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战疫、大药神威:中医药守护国人健康千年,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

陈文玲 张瑾 凤凰中医 2021-05-03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新闻类自媒体!


作者丨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张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说明丨本文为《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网络首发论文,由作者投稿并授权凤凰TCM传媒公众平台首发。因全文较长,本平台将分篇刊发,标题为编者所加,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征稿丨征集中医药时事热点、深度点评类文稿。欢迎成为凤凰中医创作人,编辑微信:aicaojilu


中医药是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宝藏

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文化长河奔流不息的

重要动因之一


同时战胜了历史上数百次瘟疫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至少有十二万年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中医药。实际上,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有五大源头,儒、释、道、医、易,人们往往记住了儒、释、道,而忘记或者忽视了医家和易家,现在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中国文化长河川流不息的五大源头之一。5000年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

中国之所以人口众多且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中医药保驾护航,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历史上中国的中医药文化、饮食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滋养了自豪自信的民族气质,培育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强健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体魄。

最早明确地提出中医药概念,古籍记载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距今5000~6000年,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无法比拟的。中医药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就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护身符。中医药理论与实践总结的医术,深深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与中华文明同步同源,不断汲取哲学、文学、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医凝聚着深邃的中国哲学智慧。上医治国,治未病之病;中医治人,治欲病之病;下医治病,治已病之病;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中医是把宇宙万物生长衰亡的规律对应于人身,以阴阳为纲,以五行为象,以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为体,追求在尊重规律下的平衡,使身体整个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懂医理的人,具备基本哲学思辨的能力,与治理国家的基本能力是一致的。自古以来,只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刻领悟,对中医药文化内涵、哲学理念深度掌握,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中医药是经过几千年的人体实验,逐步积累起来的重要医术,成为医术中的最高境界,是深奥而仍待破解的生命科学。

有人按照西医理论认为,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CT)是验证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中医药没有经过RCT,任何疗效数据都是无效的。实际上RCT受限于受试者人数,随机抽样性的测试结果,离整个疾病人群的真实情况相距甚远。正是因为RCT的局限性,近年来兴起了真实世界证据的研究,即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来获得药物疗效的真实世界证据。对人体疗效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这是验证医药的唯一可靠途径。[16]

在这方面,中医药早就走在了前面,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诊疗实践和记录。从历史到现代,记载下来的医案和各种中药方剂及其疗效,其文献可谓浩如烟海,这些真实世界的大数据等待发掘。

中医药所遵循的“道”是不变的,如理论基础、哲学思想、辨证施治、系统诊疗等,而它的“术”则是变动不居,如法、方、药、器等,不断变化的症候方药,是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医的深刻理论特别是关于人体的哲学思想,通过无数代中医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完善,这与西医的试验医学性质有本质不同。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案例中,医者验证积累了具有疗效的医术。中医药与藏药、蒙药、苗药、壮药等民族医药一起组成的传统医药,成为世界医疗技术领域的一朵艳丽的奇葩,积累了一整套系统理论。

1800年前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告知以临床辨证和组方用药的法度,后人学习掌握要领后,可以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重现张仲景的疗效。这种“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在历史上创建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积累的巨作,至今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超越。

这种往复循环验证已进行了几千年,被历代中医在不同时代的上亿病人身上使用和验证。通过激发人体的抗体,通过固本驱邪,不仅治病,还可以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出现。中医是理论医学,重整体,以有病的人为医疗对象,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治疗的是有病的人,是医人的科学。

西医是实验医学,重局部,以人身上的病为医疗对象,善用“利矛”,更关注“人的病”,是治病的科学。

从这次抗击疫情看,对于突发性、流行性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中医与西医不同。西药对新病毒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支持对症和适度的压制免疫,主张尽早使用激素抑制免疫,避免进一步肺组织损害,但也清楚地知道,这样同时压制了免疫应答,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完成病毒感染病程中自身抗体形成,后遗症是严重的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和肺部纤维化,这已经在非典中使用大量激素的患者身上已得到验证。


卫生部统计的非典治愈者情况,88.2%的非典治愈者出现了骨头坏死症状,80%因病离岗,60%家庭变故。[17]骨坏死、肺纤维化、抑郁,几乎是非典后遗症患者的普遍状态。2004年3月,北京市卫生局成立专家组,对非典后遗症患者开始进行系统治疗,被感染的医务人员的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由各自所在的医院承担。[18]

