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景祺 王艳芳 || 强化中小学教材使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莫景祺 王艳芳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导读

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当前在中小学教材使用中,“教教材”现象依然比较严重,随意调整教材甚至完全不用教材现象时有发生,学生使用教材也缺乏一定指导。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教材使用,指导中小学校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在学校工作中把教材使用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在校本教研中加强教材使用的研究,从而推进教材使用落实落细。



全文共5967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2024年秋季学期,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各学科教材即将在义务教育学段起始年级投入使用。如何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进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




深刻认识中小学教材使用的重要意义



教材使用是发挥教材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教材编得好是基础,用得好是关键,只有有效使用才能将蕴含其中的育人价值挖掘出来,实现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认识教材使用的重要意义。


1. 教材使用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强化了育人导向。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1]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在努力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精选素材,从教材的内容、体例、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因此,从教材的育人功能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的重要变化来看,要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各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各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和综合育人功能,教材使用是一个重要途径。


2. 教材使用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不断完善以适应教学需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完成。基于生动的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反思、改进和提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教材使用是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用得最普遍甚至是“日用而不察”的方式,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切入口,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起了真实的任务情境。教师通过对教材“理解-使用-反思-改进”的闭环,可以深入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充分理解教材以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实现教学目标。在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以提升,专业精神得以淬炼,专业发展得以实现。


3. 教材使用是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学校是落实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单位和关键场域,在推进教材使用、落实教材育人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学校在教材使用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学界关注,一些学者开始从学校层面探讨教材使用的功能价值、基本策略以及教材使用对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国外有的研究机构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提出“教材使用领导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校长的教材使用理念、取向与支持对提升教师教材使用能力和推进课程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2]从这一视角看,教材使用不应只局限在教室,也不应只局限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而应发生在学校这一课程改革的关键场域。学校层面对教材使用的重视、支持和保障,以及将教材使用作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对于提升教师的教材使用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4. 教材使用是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的实践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版单位和学校等相关主体协同合作,初步建立起了教育、出版等部门多方联动的教材治理格局,教材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更加优化的教材体系。但从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的目标来看,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材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不强,有的教材对学情研究不充分,对新时代育人要求还不适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还有差距。通过教材使用,可以检验教材文本的质量,发现教材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发现教材文本需要完善之处,为教材修订提供实践依据,促进教材质量不断提升和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




研究当前中小学教材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来看,当前中小学教材使用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教材育人功能的实现,亟须研究解决。


1. 问题呈现:教材的价值功能发挥不充分


其一,“教教材”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教材使用的目标是通过师生的教材使用充分落实教材的育人功能。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完”“教不完”依然是不少教师评判教材使用的高频词,这折射出一些教师的教材使用观仍然是知识本位而非素养本位的。甚至有的教师完全根据教材章节后的习题数量设置课时数,对教材亦步亦趋,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却忽略了教材本身育人价值的发挥。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新教材,体现了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取向,加强了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旨在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开展自主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把教材“教完”的层次上。


其二,随意调整教材甚至完全不用教材现象时有发生。任何一套教材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册次、单元/章节之间,各栏目之间都会遵循系统性原则,精心设计一定的结构,以保证教材功能的发挥。教师在教材使用中必须先理解教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价值,然后才能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随意处理教材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历史教材中已经设计了足够多且适切的史料,有些教师却不指导学生使用,而是另起炉灶寻找一些史料植入课件开展教学。又如:政治教材中设计了“单元综合探究”模块,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但这一精心设计的模块在实际教学中的使用率却非常低,有的教师“几乎从来不用”。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和教师直接用所谓“学案”代替教材,对教材弃之不用,导致教材的育人价值无法得到发挥。


其三,学生使用教材依然缺乏指导。学生是教材使用的关键主体,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教材使用的指导。但由于长期受到教师主导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使用教材的主体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学生通常只是按照教师要求“圈点勾画”“做批注”或“做笔记”,勾画和批注的内容甚至批注的位置都是教师指定好的。学生使用教材预习也是按照教师要求,以一定顺序使用相关栏目,完成既定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受到很大影响,效能感比较低。比如: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与单元学习/研习任务是前后照应、系统设计的,用以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但在预习中学生通常不会进行整体观照,只是停留在内容的浅层理解。即使有学生尝试使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会由于缺乏指导而导致使用效率低下。以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为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2022年度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监测研究中发现,不少学生反映,教材中的“学习提示”对了解作者信息和选文背景等方面“非常有用”,但经常是“网上找半天,都预习完了才发现后面有个学习提示”,学习提示的功能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 原因探析:多种因素影响教材功能发挥


