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9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关乎8亿人!个税大地震,如何影响你我利益?

蜜姐的财经圈 蜜财经 今天

1

一场关乎8亿人的个税大调整开始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万众期待的新个税法,终于落地了!

 

据@新华视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31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现行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等部分减税政策,将从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以尽早释放改革红利。


 

让我们一同来盘点一下,七次大修后的新个税法究竟有何亮点?

 

01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02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

 

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03 多项支出可抵税

 

今后计算个税,在扣除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新个税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说实在的,一开始看到这项新税法,大多数人的心理还是有些失落的,毕竟历经七年,物价涨了多少倍、房价翻了多少番,个税起征点才上调了1500,看来那些呼唤个税起征点上调到万元的民意代表还得多努力努力啊。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这场七年来力度最大的个税调整还是能给我们省下不少钱的。比如你拿5000块的工资,就不用交税了,每月能省45元;假如你是月入一万的大城市工薪族,税改之前需要交745元,税改后每月就可以少交455元的税,能多看10场电影、多买20杯奶茶、多加30个鸡腿,在“消费升级”的路上更进一步!

 

其实,相比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征收体系变革,此次个税改革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与一审草案相比,决定草案中的专项附加扣除范围除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项支出外,另增加赡养老人支出,即上述五项支出都可以在税前予以扣除。

 

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还买了房,即使是1万元的工资,扣除房租(房贷、子女教育等),扣除起征点5000元,差不多也可以不用交个税了;但如果你只是单身,那可就扎心了,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优待。

 

虽然这对我们普通民众的确是一大利好,但这些“专项附加扣除”具体该怎么实施,还都缺乏细则规定。比如,房贷利息是否只算首套,大病医疗全额扣除还是限额扣除,赡养老人支出该如何认定……决定草案中,对于这些问题均没有给出详细的解答。



该怎么执行,确实也是挑战,比如说,子女教育支出是否包括上培训班的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专项附加抵扣是否要区分不同房屋类型等,细化抵扣标准实在不行。


…….

 

 “个税改革”已经成为社会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在为期一个月的征集时间里,社会各界反馈意见超过13万条,关注度远高于同期征求意见的其他三部法律草案。

 

关注度如此之高,反映了“交税”这个问题,普遍成为大家的痛点。毕竟个税沦为“工薪税”,已经成为一个扎心的现实。

 

中产阶级则是交税的主力军,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工薪收入者占全部工薪收入者的比重仅有5.3%,而缴纳税款占总税款比重达到了77.3%!

 

在中国,富人占据了社会近一半以上的财富,但上缴的个人所得税却不及个税总额的十分之一。

 

而在美国,年收入11.3万美元以上的人只占美国纳税人的10%,但他们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总额的7成以上。

 

这就是税制征收的漏洞问题,所导致的“贫富不均”了。

 

中国的个税制度中,针对富人投资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财产赠与税……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漏洞,只在针对工薪阶层的工薪所得进行严格征税。征税不说,也没有相应的扣除项目,与其他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工薪阶层活得即便不是最累,也是排名前几个。

 

反观真正有钱的人,阴阳合同抽屉里藏一藏,就是几千万的进账。前段时间小崔手撕冰冰引起的娱乐圈大地震,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反映的就是片酬动辄千万的明星玩的“花式”避税手段。

 

显然我们的个税改革之路还道阻且长,这次的税改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富人少交税的情况,只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2

除了富裕阶层和普通阶层的税收不平衡问题之外,还有地域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沦为“工薪税”的个税,更确切地说,是沦为了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税!

 

数据显示,上海、北京2017年共缴纳3339亿个税,占全国个税规模近30%,但这两个城市人口只占全国3%左右。

 

而全国个税最高5个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加起来,缴纳个税占到全国约65%,现在调到5000元,估计占比会提高到80%。

 


问题来了,一线城市5000元的起征点和偏远乡镇的5000元意义完全不同。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拼死拼货赚来的微薄工资,却要面临亚历山大的生活成本,房子自然买不起,而如今房租又是涨势凶猛,一个小单间也能收5K元的房租,一个月入刚刚过万的小白领,税改之后省下来的455元根本不够塞牙缝的。

 

但是若是实现差别化税率,大城市起征点高一些,小城市起征点低一些,又要面临众口难调的难题。

 

若是真的实行差异化交税,那么很多小城市的人肯定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税上到大城市。

 

在跟“钱”有关的一切事情上,永远不要低估国人的智慧。看看冰冰们的花式避税手段就知道了,为了少交税连公司地点的选择都是很有心机。

 

除了税收体系的紊乱之外,地方的收入也肯定会大受影响,尤其是小城市,本来地方财政就吃紧,人口都往高处走,若是大城市的税能少交,肯定更留不住人了,那么地方收入怎么办?地方债务怎么办?卖地卖房都找不到接盘的人。


……


在以上两个“不平衡”之外,还有一个“不平衡”是大家最为关注的。

 

2014 年3 月,柳传志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2014 ”向财政部部长发问:

 

(中国经济)一直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然后是GDP 的增长,最后是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老这么下去我自己以为中国永远变成不了内需拉动的国家,不知道楼部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楼部长是这么回答的:如果我能出现您说的那种现象我就太高兴了,没那回事儿了。

 

事实究竟如何,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

 

过去绝大多数年份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显著高于GDP 增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 - 2017 年,我国的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速为13.76%,而我国GDP 的年均增速则为9.5% 。

 

那么居民的收入增速呢?

 

1994 - 2014 这20 年间,政府财政收入翻了26.9 倍;同一时期中国城市居民的年可支配收入翻了8.3 倍;而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翻了8.6 倍。

 

前段时间,在央妈和财爸的史诗级互撕之后,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如此怒怼财政部:

 

财政赤字并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收入增长越多越好。现在看到的情况是,财政收入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注:2018 年1 - 7 月税收收入增速达到令人咋舌的14% )。用我一位同事的话讲,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近几年减税政策不少,但是企业和居民缺少实实在的获得感,有的企业税负不降反增。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的减税降费规模超万亿元,但这两年的财政收入增速一直高于GDP 的增速,单位GDP 承担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种现象让老百姓对减税政策的效果产生质疑,对市场的预期引导也会有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政策制定是个系统工程,文件上规定的税率和税基可能减少了,但实际的征管力度可能加强了。

 

都说要“扩大内需”,但居民手里的钱要么上交国家,要么上交地产,能用的实在不多,面对内需也是有心无力,只好一边吃榨菜,一边喝二锅头,一边买拼多多了。


3

税改之路,道阻且长,然而行则将至,但无论如何,这次的改革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即使薅羊毛也要给羊儿自由生长的空间。

 

想要实现税收“均衡贫富”的目标,一则要继续放水养鱼、休养生息,加大税改的力度;二则要完善体系、堵死漏洞,让偷税漏税的富人逃无可逃;三则要取之用民、用之于民,多一些社会福利保障支出,少一些地产基建面子工程,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各位对个税改革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发出你的声音!


商务合作:yangqin6060(微信)

投递BP:bp@wefinances.com


快动动你的手指,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蜜姐备用号“蜜财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