从2005年7月开始,北京市政府为非因公患者报销由非典治疗时使用激素而引发后遗症的所有治疗费用,除股骨头坏死,肺部纤维化和精神抑郁症也纳入了免费治疗的范围,[19]这对于政府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而对于个人则是巨额的生活护理费用,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彻底改变甚至摧毁了非典后遗症患者的生活。

在非典的时候由于没有应对这种传染病的经验,所以花费了几个月才认识到激素治疗的后遗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则由于中医药全面、全程介入,避免了这种窘境的发生。
 
中医除了大规模喝中药外,采取个性化治疗和精准施治,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医疗的假设前提看,中医假设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给予的是个性化的救治;西医则把同一种病假设是一样的,所有人得同一种病是统一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综合体征。


  • “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而且,因为中医药整体和系统施治,可以“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证的内在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产生病灶的原因,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中医建立的是以病人为主体的医患关系,中医更加关注人的整体功能和总体状态,关心每个病人的内在调整和身心感受,以这些参数的变化作为治病的主参照系,可以大幅提高治愈率,也可以极大体现施治过程的人文关怀。
 
几千年历史证明,中国中医药积累了一批独有的治疗方法,战胜了历次瘟疫,成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奇葩。西医通过动物实验再应用到人体,与中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两种作法、两套医疗体系。

几千年来中医药在抗疫斗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20]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就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2003年非典前期,中国内陆死亡率15%,中医药介入后死亡率降至6.53%,[21]国医大师邓铁涛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案,让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创造了患者零死亡、零转院、零后遗症、本院医护人员无感染的“四个零”奇迹。[22]

本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不仅如此,几千年以来,中医积累的财富浩如烟海,草药、方剂、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中医药著作《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伤寒论》;中医药名家神农、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

中医药并不局限于汉族医药,还包括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诸如蒙、藏、壮、瑶、苗、回、朝等多个传统医学体系,各有奇效。中医药不仅在长达数千年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时代的需求,满足国际社会寻求以低成本维护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需要。

例如,现在疾病谱的改变,大量慢性病如缺血性心脏病、中风、肿瘤、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都成为沉重的医疗负担。这些病的共同特点是难以治愈,需要长期服药、终生治疗。

中国慢病治疗费用占到整个医疗支出的80%左右。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医改这道世界性的难题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破解。中医药经过了历史和时间的实践检验,积累了无数验方、秘方、手法等诊疗技术,创造了一整套理论框架与基础。

实践是检验医学的最高标准,是唯一不二的标准,从这个意义上,中医药真正是中国老祖宗留给我们乃至全世界的宝贵富矿。

作者简介>>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 向为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流通经济。主要著作有《中国与世界——以中国视角解析国际 问题(上、下)》《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布局》《未来十年中美经贸关系》等。

张瑾:中国国际经济 交流中心研究员,国经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研究》等课题的组长和主要研究人员。

注释(向下滑动查看)

[16]《科学网—闲言碎语聊中医系列(四)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是否是验证中药疗效的金标准?》,孙建军的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07530-1218876.html。

[17]《超八成非典治愈者出现骨坏死症状》,凤凰网,http://news.ifeng. com /c/7fbWjFJmjDQ。

[18]《探访非典后遗症患者:免费治疗名单如何确立》,搜狐新闻,http://news.s ohu .com/20091205/n268696012.shtml。

[19]《央视:大批“非典”后遗症患者被遗忘生活艰难》,北方网,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12/05/004306149.shtml。

[20]梁峻:《中医药防治非典型肺炎(SARS)研究-中国疫病史鉴》,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年。

[21]《中医药应第一时间介入疫情防控》,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ysc/yy/hydt/202002/05/t20200205_34217251.shtml。

[22]《中医抗非典,回顾邓铁涛创“零死亡、零感染、零后遗症”奇迹!》,网易订阅,http://dy.163.com/v2/article/ detail/F4A0QR080514AM05.html。


大国战疫、大药神威:数据不会说谎,中医药抗疫辉煌成绩必将载入史册!

张伯礼:中医,这一次是最漂亮的一次!

中医能够独立抗疫,为何无人敢说

中国古代认识与防治疫病的医史文献摘录

送瘟神!鼠疫、霍乱、麻疹、天花….这些肆虐旧中国的传染病,就是这样降伏的!


公益活动  振兴中医  免费参会  诚邀支持

  
凤凰TCM传媒  入群请加微信:aicaojilu

↙ 阅读原文 了解我们丨关注可留言,喜欢请点亮 在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