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经济史前沿:GIS与经济史研究”暑期班课程总结

专题报告


1.《基于GIS的近代上海地价空间研究》(13日上午)

牟振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牟振宇副研究员   

       牟振宇副研究员从最初关注上海法租界的城市开发过程到近些年逐渐深入到微观尺度的上海土地交易研究,主要的史料基础是租界地籍图与道契资料。牟振宇副研究员对上海城市地图资料的数字化流程做了介绍,并向大家展示了其所绘制的大量精美的上海租界地价空间分布图。通过对地价时间序列的分析,他认为上海地价总体呈现“三起三落”的趋势,高涨和低谷往往相伴而生。地价的空间分布是他研究的重点,他发现上海租界地价的分布以外滩—南京路为中心呈现圈层式结构,这一结构形成后变动不大。他进而分析了城市化早期与城市化成熟时期地价变化的不同模式,并分析了影响地价变化的驱动因素。牟振宇老师通过其本身的研究,向学员们展示了目前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最前沿工作,也让学员们了解到中国经济史做到城市史层面,如若要开展城市内部研究,应要达到何种空间分辨率和数据丰富程度。


2.《近代贸易和邮政数据的分析和整理》(13号上午)

王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哲老师认为,受到没有系统贸易数据的限制,以往近代中国国内贸易网络的研究很难进行可视化工作,而随着近10年来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的陆续整理出版,近代贸易数据得到极大丰富。王哲老师在海关内部出版物的基础上做了多年的数据库建设,建构了一个近代中国内部市场网络的三层结构模型,并相继利用海关埠际OD贸易、海关子口税OD贸易、近代邮政舆图数据,他通过OD数据这一富有空间解释力的数据,分别对埠际间贸易网络、区域市场网络及村镇集市网络三个层面的市场进行了空间界定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他利用矢量化后的基层邮政网络(多级网点和多级邮路),并利用GIS工具提取各级邮政“中心地”的邮政等级,并试图寻找邮政等级与近代城市人口的关系。他指出,GIS首先可以满足经济史研究中空间数据的可视化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GIS软件工具箱工具,“无中生有”地为经济史研究提取支撑性数据。


3.《教育史研究中的地理纬度——以民国大学生数据库(CUSD)的构建与研究为例》(13号下午)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梁晨副教授  梁晨

       梁晨老师以高等教育人口变迁为背景,详细介绍了他与研究团队对历史资料中的地理信息提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量化历史数据库的构建。基于这一数据库,梁晨老师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具体包括:晚清到民国的人才地理来源变迁,呈现出从国家性到地方化的变化趋势;抗战后大学生的地理来源随着大学西迁呈现出西部本地生源比例明显上升的趋势,教育资源与人才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教育资源分布与社会转型的机理等研究。总体来说,民国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家庭背景较为同质化,地理来源比较集中。理论上面向全国和全社会开放的各类公私立大学,其学生主要来自于具有文化或财富优势的本地家庭和与各大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本地中学。教育与人才流动、甚至社会转型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梁晨老师畅谈了量化数据库与历史学的未来走向,认为运用量化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动态序列分析、覆盖更长时间尺度和更大研究群体的变迁研究,是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思路。


4.《空间人文视野下的城市史与景观史研究》(13号下午)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  何捷副教授

        何捷老师首先阐释了从“人文计算”到“数字人文”的“空间人文”的发展脉络,通常认为“空间人文”是对地理以及构筑的空间与文化、社会间交互影响的明确认识,融合了传统上对声音、经验、文本、图像等差异的关注,以及系统化的模型分析和虚拟现实等方式的分析与传达,动态地连接了时间、空间和文化。何捷老师总结学科领域内的看法,强调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具有扩大史料范围和史学研究基础、发现隐藏史实与改进研究驱动模式、可视化与解释辅助等史学研究价值。就“空间人文”由“Space” 向“Place”的转向,何捷老师详细分析了此二者的区别,并提出,研究主体由时代向空间的转移促进了各学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他认为,“空间转向”对人文研究中的空间问题的拓展作用是无可非议的。此外,何捷老师强调,数字人文具有兼容性,包括除传统的文字、历史、考古、艺术史等研究领域之外的数字文化、媒介文化、软件研究、编码研究等,是以新的技术角度去建构当代知识系统的认知方式。接下来,何捷老师介绍了历史地理信息系统(HGIS)以及运用HGIS的景观史和城市史研究,其是以GIS的计算能力拓展对新问题的讨论和新的历史叙事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深度映射(Deep mapping)的类型学,包括档案类、描述类、探索类、叙事类以及沉浸式类。何捷老师利用多组数据模型的案例,形象地分析了文本与档案、分析与认知、社会与权力、历史档案与场所重建这四组关系。最后,何捷老师展示了其研究团队在空间人文与城市史、景观史结合的极为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


