有一篇就题为《赞关云长、张益德》;《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吴书•周瑜传》注引《吴录》也都记载张飞的字为“益德”。这些材料互相印证,无可辩驳地说明,张飞的字就是“益德”。

银币张飞脸谱

照理说,文学作品描写像张飞这样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时,其姓、名、字都应该根据史书直录,不能任意改动。在《三国演义》中,当众多历史上实有的人物首次出场时,罗贯中都依据史书记载,介绍其籍贯、表字。这与为了组织情节、塑造人物所进行的艺术虚构完全是两码事。《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张飞的艺术形象,设计了许多精彩情节,其中“怒鞭督邮”、“虎牢关前战吕布”、“夜战马超”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于虚构,这在艺术上是允许的,而且往往是成功的。而改动人物字号,对塑造形象并无任何帮助,只会造成不应有的错误。

张飞年画

然而,自宋元以来,一些人因为张飞名“飞”,便不顾史籍的明文记载,望文生义,擅自将“益德”改为“翼德”,纯系徒滋纷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曾一再谈到这个问题,把它作为《三国演义》中的“技术性错误”的一个典型例子,予以校正。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剧本创作阶段,我也曾郑重提出这个问题。但有的同志却坚持沿用“字翼德”的错误写法,认为这是“忠实于原著”。这种观点,似是而非。

京剧张飞脸谱

事实恰恰相反,说张飞“字翼德”并非罗贯中的本意,也并不“忠实于原著”。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张飞“字翼德”;罗贯中摒弃了这个错误,现存的几种早期《三国》版本,如嘉靖元年(1522)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十九年(1591)金陵周曰校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万历末年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等,张飞的字都已改正为“益德”。

到了清代初年,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三国演义》,以《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为基础,却又擅自把张飞的字改为“翼德”。由于毛本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三国》版本,加之根据它改编的戏曲、曲艺的广泛传唱,于是以讹传讹,乃至家喻户晓。今天如果仍然说张飞“字翼德”,只不过是在继续重复毛氏父子的错误而已。

张飞年画

为了尊重历史人物,并真正尊重罗贯中的本意,应当正确称呼张飞的字:“益德”。

【相关阅读】

沈伯俊:关于赤壁之战主战场所在地 (接受央视采访提纲)

沈伯俊:沉潜《三国》,探求真知 ——我的古代小说研究(上)

沈伯俊:沉潜《三国》,探求真知 ——我的古代小说研究(下)


本文原载1991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后收入作者《三国漫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你不知道的三国》(文汇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两书,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