教材使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问题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形成系统认知,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从已有研究来看,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不清晰。无论是教师“教教材”的行为抑或是随意处理教材甚至是完全不使用教材的行为,本质上都是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所致。教师的教材使用行为通常都是“无意识”的,是机械的、单向度的,是知识本位而非素养本位的。


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适应。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2023年度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监测研究中发现,一些教师在学科知识、课程教学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有短板,“我知道教材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我不知道怎么做,偶尔进行了教学方式变革,也不知道对不对,效果怎么样”。这也是当下一些教师的焦虑所在。


三是校本教研支持不够。已有实践研究发现,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虽然在教材内容解读、集体备课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突破,但是在整体的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使用评价与反思等方面的关注仍很不充分,没有将教材使用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内容,无法对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提升形成有效支持。


四是考试评价的影响。当前,考试评价对教材使用的影响出现了“两极现象”:一方面是考试完全不考教材内容,导致教师不使用或随意使用教材;另一方面是考试机械考查教材内容,误导教师直接“教教材”。这两种现象都影响着教材的正确使用,不利于教材育人功能的发挥。




推进中小学教材使用落实落细



教材使用过程受到多个主体、多种因素影响,且影响机制复杂。要推进教材使用落实落细,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并解决主要矛盾。为此,应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 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


正本清源,推进教材使用落实落细,首先要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一是要将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的确立,统一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教师要把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作为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二是要将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的确立统一起来。教材观实质是人们在对教材功能深刻认知后进行的价值判断与表达。教材使用观是对教材使用行为的价值认知,受教材观的影响。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定位,以此来指导对教材使用的认识,进而指导教材使用的具体行为和对教材使用效能的判断等。三是要将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的确立与课程目标统一起来。新教材是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旨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进而实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教师的教材使用要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实施。因此,应从以上三个方面引导教师逐步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和教材使用观,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引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


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和学情是用好教材的前提。要用好教材,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面向学生。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政策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要求。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学科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指导思想、选文选材、呈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学生是教师教材使用的对象,同时也是教材使用的另一关键主体。因此,教师须在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者互相关联的语境中,客观、准确、系统地理解教材,进而使用教材。所谓客观、准确、系统,首要之义是引导教师摒弃对旧有教材的认知惯性,能够以客观的视角、尊重的态度、系统的认知对待修订后的教材。面对教材的变化,教师在认知上必然会有冲突感,需要时间和过程进行适应。对此,教师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能够客观看待这些变化,能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教材变化的原因,能结合整套教材的体系变化达成对教材内容设计、学业质量进阶等的理解,能结合学情实际思考具体的使用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设计,这是用好教材的前提。


3. 把教材使用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教材功能的发挥,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教材使用观念和能力的提升,这归根结底取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程度。脱离了课程教学改革这个母体,割裂地就教材使用论教材使用是劳而无功的。实践证明,当前中小学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实质上是课程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导致的,因此必须把教材的使用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教师教材使用与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结合起来。二者都指向育人功能的落实,具有内在统一性,需要统筹起来考虑和设计。二是将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提升与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要将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提升作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支点,以教师教材使用能力提升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三是将教师教材使用结果的评价与学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结合起来。学校要将教师教材使用结果的评价作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教师教材使用的“小视角”思考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进展”,引导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提高其专业素养。


4. 把教材使用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针对当前不少教师教材使用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要结合校本教研进行系统设计。首先,从机制建设上,要以学科组为单位,定期开展教材使用专题教研活动。其次,从内容设计上,要围绕教材使用设计研究专题。学校要聚焦教材使用观念的形成、教材使用行为的分析、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形成的经验等内容定期开展专题教研,形成研究共同体,提升教师教材使用能力的整体水平。第三,从教研成效上,要引导教师注重收集自己和学生教材使用的过程性数据和材料,进行教材使用效果评估,以真实可见的教材使用证据、科学严谨的评估反思切实促进教材使用能力的提升。


总之,学校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教材使用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研究,解决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以用好教材为切入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用好教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2] 李蓉荣,程良宏.国外教材使用研究:论题回溯、新近热点与反思借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3):43-50.

(作者单位: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8期文章回顾  



郭淑华丨为学生编织梦想之网:一位校长的初心与追求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8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在线购刊请点击↑↑↑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
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