5.《历史环境数据的获取、重建与应用》(14号上午)

云南大学史地所副研究员  潘威

        潘老师以自己的研究为例,为大家介绍了信息化手段在历史自然地理学领域内的应用。首先,潘威老师回顾了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先驱,并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信息化研究手段,在历史地理信息化渐成体系,学科边缘淡化,“数字人文”浪潮不可避免的大背景下,潘老师将历史地理信息化解构为四个组成部分:系统平台、数据生产、历史场景重建与模拟以及辅助分析。而后,潘老师结合“近300年东亚台风活动”的案例,展现了历史气候研究中GIS在水文信息重建方面的作用,并展示了史料信息是如何被提取为数据表,以及进一步被展现在GIS中的。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则需要用到数据库技术和多种波谱分析技术与GIS共同协作。随后潘老师介绍了“黄河云平台”的构建。黄河问题不只是环境问题和水利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密切相关,与其有关的治河文献种类繁多,数量繁杂,涉及方方面面,其中的位置信息和材料处理应该依靠GIS手段进行信息化。通过GIS的手段,历史自然地理这一方向可以实现“数字历史河流”的设想,将其三维微地貌、河道形态、灾害性降雨特征等进行模拟,从而使研究更为便利,也同时提供新的视角,让研究者能够重新发现史料背后的故事和进行对“环境_—人文”互动关系的深入研究。潘老师通过介绍“道光皇帝的水利危机”这一课题,探讨了气候突变对国家治理的挑战。通过对“道光萧条”时期洪涝灾害的模拟和对“河工银”相关史料的探寻,具体展示GIS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国家水利组织在应对气候突变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结论。最后,潘老师对GIS在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学界前沿的研究趋势。


6.《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4号上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陈硕教授

        陈硕教授在报告中以人民公社和血吸虫病防治为例引入,认为GIS在社会科学上的最大作用在于揭示空间上的潜在因果关系。陈教授指出利用GIS画图、基于GIS地区取样及计算、绘制GIS地图是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三个主要应用方式。在GIS作图方面,陈教授以战争对中国历代首都空间分布的影响,灾害时期出生的官员群体在风险偏好上和其他时期出生的群体间差异等研究问题为例,展现了GIS在作图上的具体运用;在取样和计算方面,陈教授以电厂气体排放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GIS获得地理上的相似样本,同时结合地形和灯光数据展示如何用GIS将这些图形信息转换为数字并为因果分析所服务;最后,陈教授以大运河废弃对清朝华北地区内乱的影响为例,展示了如何结合真实地图绘制GIS地图并实现前两个应用。陈教授认为GIS作为学术生产力工具可以显著提高研究效率,扩充研究问题。陈硕教授的报告内容极为丰富,其发现有趣学术问题的敏感让人印象深刻。学员们领略到了在量化历史、政治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中使用GIS工具的广泛前景。


7.《GIS空间分析与经济史研究》(14号下午)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余开亮

       余老师在本次报告的前半部分,首先简要梳理了GIS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史,介绍了作为GIS核心功能的空间分析,在推动GIS理论和技术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后介绍了常用的GIS空间数据类型及其分析方法,并介绍了相应的GIS软件工具。最后,他指出目前GIS工具在经济史领域应用最多的是空间可视化方法,空间统计、空间回归、空间插值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还有很大空间。在报告的后半部分,他展示了近年来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史问题研究的成果:利用GIS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清代粮价数据分析,探讨清代粮价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溢出效应的演变趋势。通过全局性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18世纪中国粮价形成比较稳定的地区梯度分布模式,从乾隆朝后期开始,随着地区间粮食贸易规模的萎缩,粮价的空间溢出效应减弱。再通过局部性空间自相关分析,认为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均对粮价分布格局造成影响,且社会动荡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余老师的报告最后指出,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济史研究可以充分利用 GIS在空间数据整合能力、数据组织方式和空间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学术创新。


8.《旧海关文献及我们在研究中的运用》(14号下午)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吴松弟教授

       本专题报告汇报了近20年来,吴老师及其团队在近代海关文献整理和海关研究方面的源流、研究成果和数据整理计划。“旧海关文献”指的是“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是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的造册处(后期称统计科)刊印,或由总税务司署请人撰写的出版物。由于它是用铅字排印、以书本形式出版的出版物,因此不同于保持原始面貌的其他海关报告、文献和资料。所谓“内部出版物”,也就是说,编纂和出版这些出版物的主要目的,是海关内部工作的需要,并非向公众发售。中国近代的海关总税务司署记录了其监管的进出口贸易、征收关税、查缉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港务、海事、检疫、气象、内外债、对外赔款的担保与清偿支付,开办邮政,设立国文馆和税务专门学校,经办国际博览会、条约签订等洋务和外交、军事事务等政务的详细数据,这批出版物对经济史和历史经济地理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吴教授指出,《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和《上海海关档案馆藏未刊中国旧海关史料》的出版仅仅是对海关文献整理研究的基础,对于文献中保存的海量经济数据信息,还需要后辈学人更加全面、更深层次的整理和研究。


