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烈 || 新时代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点

李烈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全文共1820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已触及学生培养的微观场域和情境,形成围绕育人目标全面推进育人方式系统改进的态势。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顺应改革的要求与趋势,站在教育的专业视角,思考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综合小学教育的实践特点和基本属性,笔者想谈两点体会。


其一,明晰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立足点和目标。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回归学习的本质,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这就决定了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立足点是尊重规律。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比如:学生身体发展的顺序性,认知和道德发展的阶段性,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是身心共同参与并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开放性活动所体现的具身性等。这些规律是学校教育教学具体实践、改进、创新的科学基础。方式的变革乃至教育的改革,从根本上讲是在不断认识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改变那些不符合规律的行为或举措,向着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本原不断回归的实践努力。


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思维品质、心理品质、行为习惯等素养的启蒙和初步培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阶段育人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实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其中,“健康”是小学阶段一切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学生的健康,就没有教育存在的意义。这里的“健康”包括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的健康,这是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终身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快乐”是儿童生活在小学阶段本应呈现的理想状态。6~12岁的儿童生活应该是自然自在、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小学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快乐和幸福体验。“成长”是指学生的全面成长,这是新时代教育格局的根本要求,也是小学教育本身所承载的育人使命。健康、快乐、成长,三者应该共同落实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真正呈现出全面发展在每一个独特个体身上的理想状态。


其二,把握小学育人方式变革的两个关键转向。


首先是从学科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其学习过程是全人的、整体的。因此,要站在整体育人的高度看待各学科课程的功能与价值,着重在教师认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突出育人的整体性与融合性。一是引领教师先为“人师”,后为“经师”。教师是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主要力量和关键所在,要引导老师们跳出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做“大先生”为追求,自主自觉地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二是突破基于学科分化的单一思维,鼓励学科间的多样联结与多种融合,倡导综合化的多学科主题课程和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跨学科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多维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三是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多维融合。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多采用情境性、综合性、体验性、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多感官通道的综合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其次是从标准培养转向差异培养。这一转向既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顽疾”的反思,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理念中对人性的尊重与回归。诞生于工业时代的学校教育,天然存在着标准化培养的“基因”。而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是新时代教育对人性的最大关怀,也是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最高命题。


我们眼中要有全体学生,更要看到组成全体的一个个独特的个体,不仅要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更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天赋、潜能,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共性发展基础上的个性成长。比如:注重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提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课程,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比如:既要充分发挥班级授课作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功能,广泛采用体验、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激励与发展;同时也要针对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或分层给任务与作业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评价上要进一步解开单一化、标准化的镣铐,尊重个人的主体性,更多呈现纵向的发展,凸显学生自身的“增值”;更多采用表现性评价,而非等级性评定;更多些学生的自由表达,而非统一的规定动作,让评价过程成为学习体验的一部分,实现尊重差异的教-学-评一体化。


教育从来都不能故步自封,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同题共解,共同谱写新时代小学育人方式创新与实践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


相关文章推荐↓

李烈 | 大气·灵商·改变:赴一场与教师的美好相遇

李烈丨探寻专业表达力的提升路径:评《校长的专业写作》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11期 · 卷首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7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