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泽生 || “总编视角”栏目主持人语(2022年第4期)

刘泽生 汇智澳门 2023-02-15

主持人簡介:劉澤生,澳門理工大學教授、《澳門理工學報》總編輯

也许是职业特有的敏锐与执着,耀铭兄对传播史上的多次媒介革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先后在敝刊发表了《“媒介融合”: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新趋势》(2017)、《数字人文的价值与悖论》(2019)等长文,对我国学术期刊在融合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以及新技术对人文学术研究具有的深远影响作出准确预判。本期,耀铭兄又为读者奉献了“媒介系列”的新作 《印刷媒介的建构与影响,深入梳理并研究了对人类文明进程有过重要影响的印刷媒介建构,实属难得。
印刷媒介是通过印刷复制手段在纸张上进行文字信息的传播,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印刷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雕版印刷“肇自隋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宋仁宗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成为后世采用和改进活字印刷术的源头。而德国古登堡则是活字印刷术的革新家和集大成者。关于欧洲活字印刷术的诞生,学界众说纷纭,后者是否受到中国印刷术的影响尚存争议。张文认同用“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加以概括,以突出古登堡发明的独特性、系统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古登堡活字印刷术”在欧洲传播、改进、发展的历程中,确立了一种“新的尺度”。印刷媒介建构了信息或知识载体的多元化、分工的专业化、印刷的标准化、知识产权化和传播大众化,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印刷媒介的不断变化与进步,使人类跨入了以印刷文本为基础的“印刷时代”,成为文艺复兴的新兴媒介、宗教改革的宣传武器、教育变革的重要推手、科学革命的强大杠杆,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渐减少,造就了一个印刷文明时代,具有了世界性、普遍性的意义。
当前,“印刷媒介”正处于承前启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逐渐受到数字技术革命的强力冲击,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历史性变革——一个全新的颠覆性数字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在这新旧媒介危机与变革交替之际主动拥抱新技术、迎接新挑战。这也是张文在研究、总结“印刷媒介”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本期杜敏的大作《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新引擎》,探讨的正是当前期刊界所特别关注的话题——出版业不断数字化并逐步智能化背景下,知识服务何以成为包括期刊业在内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和发力点。
数字技术不仅使传统媒介进行了技术上的升级改造、业态上的融合与互动,同时带来出版业系列性的深刻变革,且这一进程随中国数字经济的全面推进与深化而在不断提速与提质。数字出版不仅成为国家着力打造的出版新业态,也是出版业主动回应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在这一过程中,出版知识服务的服务属性与价值不仅从隐到显被再度凸现出来,而且成为新时代出版业态融合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及数字出版的出发点与目的。作者探讨了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必然性、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多种困难、学术期刊知识服务的路径选择,提出要充分认识知识服务是以用户为导向、多主体参与,为用户提供公共性、特定性的知识需求以及高附加值、高层次、个性化的服务。同时,这一服务是基于数字平台而进行的,可实现知识的采集、组织、存储、检索并提供多种知识源、知识工具、交互工具和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另外,要明晰并把握自己期刊是处于出版数字化阶段,还是数字化出版阶段,加大技术投入与知识资源开发,探寻适合自己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加紧技术人才的培养,变革业务组织形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杜文或可为不同编辑部如何在数字时代进行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一种参考思路。    (刘泽生)

延伸閱讀张耀铭 || 印刷媒介的建构与影响
张耀铭 ‖ 数字人文的价值与悖论
张耀铭 / 学术创新的几个问题
张耀铭  || 《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自序(附“目录”与“后记”)
张耀铭的诗与远方 / 刘泽生“媒介融合”: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一本期刊與其崇尚的“海納百川”——《澳門理工學報》現象分析

杜敏 || 数字出版知识服务: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新引擎
杜敏 || 四十年高校文科学报编辑学研究的历史转型

新刊速遞 || 《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4期(總第88期)目錄
《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3期文章合集
《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2期文章合集
《澳門理工學報》2022年第1期文章合集《澳門理工學報》2021年第1-4期文章合集
採編系統:

http://MPIJHS.cbpt.cnki.net

本刊網址:

journal.mpu.edu.mo

[網絡編輯  陳志雄]


感谢您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