9.《CHGIS网络平台搭建进展与应用》(15日上午)

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生  党荧

       报告以CHGIS目前已发布数据的内容和数量引入,向学员们介绍了CHGIS网络平台的建设计划,并展示了在此基础上正在内部测试使用的CHGIS数据在线浏览平台、CHGIS时空地名查询辞典(TGAZ)与史地所所藏地图资料平台。CHGIS数据在线浏览平台以提供数据浏览为主。除了CHGIS本身的数据之外,还加入历史专题数据、周边国家数据、栅格地图数据等,并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为标准,统一化所有地图符号。CHGIS时空地名查询辞典(TGAZ)主要提供地名查询功能,并开放查询接口API服务以便广大专业学者与爱好者使用。该词典的API服务是以接收包含查询值的RESTful URIs,默认情况下以XML格式返回结果,此外还支持JSON、RDF、HTML等格式,不同格式的返回内容有细微差别。该接口是只读的,提供ID查询与条件查询两种方式,同时支持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拼音、模糊查询。建设过程中的复旦史地所所藏地图资料平台,则是根据本所收藏的各类古旧地图,近代实测地图的纸质版与电子版搭建的,以全图—分图索引与图名索引两种方式在线展示所藏地图。


10.《中国历史GIS数据与地图制图注意事项》(15号上午)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王一帆助理教授

       首先,王老师回顾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创建过程,并向包弼德教授与葛剑雄教授的开创性工作致敬。王老师介绍了CHGIS的数据内容,包括时间截面数据如1911年图层、1820年图层及DEM数字地形图等。而后,王一帆老师介绍了一些其他的在线数据库资源,如“中华文明时空WMTS服务”、“Diamond Bay Research’s Geographic Data”与“地名词典TGAZ”等。随后,王一帆老师介绍了现代GIS数据获取方式,如DEM 高程数据以及不同数据组的来源和精度。而后,王老师介绍了一些其他的中国现代地图数据库,如“中国现代矢量地图”、“ CHGIS V6 1990 CITAS GBK Encoding”、“OpenStreetMap,OSM”和利用率较高的中国现代GIS数据底图如“ArcGIS Online”和“Chinamap”插件等。最后,王一帆老师重点讲解了地图制作的注意事项,为学员们解释了地图审核的管理规定和使用地图时应该规避的常见错误,并讲解了识别问题地图、绘制正确地图的方法。

实操课

《ArcGIS软件原理与实训》软件操作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助理教授王一帆


第一课(13号晚)

       王一帆老师首先阐释了GIS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包括:计算机在操作地图过程中,必须完成真实世界要素、地图语言、计算机语言的转换;计算机中存储地图中的点、线、面、标记要素时,采用矢量、栅格两种数据模型;坐标系是指存储x-y值的变化范围和单位的方案,一般包括地理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也不同。在对基础概念进行阐释后,王一帆老师就GIS数据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讲解:明确了GIS数据、图层与地图文档的概念;以应用最广泛的ArcGIS软件为例,讲解其软件构成、基本界面。之后,王一帆老师对学员们进行了ArcGIS的基础技能训练,包括在ArcMap中添加数据、查看地图及属性表、设置地图符号、选择图层文件、使用数据框及坐标系、使用ArcGIS Online服务、使用ArcCatalog创建与组织数据等操作。学员们在王一帆老师和六位助教们的帮助下,初步掌握了空间数据组织与查看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14日晚)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探索符号,标注要素,基于点、线、多边形属性创建地图,数据分类,处理栅格影像。


第三课(15号下午)

       为时3小时,旨在教授学员如何进行GIS数据展示,即最后的制图环节。软件原理部分,王一帆老师从地图设计整个流程开始讲起: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考虑展示目标,包括表达目的、观众、媒介、场景等内容;接着就是根据目标来选择被展现的图层和展现的侧重;然后是对整个地图包括标注在内的布局调整;最后强调了地图符号的选择对于信息表达和传递的重要性。基础技能实训与原理部分相对应,学员们在王老师和助教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包括设置地图页面、创建位置图、建立图形文本、动态标注与注记、添加图例、添加线段比例尺、添加其他地图元素和导出布局在内的操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经济史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